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脾胃虚寒的表现和调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宝脾胃虚寒的表现和调理
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之根本,只有脾胃健康,人体才能充分吸收食物带来的营养,得到良好发育。

如果脾胃虚寒,就会引发各种疾病,如果宝宝出现这几种表现,就要留意了。

表现一:下眼睑泛红
眼睑能够反映出脾胃的状况。

当脾胃虚寒时,下眼睑会浮肿,并且有泛红的表现。

而脾阴不足时,孩子晚上睡觉容易盗汗,睡不安稳。

表现二:面黄肌瘦
只要脾胃健康,不论肤色是白皙、暗黄还是黝黑,都会透着光泽,而脾虚的孩子往往面色萎黄,没有光泽,看起来总是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

此外,脾胃虚寒容易引起孩子积食,食物不能得到消化,营养物质无法吸收,最终形成疳积,进而导致面黄肌瘦。

表现三:经常咳嗽,且有痰
中医认为,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当脾胃虚弱时,脾土不足,肺金自然也会出问题,如此一来,孩子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容易感冒。

感冒常常伴随着嗓子疼,因为脾胃虚寒,导致食滞发热,最后反攻到嗓子,从而引起嗓子肿痛。

同时,脾虚还会使水液在体内停聚,湿气严重,容易生痰,进而导致孩子虚胖。

表现四:不爱吃饭,容易胃胀
脾胃是消化食物的器官,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减退,容易使孩子积食。

如果经常积食,会加重脾虚,食物在胃部难以消化,容易引起胃胀胃痛。

久而久之,孩子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就会下降,不利于生长发育。

表现五:怕冷不爱动
孩子天性活泼好动,而且不怕冷,但是有的小朋友不仅怕冷,比同龄人都穿得厚穿得多,还不喜欢运动,稍微一动就会大量出汗,这也是脾虚、体内湿气过重的表现。

脾胃虚寒,最主要的是通过合理饮食和进行调理,吃药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在饮食方面需注意:
1.避免食用太凉的食物:幼儿的脾胃还很脆弱,容易受到刺激,过凉(如冰淇淋、冰汽水)或者辛辣的食物都会造成刺激,影响消化能力,增加脾胃负担。

2.少吃生瓜果:瓜果可驻湿,加重体内湿气,因此尽量烹饪后再食用。

3.多吃
健脾食物:如红薯、大枣、山药、土豆等,都有健脾功效。

可以煮粥、炖汤等。

家长还要让宝宝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果喂养方式不当,也会影响吸收能力。

调理方法:
1、揉外劳宫
位于第三第四掌骨缝间。

温中散寒、升阳举陷、兼可发汗解表。

如果孩子吃了冷饮,或者风寒入侵导致的腹痛,腹泻,高烧,可用外劳宫。

2、推四横纹
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掌面第二关节的横纹中央。

除湿健脾。

行气散结、消食导滞,止咳化痰,主要调理伤食、厌食及口疮、扁桃体炎等。

3、揉板门
位于手掌大鱼际平面
揉板门能健脾和胃,消食化积,运达上下之气。

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脾胃积热等。

多与推脾经、运八卦等合用。

4、运顺八卦
位于手掌面,以掌心为圆点,从圆点至中指根横纹三分之二处,为半径所作为的圆。

宽胸理气,止咳化痰,清食导滞。

咳嗽痰喘,胸闷,腹胀,呕吐等。

5、清补脾
位于大拇指桡侧端,从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

(1)补脾经:健脾和胃,补血生肌
脾胃虚弱,气血不足,食欲不振,消瘦,消化不良,腹泻,便秘。

(2)清脾经:清热,利湿,化痰止呕。

主治:恶心呕吐,腹泻。

6、清胃
位于大鱼际外侧赤白肉际处,拇指根至腕横纹。

清胃热,降逆止呕。

7、清补大肠
位于食指外侧缘指根至指尖成一直线。

(1)补大肠:涩肠固脱,温肠止泻。

大肠虚寒之腹泻,脱肛等。

(2)清大肠:清理肠中温热,消导积滞,
温热积食,身热腹痛,便秘或温热泻。

8、分腹阴阳
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家长要先用温水将手泡热,或者是双手搓热后再开始给孩子揉,揉的时候可以从孩子中脘至肚脐中线向两肋方向分推,改善肚子痛、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

9、摩腹
腹部
手法:以掌心贴着肚挤眼,顺时针揉动,表皮不动,里面动。

揉两到三分钟即可。

调理气机,理气活血,健脾和胃。

10、捏脊
背部整个脊柱处
上捏手法:由骶椎往上捏,一直捏到大椎,手不离肌。

适合阳虚气虚体寒的孩子。

下捏手法:由大椎往下捏,一直捏到骶椎,手不离肌。

下适合一些阴虚严重,积食、发高烧等实热的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