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基石——从细节入手,培养初一年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长的基石——从细节入手,培养初一年级学生良好的行为
习惯
摘要:为了让新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初中的学习进度、发展变化,就需要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与引导。
这不仅能够保障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
也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态度,对学生今后的生活与学习有很好的帮助。
对此本
文将以细节出发,分析初一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办法,旨在让更多初中教师了解到
班级管理有效思路。
关键词:细节;成长;一年级;初中;行为习惯
前言: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生是最优秀的。
不过优秀的
学生不仅仅要在成绩上拿到优秀,同时要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
想素养上足够优秀。
初中阶段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此时学生大多比较叛逆。
如
果该阶段教师忽视学生行为习惯引导,让学生沾染上了恶习,将很难纠正。
对此
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行为特征,有规则、有规律的引导学生行为习惯。
一、培养动手能力
学生本身比较好动,对于世间万物充满了热情。
初一学生仍旧没有摆脱孩子
的稚嫩,喜欢动手、喜欢动脑是最为基本的特征[1]。
可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
对学生的保护要素过多,初一了仍旧对孩子进行包办,比如给孩子穿衣、给孩子
洗头。
学生平时只需要学习,家里的叠衣服、叠被子、刷碗学生统统不参与。
对
于这种现象,教师一定要主动和家长沟通,站在统一战线,一同培养学生的独立
能力、动手能力。
初一阶段,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平时多布置一
些家务劳动作业,在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懒惰、在家中不作为的不良
习惯。
做家务看起来是小事,但是对于学生的健康、心理成长具有重要意义[2]。
做家务能够让学生形成感恩意识、关爱他人习惯。
经常动手做家务还能够锻炼身体、锻炼大脑。
二、培养学习习惯
如果学生拥有良好学习习惯,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就有了保障,对其今后的
发展成长导向意义显著。
所以初中阶段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
众所
周知小学阶段知识非常简单,学生即便在家不学习,只需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课考
试拿满分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但初中阶段则有所不同,初中阶段,如果学生平
时没有良好的预习、复习过程,那么因为知识比较复杂,关联性比较明显,学生
在考试中就无法获得好的成绩。
初中阶段需要教师在初一时期就做好引导,让学
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平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预习可以让学生提
前对知识建立一定的了解,并且预习本身就对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有要求,可以
锻炼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当前很多教师教学都会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及微课
教学资源,学生利用这些渠道还能够养成合作学习意识以及信息搜集能力。
预习
以后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跟上教师进度[3]。
平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多反思,将错
题记录在错题本,平时多看一看常错题目,巩固知识,减少类似问题的出现。
这
种行为的养成能够减少学生未来犯错的频率。
三、培养学生课堂习惯
初一阶段学生正处于叛逆期,站没站相坐没坐相,远不如小学时期好管,高
中时期懂事。
要强调的是,学生的行为习惯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教师需要做好
引导,让学生能够明白自己的问题。
当然因为此时学生叛逆期,所以会出现抵触
情绪。
故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多和学生沟通。
并且教师要突出自
己的榜样力量、榜样作用,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学生。
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意识到自
己的问题。
教师平时要多鼓励与刺激学生,让学生在教师“捧”的过程中,不断约
束自己的行为。
比如课堂发言要举手。
四、培养阅读习惯
对于学习来说,阅读是非常重要的过程,有了阅读的过程学生才能够吸收知识,掌握知识内涵。
平时教师需要重视学生阅读习惯养成,让学生形成阅读兴趣。
当然考虑到初中阶段学生一般自制力不强的问题,教师可以用小组阅读方式,也
就是通过小组成员的互相监督,保障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彼此支持、彼此激励,在
共同合作中保障学生能够认真阅读、热情阅读。
平时让学生做好组内交流、书籍
分享和经验沟通。
这种做法可以让学生收获更多阅读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
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五、培养文明习惯
做人的基本就是懂文明讲礼貌,将学生培养为学才兼备的人才是每一个教师
义不容辞的任务。
学生从小就要学会如何使用文明用语,平时和他人对话的时候
多用对不起、你好、谢谢、麻烦您了这些词语。
做一个懂得如何待人接物的学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
初一阶段学生十分叛逆。
如果教师能够
让学生养成文明习惯、文明素质,那么学校的欺凌和打架事件也会得到很好的控制。
结语:要强调的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需要长期的坚持。
初一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日
常生活有很多陋习。
教师平时一定要和家长沟通,从不同角度进行工作。
在潜移
默化中,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素质,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
在耐心讲解、不断督
促中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潘冰.浅析借助儿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J].学周刊,2020(04):108.
[2]周秋丽.培养良好习惯促进健康成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J].华夏
教师,2019(33):20.
[3]华伟超.初中体育课堂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J].读与写(教育教学
刊),2019,16(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