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与和质量控制》教学大纲09(本站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测试与和质量控制》教学大纲09(本站推荐)
第一篇:《软件测试与和质量控制》教学大纲09(本站推荐)《软件测试与质量控制》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软件测试是从事软件开发和系统安全的人员应该掌握的一门技术,随着软件的规模及复杂性的日益增加,软件质量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专业化、高效的软件测试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软件测试是一项需要专业技能的工作,它包含许多理论和实践。
《软件测试与质量控制》是软件工程本科的专业方向必修课程。
培养学生实现从软件测试计划到软件测试结果的分析和总结,为今后进一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以及分析、研发和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适用于软件工程本科专业。
课程教学目的、要求:
(一)从内容上,本课程包括软件测试和质量控制两部分内容。
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的重要部分,也是本课程的讲解重点。
(二)从能力方面,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手段与方法;了解测试与软件开发的关系;学会使用白盒与黑盒测试技术,进行单元、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从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3个层面深入分析了如何选择和设计有效的测试用例,制定合适的测试策略;掌握面向对象的软件测试和软件测试自动化技术。
(三)从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
三、相关课程及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推进方法”等,本课程的学习应在学生掌握软件开发知识、程序设计以及软件工程的基础上进行。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总学时:40 学时理论学习:28学时实验学时:12学时(一)软件测试概述(2课时)
1、软件测试的背景与现状
介绍软件的产生的缺陷和故障及产生缺陷的原因。
了解软件测试的发展历程和行业现状。
2、软件测试的理论基础
掌握软件测试的定义;软件测试技术的分类;软件测试的目的、原则;软件测试工作流程;软件测试中的误区。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测试的背景、软件缺陷与故障的概念,掌握软件测试的定义、软件测试的必要性、软件测试的目的,以及正确理解软件测试的意义。
(二)软件测试与软件开发过程的关系(2课时)
1、软件产品的组成
介绍软件产品需要的开发投入、客户需求、相关说明及相关文档。
2、软件开发模式
介绍现在流行的几种开发模式以及相应的质量控制。
3、软件开发与软件测试的关系
测试与开发各个阶段的关系,测试与开发的并行性。
通过本节的教学,正确理解和掌握软件开发过程与软件测试的关系。
认识软件开发和软件测试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软件测试基础(4课时)
1、白盒测试
掌握结构性测试(白盒测试)中的逻辑覆盖测试和基路径测试,了解数据流测试。
2、黑盒测试
掌握功能性测试(黑盒测试)各方法,包括边界值测试、等价类测试和基于决策表的测试。
3、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的比较
4、测试方法的选择
5、测试计划与测试文档
通过本部分学习理解并掌握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以及二者的优缺点和各自的应用范围;能够熟练使用几种常见测试用例设计技术;了解测试计划和测试文档的作用,以及应该包含的内容和制定方法;了解测试报告的基本内容,以及测试用例的基本内容和编制方法。
(四)单元测试(4学时)
1、单元测试的定义;
2、单元测试同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的区别;
3、单元测试环境的组成;
4、单元测试的分析方法;
5、单元测试的用例设计方法;
6、单元测试的过程;
7、单元测试举例。
要求学生掌握单元测试的概念;了解单元测试的误区;了解单元测试与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的区别;掌握单元测试的策略;掌握单元测试分析的方法;掌握单元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五)集成测试(4课时)
1、集成测试的定义;
