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诸城一中2015届高三10月考历史
2015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4)
文华高中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题,计50分)1.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
”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B.实现了国家统一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D.创立三公九卿制.2.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做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
”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A. 分封制度 B. 世袭制度 C. 宗法制度 D. 中央集权制度3.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
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4.某小组在对古代中国一朝代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曾搜集到以下一条重要史料:“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
该小组所研究的朝代A.打破了长期实行的世卿世禄制度B.开始采取分割相权的方式加强皇权C.以内阁制为载体的代议制形成D.儒学思想已逐渐趋于僵化5.中国古代历史上,君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下列选项中,体现封建君主直接削弱宰相权力的措施有()①秦朝设置御史大夫②唐朝实行三省制③元朝实施行省制④明朝设立内阁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6.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
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A.“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一中2015届高三10月考历史word版含答案
高三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l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分封制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
”下列行为具有当时社会“合法性”的是A.齐侯自称为齐威王B.晋文公加征鱼盐税收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D.楚庄王问鼎之大小轻重2.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里,许多皇帝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的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等,导致了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君权至上的后果C.君主权利受到制约D.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3.关于明朝内阁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
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
”这意在说明内阁A.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4.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在各类农具中占主要地位。
能够佐证这一说法的最有力证据是A.《史记》等史学著作记载以及流传的故事B.战国遗迹出土的农具中铁质远多于其他材质C.当代学者运用技术手段进行的验证D.古籍文献中关于“铁”的记载5.《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
潍坊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2015.3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填涂在试题密封线内和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II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第I卷 (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
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好歌曲导师周华健连续抢下三位学员后高兴大呼:“连中三元!光宗耀祖!”与这一说法有关的古代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和分封制B.察举制和宗法制C.九品中正制和分封制D.科举制和宗法制2.《秦律》规定:御史卒人使者,食粺米半斗,酱驷(四)分升一,采(菜)羹,给之韭葱。
……使者之从者,食(粝)米半斗;仆,少半斗。
这说明秦律A.细密严苛B.注重规范C.强调等级D.轻罪重刑3.汉初,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
这反映了,当时的治国理念是A.内儒外法B.外儒内法C.以德治国 D.以法治国4.“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
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主要表明A.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B.自然经济受到了明显冲击C.重农抑商的观念有所淡化D.社会生产中出现雇佣关系5.《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B.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C.民主进步思潮产生D.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6.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这说明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A.根植于高度繁荣的农耕经济B.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本质上是传统思想的继承发展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7.郑和下西洋早在哥伦布诞生之前,但其主要的目的不在于开辟国际贸易。
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2015-2016 学年上学期 10 月月考高一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15 题,每题 4 分)1.“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最近几年来,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依据当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
这类风俗源自()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2. 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柄双刃剑,它同时给与中央集权和地方权利以合法性,至于哪一种势力能够在强烈的政治格斗中获胜,那就完整要看它的实力了。
”以下地方权利的行为不拥有“合法性”的是()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齐威王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C.秦孝公委任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3、2002 年湖南里耶出土了大批竹简( 如图 ) ,它是公元前222 年至公元前208 年的官署档案。
竹简上提到洞庭郡等地名和守丞、令守等职官,据此能够推测当时()A.分封制已推行到江南地区B.楷书作为标准字体通行全国C.钱币、胸怀衡获得一致D.郡县制已经推行4、《百家姓》在不一样朝代有不一样的排序。
宋朝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明朝为:朱奉天运,富裕万方 ,, 这类摆列主要表现了()A.皇权的独尊B.中央集权的增强C.等级制度的威严D.文化专制的扩展5、史学家把元代的行省称之为“流动的中央政府”,以下对这句话的理解最正确的是()A.行省有益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行省不是地方管理机构C.行省长官拥有很大的独立性D.行省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增强6、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
巨谓妻曰:“困穷不可以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
”郭巨所以被推荐为孝廉。
这一资料反应的是()A.三省六部制B.科举制C.九品中正制D.察举制7、“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认真看。
”是清朝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绘。
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假如()A、与皇帝“共治国事”B、依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C、“事无不总” ,负责履行政令 D 、掌审议,负责审查政令8、唐太宗期间若要治理黄河,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C.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工部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9、“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跎就是老百姓,, ”清朝宫廷戏《宰相刘罗锅》曾和它的这首主题歌同样盛极一时。
