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4)单元测评:第一单元 我思故我在 单元A Word版含解析.doc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测评(A)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运用(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驾驭./与.会栅.栏/删.除参.加/参.差不齐
B.复辟./媲.美嫔.妃/濒.危毒蛇./虚与委蛇.
C.古刹./诧.异绚.烂/殉.职曾.祖/曾.经沧海
D.信笺./翩跹.伫.立/贮.存呼吁./长吁.短叹
解析:A项,yù,zhà/shān,cān/cēn;B项,bì/pì,pín/bīn,shé/yí;C
项,chà,xuàn/xùn,zēng/céng;D项,jiān/xiān,zhù,yù/xū。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光光滑滑的白石板路,生苔发绿的石砌小桥,老态龙钟的故园旧屋,鬓发苍苍的沉重
匾牌,都在诉说着水乡的厚重与大气。

尤其那些高高低低、的黑瓦白墙下面,只有鸬鹚铁铸一样船头,整天都一动不动,死死盯着“小桥,流水,人家”门前那些
仨仨俩俩,在喝茶聊天的布衣老者,喷云吐雾出古镇的原始和淳朴。

A.良莠不齐挺立仿佛慢悠悠
B.参差不齐兀立似乎慢腾腾
C.犬牙交错站立好像慢悠悠
D.错落有致矗立犹如慢腾腾
解析:“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

“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犬牙交错”形容交界处参差不齐,像狗牙一样;也形容局面错综复杂。

“错落有致”,交错纷杂,富有情致。

这里是说水乡的房屋,排除A、C两项。

“挺立”“兀立”均是“直立”的意思。

“矗立”指高耸地立着,用在此处不当。

可排除D项。

答案:B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据中央电视台报道,教育部已确定了高考改革方案,将打破“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部
分科目如英语将实行一年多考制,以减轻学生高考压力。

B.国外处罚垃圾短信和出售个人信息的行为,对未构成犯罪的,一律施以严厉的经济罚款。

C.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杰出,不仅在于他把和解和宽容的精神传播到非洲和世界各地,还
在于他以非暴力方式创建了新南非。

D.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于2014年5月在中国上海举行,峰会围绕
以“加强对话、信任与协作,共建和平、稳定与合作的新亚洲”为主题展开了讨论。

解析:B项,成分残缺,“垃圾短信”前添加动词“发送”;C项,语序不当,递进关系不对,应为“不仅在于他以非暴力方式创建了新南非,还在于他把和解和宽容的精神传播到非洲和
世界各地”;D项,句式杂糅,去掉“围绕”或“以……为主题”。

答案:A
4.下列语句横线处依次应填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居今之世而言治学问,决不能坐井观天。

①可是,令人十分遗憾的是,国内学术界确有昧于国外学术界情况的现象
②我们中国的学者,对外国的研究成果,决不能熟视无睹
③许多学术发达的国家,科学、技术灿然烂然;人文社会科学方面,也已达到了相当高的
水平
④我觉得,这种情况必须尽快改变
⑤如果无视外国的研究成果,那将不利于我们自己学问的进步,也不利于国与国之间的学术文化交流
A.③⑤②①④
B.③②⑤①④
C.③②⑤④①
D.②③⑤①④
解析:③句紧承上句,说明“决不能坐井观天”的原因;②句紧承③句,强调我们“不能熟视无睹”;⑤句紧承②句,假设出反面情况;①句紧承⑤句的转折;④句是总结。

答案:B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
陈翔
所谓志愿精神,是指一种自愿、无偿地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
作的精神,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

志愿精神是当代全球社会推崇
的重要价值理念,它是体现一个民族精神风貌、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

在一些
国家,志愿精神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是个人对生命价值、人类社会积极态度的彰显。

因此,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基本内容的志愿精神是全世界所追求
的美好的、崇高的文化精神,是一种以无私助人为价值取向的生命价值观,它对社会进步、文明创造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在封建时代,志愿精神有其时代的社会价值内容和价值特征,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志愿精神演化成为一种高尚理念和价值奉献。

志愿精神的培育过程必然是公民对
志愿精神所体现的价值理念的认同过程,是对志愿精神内涵的认知、评价、选择、实践
的动态开发和深化过程,进而落实、推进和成型,最终内化为社会成员的一种稳定的思想意识和价值标准。

