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新闻报道的媚俗化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1娱乐新闻概述
1.1定义
关于娱乐新闻,新闻界以及相关学术界普遍指出它是关于演绎领域发生的新闻和娱乐明星的活动所进行的一切娱乐性事实的报道。

1.2娱乐新闻报道的特点1.2.1明星闪耀版面
综观各大报纸的娱乐版,不难发现这些版面的共性,装扮时尚、亮丽照人的明星人物照跃然纸上,明星照闪耀版面,图片成为报纸娱乐新闻版的主导,甚至能够取代文字独立完成整篇叙事。

这种时尚前卫的版面编排方式与严肃的时政欣闻版和关注民生的社会欣闻版形成鲜明的对比,不仅带来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让报纸版面更具吸引力。

1.2.2导读“耸人听闻”
“新闻话语首先要求其具有严肃性和客观性,它执行着宣传国家与政党的方针与政策,教育大众的功能。

新闻话语的严肃性是其所执行功能以及使用目的所决定的。

但是作为娱乐新闻话语,除了上述所列功能,此类话语更倾向于执行教育大众,娱乐大众,释放压力以及缓解矛盾的功能。

因此,娱乐新闻话语在严肃的话语基调下,往往出现不可忽视的随意性基调的话语;话语轻松随意,甚至出现调侃之词。

”[1]1.2.3搞借代极尽夸张
借代,作为一种比喻的修辞手法,即借用一个事物来代替另一个事物,当然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共同性或共通性。

恰如其分地运用借代可以使所述事物的特点突出、形象鲜明,并增强描述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让叙述更加简洁含蓄、活泼生动。

具体来看,娱乐新闻中的有关“某某门”的报道是借代运用的充分反映。

1.2.4挖隐私穷尽手段
当娱乐新闻这份“舶来品”漂洋过海,涌入国内,“帕帕拉齐”在国内也有了“固定”的指称———娱记。

“帕帕拉齐”、“狗仔队”、“娱记”的共同之处莫过于对“八卦”的“灵敏嗅觉”:他们擅长跟踪和偷拍,绞尽脑汁查询明星住处、工作行踪,见到明星就一拥而上,团团围住,猛按快门。

潜伏,飞车,翻检垃圾,为了挖掘明星们的隐私,娱乐记者们可谓是“敬业至极”。

2国内娱乐新闻报道的现状
目前,娱乐新闻已经成为各大媒体不可或缺的部分,占据了电视黄金时段的娱乐现场报道和报纸重要版面的娱乐新闻专版,甚至专业的娱乐报纸和娱乐网站,都彰显了我国娱乐新闻不可小视的蓬勃生命力和发展前景。

然而,在这片繁荣的大好景象背后,娱乐新闻在“眼球经济”的时代又不免走向低谷。

2.1娱乐新闻报道颠覆了传统娱乐新闻的定义
1)突破了“娱乐性事实”传达的信息和情感往往超出了“轻松、活泼、趣味”
现在的娱乐新闻报道,不仅涉及演艺明星和业界活动的趣味性信息,还有和它们相关的一切事件。

但凡符合新闻重要性或能引起人们知晓欲望的娱乐事件均被一一报道,如明星或娱乐活动的负面消息和消极影响等等。

如近几年来的明星频频自杀的新闻,都登上了各大媒体娱乐版的头条新闻,而这些新闻却不会给人们带来娱乐和趣味性的情感享受。

2)娱乐新闻报道经常涉及明星名人私生活
即便是外出吃饭、逛街、穿着等平常活动,这些本身并不具备新闻成立要素的事实也成为娱乐新闻的报道对象。

3)娱乐新闻报道不仅涉及文艺界,还有其他领域的名人,如体育
名人、社会名流、时尚名人等等
2.2对名人隐私、明星绯闻过度关注
2.2.1娱乐新闻的“泛明星化”使新闻成了“星闻”
娱乐新闻不仅对与明星工作相关的娱乐事件、娱乐作品关注,更是对明星8小时之外的生活投入了巨大的热情。

明星的嗜好、穿着、宠物都被拿来大做文章,尤其是明星的婚恋、绯闻成了娱乐新闻报道的重头戏。

2.2.2假新闻泛滥与炒作之风盛行
娱乐新闻成了假新闻的重灾区,甚至有人称娱乐新闻为“八卦新闻”。

漏洞百出的假新闻出现是记者或媒体为了追求轰动效应、提高发行量和收视率而有意为之。

除此之外,媒体对价值含量不高的新闻做密集报道,或者一哄而上的对某个新闻事件做集中反映,刻意炒作。

2.2.3娱乐新闻报道庸俗化倾向严重
部分媒体为了追求报道的轰动性,以低俗化的新闻来赚取受众眼球。

国内一些娱乐新闻媒体以猎奇、惊艳、黄色新闻的发展路线经营新闻,以“通俗”和“贴近受众”为名义走向庸俗化。

在报道中过度地强调新闻内容的商品性,追求轰动效应和对读者强烈的感官刺激,从而影响了娱乐新闻报道价值的取向。

把猎奇、反常、刺激作为娱乐新闻的核心和基础,将可读性、趣味性等同于低俗化。

媒体不顾自己的舆论导向功能,对某些吸引受众眼球的细节进行无限渲染和放大,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3娱乐新闻媚俗化的原因
3.1主客观方面分析
1)媒介机构的生存需要为变相的娱乐新闻报道的发展提供了平台,记者编辑素质不高造成了娱乐新闻“腐化”。

