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指导——看图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作文指导——看图作文
—、看图作文基本概念
看图作文,就是根据提供的一幅或一组图画,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然后围绕图的中心,精心构思,用自己的话有条理,有重点地把图画的内容及要表达的思想准确地反映出来。
看图作文是命题作文的基础,是观察、思维、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在小学阶段作
文训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在一些省市、区县的小学毕业汇考中,甚至中考、高考中也常出现看图作文这种形式。
因此,从小学开始练习看图作文是很有必要的。
写好看图作文,同命题作文一样,首先要学会审题,搞清楚题目的性质。
是记事的,还是写人的。
是写景的,还是写状物的。
因为只有弄清文题的性质,才能确定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
例如,《同桌》,主要写人;《师生情》,主要记事;《公园一角》主要写景……看清了文题,把握住题意,就不会跑题了。
看图作文按画面的数量来说,有单幅图和多幅图两种。
单幅图画所表现的人物,事件和场景往往是有典型性的,会有丰富的生活内容和较为深刻的主题思想,多幅图画往往通过前后连贯的几幅图,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
看图作文从表达方式上分。
可分为记叙性的、描写性的、说明性
的、说理性的等几类。
小学阶段主要是训练记叙性的看图作文,但描写的、说明的和较浅易的说理性的看图作文也不容忽视。
二、看图作文的基本写作方法 1、要学会看图,看图的方法是:(1)看“全”,就是统观全画,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如果画的是一件事,就要看这幅画是不是告诉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结果及事件中的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不能漏掉每一个细节。
观察的方法一般是,由上至下或从左至右,从人到物或从景到人。
观察有序,写出的文章才能有条理;观察细致,才能发现生动的情节和感人的细节;观察全面,写出的文章才能完整;分清主次,写出的文章才能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2)看“细”,在看“全”的基础上仔细观察图画的各个局部情况,看图画中有什么物品、人物。
这些人物各在干什么,人物的动作、表情怎样,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等,从而进一步理解图画的主要内容。
(3)看“深”,就是要深入理解图画的中心思想。
可根据人物的神态、表情等,设想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把“静”的画面看成“动”的,把画中的事物和人物看成“活”的,从而深刻地理解图画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一幅或一组好的图画,是经过作者对生活的反复观察、分析,然后选取最能反映主题的画面,经过构思创作出来的。
因而,进行看图作文的练习,必须认真观察,观察得细致,才能写得具体,抓住了重点,才能把图中的中心思想表达得准确。
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图画的标题去看,有的标题就是图画的主题;二是从图画的文字说明去看;三是从画面所描述的人和事及其关
系中去分析。
只有抓住中心,写出的文章才能符合看图作文的要求。
(4)展开合理想象。
想象是看图作文的核心,而且这种想象应该是紧紧围绕画意的。
我们可以根据生活实际和自己的经验,使画面上的人物不仅有外貌、神态,还有动作、语言、心理活动,使画面上的景物有色彩,有声音,还可以根据需要,给人物安排适当的姓名,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2、写的时候要注意几点:
(1)抓住图的中心意思写。
选点、立意、行文。
选点就是选择角度,审题看画以后,接着应该根据画的寓意,确定思考的着眼点。
选点要准确,不能离开画意,最好只选一个点,
作文库大全小升初中考满分高考满分高考零分
173242425.doc
第 2 页共 12 页
面面俱到有时反而会影响写作。
立意就是确立中心思想,拟定题目。
由于着眼点(角度)不同,立意也不会完全相同,但都不能离开图画的基本寓意。
据意行文,也就是说要依据标题和画面来构思、谋篇、行文。
着手写作时,一定要联系画面,扣题深化。
要防止言不及义的空论,做到说理集中,合乎情理,切忌广而散,也要防止受画面的拘泥,使思路施展不开。
看图作文的语言应当生动活泼,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把画面中的人、物、景串连成一个整体,成为一篇结构完整、语言准确生动、中心突出的好文章。
(2)单幅图作文,要合理想象,补充画外情节。
单幅图画仅仅反映了整个事情的一个场面,说明了一瞬间的情景,这就得靠想象来补充画面上没有展示出来的情节。
应借图画提供的某个场面,想象出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借助图画提供的景物,想象出环境、气氛等等,使文章的内容具体、生动。
当然,想象必须围绕图画表达的中心进行,必须从生活实际出发,做到自然、合理、得当。
(3)多幅图作文,要进行联系、比较,把事情叙述完整。
多幅图的每幅图都表现了一个情节,图与图之间联系紧密,这就需要把一幅幅图串连起来,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要找到事情发生的线索,再按照单幅图的写法,一幅幅地描述,把事情写完整。
在写的过程中,要根据画面的特点,分清主次,做到详略得当。
还要写好开头、结尾,注意过度、照应,使文章首尾连贯。
三、看图作文审图与写作技巧举例 1、审图技巧(1)单幅图作欠
看图作文是我们中年级作文练习的一种常见形式。
它是进行观察、分析、想象和表达的综合训练。
它包含了观察、理解、想象、表达这四个步骤。
①观察图画
比如:一幅写事的图画(图略)
第一,我们先看看图中的景物有哪些?这些景物告诉我们什么呢?
