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宣传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的流行特点
一、地区分布特点
(一)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自本世纪20年代以来逐年上升。

就世界范围而言,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别(表8-1)。

(二)同一种恶性肿瘤在不同地区分布也不同,自30年代起,许多国家的肺癌死亡率者明显上升,尤其是大城市男性肺癌死亡率逐年上升;60年代以来一些地区的女性肺癌死亡率也有增高,增高的速度比男性快。

发达国家肺癌死亡人数在20近年间增加到500%,而同期的其他肿瘤仅增加减85%。

我国上海市肺癌发病率在1960年仅为5.25/10万,15年后的1974年已上升到27.02/10万,死因顺位由第6位跃升为第2位。

北京早在1975年肺癌死因顺位已居各种癌症死因的首位。

表8-1 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地区间差异
*35~64岁标化发病率之比,以世界人口作为标准人口
肝癌在欧美罕见,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我国沿海地区长江以南诸省(江苏启东县、广西扶绥县)高发。

莫桑比克某地区肝癌发病率为美国或西欧的500~1000倍。

(三)城、乡之间也有差别(表8-2)。

如我国城乡恶性肿瘤在死因谱中顺位不同,城市以肺癌居首位,农村占首位的是胃癌,城乡占前四位的是肺、肝、胃、食管癌。

城市人口中结肠、直肠及肛门癌死亡率明显高于农村,而农村宫颈癌死亡率显著高于城市。

这可能与城乡膳食结构、卫生服务条件、妇女婚育模式不同有关。

表8-2 1992年我国部分市、县恶性肿瘤死亡率(1/10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1992年北京等35个市(全市或部分市区)和86个县资料
胃癌在日本、智利、芬兰、奥地利、冰岛等地区发病率高,移居夏威夷的日侨胃癌发病人仍较当地人高,随移居时间延长,他们及其后裔的胃癌发病率下降。

近年来,我国甘肃河西走廊、胶东半岛、江浙沿海的胃癌发病率较高,常居该地区癌顺位的第1,2位,华北地区次之,中南、西南地区较低,如青海胃癌死亡率高达40.62/10万,而广西仅为5.16/10万(相差7.9倍。


食管癌有伊朗东北部、南非(班图族)、肯尼亚、中亚地区、智利(北部)、瑞士、法国较多见。

我国河南、山西、河北及北京为高发地区,以太行山为中心,向四周逐渐减低,大体呈一个不规则的同心圆分布。

河南林县食管癌死亡率高达139.80/10万。

高、低发区的发病率、死亡率相差可达100倍。

肠癌有胃肠道恶性肿瘤发病率中仅次于胃癌。

美国肠癌发病率高达51.8/10万,西欧、加拿大次之,日本随着战后饮食习惯的欧美化,大肠癌发病率已逐年上升。

我国肠癌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长江以南高于华北地区。

白血病在欧美国家发病率高达8~12/10万,埃及、日本较低、仅有2~4/10万,我国21个省、市2亿人口的调查表明白血病发病率在3/10万左右,但有的地区如湖南高达5~6.6/10万。

乳腺癌在发达国家中占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

近年来乳腺癌死亡率上升30%~50%.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如北京乳腺癌发病率超过宫颈癌。

鼻咽癌在东南亚及我国华南等地区(广东、广西、云南、江西、湖北等)高发,新加坡、日本、美国和泰国的华侨中鼻咽癌发病率也高于当地人,在日本的华人与日本人发病率之比为14.04:0.23;美国加利福尼亚的15岁以上男性华人鼻咽癌死亡率与美国白人之经为15.4:0.57。

二、人群分布特点
(一)年龄分布
任何年龄都可发生恶性肿瘤,但发病率多随年龄同步增长。

儿童期最多见的是白血病、脑瘤及恶性淋巴瘤;青壮年时期常见的是肝癌及白血病;中年及老年期多以胃、食管、宫颈、肝及肺癌为主。

乳腺癌则多见于青春期及更年期的两个高峰。

(二)性别分布
10岁以下男性发病率较高;20~60岁特别是35~55岁女性中因乳腺癌、宫颈癌而使发病率增高;60岁以上男性则因食管癌、胃癌、肺癌、肠癌出现高峰,致使发病率增高。

