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2013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试题(2013肇庆二模,含解析)人民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某省某某市2013届高三文科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12.《国语·齐语》记载着管仲对齐桓公说的一句话:“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钼、夷、斤,试诸壤土。

”根据文意判断,其中“钼、夷、斤”指的是
A.铁制农具 B.青铜武器 C.化学元素名称 D.奢侈消费品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钼、夷、斤,试诸壤土。

”的大体含义是质量好的金属用来制造兵器,用于战争和屠杀牲畜,质量较差的金属用于制作农具进行农田耕作,所以由此可以得出春秋时期“钼、夷、斤”指的是铁制农具,答案选A,B项盛行于西周时期,C D两项明显与材料不符。

13.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唐之于汉的“变动”体现在
A.皇帝制度的确立 B.郡县制的实行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D.三省六部制的实行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是唐代政治制度较之汉代发生了巨大变化,结合所学不难得出唐代将秦汉时期通行的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即实行三省六部体制,所以答案选D,A B C三项在唐代之前既已出现。

14.夏曾佑指出:“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之动机,非有契于仁义恭俭,实视儒术为最便于专制之教耳”。

儒术哪些思想迎合了汉武帝的专制需要?
①仁义恭俭②“君权神授”③“天人感应”④“三纲五常”
A.①②
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①是儒家强调做人的基
本原则,与强化专制统治并无直接关系;②“君权神授”为皇帝实行专制统治提供神化的理论依据;③“天人感应”对皇帝暴行有一定抵制作用,不利于强化君主专制统治;④“三纲五常”中“君为臣纲”要有臣民绝对忠于君王,有利于皇帝的专制统治,所以②④两项符合题意要求,答案选C。

15.美国史学家芮·玛丽在《同治中兴》一书中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他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

”材料中“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 D.实业救国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他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

”说明由于19世纪中期洋务运动的开展延缓了清王朝衰亡的进程,这也是洋务运动也被成为“同光新政”的重要原因,所以答案选B,A C D三项发生时间与材料时间特征“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不符。

16.1912年中华民国国歌歌词中有“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之句,这体现了当时国人追求A.师夷长技以自强
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C.建立某某某某的新中华
D.用某某和科学改造社会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揖美追欧,旧邦新造”表明了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时人们对某某国诞生喜悦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国体变革后实现国富民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烈愿望,所以答案选C,A项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B项发生在维新变法时期, D项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

17.右图为1919年的时政漫画《玩弄于股掌之上》,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马关条约》承认了日本在某某的权益
B.日本继某某国在某某的权益是合法的
C.外争国权失利引发了五四运动
D.弱国无外交,中国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障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
图片信息显示在巴黎和会上日本获得了原先德国侵占中国某某某某的主权,这在列强看来是日本获得的“公道待遇”,这是列强不顾公平正义玩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于鼓掌之间的生动事例的具体表现,所以B项表述最符合漫画内容信息,A项与材料中国中时间特征不符,C项图片内容无存直接体现, D项是漫画的寓意所在而非漫画内容本身。

18.总书记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这就是中国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 新某某主义革命时期,凝聚中国人民大团结力量实现了中国梦的史实有
①辛亥革命②五四运动③国民大革命④抗日战争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某某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某某主义革命,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①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某某主义革命,③国民大革命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共同领导的某某革命,所以①③两项不属于新某某主义革命的X畴,②④两项是中国新某某主义革命的典型代表,故答案选B。

19.《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

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这句话表明
A.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社会矛盾B.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
C.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影响深远D.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的含义法律不仅能够维护
皇帝的尊严,而且也能很好的治理国家,所以D项表述符合材料含义,A B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C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

20.下列有关人和神关系,代表路德教徒观点的是
A.世人因为神赐的灵魂,才能领略神创造的世界
B.人的全部生命经历都需通过信仰的解释,才能显示意义
C.人无法自己挣得拯救,上帝自动将拯救赐予信仰他的人
D.每个人的特性都是神赐,但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特长才是对神的最高尊崇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某某改革时期马丁·路德积极倡导“因信称义”理念,即只要真诚信仰上帝即可得到救赎,坚称信仰自由的绝对权威是路德教的最突出特点,所以备选项中B最符合上述含义,A C D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相吻合。

