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说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北说书
百科名片
陕北说书是西北地区十分重要的曲艺说书形式,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北部的延安和榆林等地。

最初是由穷苦盲人运用陕北的民歌小调演唱一些传说故事,后来吸收眉户、秦腔及道情和信天游的曲调,逐步形成为说唱表演长篇故事的说书形式。

过去均为盲人演唱。

表演形式为一人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三弦或琵琶,此外,还有绑在小腿上的,以两块木板制成的甩板,和绑在手腕上的,称“嘛喳喳”的一串小木板,这是作为打节奏用的。

本文从主要简介,历史溯源,艺术特色,民间传说等几方面来介绍一下陕北说书。

主要简介
陕西曲种。

流行于陕西省北部延安、榆林等地。

最初是由穷苦盲人运用陕北的民歌小调演唱一些传说、故事。

后来吸收眉户、秦腔以及道情、信天游的曲调,逐步形成陕北说书。

历史溯源
"说书"历史悠久,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千多年的西周时代。

秦汉时,在宫廷已有了管理说书历史考究
的"稗官",这是皇帝专门设立用来搜集民间"街谈巷语"、"里巷风俗"官职。

另外有以滑稽取乐职业艺人叫"俳优侏儒"。

1957年四川成都市郊的一座汉墓中出土了一个汉代说书佣,它袒露上身,左臂掖鼓,右手握锤欲击,张口垂目,神态自若正在说讲有趣的故事。

说明在两千多年前扬州说书就很盛行。

至宋代通俗说唱统称"淘真",大抵说宋时,盖汴京遗俗。

清代说书形式较为普遍,清同治、光绪年间,曼殊、震钧《天咫偶闻》卷载:旧日鼓词有所谓"子弟书"者,始初于八旗子弟,其词雅驯其声和缓。

《榆林府志》中对于说书亦有这样的文字记载:"清朝康熙年间,这里便有……刘弟说传奇颇靡靡可听……韶音飞畅,殊有风情。

不即江南之柳敬亭乎。

"再次说明了在二百年前,陕北说书艺术发展已达到较高艺术水平。

艺术特色
陕北方音
陕北说书的传统表演形式是艺人采用陕北方音,手持三弦或琵琶自弹自唱、说唱相间地叙述故事。

根据伴奏乐器的不同,或称之为"三弦书",或称之为"琵琶书"。

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陕北说书在著名艺人韩起祥等的改造下,发展成一人同时操用大三弦(或琵琶)、梆子、耍板、名叫"麻喳喳"的击节木片和小锣(或钹)五种乐器进行伴奏的曲艺说书形式。

激扬粗犷
陕北说书的唱词通俗流畅,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曲调比较丰富,风格激扬粗犷,素有"九腔十八调"之称,其中常用的有【单音调】、【双音调】、【西凉调】、【山东腔】、【平调】、【哭调】、【对对调】、【武调】等。

别具一格
陕北说书书词的曲调很多。

除了艺人们特有的开场白或特定的唱词外,几乎不加任何限制,可以由艺人任意发挥。

好的民间艺人,在唱词中大量引用陕北民歌、陕北道情、陕北秧歌剧、陕北碗碗腔,甚至秦腔、眉户、蒲剧、晋剧、京剧的曲调,说得上是集各种唱腔于一炉,加以冶炼,然后形成一种别具一格的唱词。

代表节目
陕北说书的传统节目很多,其中代表性的长篇有《花柳记》、《摇钱记》、《观灯记》、《雕翎扇》等,短段有《张七姐下凡》等。

从20世纪40年代起,陕甘宁边区文协成立了说书组,由新文艺工作者林山等帮助韩起祥和其他艺人陆续编演了一些配合革命斗争的新书目,如《刘巧团圆》、《王丕勤走南路》、《宜川大胜利》、《翻身记》、《我给毛主席说书》等。

代表艺人
韩起祥、张俊功、解明生、曹伯炎等
主要乐器
陕北最早的说书人,十有八九是瞎子或半瞎子,俗称先生或书匠。

说书是他们谋生的一种手段,被人视为下贱的营生,明眼人是不说书的,很长一个时期说书便成了瞎子的专利。

他们为了养家糊口,不光说书,还兼搞算命、看病、安神、谢土、保锁娃娃等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活动,长期在外,由残疾人或乞丐拖着瞎子,常年走村串户,以说书为生。

随着时代的变化,明眼人也加入到瞎子说书的行列中来,给古老的陕北说书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陕北说书在形式上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原来的一人说唱变为两人对唱或多人走唱,所使用的乐器也不再是单一的曲项琵琶或三弦,二胡、板胡、笛子、扬琴等也参与其中,人数与乐器的改变更加拓宽了陕北说书的表现领域,同时也对书中人物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陕北说书分为单人说书、双人说书和多人群口说书三种,曲调也有九腔十八调之说,以平调为主,辅以欢音,苦音调、武调等调式,其音乐曲调的变化在整个说书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故事情节的。

陕北说书长期在农村演出,唱词生活气息浓厚,通俗易懂。

例如形容古代英雄是:“头大如斗,眼赛铜铃,口似血盆、牙赛钢锥,捶头一攥炒菜盆,两只老脚赛门樽”。

曲目内容多以“奸臣害忠良,相公招姑娘”为主。

唱腔激越、粗犷,具有浓郁的陕北风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