第二,我们来观察图中的人,看一看,图中有几个人?他们各在什么位置?从他们的动作、神态来看,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主要人物是谁?
通过观察,我们看到图上有三个人,其中一个男孩坐在轮椅上,正回头与另一个孩子说着什么,看来,他是这个画中的主角。
另外一个女孩背着书包,握着轮椅,旁边的男孩背着一个书包,手里还提着一个书包,正低头与坐在轮椅上的孩子说话。
从图上看,他们三个孩子可能是同学,他们正一起去上学。
在上面这些有顺序的观察中,我们还要把观察到的景物、人、事联系起来作进—步分析,看看这些人物在这样的景物环境中有什么活动,他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先从小男孩的轮椅看,我们知道它是一个残疾人;再看图中三个人物的神态、动作:一个推着轮椅,一个帮小男孩提着书包并与他交谈着;再联系周围的环境:路旁的树,较远处的喷水池……我们知道这是在一条马路上,时间可能是上学或放学的时候。
两个孩子正在帮助残疾孩子,陪着他上学、放学。
②展开想象
有了以上细致的观察和分析,这时,我们需要展开想象,进行文字内容的补充。
图是静止不动的,但画面传达的情节却是有着先后变化的。
表示事情的单幅图一般有三种:有事情的起因图、经过图和结果图。
那么,这幅图是属于哪一种呢?它的图外情节应该怎样想象
呢?根据三个孩子的位置、动作、神态来看,我们可以假想:旁边背着一个书包、手里还提
173242425.doc
第 3 页共 12 页
着一个书包的小男孩,正在和坐在轮椅上的男孩说话,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因为这幅图是“经过图”,这幅图的前面应该有起因,想象一下坐在轮椅上的小男孩的身体状态,另外两个同学是怎么想的,他们怎么开始帮助他,接他上学、放学的;这幅图的后面还应该有事情的结果。
想象当坐在轮椅上的小男孩每天能到校上学了,心情怎样?会说些什么,以后又是怎样等等。
我们根据画面上提供的材料,对画面内,画面外的情节进行合理的想象,补充了一些必要的内容。
这样,才能使《助残》这篇看图作文具体、形象、完整、连贯。
范文1 助残
冬冬两岁的时候得了重病,经过医生的治疗后病好了,可是双腿却失去了知觉,站不起来了。
从此,他只能靠轮椅帮助活动,很不方
便。
冬冬长大了,他经常在窗前看着小朋友们背着书包上学去,看着小朋友们在院子里玩耍。
他想,要是我也能和他们一起去读书,一起玩,那该多好啊!为此,他常常捶打着自己的腿,痛哭流涕。
冬冬7岁了,他缠着爸爸妈妈送自己去上学,可上爸爸妈妈要上班,不能满足他的愿望。
有一天早上,小助和小乐路过冬冬家,又听见冬冬闹着要上学去。
他们想到,老师经常教育大家要学习雷锋,帮助别人。
于上,小助对小乐说:“我们应当帮助冬冬,每天接送他上学好吗?”小乐高兴地说:“好!”
