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文明的曙光PPT学习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良渚文化——文明的曙光
会计学
1
▪ 1936年5月,浙江西湖博物馆和吴越史地研究会的卫聚贤、施昕更等发掘 了杭州的古荡遗址,获得一批石器和陶器
▪ 古荡的发掘使得施昕更认识到自己的家乡余杭良渚镇可能也有类似遗存
▪ 当年6月至12月,施昕更到家乡进行了调查,在一个叫棋盘坟的干枯水塘 里发现了一些黑色的陶器,在和山东城子崖的龙山黑陶进行对比之后,他 意识到这种新发现的文化可能和龙山文化相当
步器。米表 的物有,面 加,人共有 工 后 认 10 弦 ,来为节纹 在传这。。
第50页/共61页
第51页/共61页
金面具和玉贝
第52页/共61页
第53页/共61页
第54页/共61页
蛙 形 金 箔 器
第55页/共61页
涂左 朱:
兽 面 蚊 玉 圭 。 右 : 玉 璋 , 纹 饰 丰 富 , 表 面
▪ 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区域在太湖流域,但是它的影响范围相当大
▪ 良渚文化的年代大约在距今5000~3700年前
第1页/共61页
一、遗址的分布与环境
良渚文化的遗址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土 墩遗址、二是位于平地之上,周围有纵 横的河流,附近有小山,三是在古代海 岸的岗身之上
良渚文化地处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农业 经济发达,一些遗址出土的作物包括水 稻、蚕豆、芝麻、花生、西瓜子、酸枣、 核桃、葫芦等
降 处 于 江 水 ( 岷 江 ) ’ 。
火 神 和 光 明 之 神 。 《 山
直 目 就 是 指 纵 目 。 烛 龙
, 《 山 海 经 》 中 描 述 的
国 志 中 描 述 的 纵 目 人 比
铜 纵 目 人 像 及 面 具 , 这
王 。 ” 三 星 堆 遗 址 两 个
蜀 志 》 记 载 : “ 有 蜀 侯
陶器以圈足器和三足器为主,还有少量 平底器
炊器以鱼鳍足或丁字形足的鼎最富特色, 还有贯耳壶、高颈壶,高柄豆,圈足盘
第4页/共61页
竹街高柄豆
黑陶罐和黑陶杯
第5页/共61页
鼎和宽把杯
第6页/共61页
陶罐与陶禾
第7页/共61页
三、磨光石器
良渚文化的石器通体磨光,制作 精致,穿孔技术发达,普遍采用 管钻法
第45页/共61页
金沙遗址——又一个 “三星堆” 当中国和世界为三星堆的考古发现惊诧之时,2001年四川省又传
来惊人消息,在成都西郊苏坡乡金沙村的基建工地上,房产开 发商的挖掘机挖出了沉睡了3000余年的大段象牙和玉器 令人遗憾的是,总数上千件的珍贵文物并非出自严格科学发掘 的过程,而是在施工挖掘的泥土中筛选出来的。它们出土前的 地层、坑位、摆放情况和共存关系已经被破坏 为了复原和了解遗址的堆积和环境,考古队对面积2475平方米 的范围布方99个,发掘深度达1.2米。在600平方米的范围内,各 种文物几乎俯拾皆是,还发现有成吨的象牙 金沙遗址的性质以及与三星堆的关系目前仍然不很清楚,从目 前看三星堆的级别要比金沙高 比如三星堆的金杖上有2个人的头像、4只鸟、4支箭、4条鱼; 而金沙出土的金带上有1个人头像、2只鸟、2支箭、2条鱼 目前金沙遗址发掘所揭示的只是冰山的一角,许多问题尚不能 得出可信的解释,还有待于今后的研究和工作
和浮雕纹等
第18页/共61页
琮王
第19页/共61页
第20页/共61页
第21页/共61页
玉璧与玉柱形器
第22页/共61页
第23页/共61页
半月形器和冠状器
第24页/共61页
第25页/共6Biblioteka 页冠状器与三叉形器第26页/共61页
圆柱形器与冠状器
第27页/共61页
冠状器与锥形器
第28页/共61页
第32页/共61页
尔青噫
来天吁
四!嘻
万蚕危
八丛乎
千及高