(1)为了争夺市场和大众,媒体之间在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等方面相互竞争。

在这种竞争白热化的环境中,某些媒体严重缺乏自律精神,丧失了媒体的公正、责任和良心。

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扩大发行量和提高收视率,某些媒体不惜违背道德规范,千方百计地寻求“卖点”,对一些低俗化娱乐新闻进行大加渲染与炒作。

(2)在进行娱乐新闻的报道中,有的编辑记者有意或无意地充当了假新闻的促销员,使报纸的“娱乐新闻”版成了假新闻的批发市场和集散地。

还有一部分记者,在采访遇挫时,就随意夸大事实,歪曲真相,写假传假,导致了明星和记者、媒体和读者的隔阂越来越深。

2)广大受众默认、追捧再到跟风炒作,再加之社会风气的反作用是造成娱乐新闻现状的重要原因。

(1)如今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受众长期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久而久之会感到疲劳与烦躁。

为了适当地解脱,受众往往寻求的是轻松,并且他们天生具有好奇心,娱乐新闻正是符合了大众的心理需求。

正如潘知常所描绘的:“道理很简单,大众正是通过这些东西实现了一种心灵的无言而诡秘的默契:灵魂的焦灼和骚乱被温柔地抚慰,埋藏在心中的早已黯然萎缩了的梦又一次不同寻常地上演,蒙尘多年、暗哑无声的生命琴弦突然被一只冥冥之手拨响,内心世界中无数琐细、纤弱、难以启齿的东西,瞬间汇成愉悦的生命漩涡……苍白的生命因此充盈了绿色的希望。

”所以,大众默认、接受、追捧,推动了娱乐新闻庸俗化的发展步伐。

(2)娱乐时代的到来,给娱乐新闻炒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

在一个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中,利益驱动是促使娱乐新闻炒作的关键因素。

正是在娱乐普遍化以及利益驱动依法竞争的背景下,让娱乐新闻炒作找到了滋生的沃土,并且越演越烈,悄然地发生着质的变化。

激烈的媒体竞争变相地为庸俗娱乐报道提供了(下转第336页)
娱乐新闻报道的媚俗化分析
陈京晶
(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摘要】随着近些年来娱乐文化的盛行,娱乐新闻已经成为新闻传播活动的主要内容,作为大众传媒新闻的一个分支,它不但促进了社会交流形式的变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大众的休闲文化生活,在引导公众舆论与信念上方面更是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很多媒体为了推动了“眼球经济”的发展,使娱乐新闻逐渐蜕变为娱乐圈的新闻,有时甚至沦为“绯闻”和“炒作”的代名词。

为扭转这种不良风气,分析娱乐新闻报道媚俗化的原因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大众传媒;娱乐新闻报道;分析
323
. All Rights Reserved.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
界(上接第281页)阻力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除了受到相对位移的影响外,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还要受到成桩工艺的影响。

3结束语
总之,地基基础的问题随着高层建筑的出现,变得越来越复杂。

高层建筑如同其他的建筑,可以选用多种的基础方案。

桩基础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中,设计人员需要综合多种因素,选取一个造价合适、安
全可靠、且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最优化方案。

[1]左献军.浅谈建筑桩基的设计与沉降控制[J].价值工程,2011.[2]谢荣迁.建筑桩基础优化设计论议[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责任编辑:曹明明]
(上接第323页)滋长的“温床”,同时社会风气的反作用最终促成了娱乐报道的庸俗化。

3.2明星和经济公司自我“炒作”的运作模式
一些明星想提高知名度或者始终不想离开大众的视野,经济公司想多赢利,影视片的投资方想要提高票房或收视率,他们便会主动向媒体“透漏”些所谓的“幕后爆料”等独家新闻。

媒体根据他们的独家新闻进行炒作,无形中迎合了彼此的需求。

周而复始,娱乐新闻炒作成为一种明星上位、经纪公司发家致富的必需手段。

4结语
在媒体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新闻从业者应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作为娱乐信息前沿的娱乐新闻报道应该重点培育一种陶冶大众的情操,提升文化品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需求。

参考文献[1]王海.娱乐新闻话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23.
[责任编辑:杨玉洁]
(上接第316页)社会储备料物实行合同协议储备。