当代中国,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精英,他们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和塑造的关键年龄阶段,处于社会责任和完整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他们是社会未来主流意识形态的承
载者,是志愿精神传承及建设的主力军。

大学生的志愿精神,自然要遵循价值观形成的固有规律,经由价值认同环节来完成培育重任。

价值认同的过程,是大学生塑造自身志愿精神和价值观念的必由路径,也是改造思想、统一意识的重要途径。

志愿精神的培育需要
对志愿精神内涵的认知、态度和情感等进行不断内化,即从价值观层面去认知、评价、
选择。

探索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方法,不仅能引导大学生提高个人思想道德水平,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构建和谐校园,更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

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首先是对志愿精神的认知,其核心方法是对志愿精神的宣教,
在大学生思想上渗透,使他们获得情感上的尊重、实践中的荣誉体验,进而形成稳定的德性需求和志愿伦理规范的思想品德。

大学生要准确把握志愿精神的科学内涵,要了解怎
样的公民行为体现了志愿精神,要明白志愿精神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及人类发展的重
要作用。

其次是对志愿精神的情感认同,在认知的基础上,对志愿精神形成肯定、喜爱及积极参与等态度,这些情感体验,是满足人们自身的友爱、归属与尊重的心理与情感需要。

大学生的志愿精神不能仅仅停留在认知和情感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形成行动认同。

只有通过认知、情感和深入行动三方面,大学生的志愿精神才能有效地内化成
稳定的公益伦理。

特别是在志愿服务实践中,志愿精神的传播和志愿价值的体现,会进一步促进和推动大学生志愿活动的榜样效应和志愿精神的传承发展,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志
愿精神践行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为带动全社会的志愿风气和未来社会的良好道德秩序做
出有益的、积极的贡献。

(选自《光明日报》2013年2月16日,有改动) 5下列关于“志愿精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志愿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的社会价值内容和价值特征也不相同,在我国现阶段
演化成为一种高尚理念和价值奉献。

B.志愿精神是美好、崇高的文化精神,体现的是无私助人的生命价值观,在推动社会前进、促进文明创造等方面作用重大。

C.志愿精神是体现民族精神风貌、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是一个国家公民社会和公
民社会组织的精髓。

D.志愿精神可以培育,通过培育使公民认同志愿精神的价值理念,并最终内化为社会成员
的一种稳定的思想意识和价值标准。

解析:C项,原文第一段说“在一些国家,志愿精神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可
该项却说“是一个国家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把特指当成了泛指。

答案:C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的方法的一项是()(3分)
A.在大学生中宣教志愿精神,在思想上渗透,使他们在情感上和实践中有所获得,形成稳定的思想品德。

B.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构建和谐校园,培育大学生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

C.使大学生在情感上认同志愿精神,形成肯定、喜爱、积极参与等情感体验,以满足自身
的心理与情感需要。

D.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形成大学生对志愿精神的行动认同,使大学生以实际行
动落实志愿精神。

解析:B项内容讲的是“探索大学生志愿者精神培育方法”的意义,并不是方法。

答案:B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在青年群体中处于精英地位,他们正处于
人生的关键时期。

B.大学生承载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志愿服务实践中应真正成为志愿精神践行的主力
军和生力军。

C.大学生志愿活动的榜样效应和志愿精神的传承发展,带动了全社会的志愿风气和未来
社会的良好道德秩序。

D.培育大学生的志愿精神要遵循价值观形成的固有规律,不断内化志愿精神内涵的认知、态度和情感。

解析:A项,所说的因果关系在文中并不存在,因此“根本原因”的说法错误。

B项,相关内
容在第三段,原文是“他们是社会未来主流意识形态的承载者,是志愿精神传承及建设的
主力军”,可该项却说“大学生承载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将未然当成了已然。

C项,相关
内容在最后一段,原文是“志愿精神的传播和志愿价值的体现,会进一步促进和推动大学
生志愿活动的榜样效应和志愿精神的传承发展,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志愿精神践行的主力
军和生力军,为带动全社会的志愿风气和未来社会的良好道德秩序做出有益的、积极的
贡献”,可该项却说“大学生志愿活动的榜样效应和志愿精神的传承发展,带动了全社会的
志愿风气和未来社会的良好道德秩序”,也是将未然当成了已然。