就这样,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烈日炎炎,小助和小乐总是推着轮椅把冬冬接到学校,再送回家里,一直坚持到小学毕业。
我们再来读读下面的例子:
首先,阅读下面一幅漫画《书上说,鱼儿离不开水》。
这有个
图秋霞
此漫画大体由三部分组成。
画的右边是一个坐在草地上的人,戴着金丝眼镜,双手捧着一本书,正聚精会神地看着。
他身体左侧放着一个盛满水的桶,还有一根钓鱼竿。
画的左边是一口井,下部由砖砌成圆形,上部是个呈六角形的井口,钓鱼竿的一头拴着一根线,伸入井中。
画的下面写着:“书上说,鱼儿离不开水”。
第一,认清主次,把握主旨。
看图作文的前提是要认真观察画面。
只有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准确理解画面的整体意思。
每一幅画都融入了作者的创作意图,而这一意图是通过主体来体现的。
因此,在观察画面时应分清主次,哪是主体,哪是背景,哪是陪衬,并且要弄清画面上主体、背景和陪衬等景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主旨。
《书上说,鱼儿离不开水》的主次是什么?主体是什么?背景是什么,陪衬是什么?显
173242425.doc
第 4 页共 12 页
然,主体是人物、井、钓鱼竿和《百科》书。
这四者构成画面的
主体,缺一不可。
绿草是背景,人物的眼镜和鱼桶,以及画面底部的注明都是陪衬物。
对画面主体,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疑问:鱼儿离不水,是对的;井里有水也是对的,但不能说一切有水的地方都有鱼,因而不难得出这样的主题:理论不能脱离实际。
把握主旨,是写好说明文与话题作文的关键。
弄清画的主旨。
通过细致地观察,明确漫画讽刺(揭示)了什么现象,从而确定写什么。
(示例如下:)讽刺现实生活中对理论照抄照搬、不知变通的人。
第二,展开想象,连缀情节。
画面上展示的景物是静止的,是某一个情节的"一瞬间",看图作文时如果拘泥于画面,思路就会受到限制;应该将"一瞬间"的情景拓展开来,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将画面外必要的内容补充进来,这样才能使画面的意思更完整,让静止的人与物活起来。
《书上说,鱼儿离不开水》的画面是静止的,但我们可以这样联想:主人翁为何来到井边;他是怎样钓鱼的;在钓鱼的时候,他心里想些什么;鱼是钓不到的,那他又会怎么样呢等等。
把这些问题的前因后果理清楚,就构成一个事件: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就定成一篇事件完整、主题突出的记叙文。
第三,明确详略,确定顺序。
看图作文,在观察图进行合理想象之后,重要的是要明确描叙的详略。
什么要详写呢?一般地说,画面的主体或突现主题的人、物、事,要详写,反之,略写。
这道理与一般的作文是一样的。
这样安排详略,才能突出事件的核心,突出画面的主旨。
另外,要合理地确定
描写的顺序,即按一定顺序组织材料。
当然,组织材料的顺序多种多样,但要合理,利于画面内容的表述。
如果画面没有配上文字介绍,那么可以根据画面内容确定时间、地点,还可以对画面中的人物起名。
如:
《书上说,鱼儿离不开水》漫画,中间偏右是一个坐在草地上的学者模样儿的人,戴着金丝眼镜,双手捧着一本《百科》书,正聚精会神地看着。
画的左边是一口井,下部由砖砌成圆形,上部是个呈六角形的井口。
他身体后的一根钓鱼竿的一头拴着一根线,伸入井中。
他身体左前边放着一个盛满水的桶。
画的下面写着:"书上说,鱼儿离不开水"。
以上文字,突出人物、井和钓鱼竿。
说明顺序大致是:从人物到井,用钓鱼竿把人物与井联系起来,最后写鱼桶。
当然,说明的顺序可以不止一种,如:可以先写人物,次写鱼竿,再写井,后写鱼桶。
阅读这幅漫画,写一段记叙性文字。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一个书生久居室内突然有个想法:去钓鱼!可是他并不知道该到哪去钓这大鱼,于是他找出了他的“万事通”——《百科全书》,带着他的鱼竿兴冲冲地出门了。