山东省潍坊诸城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试题岳麓版
某某省潍坊诸城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l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宋太祖曾说:“富室连阡陌,为国守财耳”。
为此,宋代实行的政策是A. 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C.闭关锁国 D.不抑兼并2.“(它)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
”材料中的“新事物”指的是A.街市B.市镇C.草市D.夜市3.宋徽宗崇宁年间,宋廷开始征收“侵街房廊钱”,承认了侵街的合法性。
上述现象A. 折射出宋朝开放的时代特色 B.说明了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C.改变了东京汴梁的城市布局 D.反映了宋朝城市经济的繁荣4.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存在于农村经济上面,是农村专业经济发展的结果。
上述材料最能反映出江南A.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B.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D.区域性商人实力雄厚5.某历史研究小组搜集了“鸦片输入与开埠通商”、“洋务与官办”、“某某某某与实业救国”、“一战与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官僚资本与经济统制”、“没收与赎买”等相关资料,你认为他们要研究的历史课题最有可能是A.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经济的关系 B.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C.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D.民族工业在近代中国的作用6. 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应是A.“清王朝自救运动”B.“近代工业的起步”C.“实业救国的浪潮”D.“民族工业的春天”7. 某某曾是清朝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
但1846年,某某进口货物价值(不含鸦片)比1837年减少33.2%;出口货物价值比1837年减少35.7%。
山东省诸城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10月阶段性检测 历史
山东省诸城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10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2014.10.25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l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
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
”这一变化A.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 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C.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2.《明史·职官志》载,自景泰后“六部承奉旨意,靡所不领,阁权益重……嘉靖以后,朝位班次,(阁臣)俱列六部之上”。
六部由原来的政府最高职能部门,而沦为内阁属曹。
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明朝A.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B.内阁成为最高权力机关C.中央六部职能衰退 D.阁臣专权威胁皇权专制3. 从此“军机成为最大的枢密,参与军机的谋臣成为重臣,渐渐与文官之首(丞相)分位”。
由此可知A.秦朝置三公成功地分割了相权 B. 清代军机处进一步加强了皇权C.唐代三省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D.宋代有效地分割了丞相的军权4.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带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了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时代,推动了上海的崛起;中国进出口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
广州与周边地区的衰落,引发了失业问题。
失业问题又直接引发了 A.太平天国运动B.民族工业兴起C.新思想的萌发D.维新变法运动5.甲午战争时,“所有官兵都携家带眷住在陆上,把兵舰当作一个衙门,点卯应粮,而海军经费则全部移去修建颐和园……”据此,你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军备落后B.政府腐败 C.军费匮乏 D.军纪松弛6.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战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 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高二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C.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D.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7. 有学者评论:“抗战之前的中国是传统的、一盘散沙的、领导核心无力而且缺乏代表性的非现代化中国,而抗日战争给中国的历史带来了全新的现代性。
山东省潍坊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014.11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本试卷不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2.第Ⅰ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她像一声惊雷震撼着沉睡的大地,以磅礴的气势向世界宣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将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从此,工人运动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这里的“新”的含义() A.推翻资产阶级的条件已经具备B.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C.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夺取政权D.开创了世界现代化的新模式【考点】《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诞生【解析】由“向世界宣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将是未来世界的主人!”判断题干指向的史实为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尚处于上升时期,故A项错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故B项正确;无产阶级第一次夺取政权的尝试是巴黎公社的建立,故C项错误;题干与世界现代化的新模式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2.1871年4—5月的颁布了一系列措施:取消市场经济自由交换的原则,禁止企业克扣工人工资;没收逃亡富人的住宅,供无家可居的工人居住;对贫困的劳动者实行社会救济等。
这些措施有利于()A.打碎旧的国家机器B.建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C.维护劳动者利益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考点】巴黎公社【解析】由“1871年4—5月”和措施的内容可判断这一政权为巴黎公社政权,材料中采取的措施,不能看做从根本上打碎旧的资本主义国家机器,故A项错误;措施中未体现“计划经济”,故B项错误;禁止克扣工资、给工人房屋、社会救济等措施都有利于维护劳动者利益,故C项正确;巴黎公社为一个城市政权,其措施也只是针对一个城市,不能看作建立国家,故D项错误。
潍坊一中2015届高三10月第一次月考全科(历史)
潍坊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考试历史试题2014、10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某一政治制度,对其评述理解最准确的是A.西周政治统治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B.血缘政治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C.宗法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D.宗法制度减少了天子的决策失误2.顾炎武评述中国古代地方体制:“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
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这说明顾炎武A.推崇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B.否定了分封制和郡县制C.认为历史存在循环发展的倾向 D.分析了中央集权发展史3.从此“军机成为最大的枢密,参与军机的谋臣成为重臣,渐渐与文官之首(丞相)分位”。
由此可知A.秦朝置三公成功地分割了相权 B. 清代军机处进一步加强了皇权C.唐代三省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D.宋代有效地分割了丞相的军权4.(纸上谈兵的赵括)“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