(三)婚育状况分布
早婚多育妇女宫颈癌多发,未婚者及犹太妇女中罕见(可能与犹太族男性有幼时割包皮习俗有关),说明与性行为有关。

宫颈癌低发区宫体癌及乳腺癌发病率较高。

(四)种族分布
鼻咽癌多见于中国人(说广东方言的人群最高);原发性肝癌多见于非洲班图人;印度人中口腔癌发病多;哈萨克人食管癌较常见。

皮肤癌和不同人种皮肤色素沉着多少有关。

(五)职业分布
职业性膀胱癌主要发生在染料(生产α、β萘胺、联苯胺等染料)、橡胶、电缆制造等行业;职业性皮肤癌多见于煤焦油和石油产品行业;职业性肺癌以接触石棉、砷、铬、镍以及放射性矿开采等行业为多。

(六)移民中分布
日本胃癌死亡率高,美国很低,相差约5倍;美国肠癌死亡率高,日本很低,相差也约5倍;美籍日本人中胃癌死亡率下降,在美出生的第二代日本人胃癌死亡率更低,而肠癌死亡率在逐渐上升,说明这两种癌的发病可能与环境因素密切,而与遗传因素的关系较小。

第二节恶性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
一、行为及生活方式
(一)吸烟
肺癌发病率与吸烟有关,吸烟者为85.2/10万,而不吸烟者仅为14.7/10万。

据Hammond等44个月的调查发现,每天吸烟半包到1包,1包到2包及2包以上者鳞癌死亡率比不吸烟者的分别增高8.4、18和21倍。

吸烟又接触石棉、镍、铬、镉等由于协同作用以致肺癌发病率更高。

据150多次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均证实吸卷烟可致肺癌。

从1939~1963年间30多次病例对照,7次大规模的定群调查证实吸烟与肺癌发病有剂量-反应关系。

一般认为吸卷烟可以提高肺癌死亡率10倍以上。

吸烟年龄越早,数量越多,发生肺癌的机会越大,其间有
明显相关。

戒烟后癌危险度渐趋下降,5年后可保持在比一般人略高的水平。

吸卷烟除导致肺癌外还可导致口腔、咽、喉、食管、胰腺、膀胱等多种癌症。

(二)饮酒
饮酒与口腔癌、咽癌、喉癌、直肠癌有关。

长期饮酒可导致肝硬化继而可能与肝癌有联系。

饮酒又吸烟者可增加某些恶性肿瘤的危险性。

(三)饮食
有人估计,发达国家男性癌症的30%~40%,女性癌症的60%可能与饮食有关。

饮食致癌的可能途径、方式大约有以下几种:
1.天然食物或食品添加剂中存在致癌物如亚硝胺有强致癌作用,并不一定要长期慢性作用,而只需一次足够的“冲击量”即可诱发恶性肿瘤。

亚硝胺前身(亚硝酸盐和二级胺)以稳定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特别在植物中亚硝酸盐很易由硝酸盐形成。

