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接受氧气加压舱治疗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措施与效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接受氧气加压舱治疗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措施与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接受氧气加压舱治疗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措施
与效果。

方法:我院2020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5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
病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采取氧气加压舱治疗将患儿分为对照组(28例:常规治疗护理)与实验组(28例:常规治疗+氧气加压舱治疗护理),比较两组
患儿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96.43%)以及神经行为测定(NBNA)以及Gesell发育量表(GDS)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

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氧气加压舱治疗护理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氧气加压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措施;治疗效果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主要因围生期窒息造成脑血流减少,脑组织缺
氧坏死,该病常规治疗方式包括抗惊厥、保护脑功能、降低颅内压以及头部亚低
温治疗[1]。

氧气加压舱治疗是通过提高缺氧缺血性脑患儿血氧分压,改善全身氧
供以逆转脑组织缺氧坏死病理过程,达到保护脑功能的作用[2]。

本次研究回顾性
分析我院2020年9月-2022年9月56例分别采取常规治疗护理以及常规治疗+氧
气加压舱治疗护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28例常规治疗+氧气加压舱治疗护理患儿中男14例,女14例,孕周
在37周~42周、平均孕周(40.61±1.41)周。

出生体重在2150~2870g、平均
出生体重(2430.65±25.87)g。

对照组28例常规治疗护理患儿中男15例,女13例,孕周在37周~41周、平均孕周(40.58±1.37)周。

出生体重在2140~
2890g、平均出生体重(2430.78±25.92)g。

两组采取不同治疗护理措施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患儿出生5min Apgar评分≤5分,出生后6h内出现意识障碍、肌张力改变、原始反射异常,结合头颅CT、MRI检查均确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2)本次研究相关治疗护理措施实施前均征得患儿家长同意,同时本次研究符合医院伦理会研究要求。

排除标准:(1)合并先天性脑血管疾病患儿。

(2)排除临床资料欠缺患儿。

(3)排除合并严重颅内感染等其他脑血管疾病患儿。

(4)排除宫内生长发育异常史患儿。

1.3方法
1.3.1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护理,在落实抗惊厥、保护脑功能、颅内降压等对症治疗的同时,应用亚低温仪开展头部亚低温治疗,水温在33℃-34℃,降温帽温度在6℃-12℃,依据说明书指示将降温帽包裹于患儿头部,于前额正中放置探头以监测患儿体温,确保患儿在治疗期间体温恒定,每次持续治疗72h,若在患儿完成治疗6h后仍未复温,则应用远红外辐射以协助患儿复温。

1.3.2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入氧气加压舱行高压氧治疗护理,舱内温度在21℃-26℃,氧分压在0.04MPa-0.08MPa,(1)入舱前:提前30min给予患儿充足的乳汁,测量患儿血压、心率,确保患儿呼吸道畅通的情况下,协助患儿于舱内取卧位,并给予其持续低流量吸氧。

(2)舱内:在15min内缓慢升压,舱内的氧气浓度在80%-90%,而后持续加压30 min后将小流量换气减压20 min,每日治疗1次。

此外,持续观察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并结合患儿基本生命指征动态调整升压、排气时间,以预防减压病。

(3)出舱后:再次测量患儿各项生命指征,并观察患儿是否存在呼吸困难、室息,若出现上述不适症状,在做好各项保温措施的情况下及时开展治疗与抢救。

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护理后总有效率以及治疗护理前后神经行为、智力发育情况,结合患儿临床症状以评估临床疗效,显效:患儿呼吸平稳、意识清醒、原始
反射与肌力均恢复至正常水平。

有效:患儿呼吸平稳、意识清醒、原始反射与肌力较之前明显改善。

无效:未达有效标准。

神经行为测定量表(NBNA,0-40分)与智力发育Gesell发育量表(GDS,0-100分)分值高低分别与神经行为功能以及中枢神经功能高低呈正比。

1.5统计学处理
SPSS21.0版本软件处理结果中相关数据,“(x±s)”用“t”检验,“(%)”用“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治疗护理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护理总有效率(%)
组别


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实验组
2
8
1512196.43%
(27/28)
对照组
2
8
1110775.00%
(21/28)
χ2

5.708
P

<0.05
2.2实验组患儿治疗护理后NBNA量表以及GDS量表较于治疗护理前均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护理前后神经行为、智力发育(x±s)
例别


NBNA量表(分)t

P

GDS量表(分)
值治疗护
理前
治疗护理

治疗护
理前
治疗护理

实验组
2
8
22.35±
2.32
38.13±2
.54
12
.635

0.05
43.51±
4.15
92.68±2
.31.
对照组
2
8
22.31±
2.28
28.25±2
.51
12
.228

0.05
43.55±
4.17
78.25±2
.35.
t

1.23115.812-- 1.57515.127
P

>0.05<0.05-->0.05<0.05
3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若未及时行有效治疗可造成永久性神经损伤,影响患
儿神经行为以及智力发育,头部亚低温治疗可减少脑组织损伤性细胞因子的释放,
该治疗方案越早开展取得的治疗效果越好,部分患儿由于疾病确诊时间较晚,导
致治疗效果欠佳[3]。

高压氧舱内高压氧治疗可提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氧分压以及脑组
织氧含量,进而增加氧气在患儿闹钟的弥散距离,挽救濒临缺血坏死脑细胞,防
止濒临坏死脑细胞发生无氧代谢[4]。

此外,高压氧可改善患儿脑血流量,从而减
轻脑细胞水肿、有利于脑细胞离子泵功能以及受损脑细胞功能的自我修复,进而
达到保护脑功能的效果,减少疾病对患儿神经行为与智力发育的影响[5]。

本次研
究显示实验组患儿治疗护理后总有效率高,实验组患儿神经行为以及智力发育均
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高压氧舱治疗护理有较高的临床推广
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文雅. 综合护理联合早期高压氧舱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J]. 医疗装备,2022,35(2):118-120.
[2] 李皓瑾,彭明琦. 高压氧联合袋鼠式护理干预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
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20,27(1):116-119.
[3] 邓敏.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8例护理体会分析[J]. 饮食
保健,2021,21(26):212.
[4] 张丽荣,赵英. 循证护理配合早期高压氧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
应用[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3):2282-2284.
[5] 桂习林.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护理效果[J]. 中国
医学工程,2019,5(9):145-145,147.
作者简介: 张春云,女(1965年03月)籍贯:云南昆明,科室:高压氧科,学历:大专,职称:副主任医师,主研方向高压质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