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终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各级医院、血站及疾病控制中心、医学类实验室、检验流通领域等部门工作的实用型高级医学检验人才。
二、培养规格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1. 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愿为祖国医学检验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2.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感、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3. 养成良好的文化修养、优良的道德情操,明礼诚信、尊师重道,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追求卓越。
4. 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良好的医学伦理观念、医患沟通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尊重患者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
5. 热爱医学检验事业,自强不息、勇于探索、团结协作、实事求是,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的工作观念。
6. 具有为医学检验事业的发展和人民健康服务而献身的精神,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较强分析、综合和创新思想的能力。
7. 具有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了解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
8. 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能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并注意发挥可用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主笔人:曹励民
参与编写:曹珮华、李海燕、武永红、邵明明、韩文霞
审稿人:孙静
(二)知识目标
1. 熟悉国家卫生工作及临床实验室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2.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3.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
4.掌握应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原诊断学、血细胞形态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了解常用检验仪器的基本构件和性能。
5.掌握临床实验诊断指标的基础理论和临床意义,能正确解释和合理利用实验诊断结果,并具备一定为临床实验诊断提供咨询服务的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调查的基本方法,了解医学检验前沿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动态。
(三)技能目标
1. 具有全面、系统、正确运用实验诊断项目的能力。
2.具有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原诊断学、血细胞形态学等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常用检验仪器的基本操作能力。
3.具有系统、规范地进行临床实验检查和规范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4.具有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临床实验方法和技术,选用最经济、最合适的实验手段的能力。
5.具有判断临床常见异常检验结果、危急检验结果的能力。
6.掌握常用检验仪器的基本构件和性能,具有设备的维修保养能力。
7.具有与同仁、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交流和调动其合作的能力。
8.具有独力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和进行一定科学研究的能力。
9.具有较强自主、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
(一)主干学科:生物医学、医学检验技术
(二)相关学科:临床医学
四、主要课程
生物化学、病理学、分析化学、大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临床医学概论、临床检验基础、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输血学检验、临床寄生虫学检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临床检验仪器学、临床实验室管理学。
五、主要实践环节
包括专业见习、综合技能实训、毕业实习、社会实践、毕业教育等。
具体安排为:专业综合技能实训15学时,1.5学分,安排在第6学期;毕业实习44周,44学分,安排在第7、8学期;毕业教育1周,1学分,安排在第8学期。
六、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理学学士学位。
七、毕业条件
学生全部必修课程考核合格,完成205.5学分,其中课内必修课程140学分、选修课程5.5学分;实践环节52学分、课外实践8学分。
八、课程体系
九、选课说明与要求
1. 为达到本科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本人才培养方案设定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类。
所规定的要求课程和学分为最低要求,也是学生毕业时必须完成的学分。
学生每学期所修学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之和)一般为22-24学分。
2. 必修课程根据医学教学的规律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学完课程、考试合格可获得相应学分。
3. 为适应社会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拓展学生知识面,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开设了一定量的选修课,包括全校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两类,并根据培养目标在各类课程中设置了一定量的选修学分,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任意选择。
选修学分规定如下:
(1)通识类中“人文科学课程”限定选修1.5学分;
(2)通识类除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外,还必须从全院公共选修课中任选2.5学分(3)“学科大类基础”限定选修2学分,“专业课程”选修3学分。
4. 为保证必修课程的按时完成,学生要正确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关系,建议学生每学期选修课不要超过2~3门。
由于医学教育的课程间衔接有其自身规律,建议学生尽量按照学校各学期所开设的选修课中进行选课。
5. 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参加一定量的课外实践活动,要求每学期课外实践活动最少完成8学分,具体要求参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十、课程设置
附表:专业选修课
注:带★为限定选修课
十一、必修课程学期安排
注:带*号的为考试科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总学时为108学时,其中理论62学时,在第三学期完成;实践46学时,在第四学期暑假完成。
毕业考试为医学检验综合笔试(主要包括临床检验基础20%,临床生物化学检验20%,临床血液学检验20%,临床免疫学检验20%,临床微生物学检验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