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诗及其写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自由诗及其写作
自由诗是相对于我们的格律诗而言的一种可以自由抒写,不讲究格律,音节、句数、段落,没有固定规格而又不讲押韵的诗歌写作形式。

它是诗人在用传统的格律诗已不能表现其想要表达的内容时而采取的一种新的诗体形式
它19世纪末20世纪初源于欧洲,在西方以美国诗人惠特曼为创始人,在上世纪"五四"时期从国外传人我国,我们也把它叫作现代诗,也叫白话诗。

目前在我国有众多的作者和读者,特别是网络发展的今天,更给作者和读者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惠特曼的自由诗代表作《草叶集》,我国郭沫若、胡适、刘半农、徐志摩等人是自由诗最早写作的高手。

中学语文课本就选了他们的许多优秀作品,我们比较熟悉的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徐志摩《再别康桥》就是典型的自由诗作品。

在早之前,我国诗歌都是以格律诗为主,即使是写不太讲究格律的古风体或乐府诗也有字数或句数的限制,留学国外的知识分子在一发现这种写作形式,就像发现了宝贝一样爱不释手,立即从旧式诗词格律的镣铐里脱胎而出,将这写作形式迅速在国内推广,于是轰轰烈烈的白话诗运动就一直发展到今天
我们知道,格律诗由于受到字数句数及平仄音韵的限制,所以就容不得多余的话语,就难以容纳接近大众口语而又简洁亲切的俗字俗语进入,使用的多是些言简意深的文言词语,一般的人很难读懂,也不能够很好的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意思。

自由诗破除了僵化陈腐的文言词语,以白话口语加入诗行。

尤其提倡以取代文言的艰涩滥调,实写社会状况,表现真挚的感情和崭新的思想。

在音节韵律上破除旧体诗词的声韵、格律平仄,废除骈偶典故等僵化的束缚,讲究切合自然音乐而又不必拘于音韵,其声气音节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只求合乎诗人自身情绪感兴的自然消涨和语气的自然节奏。

在体式上有意追求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表达方式。

不为格律音韵所束缚,毫无顾忌的倾吐心里的东西,诗既不分行也不押韵,即使分节分行也完全按照作品内容而随意排列。

自由诗表现的内容也无拘无束,自由大胆,爱情婚姻题材占很大的比例,其它如政治抒情、写景抒情、叙事言情、托物言志等都有所涉及。

自由诗发展到今天,其抒写内容无所不有,成为当今诗歌写作的主流形式,青少年中占了绝大多数的作者。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任何事物都其自身的缺陷,自由诗的不足也在所难免,由于作者着注重追求语言和形式的自由自在和开放,因此就缺乏应有的约束,自由成章,语风散漫,许多作品总显得平铺直叙,一览无余,近年的部分网络诗就充分暴露了这些缺点。

过分直露和明快的毛病不仅使诗作本身缺乏应有的意境和充沛深刻的感情,也从整体的构成上丧失了诗歌的美感,损害了新诗的信誉和地位
使得很多从不写诗的人发出我也能够写这样的诗的感慨。

现在我们看到的许多自由诗实际上是一种散文句子的诗行排列,而且有些作品以太多的说理入诗,使理念多于情感,失去了本就少有的诗味,反映出诗人对体验生活的肤浅和对诗歌抒情特点的幼稚把握,说白一点,很多是在无病呻吟,盛或是生活表象的罗列堆集。

自由诗作为当今诗歌写作的主流是人所共见的,中学生和青少年思想开阔,热情奔放,可以说是最适合写自由诗的了,是这一形式的主要操作者和喜爱者,因此学习自由诗的写作既是我们生活的需要,也是语文学习的一项内容,掌握和懂得自由诗的知识和写作应用,对我们是大有好处的。