他来到了一片草地上,翻开书查着,突然他看到书上写着“鱼儿离不开水”。
他心想,这下好了,我终于明白了。
转身一看,旁边正有一口井。
他赶忙乐呵呵将线狠狠的抛进了那深深的井中,一边看书一边“等收成”……他会钓上鱼吗?这书生!(2)多幅图作文
多幅画图往往是通过前后连贯的几幅图,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
多幅图看图作文的观察、思考顺序,必须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原则,可以分这样的六步:第一步:从整体看全部图入手,了解总的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步:每幅图讲了什么。
第三步:这几幅图中重点是哪一幅。
第四步:对重点部分的图展开合理的想象。
173242425.doc
第 5 页共 12 页
第五步:把各幅图的意思连接起来,组织好内容语言。
第六步:把图意完整、通顺和连贯地写下来。
比如一幅关于保护益鸟的图画。
从这四幅图看,讲的是两个小男孩与屋檐上的燕窝之间发生的故事。
看第一幅图,两个小男孩从屋里走出来,屋檐上有一个燕窝,从燕窝上掉下来的什么东西,正好落在一个小男孩的头上,另一个小
男孩抬头看着屋檐上的燕窝,仿佛在说什么;第二幅图上:一个小男孩扛来了一把梯子,他要干什么呢?第三幅图:扛梯子的小男孩把梯子搭在屋檐上,手里还拿着一块木板往上爬,另一个孩子抬头看着他。
第四幅图:燕窝的下方多了块木板,钉木板的孩子正在对另一个孩子说着什么,燕子在它们头上叽叽地叫着。
从上面的仔细观察中,我们还要把观察到的景物、人、事联系起来,看看这些人物在这样的环境下做了什么?从而进一步了解每幅图的主要含义,注意每幅图之间的联系。
按照这样的思路,这几幅图的主要内容就清楚了。
先从小男孩被屋檐上燕窝落下的东西正好掉在头上看,知道了两个小男该也许正准备到屋外去玩耍;结果,两个孩子没有去玩耍,而且帮助燕子修了一个更完全、更结实的窝。
这几幅图中重点是第四幅图,这时,我们需要对重点图展开合理的想象。
看图作文的图画是有限的,这有限的图画,就给我们发挥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我们应根据画中人物的表情及行动想象出人物的音容笑貌,故事的发展和结局。
仔细观察第四幅重点图上物的动作、神态,想象两个孩子虽然没有出去玩,但他们保护了益鸟,回想老师说的话,他们心里可高兴啦。
屋檐上的燕子看见自己的窝又结实了,正在夸奖两个小男孩。
这样文章的主要思路出来了,鸟类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保护益鸟。
最后,把各幅图的意思连接起来,组织好内部语言。
不过,在下笔前,我们要注意,作文的表达顺序和看图是想反的,是从部分到整体。
它们两者的关系是:看图是提高认识能力为主,作文是提高表达能力为主。
只有对图画的认识全面、正确了,表达才能准确无误,
而表达的顺序,一般是按图画的先后顺序一幅一幅地写。
范文:保护益鸟
星期天,肖明和岳军相约着到公园去玩。
岳军的脚刚迈出门,觉得头被一个雨点似的东西砸了一下。
岳军摸了摸头,呀!原来是燕子的粪便。
他抬头一看,门口屋檐下那只燕子正在窝边拉屎,顿时气红了脸。
肖明说:“岳军,我来帮你报仇,把这只讨厌的燕子消灭了!”说着他从院墙边拿来一根长长的竹竿,正要朝燕子打去。
小燕子“叽——”的一声,拍着翅膀飞走了。
岳军叫肖明帮他把头擦干净,肖明说:“等它飞回来,我再收拾它!”岳军想了想,说:“不行,我有办法了。
岳军从屋里搬出梯子,搭在屋檐上。
又找来了一块木板、几颗钉子和一把铁锤,他小心翼翼地爬上了木梯。
肖明站在下面,呆呆地看着岳军。
心里直嘀咕:他要干什么呢?岳军到了梯子的顶端,拿出木板,把它横在燕窝下在赡后取出钉子,丁丁当当地敲起来。
不一会儿,木板被牢牢地钉在燕窝下面。
他又伸手摸了摸燕窝,还挺结实呢。
这才放心地退了下来。
肖明笑笑说:“咦,挨了一下子,还挺舒服嘛!”