过多使用硝酸盐肥料与土壤中缺钼都易造成植物中硝酸盐的积累。

储存的蔬菜、水果中易存在高浓度的亚硝酸。

食用色素中具致癌性的有二甲氨基偶氮苯(致肝、胆管、皮肤、膀胱癌)、邻氨基偶氮甲苯(致肝、肺、膀胱癌、肉瘤)、碱基菊燈(致肝癌、白血病、网状细胞肉瘤)等。

香料及调味剂中具致癌作用的有黄樟素(致肝、肺、食管癌)、单宁酸(致肝癌、肉瘤)及甘素(即N-苯乙基脲致肝癌)。

2.食物受致癌物污染黄曲霉菌污染米、麦、高粱、玉米、花生、大豆,产生黄曲霉毒(aflatoxins,简称AF)。

毒素有12种,其中AFB1致癌作用最强,在低剂量长时期作用下,几乎可使全部动物致癌。

AF在紫外线及可见光照射下仅能部分分解;加热100℃,2小时后,只能减毒30%;180.~185℃3小时可大部被破坏。

15磅压力下120℃4小时方降至对肝脏无害的微量。

其他污染食物的致癌物还有展青霉素、黄米霉素、杂色曲霉素、环氯霉素、厌黄霉素等,它们的致癌力不及AF,如杂色曲霉素仅为AF的1/10,但其分布较AF广。

由于它们一般都极为稳定,不易为高温破坏,故危险性大,不可忽视。

3.食物加工或烹调过程中产生致癌物烟熏、炙烤及高温烹煮食物时由于蛋白质热解,特别在烧焦的鱼、肉中可产生有致突变和致癌性的多环有机化合物。

据估算,50g熏肠所含致癌物苯并(a)芘的量相当于一包香烟烟雾中所含的量,或等于大工业中心居民在4~5
昼夜期间所吸入污染空气中的数量。

一盒油浸熏制鱼的苯并(a)芘量相当于60包香烟或一年内所吸入空气中致癌物的数量。

油被连续和重复加热及添加到未加热的油中都会促进致癌物及辅癌物生成。

因此,多次或长时间使用过热油脂都有引起恶性肿瘤的危险。

4.食物成分在胃肠道内形成致癌物当胃肠道中细菌多时,细菌的代谢作用与硝酸盐的还原能力均加强(细菌的硝酸盐还原酶适于在中性环境中发挥作用),故胃酸减少或缺乏时,胃内亚硝酸盐浓度高,出现适于亚硝胺形成的胃内环境。

5.营养缺乏时的间接致癌作用食品粗糙,长期缺铁,营养不足时发生食管癌和胃癌的危险性增加。

硒的平均摄入量、血硒水平、饮食中硒浓度均与发生恶性肿瘤的危险性呈负相关。

长期缺碘或碘过多与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关。

6.过多营养的间接致癌作用食物热量过高、纤维素过少,特别是脂肪总摄入量过高,可使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发病率增加。

动物实验表明,高脂肪膳食又缺乏胆碱、叶酸、维生素B1及蛋氨酸时,可增强各种化学致癌物的致癌性。

二、环境理化因素
(一)环境化学物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人类恶性肿瘤的90%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与环境中化学因素有关。

据美国《化学文摘》登记的化学品已达50多万种,进入人类环境的有96000多种,每年新增加的化学物还有近千种,目前已证实可对动物致癌的有100多种,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对人类有致癌作用的达30多种。

大城市空气污染物苯并(a)芘与肺癌的密切关系。

按一般浓度水平30~40mug/m3推算,约有10%肺癌病例可由大气污染(包括与吸烟有联合作用)所引起。

有的学者提出大气中苯并(a)芘含量每增加一个单位(0.1ug/m3),肺癌死亡率将增加5%.
(二)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诱发人类癌症问题自16世纪以来一直受到人们关注。

1945年8月原子弹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爆炸后的幸存者中,白血病发病率明显增高,1950~1954年达到高峰,而且距爆炸中心越近,接受辐射剂量越大者,白血病发病率越高。

又如1925~1943年美国放射科医生的白血病死亡率较一般医生高10倍以上。

电离辐射可引起人类多种癌症,如急性和慢性细胞白血病、其他类型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骨肉瘤、皮肤癌、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胃癌、胰腺癌、肝癌、喉癌、脑瘤、神经母细胞瘤、肾脏细胞瘤及鼻窦癌等。

三、社会心理因素
(一)独特的感情生活史可导致癌症的发生。

美国学者劳伦斯。

莱什研究了500多名癌症病人的生活史,发现76%的病人具有同一类型的独特生活史。

我国学者研究也发现家庭的不幸事件、工作学习紧张过度、人际关系不协调等这些独特的生活史大多影响或决定了病人以后的精神状态并可导致癌症的发生。

儿童时期父母早亡、离异、不和睦、长期分离,成年后再遭挫折、丧偶、事业失败、理想破灭、难以宣汇的悲哀和持续紧张压力引致绝望都是导致癌症的重要社会心理因素。

生活中的巨大精神刺激引起的恶劣情绪往往是癌细胞的“激活剂”。

(二)巨大的精神冲击我发生在癌症发病前1年左右。

据1902~1957年55年间75篇有关肿瘤病因及发病率研究报告发现,影响癌症发病的重大生活事件一般都先于癌症起病
前6~8个月。

另据乳腺癌患者的大量观察也证实了生离死别的忧郁、悲伤和焦虑多出现在发生癌症前1年左右。

(三)个体的性格特征与恶性肿瘤有一定关系。

据研究,发现具有C型个性特征者患恶性肿瘤者较多。

C型个性特征表现为性格内向、怪僻、时而小心翼翼,时而情绪冲动,多悉善感,要求的目标忽高忽低。

我国学者研究发现具有下列性格特点者易患癌症。

①多悉善感,精神抑郁者;②易躁易怒,忍耐性差者;③沉默寡言,对事物态度冷淡者;④性格孤僻,脾气古怪者。

长期处于孤独、矛盾、失望、压抑状态,是促进恶性肿瘤生长的重要因素。

四、药物因素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宣布的30种致癌物中已包括有被确认的致癌药物,目前已证实可诱发恶性肿瘤的药物有多种(表8-3)。