答案:D
三、课内文本阅读(9分)
8.阅读“荣誉既不是名誉,又不是虚荣”至“是人格最光荣的完成”部分,完成第8~10题。

8对“你的宽恕我引以自娱……才有人来臆度他的工作”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是()(3分)
A.这句话的意思是盖白勒不将人间的名誉放在心上,所以别人对他的任何看法,他都觉得
无所谓。

B.盖白勒坚信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有价值的,是超越时代的,是不能为一般人所理解的,所
以一般人如何,对他毫无影响,而对他的著作表示理解的人能够让他感到安慰,知道还是
有能理解的人。

C.盖白勒的话表明荣誉对他可望而不可即,就寄望于死后。

D.最后一句话是以上帝的意思在六千年后才出现《圣经》来为他的意思作注解而证明
真理是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

解析:C项,作者引用盖白勒的话是为了证明荣誉“必须是自足的,也是求诸己的”,文中又
说“这种特立独行的精神,也可说是一种孤寂的骄傲,但是这绝不是骄傲”,肯定了他对荣
誉的态度,即“生前最不求虚名”。

答案:C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荣誉既不是名誉,又不是虚荣,更不是野心或荣宠”,用对比的方式指出一般人通常把荣誉理解成名誉、虚荣、野心、荣宠。

B.“大人的对面是小人,是小丈夫,是贱丈夫。

有荣誉心的人,是以‘大人’自许的。

”这说明
作者还有轻视下层人民的思想。

C.文中之所以提出了评判真正的荣誉的四个重要条件,是因为在一般人的定义之中荣誉
的含义可能是名誉,可能是虚荣,可能是野心,也可能是荣宠,所以作者要对什么是荣誉下
一个清晰的定义才能让人们不至于误解,真实地理解荣誉的真正含义。

D.“荣誉就是人格,是人格最光辉的完成”高度概括了“荣誉”的内涵。

解析:B项,作者说的“大人”是指“有荣誉心的人”,是有操守的人。

答案:B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演讲者通常都比较喜欢举例子,因为例证法是一种生动的说理方式。

为了论证荣誉
“必须是自足的,也是求诸己的”,作者以盖白勒的话为例,鲜明生动,很有说服力。

B.对比也是演讲常用的方式,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辨析了“荣誉”与“名誉”“虚荣”“野心”“荣宠”的不同,通过相关概念的比较,“荣誉”的含义得以澄清。

C.演讲运用口语进行传播,需要清晰的表达。

所以,常被人批评的“开中药铺,甲乙丙丁”的行文安排其实很符合演讲的需要,因为它最有条理。

在谈到如何才能具有真正的荣誉时,作者举出了四点:“第一必须能维持生命的庄严”,“第二必须能有所不为”,“第三必须是自
足的,也是求诸己的”,“第四必须自尊而能尊人”,条分缕析中,观点得到了明确的表达。

D.在行文中,出现了许多外文单词。

这是因为罗家伦面对的演讲对象是中央大学的学生。

当时的中央大学,有多门课程是用英文讲授的,学生的英文相当好,因此罗家伦演讲穿插
外语,并没有给学生的领会和接受造成障碍。

解析:A项,盖白勒的话是引用,不是例子。

答案:A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9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4题。