岁鱼哉 ,凫!
白 乃,蜀
《 与开道 蜀 秦国之 道 塞何难 难 通茫难
》 人然于
烟!上

第33页/共61页
三星堆——璀璨的古蜀文明
1980年四川广汉南兴镇的砖 厂工人在三星堆耕作层下 20~30厘米处发现了大量陶 片和少量石器
同年10月省文物考古所对遗 址进行正式发掘,到1981年 发掘出豆、盆、罐、杯、碗 勺、网坠和锛、凿、矛、杵 等器物数百件
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塞维斯提出了原始群、部落、酋邦、国家的四阶段社会演 化模式,因此酋邦便成为了解国家和文明起源的一个关键阶段
在过去由于受历史学研究的影响,中国学者一直认为黄河流域是中国文明起源的中心,但是 后来大量考古发现的出土,使人们认识到中国史前的文明犹如“满天星斗”
为什么像良渚文化这样的史前文明无法进一步向国家发展,为什么这些满天星斗的文明会消 失的无影无踪,需要考古学进行解释
考古队经过30多个昼夜的发 掘,发现了一座长5.3米、宽 2.3米,离地表1.55米深的窖 藏,出土一尊高2.6米高的大 型青铜立人像、六七十根约 1米长的象牙以及罕见的青 铜人头像、青铜面罩、以及 用青铜制作的鸡、蛇、鸟、 铃、树和玉器等瑰宝
这个2号祭祀坑也被认为是 蜀王鱼凫氏的遗物
第39页/共61页
第56页/共61页
第57页/共61页
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 的酋邦
在公元前4300~2200年前在 山东和淮北地区繁盛着一种 文明程度颇高的史前文化
这种文化以大汶口遗址命名, 有发达的农业,种植粟,饲 养猪、狗、牛、羊
石器制作、制陶业、加工骨 角压等器物,钻孔技术发达
墓葬中普遍采用獐牙和獐牙 器陪葬
良渚贵族墓葬多用玉琮、玉璧、玉斧等
精美器物随葬
有的墓葬随葬的玉器多达几十件。比如, 江苏寺墩3号墓随葬的陶器和玉器达120 余件,其中玉璧24件,玉琮32件,该墓
的人骨和部分的玉器有火烧的痕迹,说 明在埋葬时举行过用火殓葬仪式
汇 观 山 4 号 墓
其中5件玉璧一分为二,被置于不同的