合同化管理,防汛部门代表国家在汛前通过协议委托或招投标方式与生产或流通企业签定防汛物资供货合同,并预付一定数额的资金作为定金,落实防汛物资的运输方式和责任,确保防汛物资能快速运送到位。

所储备物资若汛期未用,黄河防汛物资主管部门应支付一定数额的保管费。

尚若汛期调用,待防汛抢险完毕后按实际使用数量付费结算。

防汛物资所需费用由国家支付。

黄河防汛属于纯公益性,所需资金应该由国家承担。

3.5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国家应加大防汛抢险的投资力度,提高防汛经费保障水平,确保黄河防汛抢险经费足额到位,保证黄河安全度汛,确保黄河安澜。

3.6在防汛抢险工作中,加大科技创新投资力度,加强治黄高级人才的培养和任用。

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功用,提高防汛抗洪工作的科技含量,努力实现防汛抗洪工作的现代化。

[责任编辑:杨玉洁]
(上接第330页)有资产投资的需要进行新建。

二是,把现有国有(国家出资)企业中的国有股权集中起来,组成专门的国有资产投资和运营公司。

三是,按照《决定》的要求,把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4.4加强分类管理
考核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参照行业和社会平均资本回报水平,分类确定资本回报率并实施考核,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对条件成熟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实施以经济增加值为单一指标的经营业绩考核,促进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和股东回报水平。

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
司中的功能类业务,以完成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战略任务或重大专项任务为主要考核目标。

4.5加强上下级国资监管机构的协调与指导
建议上级国资监管机构采取“文件指导
、会议指导、培训指导、调研指导、交流指导”等方式,积极开展对下级国资机构日常工作的政策指导、业务监督、工作联动、信息互通,不断提高基层监管队伍素质,努力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更好地实现各级国资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责任编辑:杨玉洁]
现阶段,我国是全世界茶叶标准最多的国家,企业标准约1万余项。

但最为关键的茶叶安全标准存在诸多不合理、不科学内容。

比如不少指标过于宽松,不利于茶农和茶叶企业合理使用农药,易造成较大污染;有的指标对稀土总量要求过于严格,不少产品难以达到标准,由此严重挫伤消费信心,制约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影响茶叶出口贸易,亟需按照科学性、通用性、实用性的要求,全面梳理现有茶叶标准,研究制定既符合我国国情、与产业发展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相适应,又与国际接轨的茶叶安全国家标准。

3.2大力开发自然资源,促进茶文化的推广
一是,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扩大出口市场的范围。

茶叶企业应顺应消费者的需求,利用中国茶类多茶区广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各类绿色茶叶,研制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消费者喜好的绿色茶叶食品。

发展有机名优茶,是促进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是,优化出口结构,提高小包装及有机高档茶出口比例,对自有品牌出口给予更多优惠政策,打造中国茶叶国家名片。

三是,建立全国统一的茶叶交易拍卖平台。

可效仿斯里兰卡、印度等主要茶叶出口国,通过交易拍卖平台设立最低价格,保证出口茶企合理利润,推动茶叶贸易方式与国际接轨。

四是,大力推广中国特色茶文化。

充分挖掘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内涵,在国际上推介“中国茶之旅”、开展茶艺表演等活动,通过传承和弘扬,提升中国茶文化国际影响力。

3.3树立品牌化,增强中国茶叶的国际知名度
整合茶企,重点扶持龙头企业,积极培养国际化品牌。

加强品牌建
设,有利于提高中国出口茶叶的附加值,也有利于增强出口茶叶在国际社会的认同感。

重点扶持有实力、有信誉的龙头企业,以保证品牌品质的可控,促进品牌的集约化发展。

中国国内茶叶生产商应借鉴国际品牌的经验,树立大品牌的意识,打造有影响力的中国茶叶品牌。

3.4在茶叶生产企业中全面建立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研发替代农药,建立出口茶生产基地,生产无公害茶和有机茶,通过茶厂茶园一体化,推行清洁化、标准化生产茶产品,全面提高茶产品质量。

实现机械化生产,推广HACCP 体系,提高茶叶的质量安全加强茶叶的质量管理,提高安全性,既是对消费者负责,也是中国茶叶冲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扩大茶叶出口的根本途径。

[1]李朝晖.日本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J].世界农业,2013(8):33-37.
[2]揣江宇,胡麦秀.美国技术性壁垒对中美茶叶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0):109-113.
[3]陈虹菲,曹越.浅议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J].产经,2014(6):56-57.
[4]沈佐民
,宛晓春.促进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月刊),2007(5):23-27.
[5]赵伯臻.我国茶叶出口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J].财税经贸,2014,5(下):47-48.[6]伍雁南.
中国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1(2):88-91.
[责任编辑:杨玉洁
]
3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