”(《史记·赵奢列传》)从材料中不能提取的信息是A.赵括做房地产投机生意 B.战国时土地买卖频繁C.井田制开始瓦解的标志 D.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5.明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图中得到信息正确的是①农业税相对稳定②商品经济活跃③商品经济占主导④国家税收呈上升趋势A.①③④B.①②③ C. ①②④D.②③④6.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
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
”材料最能表明元朝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C.小农经济下农民的生活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7.煤的使用、水排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冶铁工作效率的同时,制瓷业中的新品种也在逐步走向成熟,为其后来瓷器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理
高二10月份阶段性模块检测历史试题(理科)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15年9月28日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2566周年诞辰。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巨人之一,孔子的思想对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中的积极方面主要有①治学②做人③为政④贵贱有序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2.如下图所示,编钟是我国古代重要乐器。
王公贵族们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王宫悬(四面),诸侯悬(三面),卿大夫悬(二面),士悬(单面)”。
逾越则会招致杀身之祸。
你认为上述材料最符合谁的观点A.孔子 B.老子C.孟子 D.荀子3.“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4.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到今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和谐思想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
下列各项中,属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主张是①“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②“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入任焉,敏则有助,惠则足以使人”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也”④“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持此观点的是A.儒家 B.墨家C.道家 D.法家6.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C.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7.2008年残奥会会徽(图)的图形部分是由红、蓝、绿三色构成的“之”字形。
2010-2023历年山东诸城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0-2023历年山东诸城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18题)1.下表是一位同学制作的课堂学习卡片,列出了对周恩来总理的主要事迹与评价。
下列事迹与表中评价对应,正确顺序是①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②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③领导南昌起义④参加重庆谈判,正确的填写顺序是()时间主要事迹评价20世纪20年代开始创建人民军队20世纪30年代民族危亡的关键时期扭转了时局20世纪40年代争取实现国家的民主与和平20世纪50年代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贡献A.①②④③&③②④①C.④③①②D.③②①④2.据记载:1862年烟台开埠之时,美国商人将草帽辫(制作草帽的初级产品)手工编织方法教授于当地农民,先仅限于烟台一隅,后逐渐普及山东全省和华北一带。
中国草帽辫输出值在1911年突破白银1000万辆。
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英国市场的需求促进了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发展B.山东华北一带传统经济结构受到冲击C.一战的爆发促进了山东地区民族手工业的发展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外国殖民者的在华势力3.某班历史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之后,对其“改变世界”的理解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你认为最具说服力的是()A.改变了生产工具和经济组织B.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C.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国际格局D.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4.2010年4月30日,“世博会”在上海开幕,共228个国家和地区参展。
其中包括尚未与中国建交的21个国家。
这表明()①世界局势总体上趋向缓和②和平发展问题成为世界主题③中国外交政策获得世界各国一致认同④世界政治多极化决定经济多极化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③D.①③④5.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形成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B.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C.共产党执政民主党派参政议政D.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导地位6.下列表格反映的是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趋势,其呈现出的最主要特征是()美国钢铁业统计表年份18701900企业总数(个)808669工人总数(人)78000272000产量(吨)30000029500000投资额(美元)121000000590000000A.行业竞争非常激烈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D.政府对企业干预7.右图是一枚我国为纪念俄国十月革命45周年而发行的邮票《攻打冬宫》。
山东省潍坊中学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2015级高一 10月模块检测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每题2分,25小题,共50分)1.学者黄中业指出,“分封”一词源于《左传》指的是周初“封建亲戚,以屏宗周”。
分封一词的“分”字,是说受封的诸侯是由西周中央王朝分出去的…。
“封建”一词的“建",是说由周王室派出的受封者所建立的是国家。
这说明西周分封制A.否认诸侯国对周王的隶属关系B.使诸侯国彻底独立于周王室C.肯定诸侯过是周王室的臣属地D.主张建立若干独立的诸侯国家2.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 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这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思想是()A.分权与制衡B.天人合一C.皇权至上D.大一统3.垂相给、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上述制度的优势不包括A.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B.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C.避免决策失误及吏治腐败D.有利于发展封建小农经济4.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 秦官,金印紫缓,掌武事。
”空格处应是A.丞相B.太尉C.司隶校尉D.枢密院5.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斯诺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制度是指()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D.行省制6.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是()A.文官任知州B.设三司使C.设枢密使D.’施行将兵法7.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与朝政,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8.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表1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政区层级的谰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D. 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鈒的主体9.西方的学者这样评价秦朝及统治者:“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
高三历史上册10月阶段测试试题2