部位

玉琮有两类,一类短筒形,一类为方柱 体,一节到十节不等
良渚文化发现的聚落和房屋不多,有的 是干栏建筑,有的建造在红烧土面上, 用贝壳拌泥,经烘烤夯实而成
第2页/共61页
太湖流域良渚遗址的分布图
第3页/共61页
二陶 器
良渚的陶器以黑皮陶和夹砂灰黑陶为主, 有少量的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
陶器的制作以轮制为主,规整、器薄, 泥质陶表面抛光
陶器的纹饰有弦纹、竹节纹、刻划纹、 和镂空等,一般饰于圈足和豆柄之上
以余杭安溪乡的瑶山为例,祭坛呈方形, 红土堆砌而成,上有人工用砾石铺筑的 台面,西、北边各有一道斜坡状石坎, 整个祭坛边长20米,面积400平方米
祭坛上发现贵族墓葬11座
瑶山台面景观
第12页/共61页
瑶山台面
第13页/共61页
第14页/共61页
反山遗址,发现多座显贵墓葬
第15页/共61页
五 玉殓葬
1986年3月四川大学考古队 对三星堆发掘清理出9座房 屋遗址,101个灰坑、10万件 陶片、500余件铜、陶、玉、 石、漆器
第34页/共61页
宝物惊现
1986年7月砖厂工人在挖泥 时发现一件40厘米长的玉璋
经过7天7夜的发掘,于7月 25日发现了一根黄金权杖
又经过几个昼夜的努力三星 堆的地下宝藏终于露面:共 发现金杖、黄金面罩、青铜 人头像、玉璋、玉戈、和象 牙等400多件罕见文物
在晚期出现了复杂的刻画符 号,迄今已发现10余个,相 同的符号发现在不同的遗址 里,可能代表徽号或标志
第58页/共61页
第59页/共61页
第60页/共61页
殓 葬
第16页/共61页
第17页/共61页
六 良渚文化的精美玉器
良渚墓葬中发现的大量玉器是地位、财 富和权力的象征
《周礼》中有“苍璧礼天”、“黄琮礼 地”、“璧琮以殓尸”的记载
琮外方内圆,被认为具有通天地的功能 琮的大小、长短、节数各有不同,少则
一节,多则十五节 有的琮外表饰有兽面纹、云雷纹、鸟纹
主要器类有穿孔石犁、有段石锛、 有柄石刀、穿孔的耘田器、石矛、 石镰等
第8页/共61页
穿孔石钺
有段石锛
第9页/共61页
黑陶贯耳壶
磨光石镰
第10页/共61页
耘田器
第11页/共61页
四祭 坛
土墩建筑是良渚文化中数量最多的一类 遗址,占目前发现遗址的60%左右
这类土墩有的是祭祀用的土筑“金字 塔”,有的兼具祭祀和墓地的功能,在 这些土墩中常埋葬有良渚显贵的墓葬
第40页/共61页
第41页/共61页
▪眼球突出的纵目人青铜面具、黄金面具系列被认为是进行祭祀仪式 时巫师用的道具。 ▪巫师的面具不仅可以使他们自己进入灵魂的世界,而且也可以使人 感到他们已经进入灵魂的世界。 ▪他们的面具会根据需要任意夸大某一部分,这样他们看上去才像另 一个世界里的神灵 ▪巫师使用面具是赋予自己进入另一个世界中去的能力。 ▪先秦至两汉时代,巫鬼之风最盛的地方,一个在中原,一个在巴蜀。 这两处巫鬼文化的不同之处,中原巫术采用龟卜,而巴蜀的巫术采 用面具 ▪三星堆的面具系列应是蜀人传说中的已故的祖先(蚕丛、鱼凫)灵 魂的象征,又是天堂神灵的集合。蜀王和他的巫师们将他们供奉于 王室宗庙里,祭祀时请出佩带于自己头上,以此来与神灵沟通
另有数十件青铜器物,包括 面具、人像、龙、虎等礼器
这些出土文物使一些研究者 认为,这是一处蜀王鱼凫时 期的祭祀坑
第35页/共61页
第36页/共61页
第37页/共61页
第38页/共61页
又显辉煌
令人惊奇的是,在祭祀坑发 现不到1个月,在离它二三 十米的地方砖厂工人又发现 了几个青铜人头像和面具
▪ 1936年12月,施昕更代表西湖博物馆第一次发掘了棋盘坟遗址
▪ 1937年3月,施昕更试掘了良渚荀山周围的一些地点,发现了许多黑陶壶、 石器、玉器等史前遗存
▪ 这些发现证明在长江流域的下游地区,存在一个与北方龙山文化相当的 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当时施昕更认为和龙山文化属于同一系统
▪ 在1959年的一次会议上,夏鼐提议单独命名“良渚文化”
第42页/共61页
第43页/共61页
第44页/共61页
崇因海即烛较些祭蚕纵
拜此经祝龙吻人祀丛目
是古》融‘合像坑,人
有蜀还,直。和出其。
一人说是目还面土目《
定将,神正有具了纵华
道 这 ‘ 话 乘 人 与 54 , 阳
理种祝中’认华件始国
的纵融的,为阳青称志
·

目 人 作 为 祖 先 和 神 灵 来
玉钺与玉贝饰件
第29页/共61页
第30页/共61页
良 渚 博 物 馆 外 景
第31页/共61页
酋邦——文明之黎明
良渚文化的文明发展水平受到了考古学界的关注,有人称之为古国,有人称之为方国,但是 它的来龙去脉仍然没有解决
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起源,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提出过蒙昧、野蛮、文明的三阶段发展 模式
第46页/共61页
金 沙 遗 址 发 掘 现 场
第47页/共61页
第48页/共61页
况上 图 : 野 猪 獠 牙 出 土 状 况 。 下 图 : 器 物 埋 藏 情
第49页/共61页
表到两玉另这 面金件琮一件 刻沙玉是件玉 上,琮良玉琮 细蜀本渚琮共 若人来文呈 4 发对就化青节 丝其是中绿, 的进良的色呈 人行渚典,琥 形了文型高珀 图 进 化 器 22 色 案一的物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