表8-3 已证实对人类有致癌作用的药物
五、职业因素
职业肿瘤在全部恶性肿瘤中仅占1%~5%,男性较高。

1979年及1982年IARC对美国家癌症研究所(NIC)提交的368种可疑致癌物进行两次研究确定,仅有35种具有充分流行病学证据和可靠动物实验资料,可被评为对人类致癌化学物质,其中职业性的共21种。

它们是砷化合物、石棉、双氯甲醚与工业品氯甲醚、甲醚、镉的氧化物、铬(铬酸盐生产工业)、赤铁矿采矿(氡)、芥子气、镍(镍精炼)、多环芳烃(烟炱)、沥青焦油、矿物油、煤焦油煤气、4-氨基联苯、金胺制造、联苯胺、β萘胺、氯乙烯、苯、异丙基油、镍和镍化合物、制靴鞋、家具制造和橡胶工业中某些工种。

美国NIC曾列出12种癌症高发职业(表8-4)。

我国卫生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及中华全国总工会曾于1987年颁布发了《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中规定了八种职业性肿瘤,它们是
(一)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二)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三)苯所致白血病
(四)氯甲醚所致肺癌
(五)砷所致肺癌、皮肤癌
(六)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七)焦炉工肺癌
(八)铬酸盐制造工肺癌
表8-4 NIC规定的12种癌症多发职业
六、病毒因素
目前认为与人类肿瘤可能有密切关系的是乙型肝炎病毒(原发性肝细胞癌)、EB病毒(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和单纯性疱疹病毒Ⅱ型(宫颈癌)。

应考虑宿主的基因组和一些协同因素(化学致癌物、激素、免疫缺陷等)可能在病毒致癌中的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病毒基因组可部分或全部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中,从而引致细胞恶变。

第三节恶性肿瘤的预防
恶性肿瘤的预防措施主要是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

一、第一级预防
(一)加强防癌健康教育
特别对高危人群更应提高他们的认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如日本国立癌症中心提出12条防癌要求并认为如果注意这些要求,有可能控制或消除许多致癌因素,达到预防癌症的目的。

这些要求是:(1)注意饮食营养的平衡,不偏食;(2)不反复吃完全相同的饮食,也不长期服用同一种药物;(3)饮食适度,不过饱;(4)不吸烟;(5)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纤维素的食物;(6)避免过多饮酒;(7)少吃过咸过热的食物;(8)少吃烧焦的食物;(9)不吃发霉的食物;(10)避免过度日晒;(11)避免过度劳累;(12)保持个人的清洁卫生。

(二)讲究卫生
注意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避免高脂肪、低维生素及低纤维素膳食;防止粮食霉变;防止烟熏、过度油炸等不良烹调方法;改变过硬、过热烫的饮食习惯以减少消化道癌症发生的条件;戒除或节制烟酒以防止有关癌症的高发;注意口腔卫生保健对防止口腔癌症有益;注意性器官卫生对防止生殖器官癌症有重要作用。

(三)合理使用医药用品
切忌滥用药物及放射线,尤其是妊娠期妇女的诊断性照射,以防止白血病、骨肉瘤,皮肤癌等癌症的发生。

(四)消除职业致癌因素
尤其对已经明确可以引起肿瘤的物质的检测、控制与消除。

是预防职业性肿瘤的重要措施。

(五)加强劳动保护、环境保护和食品卫生等立法
如加强各项卫生管理和卫生监督,保护劳动及生活环境,减少或消除环境中的致癌因素。

二、第二级预防
(一)无症状人群的监测
1.乳腺癌的监测对30岁以上妇女应推行乳房自我检查,40岁以上妇女应每年做一次临床检查,50岁以上妇女每年应进行临床及必要时X线摄影筛查。