2、集成测试与系统测试的区别;
3、集成测试与开发之间的关系;
4、集成测试的分析方法;
5、集成测试策略的选择;
6、集成测试环境的搭建;
7、集成测试用例设计的方法。
通过本部分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集成测试与系统测试的区别;了解集成测试与开发过程之间的关系;了解集成测试的层次和集成测试的重点;理解集成测试的概念和集成测试的过程;掌握集成测试的分析方法及集成测试的策略。
掌握集成测试用例设计的方法。
(六)系统测试(4课时)
1、系统测试的定义;
2、系统测试的组织与分工;
3、系统测试的类型;
4、系统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5、系统测试的案例分析。
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系统测试和集成测试的区别;掌握系统测试的概念;熟悉主要的系统测试类型及其特点;了解系统测试的过程;重点理解如何把黑盒测试技术运用到系统测试中。
(七)面向对象软件的测试(4课时)
1、面向对象软件的测试与传统软件的区别;
2、类测试价值的评估方法;
3、类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4、特殊类的测试方法;
5、划分面向对象软件测试的方法;
要求学生了解面向对象的测试与传统软件测试的异同;掌握类测试的基础知识;重点理解针对抽象类以及接口类等特殊类的测试技巧,设计类测试用例和测试驱动程序的几种方法。
(八)软件测试自动化理(2课时)
1、.自动化测试应考虑的各种因素;
2、自动化测试和手工测试中涉及的问题以及二者的优缺点;
3、应用自动化测试工具的目的;
4、自动化测试工具的分类和选择方法;
5、自动化测试过程实例及自动化测试经验。
要求学生了解自动化测试应考虑的各种因素以及如何衡量自动化测试成本;掌握自动化测试和手工测试的优缺点,知道如何正确选择两种软件测试策略;了解测试工具的分类、使用目的及其选择,了解几种常用的测试工具;了解自动化测试的过程。
(九)软件测试bug管理(2课时)
1、软件Bug对软件质量的影响;
2、常见的软件Bug类型,重现软件Bug的分析技术;3、软件Bug的描述和管理。
要求学生了解软件BUG的影响和产生;掌握软件开发过程中产生的BUG种类;掌握使BUG重现的技术;了解软件BUG报告单应该包
括的主要内容以及软件BUG的管理流程。
五、实践教学环节
见《软件测试与质量控制》实验教学大纲。
六、作业(习题)要求
其中部分章节结束后布置相应的作业,作业量以中等程度学生在半小时左右完成为宜。
七、考核
本科课程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闭卷和开卷两种考试方式,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所列内容。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一)推荐使用教材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曲朝阳、刘志颖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二)主要参考书目:
《软件测试教程》,周元哲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软件测试教程》,贺平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软件测试实验指导教程》,蔡建平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第二篇: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课程教学大纲
《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
英文名称:Software Quality Assurance and Testing 开课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课程编码:S0835401 学分:2 总学时:32 适用专业:软件工程学术硕士,软件工程专业硕士修读基础: 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负责人:胥林(副教授)
主讲教师:胥林(副教授);肖斌(副教授);廖浩德(副教授)
二、课程目的任务
1.课程地位作用(课程在实现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作用)
《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其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地学习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基
本理论,深刻理解和掌握软件测试和软件测试过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
