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授渔先授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 I C H U J I A O Y U L U N T A N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刊)
总第306期
欲授渔先授鱼

要: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

也就是
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然要渔之,必先备有鱼。

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要先有丰富的积累,方可利用各种方法来加以运用。

关键词:教学方法;知识积累;有效运用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语出
《淮南子·说林训》,原文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说的是传授给人已有的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

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

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笔者心中一直有一疑问:池中无鱼,何来渔之?必先有鱼!固认为有鱼方可渔,有鱼会渔方可渔多鱼之。

鱼渔亦是相长也,鱼为渔之前,欲渔得先有鱼。

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要先有大量知识的累积,才能灵活运用。

一、巧背诵,授之以鱼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古人的这些经验告诉我们,唯有多读书才有道。

因此,积累知识要从背诵开始。

背诵要做到准确无误,才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语言能力,积累丰富的语言。

在小学低年级,从字、词、句开始,教师就要教授给学生规范的语言。

教材中课文的安排也非常有特点,不是相同句式的重复出现,就是相同段落的重复出现,区别在于同义词的不同搭配。

例如,《春雨的色彩》这篇课文第2~4自然段结构完全一样,其不同点在于雨点落在不同植物时的动作不同,所带来的颜色不同。

“落在草地上”“淋在柳树上”“洒在桃树上”“滴在杜鹃丛中”“落在油菜地里”“落在蒲公英上”“春雨是绿色的”“春雨是红色的”“春雨是黄色的”,学生注意到这一点之后就会举一反三,快速而又准确无误地背诵,同时习得规范的语言。

二、勤文摘,授之以鱼
古人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古代读书人抄书,多抄是在目染,多抄是在不断地接近书本。

这样长久地练习,不会说也变得会说了,不会写也变得会写了,因为他肚子里有内容,可以言之有物了。

笔者记得有名学生,父母觉得他不聪明,学习难以开窍。

于是,笔者指导这名学生写文摘,从摘抄动词开始,到摘抄四字词语,摘抄比喻句、拟人句、摘抄一段话、摘抄一篇文,每天抄文摘让笔者批阅,一直到六年级。

令笔者意想不到的是,低年级只考六七十分的他,到六年级居然能考到八九十分。

更令人惊讶的是,他的文章不仅通顺,而且还有真情实感。

勤写文摘,他人池中之鱼繁衍到我池中,久而久之我池中聚集了众家之鱼。

我池中之鱼,我欲渔之就渔之,我欲渔多就渔多,我欲渔哪家就渔哪家,随心所欲,渔鱼自如也,何愁不会渔之?
三、巧拼文,授之以鱼
写作往往是一件让许多学生头痛的事。

那是因为学生年龄小,缺少学习经验,语言积累不够,难以表达心中的感想,毕竟学生的阅历不多,感受不到关系、情感,又叫他们如何表达?再说,小学阶段的那些文章历来有多少人写过,不乏那些得过奖的,不乏那些名人的创作。

他们已经写得足够精彩了,学生也不可能超越他们,教师为何不拿这些优秀的资源来分享,为自己所用呢?笔者认为,首先可以从模仿开始。

例如,在教学写“小金鱼”时,笔者为学生提供了详细介绍小金鱼的资料,包括描写小金鱼的外形、生活作息、游戏玩耍的资料,同时让学生带来小金
贺淑虹(浙江省象山县丹城第三小学)
教学札记
63
J I C H U J I A O Y U L U N T A N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刊)
2019年第6期
“圆的切线长定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鱼,在大屏幕下放大观察。

笔者一边讲解,一边一一对应地出示这些内容。

学生看得仔细,学得认真。

有了这些资料,他们分清楚了自己带来的到底是红鲤鱼还是小金鱼,更从中明确了小金鱼的外形特征、活动特征。

写作时,学生非常兴奋,迫不及待地想将自己观察到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而一部分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有了笔者给他提供的机会,他们也不再为写作感到无力,他们会从中去撷取自己喜欢的内容来完成写作任务。

又如,在教学写“校园的四季”时,一开始学生言之无物,文章毫无神采。

于是,笔者带他们参观了校园,一一介绍了花草的名称,他们拿着笔和本记个不停。

回到教室后,笔者借助多媒体出示了一些花草的图片,以及对这些花草的详细介绍,并且出示了一两段对个别花草生动、形象的描述。

学生兴奋极了,特别是在讲到羊奶子树、羊奶子果的时候,学生看得非常认真,他们为今天学习了这么多的知识而开心,觉得校园的一年四季居然有那么多好看的花草树木,想马上写下来,让笔者来点评谁写的校园是最美的。

其实,上述话题作文是学生借助一定的文章,加上自己的观察、想象,巧妙拼凑出来的。

俗话说:熟能生巧。

学生借此机会学会如何借鉴他人的文章为我所用,去翻阅更多的课外书,丰富了想象力。

总之,这就是笔者提供给学生许多的“鱼”,让学生自由地去“渔”,在不断“渔”的过程中学会“渔”的技巧。

语文是一门先积累再运用的课程。

因此,欲授渔,先授鱼,非常有必要。

参考文献:
[1]孙信道.浅谈小学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J ].
新课程(小学),2010(9).

要:圆的切线长定理是利用圆的轴对称性质,探索切线长的特征,在教学中突出图形的轴对
称性。

文章中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将图形沿着经过圆外一点和圆心的直线进行对折,从中发现切线长相等的结论。

为了强化这一结论的应用,设计了与垂径定理结合、与相似结合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引出与切线长相等的一些结论。

关键词:圆;切线长定理;解题方法;教学反思笔者以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圆的切线长定理”为例,在设计课堂教学时,组织学生经过一系列的判断、分析、质疑、概括、综合等认知活动,得出圆的切线长定理,同时把这个定理的应用看成是两个基本图形的拓展,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既重结论,又重过程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切线长的概念。

(2)经历探索切线长性质的过程,并运用这个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3)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尝试等活动,体验切线长性质的产生过程,并能用严密的数学语言进行说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语言的严谨与简洁。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切线长的概念,切线长的性质。

教学难点:切线长定理与已有知识的综合应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
1.明确目标,导入新课(1)明确目标。

①了解切线长的概念;②经历探索切线长性质的过程;
徐黎英(江苏省宜兴市外国语学校)
教学设计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