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图片复习课文的1、4自然段,感受葫芦前后的变化。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的语气能表达不同的情感。
3.了解种葫芦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的语气能表达不同的情感。
2.了解种葫芦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了解种葫芦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课文1、4自然段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完成词语填空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4课《我要的是葫芦》,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并书写了生字,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和第四自然段。
2.出示课件图片:谁还记得课文的第一自然那段主要讲了什么?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第一个填空,用平板推送任务,学生通过选词填空回忆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这是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图片,这一段又是讲什么呢?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第二个填空,用平板推送任务,学生通过选词填空回忆第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引出疑问,读中体会心理
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一个葫芦也没有得到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有了蚜虫的表现
1.有一天,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呢?推送任务到学生平板,请同学们用不同符号画出他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句子?推送到学生的平板。
2.学生圈画,完成后提交。
3.师生交流,教师随机标注:
(1)他是怎么想的?
出示课件: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对比朗读,体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气来表达,课文中用了感叹的语气你能体会出他当时怎样的心情?该怎么读呢?感叹句说明他对蚜虫满不在乎,不屑一顾。
不同的语气能表达不同的情感。
指导对比朗读。
(2)他又是怎么说的呢?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文中的“盯”是怎么样的看?说明他的眼中只有小葫芦。
(3)加上动作,指导学生读好:“我的小葫芦啊,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体会种葫芦的人一心盼着小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读好第三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听了邻居劝告后的表现
1.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是怎么说的呢?他又是怎么说的呢?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
2.师生交流
(1)指导读好邻居的话。
“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你就是那位好心的邻居,我们一起来劝劝这位种葫芦的人吧,指导朗读,体会着急的语气。
(2)听了邻居的话,种葫芦的人又是怎么说的?
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学生对比朗读,体会这句话的意思是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
用上反问的语气说明他对邻居的话不可理解,还能说明他很自信。
他觉得蚜虫根本不可怕,也不用治。
(3)“奇怪”是什么意思?联系上文理解,读好这种语气。
(4)分角色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注意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
3.正确、流利、完整地读好第二、三自然段。
三、探究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1.到现在你知道了吗?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一个也没有得到呢?出示课件,运用聚光灯功能,借助图片明白叶子、蚜虫和葫芦之间的联系。
2.小结:因为他不知道蚜虫、叶子和葫芦之间是密切联系的,他也不同邻居的劝告。
这个小寓言故事其实是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要联系地看问题,如果只顾结果,就有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3.如果明年,这个种葫芦的人又种了葫芦,他又看到了葫芦的叶子上爬了一些蚜虫,他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呢?推送任务到学生的平板,同桌之间讲讲。
教师随机选择展示的学生。
4.学生扮演种葫芦的人,教师随机采访学生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说,这样做?”进一步体会故事的寓意。
四、指导写字,突出结构特点
1.学写汉字“棵、怪”,注意“左窄右宽”的结构特点。
2.提醒“棵”左窄右宽,左高右低,“果”字的撇捺要舒展,注意穿插笔画的位置;“怪”字左窄右宽,左低右高,右上部的“又”撇捺要舒展,右下部的“土”,最后一笔不要超出撇捺的宽度。
3.学生书写,反馈交流。
五、激发兴趣,拓展课外阅读
1.一个简短的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并告诉他们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2.登录“天津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继续阅读课外寓言故事,感受寓言故事的魅力。
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绿叶不知联系变黄
挂了不听劝告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