了解和掌握现代各种新的软件测试技术和主要发展方向,学生能够设计测试用例、使用自动化工具完成完整的项目测试和项目测试管理,学生能基本承担起软件测试的工作任务,为学生将来从事实际软件测试工作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2.课程主要内容(简述:主要内容、重点、难点等)
1、了解软件测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了解软件测试的层次,其中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
3、掌握黑盒测试方法。
4、掌握白盒测试方法。
5、掌握测试用例的编写方法,并能编写测试方案和测试报告。
6、了解性能测试的内容,并能运用常用的测试工具进行测试。
3.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方法和技术,独立完成软件测试过程的相关内容(计划,设计,实施,报告,缺陷管理),具备基本的软件测试的业务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含各时段学生课外学习要求)
第一章软件测试基础(2学时(课内))
目的与要求:理解软件测试的目的和作用、了解软件测试的相关概念、了解测试分类
第一节
软件质量与软件测试 1.软件测试的背景、目的和作用
2.软件测试的相关概念
3.软件测试的分类和测试原则
4.软件质量保证
重点:软件测试的目的和作用、软件测试的原则、软件测试的分类难点:软件测试的原则第二节
软件缺陷与测试用例 1.测试用例的定义和标识
2.错误与缺陷定义和分类
3.测试案例
重点:测试用例的定义和测试用例的标识难点:测试用例的标识第二章测试模型与过程(2学时(课内))
目的与要求:了解测试模型
第一节软件测试模型与过程(2学时)1.软件测试模型
2.软件测试过程
重点:测试层次的划分
难点:软件测试多种模型的区别第三章黑盒测试(6学时(课内))
目的与要求:了解黑盒测试的概念、目标和方法,掌握使用边界值分析、等价类测试、判定表方法进行墨盒测试
第一节边界值测试
1.黑盒测试的概念、目标和方法
2.边界条件
3.边界值分析
4.健壮性边界测试
5.最坏情况测试
6.案例分析
教学重点:边界值测试,健壮性测试,最坏情况测试教学难点:用边界值分析方法设计测试用例第二节等价类测试
1.等价类2.等价类测试类型3.用等价类设计测试用例4.等价类测试指导方针 5.案例分析
教学重点:等价类测试分类
教学难点:等价类的概念与划分规则第三节基于判定表的测试 1.判定表的组成
2.基于判定表的测试
3.基于判定表测试的指导方针
4.案例分析
教学重点:基于判定表的测试教学难点:用判定表设计测试用例第四节
案例分析
1.各等价类测试方法的区别
2.运用边界值、等价类和基于判定表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设计
教学重点:各等价类测试方法的区别教学难点: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第四章白盒测试(6学时(课内))
目的与要求:了解白盒测试的概念、目标和方法。
掌握逻辑覆盖测试,了解基本路径测试方法和数据流测试
第一节
逻辑覆盖测试
1.白盒测试的概念、目标和方法
2.语句覆盖
3.判定覆盖
4.条件覆盖
5.判定/条件覆盖
重点:逻辑覆盖测试中的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难点:判定/条件覆盖
第二节
逻辑覆盖与基本路径测试 1.条件组合覆盖
2.路径覆盖
3.独立路径、圈复杂度
重点:逻辑覆盖测试中的路径覆盖,基路径测试法难点:基路径测试法
第三节案例分析
1.运用逻辑覆盖测试与基本路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设计
2.功能性测试和结构性测试的比较
重点:结构性测试方法与功能性测试方法的比较难点:两种方法的综合运用第五章单元测试(2学时(课外))
目的与要求:掌握单元测试的基本过程第一节
单元测试 1.单元测试的概念
2.单元测试的内容
3.测试的环境和测试策略
重点:单元测试的内容难点:测试的环境和测试策略第六章集成测试(2学时(课外))
目的与要求:掌握集成测试的基本过程第一节
集成测试
1.集成测试和单元测试的关系
2.集成测试概念
3.基于分解的集成
4.基于调用图的集成
5.基于路径的集成
重点:集成测试中基于分解的集成,MM-路径难点:集成测试的集成策略第七章系统测试(2学时(课外))
目的与要求:掌握系统测试的基本过程第一节
系统测试 1.系统测试的概念
2.系统测试内容和测试策略 3.系统测试策略
重点:系统测试的内容和方法难点:系统测试的策略
第八章性能测试(4学时(课内))
目的与要求:了解性能测试概念、目标、分类、主要性能指标,掌握常用的性能测试工具的使用
第一节
性能测试指标与分类 1.性能测试概念、目标
2.主要性能指标
3.性能测试的分类
重点:负载测试,压力测试,并发测试难点:主要性能指标的理解第二节性能测试方案与工具 1.性能测试方案 2.常用的性能测试工具重点:性能测试方案的设计难点:性能测试数据的分析第九章自动化测试(6学时(课内))
目的与要求:了解自动化测试定义、使用领域和发展,理解自动化测试技术,掌握常用自动化测试工具的使用
第一节自动化测试概念 1.自动化测试定义
2.自动化测试使用领域