21.美韩军演引起了朝鲜的强烈反应,为了加强对朝鲜的军事威胁,奥巴马准备派可携带核弹头的B-52战略轰炸机入韩参加军演。

朝方强硬表态:只要B-52出现在半岛上空,朝鲜将立即反击,半岛局势空前紧X。

2013年3月,奥巴马召集主要内阁成员就是否派B-52入韩军演一事商议,假如内阁成员多数反对,你认为结果会是
A.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奥巴马被迫放弃这一决定
B.奥巴马设法说服内阁成员同意自己的提议
C.奥巴马有权力排众议,坚持自己的决定
D.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提交国会讨论通过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总统掌握行政大权,并不对议会直接负责,内阁成员只是美国总统的下属无法左右总统的行政决策,所以C项说法最符合宪法原则,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B项说法有可能出现但不如C项准确,D项也不符合美国的宪法原则。

22.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金融中心转移的顺序是
A.佛罗伦萨
B
C
D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至大西洋沿岸,而在近代世界殖民国家的兴起过程中荷兰早于英国,二战后世界贸易和金融中心由英国转移到美国,所以现代金融中心转移的先后顺序是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英国伦敦→美国纽约,故答案选A。

23.据统计,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30%下降13%;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15℅上升到72%。

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 B.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C.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 D.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快速兴起,科技革命成果大量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加工之中,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推动工农业削减了大量从业人员;伴随服务业的兴起,大量人口转向服务业,这是导致材料中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是材料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而非直接原因。

38.(24分)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纵观历史,我国悲惨近代史是从海洋开始,而当今棘手问题亦是海洋问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
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中国近代的有识之士逐步认识到“兴帮(邦)X海权”的道理,孙某某说:“海权兴,则国兴。

”“海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杨金森、X中义《中国海防史》材料三: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一些海洋岛屿被侵占、海洋区域被分割、海洋资源被掠夺的严峻局面再次出现。

但是,正如所说,今天的中国政府不是晚清政府,今天的中国领导人不是李鸿章。

——X中民、桑红《新中国海洋防卫思想史话之》
(1)从材料一的“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分析“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的原因。

“西方的冒险事业”指什么?它与中国转向内部有何历史关联?(10分)
(2)据材料二,简述孙某某的海权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中国海权得不到保障的原因。

(6分)
(3)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振兴海权的有利条件。

(8分)
【答案】(1)①原因:制度结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向外推动力:中国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缺乏获取利益的动力(或中国自古以农立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商品经济受阻;或推行“海禁”政策;或传统中国文化塑造了民族内趋型的心理结构)。

②新航路开辟(或地理大发现)。

③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侵扰中国东南沿海;为维护封建统治,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①思想:海权关系到中国的存亡;中国必须自主掌握海权。

②原因:政治: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加剧(或旧中国政府腐朽无能);经济:晚清政府社会经济落后(或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思想:封闭保守,中华民族内趋型的心理结构;军事:海军力量薄弱。

(3)政治:政局稳定,完善了某某与法制建设;经济:深化改革开放,提升了综合国力;科技:科教兴国,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外交: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或中美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军事:重视海权,海防力量增强,如航母建设;国际:多极化趋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

【解析】(1)结合材料一中的时间特征“15世纪”可知此时正值中国明朝中期,由此可以联想到明代中国将治国中心转向国内的原因;“西方的冒险事业”是指新航路开辟;结合所
学新航路的开辟与中国明清时期的对外政策紧密相关即: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侵扰中国东南沿海;为维护封建统治,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根据材料二内容可以直接概括出孙某某的海权思想,即思想:海权关系到中国的存亡;中国必须自主掌握海权;结合孙某某所处时代可以联想到其思想主X出现的原因。

(3)结合所学内容直接列举改革开放后中国在维护海洋权益方面国家综合实力增强的各种表现即可。

39.(28分)社会转型是近代以来一些国家发展面临的问题。

能否顺应社会转型的潮流,抓住机遇,事关国运兴衰。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欧近代社会转型的真正启动也不是在原初工业文明发展较早,社会变革程度一度领先的地中海沿岸国家,而是从当时并不起眼,偏居欧洲大陆西北边的岛国——英国首先开始的,……并引发了世界现代化潮流。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材料二: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