自由诗因其自由,少限制,要想写好她并不难,每个只要有感情的人只要掌握了她的基本写
作知识,都能够写出让人称赞的作品来。

我们知道,诗歌是一种用丰富新奇的想象和富有节奏、韵律而又凝练的语词,高度集中地歌唱社会生活和抒发感情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综观今天的自由诗,有评论家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意象形----抒情型---哲理型----实验型----叙事型五种,
多数情况下,在同一首作品里,会交叉出现意象、抒情、哲理及实验等主题。

意象型诗歌侧重于一些有内在关联的小片段的联合。

叙事型诗歌侧重于对相对完整的事件的记录、描述或强调。

抒情型诗歌侧重于对感情的直接表达
哲理型诗歌侧重于对思想的记录和表现。

实验型诗歌侧重于对传统诗歌形式的突破与创新。

诗歌的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

作者对外界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彩。

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

有时,诗中所咏叹的社会事物,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所铺陈的社会生活情节和史实,也是用来寄托情思的,这也是意象。

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东西,是依附了诗人思想情绪的具体物体,是具体可感知的。

优秀的诗作,都是用意象来创造优美的意境的典范。

“意境”,是作者在诗歌或散文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

意境就是“情由境生、情景交融”的那种艺术境界。

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一种氛围。

初中语文课本所选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雨说》一诗中,表示意象的词语就有:雨、田圃、牧场、鱼塘、小溪、雷电、风、门窗、帘子、蓑衣、斗笠、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你们等十多个,
作者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把春雨当作人来描写,赋予春雨人的动作与思维。

把诗人抽象地希望儿童们幸福成长的愿望,用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创造了一种水滴滋养万物,大地复苏、新苗添绿,池塘鱼欢,溪水叮咚的意境。

我国朦胧诗人代表江河写的《星星变奏曲》早第一节里就用“星星、诗、蜜蜂、萤火虫、柔软的晚上、湖、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意象,创造了”甜蜜、温馨、自由、芬芳的光明世界“这样一个意境,营造出温情、浪漫、自由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热烈向往。

而在第二节里,选用了“冻僵的夜、苦难的诗、冰雪、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瘦小的星星”等意象。

营造出“凄苦、寒冷、孤寂、压抑的黑暗现实”这样一个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强烈否定。

通过上面所举的例子,我们就可以发现,写诗就是选取自己生活中最熟悉或特别喜欢及关注的事物,对这些事物做一些思考,想一些值得自己喜欢或关注的理由,运用修辞方法和选用凝练而富有节奏、韵律的语词,表达出来,这便成了诗,当今天流行的自由诗。

网络资料上有一首叫《山村小路》的诗,内容如下:
“晨鸟歌唱的时候
母亲把嘱咐用太阳晒了晒
小心地塞进我的书包
目送我踏上上学的小路
倦鸟归巢的时候
老师把希望用微风滤了滤
仔细地夹进我的课本
陪伴我走向回家的小路
山村的小路像条扁担
一头挑着母亲温馨的嘱咐
一头挑着老师热切的希望
嘱咐和希望真沉哪
把小路压得弯弯”。

小路,我们每个人都熟悉。

这首诗由小路想到了母亲与老师两个人,这两个人对自己的一生都有重大影响,值得喜欢。

小路连接起这两个人(由物而后联想起人),或者说用小路把这两个人连接起来(先想起人,而后找一个物将其联系起来),小路(意象)因此便有了诗意。

下面的一些诗歌和故事是我从一些书刊上收集来的,对我们写作很有启发作用。

有位中学生,—天中午在教室看书,天下起雨来,路上行人慌忙跑,隔窗望去,那雨丝织成无数的线,忽然听到路上有个小朋友的声音“奶奶,你怎么了?”循声望去,一个少先队员正扶起一个滑倒的老奶奶,并把由已的小伞使劲罩在老奶*上;自己任雨水淋着,他正为这画面感动着,一个比男孩大点的女孩赶上来,把自己的伞罩在小男孩头上,风雨声中,传来那两个小朋友的声音“奶奶、我们送你回家吧,您家在哪里?”
作者被这风雨送归图感动了,从密密的雨丝中,联想到生活是一部美好的书,于是构思成以《书》为题的诗:
细细的雨丝装订着一部,以天为封面,以地为封底的巨著。

