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主旨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括主旨的方法
一、基本知识概述
1、文章主旨
在记叙类文章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或写景状物所表达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思想情感,就是文章的主旨。
提炼文章的主旨,是整体阅读能力的一种体现,需要我们在语文学习的长期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
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
要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
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
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
2、考查方式
概括记叙类文章的主旨,常常有以下几种考查方式:⒈要求直接概括主旨⒉考查对体现主旨的关键句子的理解,实际上是间接概括主旨。
⒊通过考查对题目内涵的理解来考查对主旨的理解。
3、表现方式:情、理、志
“通过……故事,歌颂(赞美或批判)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其他格式:写景状物:采用……手法,借助……描写,赞扬……
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二、归纳文章主旨的方法
⒈从文章的题目入手。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题目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可以捕捉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倾向,捕捉到作者的写作意图。
有的题目以比喻或象征手法,阅读时结合文章内容用心揣摩,分析文章的比喻义或象征义,中心就把握了。
⒉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入手。
有的文章开门见山,直抒胸臆;有的篇末点题,卒章显志:而这“点题”或“显志”的内容恰恰跟文章的主旨有关。
⒊从写作背景入手。
因为写作背景往往是文章产生的大环境,它会告诉我们作品产生的根源、作者写作的意图,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旨。
⒋从文章议论、抒情句、含义深刻的语句入手。
文章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往往蕴涵着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情感。
概括记叙类文章的主旨时,对文中那些抒情、议论类的句子要特别留意,它们往往是文章主旨的结晶。
⒌从刻画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一般好的记叙文总是避开直接表述中心思想,言在此而意在彼,或是通过相关人物的描写或是通过相关事件的叙述,隐晦地含蓄地表达作者的主旨。
从分析人物和事件入手,养生分析理解所写的人和事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要提示怎样的思想意义。
⒍从文章的写作材料入手。
作者选取写作材料,是围绕主旨进行的。
分析文章中的材料,常常能捕捉到隐藏在材料背后的主旨。
⒎从文章所用的写作技巧来把握文章主旨,比如对“欲扬先抑”、“对比”等写作手法稍作分析,主旨就会凸现出来。
具体运用哪种方法概括文章主旨,要根据文章特点来确定。
三、注意问题
1、综合意识。
2、分条归纳。
你是我最笨的学生
①毕业后我在北京一所中学里教书,父亲闲着寂寞,便打电话托我给他买台电脑,他要学会和我视频聊天。
我听了便笑他,说,都五十岁的人了,对电脑一窍不通,要是真的学,可要专门请个老师才行。
父亲趁机接过去,说,几年前你是我的学生,现在让老爸做你的学生好不好?我听了有些不耐烦,说,那老爸你可得用心学,我可没有时间手把手地教你。
父亲呵呵笑着说,那是当然,我得争取做我女儿班里最聪明的学生,就像当初你给老爸争了光一样。
②此后的每个周末晚上,我都被父亲硬拽到了电脑前。
起初是打长途一点点地教他申请到了QQ 号,然后是终于让他学会了使用视频。
走到这一步,父亲便显得有些懈怠,每日我扯着嗓子教他如何搜索所需要的资料,如何盲打,如何存储东西,我觉得自己所费的劲,几乎比教班里最笨的那个学生还要多,但父亲的电脑知识,却始终停在开着视频,对着话筒和我呵呵说笑的程度。
这让我每个周末来临的时候,莫名其妙地就有些烦乱,还要提前备好金嗓子喉宝,否则第二天非得累得说不出话来。
③父亲似乎对自己的愚笨没有丝毫的察觉,他胖胖的脸在视频的镜头里,始终是心满意足地笑着的,有时候母亲要靠过来看看我,他还会生气,说一句“你懂什么!”就又津津有味地听我讲开了。
我说,老爸你要实践啊,只是每个周末听我讲,之后一个星期就再也不摸电脑,那怎么行?以前我读书的时候,你不是还训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吗?怎么到了自己学起新东西来,反而忘了?父亲照例在视频里笑开了花,说,老爸其实挺聪明的,姑娘你只要有点耐心,老爸肯定进步飞速。
我看着每一个指令需要我重复许多遍,才会低头一脸茫然地去动手的父亲,突然地有点泄气,想究竟是自己这个老师不合格,还是父亲真的太笨,对这样先进的知识,完全没有学会的细胞?
