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3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31
(总分:115.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第一部分化学课程与教学理论知识
填空题(总题数:3,分数:10.00)
1.建构主义教学把 1、 2、会话和 3作为学习环境的四要素。
(分数:3.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情境)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协作)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意义建构)
解析:
2.中学化学教科书的基本内容由 1、 2、 3、 4、化学用语和化学实验六大块组成。
(分数:4.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化学基本概念)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化学基础理论)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元素化合物知识)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化学计算)
解析:
3.化学教学过程以实践、实验为基础,必须完成认识上的两个“飞跃”是指1和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两个“转化”是指 2和 3。
(分数:3.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知识转化为真知)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真知转化为能力)
解析:
二、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0)
4.如何理解化学教学过程中“活动与过程的多维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活动是指教学过程主体与客体(学习对象)通过学习者的外周活动与中枢活动这两种活动形式而展开的,没有活动也就无所谓教学过程,但是教学活动又包括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具有多维性的特点。
因此,化学教学是以化学知识为载体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
)
解析:
5.简述化学教学过程与科学认识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化学教学过程与科学认识过程相同点:
①都是智力活动,都以实践实验为基础;
②都要实现认识上的两个“飞跃”,两个“转化”。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知识转化为真知,真知转化为能力。
(2)化学教学过程与科学认识过程不同点:科学认识过程是科学工作者的独立研究,也许要走很多弯路才能完成这种创新过程。
)
解析:
三、第二部分化学专业知识
单选题(总题数:10,分数:30.00)
6.某有色溶液当浓度为c时.透光率为T;当浓度为2c时,若仍然服从朗伯一比尔定律,则透光率为( )。
A.0.5T B.2T C.0.1T D.T2
(分数:3.00)
A.
B.
C.
D. √
解析:时,有lgT'=2lgT,T'=T2。
7.某有色溶液当浓度为c时,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50nm;若其它条件不变而浓度为2c时,其最大吸收波长为( )nm。
A.450 B.225 C.900 D.375
(分数:3.00)
A. √
B.
C.
D.
解析:最大吸收波长是定值。
8.正丁基碘化镁与水反应生成的有机化合物是( )。
A.正丁醇 B.正丁烷 C.二正丁基镁 D.正丁基氢氧化镁
(分数:3.00)
A.
B. √
C.
D.
解析:格氏试剂的水解反应,生成烷烃。
9.在鉴定Fe2+的方法中,有一种方法叫做棕色环反应。
反应时,将FeSO4、浓H2SO4和( )先后加入试管中,即可看到棕色环。
A.NaNH2 B.Na3N C.NaNO3 D.NAN3
(分数:3.00)
A.
B.
C. √
D.
解析:棕色环反应使用的是NaNO3。
10.下列物质与水作用生成H2的是( )。
A.BCl3 B.NH3 C.F2 D.SiH4
(分数:3.00)
A.
B.
C.
D. √
解析:只有硅烷与水反应放出氢气。
11.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5℃时,pH=13的1.0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 A
B.标准状况下,2.24L Cl2与过量的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0.2N A
C.室温下,21.0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5N A
D.78g Na2O2固体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2N A
(分数:3.00)
A.
B.
C. √
D.
解析:25℃时,pH=13的Ba(OH)2溶液中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1,含有的OH-数目为0.1N A;1mol Cl2与过量的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1mol,标准状况下2.24L Cl2的物质的量为0.1mol,与过
量的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0.1N A;21.0g乙烯的物质的量为0.75mol,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0.75mol×2=1.5mol,21.0g丁烯的物质的量为0.375mol,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0.375mol×4=1.5mol,所
以21.0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5N A;Na2O2固体中含有的阴离子为过氧根离子(O22-),78g Na2O2固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阴离子数为N A。
12.把11.5g钠投入m1g过量水中得到ag溶液,把12g镁投入m2g过量盐酸中,得到bg溶液,若m1=m2,a
和b的质量关系是( )。
A.a>b B.a<b C.a=b D.不确定
(分数:3.00)
A.
B.
C. √
D.
解析: 11.5g钠和过量的水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与12g镁和过量的盐酸反应前后的质量差相等,故m1=m2时,所得溶液的质量相等,因此a=b。
13.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懂得将白铁褪火处理得到相当于铸造钢的物器(如锋利的宝剑),这一技术要比欧洲早近两千年,那么白铁褪火处理的主要作用是( )。
A.除硫、磷杂质 B.适当降低了含碳量
C.渗进合金元素 D.改善表面的结构性质
(分数:3.00)
A.