应注意30岁以后初孕、
12岁以前月经初潮、50岁以后绝经、肥胖症、高脂膳食者、有卵巢患病史及患子宫内膜炎等高危人群。

2.宫颈癌的监测一切有性生活的妇女均有发生宫颈癌的危险,妇女从有性生活开始起应2~3年进行一次宫颈脱落细胞涂片检查(Pap)。

3.结肠、直肠癌的监测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肛门指检(仅限7~8cm 深度),50岁以上的人群,特别是有家族肿瘤史、家庭息肉史、息肉溃疡史及结肠直肠癌病史者,应每年进行一次大便隐血试验(注意药物、食物所致假阳性及腺瘤、肠癌以外的消化道出血的干扰);每隔3~5年做一次直肠镜检查。

4.肺癌的监测对无症状人群不必进行常规肺癌胸部放射线检查和痰脱落细胞检查。

(二)有症状人群的监测
由于人体所患的恶性肿瘤约有75%以上发生在身体易于查出和易于发现的部位,为便于及早发现肿瘤,应注意常见肿瘤的十大症状:
1.身体任何部位如乳腺、颈部或腹部的肿块,尤其是逐渐增大的;
2.身体任何部位如舌、颊、皮肤等处没有外伤而发生的溃疡,特别是经久不愈的;
3.不正常的出血或分泌物,如中年以上妇女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或分泌物增多;
4.进食时胸骨后闷胀、灼痛、异物感或进行性加重的吞咽不顺;
5.久治不愈的干咳、声音嘶哑或痰中带血;
6.长期消化不良,进行性食欲减退、消瘦,又未找出明确原因的;
7.大便习惯改变或有便血;
8.鼻堵、鼻衄、单侧头痛或伴有复视时;
9.赘生物或黑痣的突然增大或有破溃、出血,或原来有的毛发脱落的;
10.无痛性血尿。

我国癌症防治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1.降低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控制上升趋势;
2.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加强健康教育;
3.重点控制9大肿瘤(胃、食管、肝、肺、肠、宫颈、乳腺、鼻咽和白血病)。

我国癌症防治规划的主要指标是:
1.争取在2000年癌症死亡率下降10%;
2.5年生存率提高5~10%;
3.吸烟率下降15%,每支烟含焦油少于15mg;
4.肝癌高发区新生儿普遍接种乙肝疫苗;
5.加强劳动保护,控制职业致癌因素;
6.晚期病人卫生服务面达到50%以上。

重视恶性肿瘤的“十个”早期征兆
全国防癌周”第一天,黑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申宝忠提醒公众:务必重视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提出的恶性肿瘤的“十个”早期征兆。

这些征兆依次是:
身体任何部位,如乳腺、皮肤、唇舌或其它部位有可触及的硬结或不消的肿块;
疣或黑痣有颜色加深、迅速增大、瘙痒脱发、溃烂或出血等改变;
持续性消化不良;
吞咽粗硬物有梗噎感,胸骨后不适,灼痛或食道有异物感;
耳鸣、重听、鼻塞、头痛、咽部分泌物带血,颈部肿块;
持续性声哑,干咳或痰中带血;
原因不明的大便带血,无痛性血尿、外耳道出血;
月经不正常,大出血,月经期外或绝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
久治不愈溃疡;
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或低热。

专家指出,出现以上症状不一定是恶性肿瘤,但应及早就医,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三分之一的恶性肿瘤可通过早期发现而治愈。

老人是恶性肿瘤最大受害者
页面功能【字体:大中小】【打印】【关闭】
据中国癌症网的统计资料显示,恶性肿瘤已成为中国居民死亡的第二位原因,而老年人是恶性肿瘤的最大受害者。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原内镜科主任吴雪强告诉记者,老年人常患的恶性肿瘤有食道癌、胃癌、肺癌、肠癌、喉癌、膀胱癌等。

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对癌症的早期症状掉以轻心、因误诊而延误治疗,是导致老年人癌症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发病多年生活习惯不健康
年逾六旬的何伯近来骨头一直疼痛难忍,他觉得自己可能患了骨病,就到医院骨科做骨髓穿刺,却找不到病因。

后来医生得知何伯有30多年抽烟史,烟瘾很大,常常是“早一包,晚一包”,这才发现原来何伯患的是肺癌,因癌细胞转移才引发了骨痛。

针对何伯的经历,吴主任指出,老年人患恶性肿瘤,往往是多年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累积下来的结果。