3.自动化测试的发展
4.自动化测试的组织与实施
重点:自动化测试概念及使用领域难点:自动化测试的组织与实施第二节
自动化测试技术与脚本 1.自动化测试技术
2.自动化测试脚本 1.重点:自动化测试技术
2.难点:自动化测试脚本第三节自动化测试工具1.测试工具分类
2.测试工具介绍 3.测试工具的选择
重点:功能测试工具和性能测试工具的使用难点:自动化测试的组织与实施
第十章 Web系统测试案例(6学时(课内)+6学时(课外))目的与要求:通过博客系统测试案例分析熟悉软件项目测试全过程管理的方法与流程。
第一节
Web系统测试计划与功能测试1.测试需求2.测试资源3.测试策略4.测试标准5.测试用例设计6.测试实施7.测试报告8.缺陷统计
重点:测试需求分析与测试标准难点:测试需求分析第二节博客系统的性能测试1.测试计划2.测试用例设计3.测试脚本开发4.测试环境 5.测试执行 6.测试结果分析
重点:测试用例设计与脚本开发难点:测试脚本开发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笔试、论文、口试等)
论文
2.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等比例)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一)教材:
1、江开耀,韩永国著.软件测试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第1版
(二)参考书:
1、朱少民,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第1版
2、John Watkins著.贺红卫,杨芳等译.实用软件测试过程.机械工业出版社.第1版
3、Ron Patton著.张小松,王钰,曹跃等译.软件测试.机械工业出版社.第1版
4、(美)Paul C.Jorgensen 著韩柯杜旭涛译.软件测试.机械工业出版社.第1版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大纲执笔人:胥林
大纲审批机构: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委员会
2015年8月18日
第三篇:软件及系统集成质量控制
软件及系统集成在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
1、项目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1)对开工准备进行质量控制
项目实施前,采购单位组织召开三方会议,要求承建单位做好开工准备。
监理单位对以下内容进行审核:
<1>审核承建单位的资质及项目组成员资质及经验。
<2>审核确认承建单位的技术方案、实施方案、施工图纸、进度计划、网络拓扑图等。
<3>严格审核根据项目需要而增加的设计图纸,并纠正项目建设中的设计缺陷。
<4>严格审核并确认承建单位的质量控制体系、质量保证方法等。
(2)对项目采购硬件设备、系统软件进行质量控制
监理单位应组织对项目采购硬件设备的数量、型号、技术指标进行复核确认;对定制软件的数量、功能等进行复核确认;对于重要设备可依据承建合同、技术标准或事先约定的方法检测其功能和性能;对于数量较大的同类型产品,监理单位可采取抽样方法进行测试;必要时,监理单位应要求承建单位提交第三方测试机构出具的测试报告,并核验产品认证证书、检测报告的真实性、有效性。
主要设备的到货验收应包括:
<1>根据承包商提供的设备装箱单和提货单,对货物进行外包装检查;
<2>开箱检查,对照设备订货合同,保证设备型号、类别准确无误,数量正确,附件配套,文档齐全;
<3>记录产品的唯一性标识,如产品序列号,系统软件的版本和授权; <4>必要时,可确认设备的合法性; <5>进行加电自检测试;
<6>三方共同填写设备到货验收单;
<7>对采购的系统软件的数量、版本、型号等进行复核确认,对知识产权所属进行鉴别;
<8>对应用软件定制开发过程中的应用软件详细设计,数据库数据模型详细设计,以及应用软件各模块的定制开发、测试、上线和应用软件用户培训工作进行全程监理;
<9>平台建设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和实际业务需求,达到设计先进、功能完善、方便操作等效果,要通过国家相关测评中心的测试;
<10>开发的应用软件要符合现有系统发展实际情况,遵循总体信息架构规范设计;
<11>确保所采用的技术为业界主流技术;
<12>确保所有支撑系统基于统一的技术平台上设计开发,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13>确保开发的软件具备标准的软件体系结构、内部和外部接口,提供多种开发接口;保证系统能与其它系统进行快速、顺利的信息交换,便于系统扩展和升级;
<14>要保证开发的软件有足够的可扩展性和互连性,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应充分考虑现有的网络与硬件资源和扩展及系统二次开发的需要,并支持未来可能出现的新业务的需要;
<15>确保软件开发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先进合理,构建的平台稳定有效、安全可靠、性能通过上线前压力测试。