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
材料三: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1)简析英国率先启动近代社会转型的经济条件。

(6分)
(2)概述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表现。

(6分)(3)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黄金时代”,而中国却与世界现代化发展大潮失之交臂,中外差距加大,请分析原因。

(8分)
(4)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人类文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出现了什么趋势?结合材料三谈谈今天我们该如何应对“新的文明转型”?(8分)
【答案】(1)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殖民扩X和掠夺使英国殖民帝国崛起;圈地运动;率先开展工业革命。

(2)经济:发展近代工业,如洋务运动、民族工业等(或发展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如
民族工业);政治:倡导某某政治,如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思想: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马列主义,如新文化运动等。

(3)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或照搬斯大林模式);“左”倾错误的干扰,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八大”路线没有得到坚持;两极格局的影响(或中国倒向苏联,遭到西方国家的敌视,中国与世界潮流脱离)等。

(4分,答对2点即可)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或国家干预经济);第三次科技革命新成果的利用;美国的援助,如马歇尔计划;经济区域集团化,如欧共体成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重新确立等。

(4)趋势:(政治)多极化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

措施:加快科技进步与新技术的发展,开发新节能能源;建立信贷资源配置体系;坚持科学发展观,保护生态环境;加大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促进和谐发展等。

【解析】(1)该问题其实质即是英国开启近代化进程的有利条件或是英国最早开始近代化进程的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直接回答。

(2)结合所学内容可直接总结出中国近代化转型中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具体表现,即经济:发展近代工业,如洋务运动、民族工业等(或发展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如民族工业);政治:倡导某某政治,如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思想: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马列主义,如新文化运动等。

(3)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中西发展差距拉大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重大失误,列举各种左倾运动的表现即可;同时另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迎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结合所学列举具体原因即可。

(4)结合所学可直接回答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发展趋势,即(政治)多极化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直接回答如何积极应对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生态环境恶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B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修改版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38.(26分)
(1)思想:“通古今之变”的“变通”思想和“成一家之言”的创作宗旨是其研究历史的基本思想。

(2分,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正确摘录材料也可给分。

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增加:考证史实或总结社会演变规律。

2分
背景:国家统一;恩想上实现“大一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中外联系密切。

(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增加:社会安定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亦可。

每点2分
(2)内容:宣扬白色人种的优越;强调西欧历史的价值。

(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原因:工业革命在西欧逐渐完成并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西欧殖民扩X“高歌猛进”,对东方的殖民侵略变成最后的征服;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欧洲霸权地位确立;欧洲思想文化发展。

(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表达,可酌情给分)增加:政治制度先进,启蒙运动促进思想文化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可。

每点2分
(3)突破: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世界历史;公正评价各时代和世界一切民族的建树。

(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条件: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是全球史观产生的物资基础;世界格局的变化为全球史观的产生创造了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衰落和美国的崛起,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第三世界的崛起);全球性问题对人类的威胁,是全球史观产生的一个最要原因;历史上的整体观思想,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史学家面对全球化的史学反省推动个球史观的形成。

(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达,可酌情给分)增加: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亦可。

每点2分
(4)影响:影响研究历史的视角和方法;决定历史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4分,每点2分,
签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


39.(26分)
(1)主X: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直,天赋人权,人某某权等(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增加:君主立宪 2分
影响:英国经过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议会通过一系列限制国王权利的法案。

其中以《权利法案》影响最为深远。

增加:实行乐君主立宪制或责任内阁制亦可。

2分
美国独立后,于1787年制定了宪法,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避免权力过于集中。

(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增加:实行三权分立或总统某某制亦可。

每点2分
(2)特点:与西方接轨,或借鉴和移植西方成果都可。

(2分,其他表达,可酌情给分)说明:某某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度。

(6分。

《临时约法》2分,“三权分立”2分,“责任内阁制”2分。

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增加:主权在民。

2分
(3)成就: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制定《共同纲领》;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分,每点2分,其他表达,可酌情给分)答出确立三大政治制度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