岳军知道肖明在嘲笑他,就走过去,拍拍他肩膀,说:“忘了吗?保护益鸟是我们每个
173242425.doc
第 6 页共 12 页
少先队员应该做的。
你怎么能把它消灭了呢?”肖明恍然大悟,赶紧扔掉了竹竿,说:“嗨,我真是的!”岳军又说:“燕子是捉虫能手,你打死一只燕子,等于放掉许多只害虫。
这些害虫,要糟踏多少庄稼呀。
”
肖明不好意思地说:“岳军,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打鸟儿了。
请你原谅。
”岳军说:“哪里。
你脑瓜子转得快,以后哪只鸟儿冒犯了你,要动动脑筋,别忙着去拿竹竿了。
”肖明摸摸后脑勺,说:“我知道了!”“走,咱位到公园去玩吧。
”于是,肖明和岳军蹦蹦跳跳地向公园走去。
几只小燕子正在肖明和岳军的头上吱吱喳喳地叫
呢。
(2)写文技巧
①记叙文看图写作
记叙文是记叙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因此,它反映的内容一般要求是真人真事。
记叙文看图作文的素材的取得来源于图画,因此人物的外貌、衣着、动作等特征的获取,要靠我们仔细观察图画,从图画中取得尽可能多的信息。
那么事件从哪里来呢?也要从图中找。
一般提供的图画,都是将人物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我们在看图时,要特别留意人物周围的环境,看看都有些什么东西,这样就要通过对人物的身份,人物在干什么的分析来获得。
下面来看一幅图画:(图略)
图中画的是一个医院的病房里。
图中有两个人物,一个叔叔正在抽烟,一个小男孩,指着墙上的“请勿吸烟”正在对叔叔说着什么。
写“人”的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而人物的特点又是通过具体事件、语言、动作、神态反映出来。
所以,首先要抓住人物在事件中展现出的鲜明个性。
这幅图中的小男孩手指“请勿吸烟”的标语,神态坚定,表现出现小年龄对不良行为敢于制止;图中叔叔的神情表现出一种惊讶和惭愧,可以猜想面对这样的小男孩,他会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同时,我们在写作时,仅有上述的这些材料,想把人物写好还是不够的。
还要善于联想和想像。
只有通过合理的联想与想像,才能使人物更丰富、事件更完整,这样才能完整地表现人物特征、表现人物性格,展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幅图中我们应抓住两个人物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特点,对他们的语言、动作做出恰如其分的描写。
图中的大人也许是来病房探视病人的。
可他在这样的环境下抽烟,显然是不对的,这便是事件的起因。
小男孩的出现,以及他对叔叔吸烟的制止是事件的经过,结果叔叔没有在病房里的吸烟了。
有了这样细致的观察,按照记叙文中要求的把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交代清楚,再加上合理的想象,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加上恰当的描写,这篇《请勿吸烟》的文章就生动、具体了。
范文:请勿吸烟
今天,爸爸带着我上医院去看望李叔叔,在医院里,我认识了一个特别聪明可爱的小男孩。
一进李叔叔的病房,我就觉得很难受,空气的味道非常不好。
原来是有人在吸烟,我找来找去,看见三号病床旁边有一个叔叔正在大口大口地吸着烟呢。
他也是来看望病人的,可是他却一点不顾病人的健康,居然在病房里还抽烟。
不久,来了一个小男孩。
他站在那里,想了半天,然后走到吸烟的叔叔跟前,说:“叔叔,有一个字我不认识,您能告诉我吗?”叔叔看了他一眼,吐了一个烟圈,说:“行,只要叔叔认识。
”他用手指着墙上的“请勿吸烟”的“勿”字说:“就是这个字。
”叔叔不假思索地说:“勿。
”叔叔立刻就明白了,赶紧掐灭烟,把烟扔到了垃圾箱里。
这个小男孩真是很聪明,以后再碰到这种事,我也应该向他学习。
再看下面一张难忘的新闻照
173242425.doc
第 7 页共 12 页
这张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
仔细观察照片,想一想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孤独的孩子以
后命运如何?联系照片的人和景,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可按以下步骤:
一、描述图片
一个孤独的小男孩坐在废墟里 ( 号啕大哭 )
繁华的景象在 ( 狂轰滥炸 ) 中化作 (一片废墟 )
照片上,只见一片本来繁华的景象在一(狂轰滥炸)中化作废墟。
只留下( 断裂的 )天桥,(扭曲的 )铁路,(残破的 )房屋,满地的( 砖瓦碎片 )……还有一个孤独的小男孩坐在废墟里号啕大哭。
是什么原因让这个车站变成一片废墟?二、编写故事
想一想这个孩子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事
情?
当时,上海火车站和往常一样,涌动的人群川流不息,正在这时,天空中突然传来“翁翁”的敌机声,还没等人们醒悟之即,“轰轰”几声巨响,顿时,火车站硝烟四起,建筑物坍塌了半边。
“鬼子的飞机来了”“快跑呀、快跑呀”“爸爸、妈妈……”哭声、喊声,顿时连成了一片,人们慌作一团,不知所措。
可敌人的轰炸还在继续,天桥倒塌了,此时的火车
观察顺序:背景
人物
铁轨
天桥
房屋
碎砖碎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