B. √
C.
D.
解析:高温下生铁中的杂质碳的一部分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从而降低含碳量。
14.传统饮用水的消毒剂是氯气,最近科研人员在英国某城市发现,儿童患白血病几率高是由于饮用了用氯气消毒的水,这是因为( )。
A.氯气具有氧化性,使正常细胞而癌化
B.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杀菌性,氧化正常细胞,异化为癌细胞
C.氯气有毒,能杀死正常细胞,却杀不死癌细胞
D.氯气作用于水中的有机物,生成有机氯化物而致癌
(分数:3.00)
A.
B.
C.
D. √
解析:有机氯化物是致癌的主要物质,氯气消毒的水中,氯气可与水中的某些有机物反应生成有机氯化物。
15.下列化合物中不具顺反异构的是( )。
A.CH3CH=CHCH3 B.(CH3)2C=CHCH3
C.CH2=CHCH=CH2 D.CH3CH=CHCHO
(分数:3.00)
A.
B. √
C.
D.
解析:双键的其中一个碳连有两个相同基团则无顺反异构。
16.下图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已知:
Ⅰ.A是无色液体.L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E、F、H、J、X、Y、Z是气体;
Ⅱ.G、X、Y、Z是单质,其它是化合物,其中Y呈黄绿色、H呈红棕色,E和F都极易溶解于水.二者相遇会有白烟生成:
Ⅲ.B和C都是由一种金属与一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非金属元素相同且质量分数都是28%,组成B的金属元素原子核外的K层和M层电子数相同。
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A______,X______;
(2)工业上制取硝酸的反应有(填写反应代号):______;
(3)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C______;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保持容器的温度和体积不变,在反应③刚好完全发生时,反应前后容器的压强之比为______。
(分数:15.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⑤⑥⑦ (3)Mg3N2 AgN3
(4)Ag+2HNO3(浓3+NO2↑+H2O (5)5:7)
解析:无机框图题首先要利用题给信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推断出框图中各物质,根据题干信息,A是H2O,Y是Cl2,H是NO2,L是AgCl,则F是HCl,E是NH3,W是HNO3,B是镁与氮的化合物,C是银与氮的化合物,结合氮元素质量分数都是28%,不难算出它们的化学式。
五、实验题(总题数:2,分数:10.00)
17.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把改正的结果填在下列横线上:(1)______;
(2)______。
(分数: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A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2)E中导气管必须尽量伸入瓶底。
)
解析: A中加热固体,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固体受热时产生的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E为气体收集装置,为了保证收集的气体的纯度,导气管应伸人到集气瓶底部。
18.如下图所示,A、B、C是实验室常用的三种制取气体的装置,提供的药品有:大理石、浓盐酸、稀盐酸、锌粒、二氧化锰、氯化铵、熟石灰。
现欲利用这些药品分别制取NH3、Cl2、H2、CO2四种气体,试回答以下问题:
选用A装置可制取的气体有______。
选用B装置可制取的气体有______。
选用C装置可制取的气体有______。
(分数: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NH3;H2、CO2;Cl2)
解析:装置的选择与所采用的化学药品和反应条件有关。
具体来说,就是与反应物(包括催化剂)的聚集状态(液体、块状固体或粉末)和反应条件(是否加热)有关。
A装置是固体或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B装置是液体与固体不加热反应制取气体的装置,C装置是液体与固体或液体与液体混合物加热反应制取气体的装置。
19.一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MgCO3、Na2SO4、Ba(NO3)2、AgNO3、CuSO4。
混合物投入水中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将溶液进行焰色试验,火焰呈黄色,沉淀可溶于稀盐酸并放出气体。
试判断哪些物质肯定存在,哪些物质可能存在,哪些物质肯定不存在,并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肯定存在:MgCO3,Na2SO4。
肯定不存在:Ba(NO3)2,AgNO3,CuSO4。
混合物投入水中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则肯定不存在CuSO4。
溶液在焰色实验时,火焰呈黄色,则Na2SO4肯定存在。
溶液中不存在Ba2+。
沉淀可溶于稀盐酸并放出气体,则肯定存在MgCO3,而Ba(CO3)2则肯定不存在,因Ba2+与Na2SO4生成BaSO4白色沉淀且不溶于强酸。
AgNO3也肯定不存在,因AgNO3遇Na2SO4将有Ag2SO4白色沉淀生成,沉淀中MgCO3和Ag2SO4在稀盐酸中MgCO3溶解而Ag2SO4不溶。
)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