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成就及其时代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 年 10 月 总第 151 期 第 10期
学 术 交 流 A cadem ic Exchange
Oct . , 2006 Serial No. 151 No . 10
西方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成就及其时代意义
刘晓芳
( 哈尔滨工业大学 人文学院 , 哈尔滨 150080)
[摘
要 ] 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社会一 股引人 成就
生态社会主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 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 , 分析当代资本主 义生态危机 , 批判当代资本主义 , 展望社会主义前景 , 虽然其理论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成熟性 , 但我们 不能不承认 , 生态社会主义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新见解 , 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寻求人类社会可 持续发展和进步的意愿, 其理论成就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1 . 正确揭示了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 西方的许多学者在探讨生态问题时, 对造成全球生态危机的原因, 或者避而不谈 , 或者轻描淡写 , 或 者闪烁其词 , 或者抽象地把它归之于 人类科技进步 !, 有的甚至把主要责任推到了第三世界的落后国 家身上 , 而生态社会主义者一针见血地指出, 造成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 主义生产无限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竭力将 成本外在化 !, 即由社会来承担环境破坏的恶果。资本主义 在以往 300多年的发展中, 在使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的同时, 对大自然的统治和掠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 地步, 已经欠下了巨大的生态债务, 而且在当代继续制造着危及人类生存的生态危机以及新的生态问 题。在当今全世界释放的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中 ,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 2 /3, 发达国家占世界 25 %的 人口消耗着占世界 75 % 以上的能源和 80 % 以上的原料。如果把世界最富有的 10 % 的人口享用的自然 财富的程度作为世界人均标准 , 那么世界马上就会面临生态的崩溃。更令人震惊的是 , 发达资本主义国 家在国内由于人民群众的 生态参与 ! , 而遇到强大的压力 , 在被迫制定了严厉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 之后, 竟把一些有害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工业和技术甚至垃圾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 , 这种新的 生态 犯罪 !, 是资本主义唯利是图、 不忌后果的本性在新形势下的必然反映。生态社会主义抓住了问题的实 质 , 以西方生态运动所缺少的觉悟和认识 , 揭示了生态危机不仅是资本主义工业化长期对自然环境破坏 的结果 , 同时也是其进一步恶化的原因,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全球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应该说 , 生态 社会主义者对生态危机的社会与历史的根源剖析的深刻程度比西方一般生态主义者、 环保主义者更具 有革命性和进步性。 2 . 强化了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整体批判 生态社会主义关心人类的前途和命运 , 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 不仅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对全球生态环境的破坏, 而且还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 强化了新的社会发展条件下对当代资 本主义的整体批判, 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新见解, 在理论上作出了新概括。生态社会主义认为 , 资本主 义在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 , 不仅发展了对自然的盘剥, 而且把科学技术变成了统治人的工具, 加剧了对 ∀ 48∀
生态社会主义是 20 世纪 70 年代产生于西方的绿色运动, 并在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臻于成熟的一 种社会主义思潮。生态社会主义者面对人类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 , 以生态学和系统论为指导, 运用马克 思主义理论 , 深刻剖析了全球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必然联系 , 在反思现实社会的基础上, 提 出了以维护生态平衡为基础、 以满足新型需要为目标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未来社会理论。深入研究 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的理论成就 , 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生态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主张