天和地之间的世界,是书中美丽的故事内容。

与上面情景类似的有这样一首诗:题目是《伞》
密雨如烟,
裹起山树,
山道上,
是孙女搀着祖母缓缓行,
小伞里,
一头白发飘拂拂,
小伞外,
两根小辫水淋淋。

到家转身,
陌生小姑娘没了影,
远处,一把红伞飞似鹰,
钟声当当,
大娘倚门笑微微,
烟雨蒙蒙,
大娘两眼湿晶晶……
写诗需要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没有对生活的爱,就会对生活熟视无睹,他就不会产生丰富的联想,也就不会写出诗来,
垂柳,我们司空见惯,长长的柳丝随风摆动,大都是用柳丝如线,随风起舞来描绘,而一位小作者通过观察,发挥了想象,却写出以下的诗。

柳》
老柳爷爷坐河边,
熟练地的抛出千万条钓线,
然后,静静地等待。

东风是个调皮的孩子,
趁柳爷爷打盹的功夫,
偷偷摇动钓竿,
摇啊摇,
柳爷爷醒了,
笑着钓出一个流绿的春天。

长期在外读书的学生和打工的人,对家的思念是非常厉害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千百年的真情写照,我们许多同学也曾经写过思乡想家的诗,读读下面几位作者的诗,你就会得到许多启发。

《梦回故乡》-------李志群
昨夜我乘着月光,
与清风为伴。

昨夜我划着小船,
梦回故乡。

我听见,
儿时的歌谣在小巷。

我看见,
童年栽下的白杨已粗壮。

门前的小池塘,
盛满一塘希望。

昨夜我乘着月光,
与清风结伴回故乡,
梦醒时,
归家的船折断双浆,
只熬得我泪湿青衫,
独自怅望。

《故乡的夕阳》-----杨胜华
故乡的夕阳,
把我的身影,
拉得好长好长,
她告诉人们,
夜,
快要来临,
赶快卷起行囊,
收藏起,
成功的欢畅,
故乡的夕阳,
为大地披上金色的衣裳,
也为我,
童年时的幻想,
添上金色的翅膀,
带着我飞向远方。

《乡情》-----郑连根
父亲的第一声咳嗽,
惊醒大地的酣梦,
母亲划燃火柴,
点燃一个黎明,
蜘蛛网,
粘住圆圆的月*R>我的心,也被醇厚的乡音,
粘在思念的网上。

《毛毛雨》-----朱传亮
斜斜地下,
密密地织着乡情,
淡薄如轻雾,
笼罩了故乡的桥,
冲淡了屋顶的炊烟,
细细的毛毛雨,
结成网,
网住我思乡的心。

《小村之恋》姜辉老师
大山深处,
巴拉河畔,
座落着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我告诉你,
那就是我的家乡。

多少个夜晚,
我在梦中扑向您,
看您怎样送走愚昧与贫穷,迎接幸福与希望,
多少个白天,
我欲乘风归去,
看您怎样投身于改革开放,一步走进康庄。

桃放三月,
您沐浴着春光,
勤劳的父老乡亲啊!
春播夏耘不觉忙,
将喜悦挂在脸上。

《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作者借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具体可感的形象,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读完之后,每一个读者都会为其中的思乡之情而动容感叹。

自由诗的写作也不是绝对的自由,它也需要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这样的诗读起来才有诗味,没有韵律的诗和有韵律的诗读起来给人的感觉是大不相同的,我们在写作中一定要注意不要将它弄丢了。