马克思的诗人时代
亦水
①马克思并非圣人,而是一个俗世中的性情中人,他从小爱好诗歌,青年时期曾是一位浪
漫主义诗人。

虽然最终没在诗歌创作上修成正果,却一直保持着诗人的激情。

正是这种
激情成就了他的事业。

②1835年10月,17岁的马克思离开故乡特利尔市,到波恩大学攻读法律。

虽然学的
是刻板的法律条文,他却以诗人的眼光来打量世界,以至于一向欣赏儿子天赋的老马克思不得不写信劝告:“你不应当要求法律课程温情而富有诗意。

”父亲的劝说似乎没有起多
大作用,马克思在诗作中依然埋怨所学的课程,“把全世界都画满了线条,却把精神忘得一
干二净”。

实在劝说不住,开明仁厚的父亲不得不认可了儿子的诗人之梦,还诚恳地加以
引导:“你的天分着实使我感到高兴,对它,我寄予很多期望。

但是,如果看到你成了一个平庸的诗人,我会感到伤心的。


③1836年10月,马克思转入柏林大学。

这个普鲁士都市的文化氛围更为浓厚,马克
思的文化活动也更加活跃,他结识了海涅、弗莱里格拉特等一批作家、诗人和批评家,还
准备编辑出版一本戏剧评论方面的杂志。

当然,诗歌创作仍然是青年马克思的最爱。

目前留存下来的有他自己编定的四本诗集:《爱之书(一)》《爱之书(二)》《歌之书》《献给父亲的诗册》。

此外还写了幽默小说《斯科尔皮昂和费利克斯》和悲剧《乌兰内姆》。

在姐姐索菲娅的纪念册和笔记本中,还保存有他的两本诗集。

④马克思热爱民间诗歌,对其表现出了特殊的热爱和卓绝的鉴赏力。

1844年,马克思在赞美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的战歌《血腥的审判》时说:“这是一个勇敢的战斗的呼声。

在这支歌里,简直没有提到家庭、工厂、地区,相反地,在这支歌里无产阶级一下子毫不含糊地、尖锐地、直截了当地、威风凛凛地大声宣布:我们反对私有制社会!”这既是从艺术的本质和审美特征的高度对这首革命战歌的热诚中肯的评价,也表现了马克思作为革命家的鲜明的思想倾向和艺术倾向。

⑤马克思喜欢民间诗歌的那种简洁明快、朴质清新又高亢激越、催人奋进的艺术格调。

他给燕妮的手抄民歌集,大多数篇章都是他1839年在柏林读书时选择收集的。

内容清新健康,语言生动真切,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现实色彩。

《冬天的花》《猎人》《爱情的考验》《一毛五分钱》《自由的歌》等诗篇,或歌颂男女青年忠贞的爱情,或抨击陈腐的思想观念,或传达无产者对摆脱黑暗现实的强烈愿望,无不代表着马克思鲜明的审美立场。

⑥随着年龄和学识的增长,马克思逐渐从个人的小情小感中走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大众,立志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

为了实现他远大的理想,为了“向奸诈的世界挑战”,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

他曾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

因为这是为人类而献身。

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属于千百万人。

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而将永远存在;高尚的人们将在我们的墓前洒下热泪。


⑦1837年夏天,马克思大病一场。

病愈之后,他烧掉了所有没有定稿的诗歌和小说草稿,从此淡出诗人之梦。

不过,思想早熟的马克思并没有忘怀少年之作,偶尔也翻出自己编定的诗册看看。

其实,青年马克思在诗歌中对事物的形象感受力和描绘力并不特别出色,引人注目的恰恰是这个未来的思想巨人在成长过程中独有的精神风采。

11马克思“从小爱好诗歌,青年时期曾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是怎样喜欢写诗的?试作简要回答。

(4分)
解析:本文所写马克思的“青年时期”主要是指其上大学期间,具体写他“怎样喜欢写诗”的内容集中在前三段,抓住关键句即可。

答案:①马克思在大学期间就以诗人的眼光来打量世界,在诗作中依然埋怨所学的课程。

②马克思在文化氛围更为浓厚的柏林大学的文化活动更加活跃,还结识了海涅、弗莱里格拉特等一批作家、诗人和批评家。

③马克思非常喜爱诗歌等文学创作,写了四本诗集和两本小说。

12.作者评述了马克思的诗歌特点,他的诗歌特点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分)
解析:文章第④~⑦段集中评述马克思诗歌的特点,注意筛选关键信息并加以整合即可。

关键句有:“马克思热爱民间诗歌,对其表现出了特殊的热爱和卓绝的鉴赏力”“这既是从艺术的本质和审美特征的高度对这首革命战歌的热诚中肯的评价,也表现了马克思作为
革命家的鲜明的思想倾向和艺术倾向”“内容清新健康,语言生动真切,具有浓郁的生活气
息和强烈的现实色彩”“青年马克思在诗歌中对事物的形象感受力和描绘力并不特别出色,引人注目的恰恰是这个未来的思想巨人在成长过程中独有的精神风采”。

答案:①借诗歌表达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具有鲜明的思想倾向和艺术倾向。

②内容清新健康,语言生动真切,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现实色彩。

③诗歌给了这个未来的思想巨人在成长过程中独有的精神风采。

13.这篇评传性文章介绍了马克思写诗的经历,马克思写诗与关注社会现实、立志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有什么联系?(5分)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信息在第⑥段,此段主要写“随着年龄和学识的增长”马克思逐渐确
立了“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志向。

