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布局与场地环境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布局与场地环境的关系
1、建筑朝向:
中国人普遍将房子建在朝南的方向,这样的话不论日照还是风向都比较合适;另外福建广东地区,朝向也和风水有关;当房子处在特殊地带,比如工业区、闹市区等,也调整朝向使人们居住更为舒适。
2、建筑间距:
国外有的别墅控制间距是因为规定每栋房屋之间要种植一定植物保持绿化量。
对于高楼大厦也有相关规定,间距影响到的是高楼的风向、风力等。
3、建筑高度
建筑的高度除了依照人们的需求之外,受到许多环境限制:联排别墅小区房屋至少不能前面高后面低,否则影响视线;海边的都市通常房屋很高,而地震多发的地区比如日本,房屋都是两三层,决定于地理条件;城市规划中,高挑的房屋可以作为城市的标志,也有一定纪念价值等等。
4、建筑与地形
盆地、山地、平原等等,不同地形对于建筑布局有很不同的影响。
在规划一个城市的时候,要考虑到地形限制,不能做太高的房子,抑或不宜过密。
5、建筑与气候
典型的就是中国的吊脚楼和山西的窑洞,都是因为地形关系而改变建筑本身的形态。
气候变化可能带来地形变化和诸多安全问题,所以也是布局中需要着重关注的方面。
不同环境下建筑布局的原则与方法
我认为,环境首先要分为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下,改变建筑布局的主要因素就是人本身的意志。
正如建设城市的时候,都是考虑将商业中心放在市中心,方便人们到达,而工厂在郊区以免伤害人们。
所以我认为,原则应该是:以人为本,满足需要的同时也务必兼顾自然。
离开了自然的城市是不会建立得长久的,所以不论什么情况下,原则中要包括在城市中融合自然元素。
方法就是依据区域的地貌、气候条件、有利与不利因素等特点作总体布局,结合城市本身的弱点改造,将该区域的特点突出。
随后深入细部,考虑建筑疏密、功用,看具体如何划分、哪一块可以作为绿化。
随后再插入细碎元素。
自然环境下,原则就是:尊重自然,改变自然但不改造自然。
不论是开发自然环境还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下的建筑布局要更加小心,因为如果疏忽了一些元素,后果可能十分严重,会破坏原有生态。
方法就是调查清楚该地区的绿化率、植物种类、植被体量,以及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
另外在模拟布局的时候,应该注意考虑建筑周边人类活动是否会给自然带来影响,还要考虑光照下建筑的阴影覆盖区域和时长,毕竟光照是植物重要的生存条件。
总结来说,建筑布局绝大多数取决于环境。
之所以取决于环境,是因为人们需要考虑自身与环境、与自然相融合的程度。
人人都希望能够住在一个和谐的世界,不只是说社会和谐,而是居住地区、活动地区本身各方面得到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