④父亲所谓的进步,也只到能打字和我聊天为止。
此后不管我怎样地努力,他都停在原地,再不会前进半步。
隔壁的同事每每听我声嘶力竭地在房间里吼,就知道我准是又在教父亲上网了。
有一天她无意中笑着说,对待笨的学生,冷落有时候是比耳提面命都管用,为什么不试着用在你老爸这个学生身上呢?我突然觉得很是轻松,想这种方法不仅能刺激老爸好好学习,自己也可以落个轻闲,与其浪费时间在这么笨的一个学生身上,还不如睡觉来得实在。
⑤父亲对我这项政策显然有些不适应,没过一个星期,他就撑不下去了,说姑娘你还是手把手地教教老爸吧,我这么一大把年纪,比不上你们年轻人,你要这样让我摸索着学,两年我怕是连写封信也学不会。
后来见我无动于衷,甚至连手机都懒得接,终于急了,竟然开始和我冷战。
我打电话给母亲,让她转告父亲,像他这么笨的学生,我还是第一次碰到,都三个月了,打字还像牛车的速度,照这样下去,我岂不是教他一辈子也教不会?母亲听完我的抱怨,叹口气,小声道:安安,其实你爸哪有这么笨啊,他只是想多听你说说话罢了,他要是什么都学会了,还怎么能认你做老师?你每次在视频上那么不耐烦地朝他嚷,他都不急不躁,还笑说听你讲课,如沐春风
....。
他花几千块钱,其实只是买了个能看见你模样的电话而已,他这么大年纪了,学会上网又能做什么呢,能和你面对面地聊天,对他来说,就已经是精通电脑了啊……
⑥最笨的那个学生,原来是我,笨到和父亲面对面,看见他温柔地冲喋喋不休的我笑啊笑,都不知道,他心里想着的,只是看看千里之外的我,是不是还好好的,是不是还像他想念着我一样,将他放在心底最温暖的地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分)
2、通读全文后,如何理解题目“你是我最笨的学生”的含义?(3分)
3、文中加点的词语“如沐春风”一词有怎样的表达作用?(3分)
4、第①节“我可没有时间手把手
...地教教老爸吧”,这两句
...地教你”和第⑤节说“姑娘你还是手把手
中的“手把手”的具体含义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各有什么意义?(2分)
5、文章的最后一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窗前的母亲
肖复兴
①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
②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楼层高、楼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会给孩子添麻烦。
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我们一起忙乎着做家务,手脚不拾闲儿;我们一上班,孩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大部分时间,她就呆在窗前。
③那时,母亲的房间,一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母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
阳光总是那样的灿烂,透过窗子照得母亲全身暖洋洋的,母亲就像向日葵似的特别爱追着太阳烤,让身子有暖烘烘的感觉。
有时候,不知不觉她就依在被子上睡着了。
一个盹打过来,睁开眼睛,她会接着望窗外。
④窗外有一条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马路,马路的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簇拥着正在盖起的楼房,切割着那片湛蓝湛蓝的天空,遮挡了远处的视线。
由于马路没有完全修好,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的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后面,留给母亲一片阴凉。
⑤我们回家,只要走到楼前,抬头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见母亲的身影。
窗子开着的时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恰到好处的画框。
等我们爬上楼梯,还没掏出门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
那时候,我们出门永远不怕忘记带房门钥匙,有母亲在窗前守候着,门后面总会有一张温暖的脸庞。
有时我们晚上很晚才回家,楼下已经黑乎乎一片了,窗前的母亲也能看见我们。
其实,母亲早就老眼昏花,不过是凭感觉而已,可她的感觉从来都十拿九稳,她总是那样及时地出现在家门的后面,替我们早早地打开门。
⑥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