而这源于他有诗人的情怀,写诗的过程也是
他确立这一志向的过程。

理解了这一点,解答此题就找到了突破口。

答案:马克思写诗,培养了他兼怀寰宇的胸怀,练就了他勤奋刻苦、百折不挠、为理想献
身的博大情怀。

从此以后,马克思用诗人一样的激情去面对前进中的苦难,用诗人一样的挚爱去面对全人类、造福全人类。

14.马克思后来为什么“烧掉了所有没有定稿的诗歌和小说草稿,从此淡出诗人之梦”?这
对你有何启示?(6分)
解析:原因可根据第⑥段总结。

启示应联系个人与国家、民族、社会的关系考虑。

答案:(1)志存高远,马克思为了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大众,立志为全人类的解放事
业而奋斗,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条最能为人类造福而又布满荆棘的道路。

(2)启示:①
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②懂得自身肩负的使命;③以马克思为光辉榜样;④努力奋斗,自强
不息。

(意思对即可)
五、语言表达(11分)
15.根据下面的文字,给“绿客”下一个定义,含标点符号不超过50字。

(5分)
“绿客”更倾向于一种内在的品质追求:热爱生活,崇尚健康时尚,酷爱运动,支持公益
事业,善待自己的同时也善待环境。

他们平时生活的点滴无不传递着“绿客”精神:无论工
作多忙,都坚持一周至少两次去羽毛球馆或游泳馆;崇尚无公害的有机食品,偏爱天然材
质的衣服,同时理性地选择家居住房;许多有车的绿客宁愿步行或坐公交车上下班……“下班关手机,点菜要维C,周末必出游,随手带垃圾。

”这个带有夸张意味的顺口溜,很形象地描述了“绿客”的时尚生活。

追求品位生活,但少些附庸风雅和装腔作势;接近自然,但不要离群索居;享受人生,也对那些比他们不幸的人存有同情和救助之心;在品味自
己生活的同时,还不忘走出去看一看这广阔的世界。

这是“绿客”的宗旨,也是“绿客”追求
的境界。

答案:示例:绿客是指那些热爱生活、崇尚健康时尚、酷爱运动、支持公益事业、善待自己的同时也善待环境的人。

16.下面的图表1和图表2,是有关机构对我国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大学生身体素质的调查。

请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

(6分)
图表1各地区大学男生4项身体素质均值得分
图表2各地区大学女生4项身体素质均值得分
结论一:
结论二:
解析:可根据图表中数字的比较分析,从身体素质与所在地区的经济状况、男女生的身体素质在“力量型项目”“柔韧及耐力项目”方面的对比进行作答。

答案:示例:结论一: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其所在地区经济状况成正相关。

结论二:在力量素质方面男生优于女生,在柔韧及耐力方面女生优于男生。

六、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一个人有一张出色的由黑檀木制成的弓,他用这张弓射得又远又准,因此非常珍惜它。

有一次,他仔细观察它时,说道:“你稍微有些笨重!外观毫不出色,真可惜!——不过这是可
以补救的!”他思忖:“我去请最优秀的艺术家在弓上雕一些图画。

”于是他请艺术家在弓
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猎图。

“还有什么比一幅行猎图更适合这张弓的呢?”这个人充满了喜悦,“你正应配有这种
装饰,我亲爱的弓!”一面说着,他就试了试。

他拉紧了弓,弓却断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字迹工整,书写格式正确。

答案:写作提示材料作文的关键,是看懂材料,选好写作角度。

这则材料可以从三个角度
思考。

猎人角度:苛求与失去、完美也要适度、重其本质、轻其形式、顺其本性、莫溺爱。

弓的角度:真实最美;去掉装饰,追求本质;华而不实与实而不华。

事件本身的角度:追
求生命的本色、完美无须装饰。

例文:
“心”美才是真美
春节朋友来串门时,带来了一箱柑橘,盒子喜庆而漂亮。

等到打开却发现,里面的橘
子大多发黑,已经不可食用了。

朋友惊呼上当:本以为如此精致的包装中一定是上好的佳品!
我一笑,拿出了去年收藏的一个极为精美的月饼包装盒。

如果仅仅从包装上看,谁能想到里面昂贵的月饼的味道甚至赶不上超市三元一块的散装月饼呢?
于是,我们在批评商家投机的时候不禁又自问起来:是什么蒙住了我们的双眼?在我
们过度地追求华丽的外表时可曾注意过它的内在品质?我们追逐的到底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