诸城一中高三阶段测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 (选择题)和第II卷 (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共 50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 (A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对古代的分封制和郡县制比较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是最高统治者任免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2.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 (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这一做法的实质是A.罢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C.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D.各部职责分明,提高效力3.中国古代始终以农业立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最重要的问题,长期以来解决这一问题主要依靠A.开垦荒地,搞好国土开发和整治B.改进生产工具,降低生产成本C.精工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D.因地制宜,坚持南稻、北粟的种植结构4.《论贵粟疏》载:“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警子孙以偿债者。
”该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脆弱性B.自足性C.顽强性D.封闭性5.古代农业社会中自耕农和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本质区别是A.是否拥有土地所有权B.是否向国家承担赋税徭役C.拥有土地多少不同D.经营方式不同6.晚清福州文人郭柏苍在《沁泉山馆诗》中写道:“年来通商号令行,穷黎遍享茶山利。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现代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历史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现代中学2015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Ⅰ卷(共计50分)一、选择题:(每题2,共计50分)1、农谚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它对于农业生产必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如“要知五谷,先看五木”,“白露早,寒露迟,秋分草子正当时”,“种好稻好,娘好囡好”,“早稻水上飘,晚稻插齐腰”,“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
以上五则农谚反映了A.劳动人民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劳动人民懂得尊重自然规律C.农业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生产部门D.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2、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
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
”材料最能表明元朝A. 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B.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C. 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D. 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3、一位学者认为唐宋时期江南曾经实施稻麦轮种制(不同农作物轮换种植),并引用白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去年到郡日,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证明自己的说法。
关于这位学者的看法,以下哪项较为合理A.诗里提到麦作、稻作,足以作为稻麦轮种的佐证B.诗中指出稻、麦产於不同季节,足以说明轮种制C.诗中并未指明稻、麦产自同一块土地,不足为据D.诗人的描述多不精确,不适合运用在历史的讨论4、明末松江府“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
……(赋税)十倍宋也。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
所繇(通徭,泛指徭赋)共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
”材料反映当时松江地区A.普遍种植棉花,土地收入提高B.赋税负担沉重,人民无法承担C.种棉纺纱织布,赋税来源改变 D.实行工商皆本,商品经济发达5、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到:“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
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
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
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高二10月份阶段性模块检测历史试题(文科)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 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崇儒尚佛,兼收并蓄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道德经》3.下列言论中,与“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的观点属于同一思想流派的是A.“至乐无乐,至誉无誉”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C.“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D.“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4.《汉书·艺文志》称先秦某一学派“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
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
这反映的是A.儒家的忠孝思想 B.道家的辩证法思想C.法家的君臣名分思想 D.墨家的“兼爱”“非攻”5.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A. 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B. 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C. 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D. 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6.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了丰富和更新 B.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排斥异己C.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 D.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7. 六虱指的是危害国家的六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l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分封制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
”下列行为具有当时社会“合法性”的是A.齐侯自称为齐威王B.晋文公加征鱼盐税收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D.楚庄王问鼎之大小轻重2.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里,许多皇帝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的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等,导致了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君权至上的后果C.君主权利受到制约D.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3.关于明朝内阁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
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
”这意在说明内阁A.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4.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在各类农具中占主要地位。
能够佐证这一说法的最有力证据是A.《史记》等史学著作记载以及流传的故事B.战国遗迹出土的农具中铁质远多于其他材质C.当代学者运用技术手段进行的验证D.古籍文献中关于“铁”的记载5.《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
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
”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A.个体分工B.生产能力C.社会制度D.劳动力短缺6.陶渊明《桃花源诗》中写道“春蚕收长丝,秋熟靡(没有)王税……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材料体现了A.魏晋时期社会祥和安定B.当时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C.山水诗朴实恬淡的特点D.追求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7.清朝康熙年问,烧制出大量造型丰富和具有装饰图案的瓷器,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绘有欧洲的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