她会告诉我们:今天马路上开过来的汽车比往常多了几辆;今天对面的路边卸下好多的沙子;今天咱们这边的马路边栽了小树苗;今天她的小孙子放学和同学一前一后追赶着,像一阵风似的;今天还有几只麻雀落在咱家的窗台上……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但她有枣一棍子、没枣一棒子地讲起来时津津有味。
⑦母亲不爱看电视,总说她看不懂那玩意儿,但她看得懂窗前这一切,这一切都像是放电影似的,演着重复的和不重复的琐琐碎碎的故事,沟通着她和外界的联系,也沟通着她和我们的联系。
有时候,望着窗前的一切,她会生出一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联想,大多是些陈年往事,不是过去住平房时的陈芝麻烂谷子,就是沉淀在农村老家时她年轻的回忆。
听母亲讲述那些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事情,让我
感到岁月的流逝、人生的沧桑就是这样在她的眼睛里和窗前闪现着。
有时候,我偶尔会想,要是把母亲的这些都写下来,那才是真正的意识流呢。
⑧母亲在这座新楼里一共住了五年。
母亲去世以后,好长一段时间,我出门总是忘记带钥匙。
而每一次回家走到楼下的时候,我也总是习惯地望望楼上的那扇窗,可那空荡荡的窗像是没有画幅的镜框,像是没有了牙齿的瘪嘴。
这时,我才明白那五年里窗前母亲的身影对我们是多么的珍贵而温馨,才明白窗前有母亲的回忆,也有我们的回忆。
⑨当然,更明白了:只要母亲在,家里的窗前就会有母亲的身影。
那是每个家庭里无声却最动人的一幅画。
1、(3分)文章开篇说“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中的原因。
(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回答)
2、(2分)体味第④段划线句中“切割”一词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3、(3分)文章第⑥段说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子女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又说那是“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4、(3分)第⑧段划线句“可那空荡荡的窗像是没有画幅的镜框,像是没有了牙齿的瘪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它的表达效果。
5、(4分)第⑧段作者写到“这时,我才明白那五年里窗前母亲的身影对我们是多么的珍贵而温馨,才明白窗前有母亲的回忆,也有我们的回忆。
”句中母亲和我们“回忆”的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
《窗前的母亲》
15.(1)因为母亲不能下楼,她对外界的感知就是通过"窗","窗"是联系母亲和外界的纽带。
(2)"窗"是母亲目送子女出去、盼望子女归来的地方,"窗"是联系母亲和子女的纽带。
(3)"窗"还连接着母亲的现在和过去,窗前的一切,会使她联想起一些陈年往事。
16.表现出了人物面对窗外自然风景被新建的楼房破坏和遮蔽的无奈、痛苦之情。
17.不矛盾。
"新闻"是从母亲的角度来说的(1分),"平淡无奇的小事"是从子女的角度来说的(1分)。
母亲成天站在窗前,所见所闻非常有限,所以在子女看来是平淡无奇的小事,在母亲看来就是新闻了。
这样写,突出了母亲生活的单调、寂寞(1分)。
18.比喻。
生动形象地将失去母亲的窗比作没有画幅的镜框和没有牙齿的瘪嘴(1分),突出了母亲在子女心中的重要地位(1分),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追忆和思念(1分)。
19.陈年往事,在农村老家时她年轻时的事;母亲在窗前守候我们温馨的画面,替我们早早打开房门。
1、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凝聚了同学之间的丰厚的友谊,突出主题。
2、自尊心受到伤害,心里难过;领受到同学们善良的帮助,感动,感激。
3、要帮助她,还要维护她的自尊。
4、自卑怯懦、自信开朗;同学们真诚的帮助。
5、文章讲了来自山区的那个女孩子带六个馒头作伙食随班级去千岛湖旅游,同学们找借口吃掉了剩下的五个馒头,借机请她一起用餐,不露痕迹地帮助她的事情。
)1、我教父亲学习电脑,父亲表现得很笨,最终我认识到父亲让我教他电脑的真正用意。
2、表层是指父亲很久都学不会电脑,很笨,不如我的学生。
深层是指其实“我”才是最笨的,没有体会到父亲对“我”爱的方式。
3、表现了父亲通过视频和女儿聊天时的满足和陶醉,表现了父亲对女儿的牵挂之情和爱。
4、不同,第一段中“手把手”意思是一一仔细教,第五段中的“手把手”意思是父亲能见到女儿,面对面的聊天,其实质是父爱的一种表现。
5、抒发了作者对自己不懂得父爱的惭愧与自责,及对父爱的高度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