<16>及时发现软件测试、试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督促承建单位对软件进行完善,确保软件功能完善。
(3)对机房建设的质量控制
<1>按照国家计算机机房建设标准对信息中心机房建设方案进行审核;
<2>对施工单位资质、施工人员资格、操作工人持证上岗情况检查,符合要求的允许进场施工;
<3>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对施工程序及其可行性重点审核;
<4>对隐蔽工程、顶面、地面、墙体、门窗、电路等进行检查,要求满足施工规范。
(4)对项目建设的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1>设备的安装调试,包括各类设备的采购、进场、配置、调试和管理等;
<2>系统集成、联调,包括软硬件系统集成、系统连通性验证;
<3>系统拓扑图、设备布局图、配线图;
<4>基础设施、网络服务、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系统各部分实施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与承建合同、工程设计方案的符合性;
<5>项目实施组织,包括实施人员、实施顺序、实施测量、安全措施、特殊处理措施等;
<6>项目实施计划包括实施步骤、实施方法、实施进度等;<7>项目实施方案,包括实施组织、实施方法、实施进度,以及有关质量、安全等主要技术和组织措施。
(5)对项目中各个系统的安装调试的质量控制
监理单位从以下方面的安装调试进行监理,确认其达到项目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案的要求:
<1>各相关系统设备的安装、配置及调试;<2>操作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其他系统软件的安装和配置监理;<3>对设备进行加电自检;
<4>检查操作系统版本以及补丁安装情况,对系统安装的服务进行确认;
<5>对热拔插冗余设备进行平行测试(包括风扇、电源、硬盘等);<6>对服务器进行联机操作,检测服务器和数据库的系统性能,形成记录存盘;
<7>对硬设备进行热插拔试验和故障恢复检测,确认设备的可靠性和故障恢复能力(必要时);
<8>检查全部设备运行状态指示和报警指示,要求系统工作正常;
<9>对存储备份系统设备加电自检,检查全部设备运行状态指示和报警指示,要求系统工作正常;
<10>对热拔插冗余设备进行平行检验(包括:控制器、硬盘、风扇、电源等),确认设备的可靠性和故障恢复能力;
<11>根据备份检查备份软件的备份策略,使用配置的备份策略对系统的备份及恢复进行测试;
<12>做好实施阶段的信息管理和关系协调工作。
(6)系统试运行阶段的质量控制
<1>监理单位要求承建单位为系统试运行过程的实施制定详细的计划。
<2>必要时,监理单位监督承建单位协助采购单位的系统安装活动,安装活动和结果应形成文档。
<3>监理单位协助承建单位和采购单位按计划实施试运行活动。
<4>监理单位要求承建单位配合采购单位试运行过程中的测试,测试的结果应形成文档。
<5>监理单位监督承建单位解决系统试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和不合格项,并形成监理意见。
第四篇:《软件测试技术》实验教学大纲(新)
附件一: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12153 课程名称:软件测试技术
英文名称:Software Testing T echnology 实验总学时:18 适用专业: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类别:专业课
先修课程:软件工程、程序设计语言、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
二、实验教学的总体目的和要求
(一)对学生的要求
1.在机房进行实验,学生应遵守纪律听从老师安排。
2.该课以设计性实验为主,教材中已给出的实验题目,实验前学生必须进行预习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3.掌握测试原理,能及时发现及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4.能独立撰写实验报告,准确分析实验结果。
(二)对教师的要求
1.认真做好各实验准备,准确布置各实验内容,细致规划各实验过程。
2.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使学生准时提交实验报告,杜绝学生发生实验报告抄袭现象。
3.每次实验完毕后,认真讲评实验中的优点和不足,激励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
(三)对实验条件的要求 1.实验环境:
硬件:256M以上内存、2.13G以上CPU、宽带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XP以上;程序语言:VC++ 和 Java。
2.实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