自由诗的韵律比较宽,一般地说,只要在双句或段尾押大体相同的韵就可以了。

也有在段中不固定的位置押韵的,如诗人吴春玲写的《虽然,我不认识你》,押韵的字就有“泣、里、惧、礼、遇、逼、脊、离、觅、息、仪、壁、力“等,
虽然,
我不认识你,
这些天,
我多少次为你哭泣,
你是我从未见面的亲人,
更不要说我们相隔万里,
面对死神,
你让我懂得,
什么是大爱无疆,
什么是临危不惧。

虽然,
我不认识你,
今天,
我要向你鞠躬敬礼!
当灾难与我们劈面而遇,
当死神向我们步步紧逼,
作为母亲,
你是弦子生命的屏障,
作为老师,
你是学生安全的屋脊,
你是驱魔的天兵天将
作为妻子,
你是丈夫的不弃不离。

虽然,我不认识你,
你是我同一根脉的亲骨亲血,
你是我心灵家因的父老兄弟。

你是我此生再也放不下的牵挂,
你是我生命跋涉中永恒的动力,
从此,我的疼痛中有你,
我的眷恋中有你,
我的骄傲中有你,
我的生命中有你。

多读些朗诵诗,多学写些朗诵诗,就能够提高我们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当你写成一首诗后,自己朗读几遍,看看有没有节奏,有没有激情,如果没有,就学着换上一些能够产生节奏和激情的词语,直到你满意了,再拿出去,唐代大诗人李白读诗给老奶奶听的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驿站,美丽相遇】
如果遇见
是春天的顾盼
于红尘苍茫叠绣的画卷
徐徐展开相遇心海的震颤
一池静水石落清波潋滟
如果眷恋
是夏花的灿烂
寂寂长夜罂粟摇曳的火焰
汹涌潮汐里半城烟沙的弥漫
你的手指轻轻绕过我的黑发打结纠缠
如果爱恋
是秋月的迷幻
风华静敛神殿的召唤
岁月流水终不负那一场等待的期盼
你的眼神柔柔敲醒尘埃里深埋的笑颜
如果离散
所有的轰轰烈烈霜门深掩
月光下空余轻愁煮一壶长叹
那些刻骨铭心的故事湿透案头残笺
如果想念
终还会在日升月落的瞬间
不经意的掀起心头狂澜
云天上漫漫飘荡都是你的眼
风中一声声都是你的誓言
那么悠悠岁月深谷小路蜿蜒
那句逃不掉的劫难
你愿我伴
你倦我散
在那曾经的驿站
缠缠绵绵酸酸甜甜
依然
................
有人将自由诗的写作构架用一个简单的数学算式来表示,其式如下:
心象(情)+物象(美)=诗
还引用了张诗筠的《迎春花》这首诗来加以解说,现引如下:
“细细的枝条,像一根根电线;小小的黄花,像一盏盏发亮的电灯;
大地,像一个春天的发电厂。


这首诗中,“枝条”、“黄花”、“大地”是心象,而“电线”、“电灯”、“发电厂”是物象,这样美妙的诗句,是因为看到了春天里绿色的枝条和黄色的花儿后心里产生对大地之春的喜爱之情,然后通过想象,把心象比喻为物象,使情与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产生的。

诗歌要有思想内涵,要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要给人一种健康向上的启迪,你的诗作一经被传播出去,作者就要肩负起社会的责任感,你带给读者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理念,你想告诉读者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思想,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无论是写自由诗或是写格律诗,都要求用凝练利索的语言,反对长篇废话,诗歌的语言是诗人千锤百炼的结果,是富含哲理的、含蓄隽永的、凝练深沉的、生动流畅的、形象传神的、充满情感的,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要让人读后余味无穷。

这就需要大家多阅读,积累大量的词汇,进行精心的挑选,写完一首诗后要反复的读,反复的想,在满足立意主旨的前提下对诗稿向贾岛那样进行逐字逐句的推敲,并反复提炼诗意,使诗变得精炼。

绝的多树好诗都是修改出来的,修改的方法一是自己改,二是拿去请人读读,听听大家的意见,好在哪里?不足在什么地方?这样可以取长补短、增长见识、博采众长,对我们帮助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