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主张虽然因其发展的不同时期、 不同的代表人物而有所差异 , 但是作为当代西 方有着广泛群众基础、 颇具影响力的社会思潮 , 生态社会主义者具有一些共同的理论倾向 , 总的来说 , 这 一理论主要围绕四个问题展开 : 1 . 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和谐统一 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 , 生态社会主义既不同于自启蒙运动以来为西方社会所普遍认同的技术 中心主义 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主人 , 人类应当而且能够征服自然 ; 也不同于在西方绿色运动中提出的 生态中心主义 强调人类应当顺应自然 , 应当对自然 毕恭毕敬 !。生态社会主义既批判技术中心主 义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在对立的基础上 , 又吸收了生态中心主义理论中的合理因素, 即对环境、 自然 的尊重和保护; 同时又没有像生态中心 主义那样, 在思考人与自 然的关系问题时, 完全 抛弃 人的尺 度 !, 而是把人类的利益和自然的利益统一起来 , 倡导和坚持人类中心主义。英国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家 大卫 ∀ 佩帕指出 : 生态社会主义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 (当然不是资本主义技术中心意义上的 ) 和人道 主义。 ! [ 1] 232- 233 人类中心主义并不从事艾克斯利所指控的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事情: 它没有基于人类
的决策。在文化上, 生态社会主义主张建立丰富全面的、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新的生活范式。倡导 生态教育、 环境道德教育, 号召人们的工作应符合生态保护的规范 ; 反对人们无限制地追求高消费, 提倡 实行劳动闲暇一元论 , 正确地引导人们在劳动中寻求快乐和满足 , 在享受富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 , 享受 高尚的精神生活。 4 . 知识分子是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 如何实现生态社会主义? 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 , 既然资本主义是造成人类环境破坏的总根源, 就必 须对现存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根本变革 , 把维护生态平衡同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结合起来 , 把生态运动与革 命联系起来 , 动员广大群众和各种社会力量, 才能最终消除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他们继承了 西方马 克思主义 !对工人阶级历史地位的观点, 认为当代工人阶级已被资本主义的消费社会 一体化 !, 失去了 革命性 , 因而革命的领导力量是具有革命激情、 生态意识, 热衷于生态运动, 关心社会主义前途 , 掌握马 克思主义方法, 善于实践的成熟的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尽管缺乏 生态意识 !, 但他们直接从事生产劳 动 , 直接与自然打交道 , 在生产和生活中受环境污染最为深重 , 因此存在着巨大的革命潜力 , 是未来社会 变革的主体力量。在社会变革的途径上, 生态社会主义既坚持 非暴力 ! 策略 , 又重视阶级斗争的某些 形式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他们认为, 非暴力 !只能是一种斗争的策略 , 而不能作为斗争的原则。如 把它变成一种绝对的、 神圣不可侵犯的意识形态和原则 , 那只能使人们在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中遭受大 量的不必要的牺牲, 因为反动阶级是不会因为你放弃暴力而不使用暴力的。因此 , 他们一方面主张用马 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为指导, 进行罢工等政治斗争 , 另一方面又主张有限度的议会斗争。英国的大 卫 ∀ 佩帕认为, 在资本家仍然控制国家的情况下, 试图用暴力推翻资本主义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首 先应接管国家, 并将其改造成以某种方式为全体服务的机构。 ! [ 1] 232 因而, 他们主张参加资产阶级政府, 逐步变革资本主义社会, 以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社会。
[ 收稿日期 ] 2006- 08- 01 [ 作者简介 ] 刘晓芳 ( 1966- ), 女 , 黑龙 江呼 兰人 , 副教 授 , 法学 硕士 , 从事 马克 思主义 理论 与现 代西方 社会 思潮研 究。
∀ 46∀
与自然世界的分离来维护人类的道德优先性。 ! [ 1] 343他们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思 想 , 认为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自然只有在与人类的共同存在以及相互转化中才具有意义 , 自然离 开了人就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 , 自然是属人的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 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 自然界才 能获得社会性。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方面, 社会和自然不是对立 的 , 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 自然又是社会化的自然。另一方面 , 社会和自然又是互相作用的 , 自然制约着 并改变着社会, 反过来社会也在改变着自然; 被改变了的自然又反过来影响社会的进步, 如此循环反复, 构成了人与自然日益走向统一的历史过程。基于这种认识, 生态社会主义认为, 在人与自然的交往过程 中需要保持和谐统一的关系。 2 . 资本主义制度是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源 关于当代世界性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 , 绿色运动理论一般将其归于科学技术、 工业化、 人的自私品 性以及基督教和传统观念等。生态社会主义者透过人与自然的表面冲突 , 对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源进行 了深度的剖析。他们认为 , 现代环境问题的根源决不仅仅是人的观念落后, 或工业主义造成的 , 而是资 本主义制度。在他们看来 , 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全球化扩张的必然产物。资本主义生产 的唯一目的和动机是无限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法国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家高兹指出: 资本主义的企业 管理首要关注的并不是如何使劳动变得更加愉快, 使生产与自然相平衡以及人的生活相协调, 或者确保 它的产品仅仅服务于公共所选择的目标, 它首要关注的是花最少的成本而生产出最大的交换价值。 ! [ 2] 5 资本主义生产无限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内在逻辑 , 决定它对自然采取敌视的态度, 掠夺性的开发和使用自 然资源 , 以保证其利润的实现。