例如,有吸烟史的老年人往往容易得肺癌和喉癌,经常喝酒易得肝癌和食道癌。

资料显示,70%的肺癌病人有吸烟史。

而生活无规律,长期精神抑郁的人易得胃癌。

饮食结构不平衡、偏食同样会增加患癌风险。

如多吃油煎熏制食品和高盐食品容易得胃癌。

常吃咸菜、咸鱼等富含亚硝酸盐的食物,食用粗硬、过烫和辣椒、蒜、醋等刺激性食物都容易诱发食道癌。

如果患有肠胃疾病,如息肉、溃疡等,经常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则会导致原有病症恶化突变为恶性肿瘤。

警惕早期症状不可忽视
据了解,很多老年人一经检查就是癌症晚期,医生往往回天乏力。

如果能在癌变早期就发现症状,及时治疗,恶性肿瘤并非不可治愈。

吴主任指出,下列几种常见癌症的早期症状需要慎重对待:
食道癌早期会出现进行性咽下困难或异物感。

平时总感觉食管内好像有残存的饭粒、菜屑附着在食管壁上,吞之不下,但不影响进食。

咽部有干燥和紧缩感,有时会伴有轻微疼痛。

胃癌早期表现为腹部胀痛、消化不良、贫血。

胃部有息肉和溃疡的老年人要特别注意了,胃溃疡恶化变为胃癌的可能性比较高,应该做定期检查。

肺癌早期的四大主要症状是咳嗽、咯血、发热、胸痛。

一开始呛咳、干咳、少痰,甚至呼吸困难,如果发生感染则痰量增多,血痰与咯血较为常见。

喉癌往往表现为声嘶和喉痛。

教师、播音员等频繁用嗓的人群在年老后要小心患有喉癌。

早期膀胱癌患者会出现无痛性血尿、尿频、尿急。

肠癌的早期症状和痔疮有明显区别。

痔疮表现为大便后滴血,但血与便不混在一起,肛门有异物感,伴有疼痛。

而直肠癌症状为便血,轻度腹泻,粪便混有浓液,尿液有特殊的腥臭味。

吴医生建议,如果发生便血,自行服用痔疮药却无明显好转的人,需要到肿瘤专科就诊。

此外,肠息肉往往是肠癌来临的危险信号。

吴主任介绍说,50%的肠癌患者都患有肠息肉。

误诊延误病情回天乏力
由于癌症发病初期有很多症状与某些普通疾病比较相似,而老年患者往往缺乏肿瘤方面的知识,容易对自己的病情作出错误判断,没有到专科医生处治疗,也使得“误诊”的几率大为增加。

50多岁的张阿姨发觉自己有间歇性便血,肛门也疼得厉害。

家人把她送入某家医院,被诊断为痔疮,服用治疗痔疮的药物后病情却逐渐恶化。

后来张阿姨转入肿瘤专科医院就诊,发现患的是肠癌,而癌细胞已转移到肝脏,这时已是回天乏术。

3个月后张阿姨便去世了。

吴主任表示,像张阿姨这样因“误诊”而延误病情的癌症患者不在少数。

一般而言,喉癌容易被误诊为喉炎,直肠癌容易误诊为痔疮,而当癌细胞发生转移,就会给病因的确定造成更大困难。

防治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为了尽可能避免误诊的出现,吴医生的建议是,除了定期参加健康体检,老年人如果发觉自己身体出现某些肿瘤的早期症状后,一定要尽早去专科医生处就诊。

有些位置特殊的肿瘤在一般的体检中难以发现,只有借助专科仪器才能找到其踪影。

此外,由于某些疾病存在着高发年龄段,如食道癌多以50~69岁为发病高峰,胃癌以45~65岁为高发年龄段;因此,对处于高发年龄段、并具备致病因素的老年人而言,身体一旦出现不适,决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尽早求医,有备无患。

吴医生强调,除了从年轻时就保持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对早期症状及时发现,尽早检查治疗以外,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对预防、治疗恶性肿瘤也有很大帮助。

心情郁结会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身体抵抗力下降,给疾病来袭造成可乘之机。

老人家应该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不为小事心烦动气。

各类癌症的预防措施
食道癌:少吃含亚硝酸盐的食物,如酸菜、泡菜、咸菜、咸肉、咸鱼、香肠等。

不食用发霉变质的食物,尤其是发霉的花生、棉籽、玉米,其中含有大量致癌的黄曲霉毒素。

不暴饮暴食,避免因进食过快、食用粗糙坚硬和过烫的食物而引起食管粘膜损伤。

少吃辣椒、蒜、醋等刺激性食物。

少饮用浓茶。

多吃新鲜蔬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