下列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是A.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B.清朝贵族生活方式的西方化C.许多瓷器为满足市场需要而生产D.这些产品都出自官营手工业8.中国传统工艺常常出现失传现象,原因最有可能是因为A.国家对技术传承重视不够B.传统工艺水平高,难教难学C传统手工业技术的封闭性D.市场缺乏对传统工艺品的需求9.一位美国宪政学家曾写道:“拿持久性,缺乏剧烈骚动,法律和秩序的维持力……以及对其他国家政治思想和制度的影响程度来说,口口口是世界上闻所未闻的最出色的一个。
”口口口处可能是A.17、18世纪的英国B.17、18世纪的美国C.18、19世纪的德国D.18、19世纪的法国10.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
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
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11.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可以了解到A.资本主义的进步作用B.普法战争推动了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C. 无产阶级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D.资本家从工人那里无偿取得的利润被称为剩余价值12.恩格斯说“你想知道无产阶级专政是什么样子吗?请看看巴黎公社吧。
这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恩格斯的判断是基于巴黎公社A.发生的时间B.参加的阶级C.采取的措施D.发生的国家13.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D.“门户开放”政策14.《20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能够印证材料观点的史实是A.《北京条约》和洋务运动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15.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实行总统制;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颁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这种做法A.政体频繁变更引发社会动荡B.权力分散降低行政效率C.因人设法违背法律精神D.有利于防止专制维护共和16.五四运动带有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姿态,这种“不曾有的姿态”主要指的是A.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B.受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C.工人阶级是运动的主力军D.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精神17.“工厂死在接收上,鸟窠做在烟囱上。
……,民主涂在嘴巴上,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
”材料反映的现象出现在A.国民大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8.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
”这表明A.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C.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D.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9.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极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
”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A.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B.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C.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D.赢得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尊重20.右图是某地发现一张短训班结业证,此训练班最有可能是A.培训接受日军投降仪式所需人才B.国民党为苏美军队培训军事联络人员C.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培训人才D.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为内战培训军事人员21.《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中写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纪元。
”对材料中“新纪元”理解正确的是A.在法律上确立了人民民主原则B.确立了国家根本政治制度C.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22.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一些民主党派及非党派民主人士担任国家重要领导职务。
其中,中央人民政府6名副主席中有3人,政务院4名副总理中有2人,34个部级正职中有15个由党外民主人士担任。
由此可看出A.新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得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一致拥护B.中共与各党派真诚合作,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C. 政治协商、多党合作作为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得到很好贯彻D.新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是一个民主联合政府23.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
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这一主张A.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B.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C.明确了“九二共识”的前提和立场D.使“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形成24.“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
……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B.冷战在事实上制止了暴力,维护了世界和平C.“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D.动荡的国际局势需要建立单极霸权25.某国际问题研究专家指出:“世界正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
”材料主要反映出A.当今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B.民族解放运动的潮流方兴未艾C.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格局中举足轻重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笫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3分)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
……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
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
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1)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进步性。
(4分)材料二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
盖太祖与刘基所定。
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明史》卷七十《选举二》(2)据材料二,概括明代如何“稍变其试士之法”,指出其产生的影响。
(5分)材料三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
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3)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对科举制的观点,分析梁启超发表此议论的目的。
(4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材料一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列宁《国家与革命》(1)据材料一,指出巴黎公社的国家管理机构及其产生方式,以史实说明十月革命后苏俄的国家机构是如何体现“巴黎公社式”特点的。
(5分)材料二下表是1919年中国某学者关于十月革命的部分言论(2)据材料二,概括该学者对十月革命的态度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4分)材料三俄国过激派政府,居然成立。
居然过了两年。
不管将来结局如何,假定万一推翻,他那精神毕竟不能磨灭。
从前多数人嘲笑的空理想,却已结结实实成为一种制度。
将来历史价值,最少也不在法国大革命之下,影响自然是及於别国。
——梁启超《欧游心影录》(3)据材料三,指出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价值。
(3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材料一中间派的政治路线在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决不能为少数特权阶级所操纵,在经济上必须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但决不容许官僚买办资本的横行和发展,且必须保护农工大众以及一切被雇佣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