同时资本主义倡导以消费为荣 , 诱导人们为享受消费而拼命工作 , 使整 个社会的消费也日益膨胀。资本主义生产的唯利是图必然引起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 , 造成自然资源的 严重浪费, 并超过自然界所能承受的限度 , 从而导致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 引起生态危机。美国学者维 克托 ∀ 沃尔斯指出: 当前全球严重的生态问题完全是资本主义国家 , 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节制 的生产和无节制的消费造成的。 ! [ 3] 396更为严重的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 ,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解 决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自然资源有限的矛盾 , 利用其经济和技术优势 , 对发展中国家的有限资源实行 生态帝国主义的掠夺 , 并将一些高消耗、 高污染、 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迁移到发展中国家 , 甚至把发展中国 家当成垃圾场, 从而直接导致了全球性生态危机。大卫 ∀ 佩帕谴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这种 生态殖 民主义 !行为是生态犯罪, 他指出 : 环境的质量与一个社会物质财富的丰裕或缺乏是紧密相关的 , 西方 资本主义国家正是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掠夺来维护和改善自己的环境, 使之成为全世界羡慕的对象。 ! [ 1] 95 生态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破坏生态环境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认为在过去几百年的发展中, 资本主义对大 自然的统治与掠夺, 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超过了人类以往几千年、 上万年对自然的破坏。 3 . 生态社会主义是未来社会的理想模式 在生态社会主义的视野中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内含的生态矛盾是无法克服的, 资本主义不可能为 消除生态危机找到根本出路, 只有废除了资本主义制度 , 代之以新型的社会主义, 才能从根本上拯救人 类的生存环境。而这种新型的社会主义, 既是对现实资本主义的否定 , 又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的超越, 因 为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存在着生态失衡、 人的异化和不自由的问题。因此生态社会主义认为, 未来新型的社会主义将是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人与自我都和谐发展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 其理想蓝图 为 : 首先, 生态社会主义是绿色的社会。它致力于社会主义的生态现代化, 以利润最大化的标准服从 于社会的生态标准, 使资本主义时代的人与自然的矛盾对立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的根本转变和科学技术 的发展得到历史性的解决 ; 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将发生根本的变革 , 可以自主地控制自己与自然的关系, 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人性更全面、 更美好。 ! [ 4] 265 绿色社会应该而且必然是社会主义内涵 的应有之义 ,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其次, 生态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 社会发展和 生态发展的和谐统一是生态社会主义追求的目标, 因此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主张 : 在经济上 , 生态社 会主义主张用 社会生态经济 !模式取代现行的 市场经济 !模式, 建立一种以保护自然和理智地使用自 然资源并为后代人着想为特征的 稳态经济 !, 这种经济模式仅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目的, 是一种自然环 境和人类自身都可以承受的以维护生态平衡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在政治上 , 生态社会主义主张社会正 义和基层民主。社会正义 , 即倡导建立稳定的社会体系 , 保证社会平等、 社会公正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基层民主, 即把国家主要权力交给基层组织, 实行基层自治和权力分散化, 反对权力过分集中。在基层 民主中 , 凡是应该由选举产生的各级代表、 领导机构以及工作委员会都应该在各基层单位选举产生, 各 种重要文件和决议都必须经过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反复征求意见。其实质是让公民真正参与国家事务 ∀ 47∀
态危机 , 生态社会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 人与自 然关系 的理论 , 剖析 并揭示 了一个 许多西 方学者闪 烁其词 、 不愿承认的事实 , 即资本 主义生 产方式 及其全球 性扩张 是全球 生态危 机的根 本原因 。 资 本主义的利润动机必然破坏 生态环境 , 必然造成消费异化 。 资本 主义生产 方式所内含 的生态矛盾 是无法克服的 , 拯救人类生存环境的唯一出路 , 就是废除资本主义 制度 , 创建人与自 然 、 人 与社会 、 人与自我都和谐发展的生态 社会主义社 会 。 生态社 会主义 把生态 危机的 彻底解 决与社 会主义结 合起来 ,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社 会主义 不可缺 少的内涵 , 社 会主义 应该而 且必然 是绿色社 会 。 这不仅赋予了社会主义以新 的理论 内涵 , 而且展 示了引导 社会主 义发展 的新理 念 , 为 整体理 解社会主义增添了新内容 。 因此 , 生态 社会主 义的理 论成就具 有重要 的时代 意义 : 为发展 马克思 主义提供了新视野 ; 为坚定社会主义信 念提供 了理论 支持 ; 为社会 主义和 谐社会 建设提 供了重要 启示 。 [ 关键词 ] 生态社会主义 ; 理论主张 ; 理论成就 ; 时代意义 [ 中图分类号 ] D 0- 0 [ 文献标志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0- 8284( 2006) 10- 0046- 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