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提升课十二教案含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提高课 ( 十二 )
1宏观知识再建立
2常考问题再增强
视角 1 历史趋向——从“百花怒放”到思想“大一统”
【主题阐释】儒学思想经历了春秋期间形成、战国期间发展、西汉正统地位确定、宋明儒
学( 理学 ) 成熟与转型、明清儒学焕发新活力等五个阶段,反应了中国古代治国思想从百家争
鸣的纷争阶段发展到思想“大一统”阶段,宋明期间儒学思想渐渐世俗化、普及化。
明清时
期进步思想出现,冲击了儒学思想,但儒学地位并未摇动,仍旧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考题例证1】 (2016 ·课标全国Ⅰ,24) 孔子是儒家学派首创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
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其实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说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叛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分析儒学在汉代称为“周孔之道”,孔子作为儒学的首创人,其思想多从西周期间的政治
文化中吸取营养,而“五经”多是记录了西周期间的政治和文化制度,所以说儒家思想植根
于长远的历史传统,应选 C 项。
“五经”是儒家思想的中心载体,并不是是为了阐发孔子儒
学
思想而作的,清除 A 项;汉代儒学是对孔子儒学思想的持续和发展,清除 B 项;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并无隔离儒学传统,由于仍有人将儒家经典和其余一些古书埋藏起来,清除D 项。
答案C
视角 2主流思想——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
【主题阐释】春秋期间孔子创办儒家学派。
儒家主张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是切合和睦社会发展规律的。
宋明理学着重增强主观意志,讲究自我拘束,重申人在社会中
的任心和史使命感,中民族性格的塑造拥有极影响。
【考例2】 (2013 · 全国Ⅰ,25) 自至唐,儒学被奉“周( 公 ) 孔之道”,宋朝
此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一化的是()
A. 宗法血制度逐崩溃
B. 德政理念人心所向
C.程朱理学成治思想
D.王心学日趋起
分析孔子立的儒学是周公所周礼文明的承与展,所以自至唐,儒学被奉
“周 ( 公 ) 孔之道”。
宋朝立的理学尊崇气、涵养,将承和展周礼之道、“重
利”“养浩然之气”的孟子学奉儒家典之一,凸出孟子学在成治哲学的程
朱理学中的重要地位,《孟子》一也成科考的依照之一,所以儒学在宋朝此后多被
称“孔孟之道”,故 C 切合意。
宗法血制度在春秋国期逐崩溃, A ;德政理念作儒学的主要主向来拥有宽泛影响,不是促成儒学称化的要素, B ;王心学在宋朝不占正地位,影响没有程朱理学宽泛, D 。
答案C
角 3社会点——儒家思想的价
【主】儒家的“德政”“有教无”等思想,拥有和意,于人关系、
定社会次序拥有极作用;孟子的“民本”思想今日倡的人本理念拥有借意;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今日实行全民教育、素教育供给了重要理依照。
【考例 3】 (2012 · 全国, 27) 理学家王阳明:“士以修治,以具养,工以利
器,商以通,各就其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焉,以求尽其心,其要在于有利生人( 民 )之道,一而已⋯⋯四民异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
A.重申的“四民”次序
B.主从头整合社会
C.关注的中心是百姓生
D.的根本是正心意
分析解的关是正确理解资料要旨。
从资料信息看,王阳明,士、、工、商因其
“ ”“力”不一样而从事不一样的,即“异”;无从事何种,都“尽其心”,
都有利于百姓,个道理是一的,即“同道”。
也就是,无什么,都心地正直,
心意,故 D 正确。
A、B 两与资料信息不符; C 属于象。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