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与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产生了断层,传统课堂教学的创新改革成为了目前教育领域中的热点话题。
本文首先对教育观念的转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项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着力点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帮助传统教学模式做出正确的改革与创新,使小学数学课堂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
标签:小数数学;数學课堂;着力点
引言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健康、良好的发展。
通过新课改的深化和执行,小学数学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改变,追求高效课堂成为现阶段教育领域中的首要目的。
因此要对小学数学课堂上的着力点进行改革,教学知识如果面面俱到,均匀分布,会使得数学教学过于平淡且空泛,造成课堂效率低的局面,所以教师应该通过有效措施对教学进行突出改革,让数学教学的重难点和教学方式突出明显,增强课堂教学质量。
一、教育观念的革新
理念先行是所有事物变革的主要规律,在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中也是如此,首先要对小学数学的教育观念进行转变,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上:
(一)师生观念
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师生关系过于的呆板和僵硬,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的严重过于的严厉和严肃,使得学生在课堂互动中和课下交谈中不但能与教师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从而使得学习成果和谈话质量变得极低。
因此这种病态化的师生观念应该被打破,一方面教师应该主动摘下严厉的面具,主动亲近学生,主动敞开怀抱与学生建立友好感情和深厚友谊,突破传统的师生之间的鸿沟;另一方面是要在课堂上营造出和谐、友善、民主的教学氛围,以师生之间的情感来有效带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二)主体观念
传统教学中师生关系的互换是主体观念改变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都着重指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知识应用上学生都是不可忽视的主体,因此教师在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时都应该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围绕展开,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计划的编排,强调将学生学习的被动转化为主动,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中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
做好教学活动的指引,发掘学生的长处和优势。
(三)课堂观念
传统教学模式一般都是由教师讲解,并通过课上的提问和练习的方式来完成课堂教学。
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目前的学习发展,学生对于课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重视教学方法的使用,使课堂环境能够满足学生学习和互动交流的需求,并且教师要重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着力点的具体措施
(一)改善师生关系,优化学习氛围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习氛围的重视程度较低,即便是营造气氛也是为了情境的配合,很少从整体和长远出发,使得很多学生的数学学习都是在紧张、敏感的环境中度过的。
教师应该抛开审视的目光,从改善师生关系入手,以真诚、宽容的态度来与学生相处,帮助学生放松心态,平静愉悦的学习数学。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时,有一部分学生还是使用整数加减法时的末尾数对齐原则,而不是将小数点对齐,这是教师不应该进行批评,反而通过朋友调侃式的说法来指出学生的错误,让学生重视两者区别,从而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教师友善的互动更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可,从而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
(二)科学配置教学环节,打造效率课堂
科学的教学方法一直都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但是仅仅是将教学方法科学化是不够的,还要对教学环节进行科学配置,将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有序的安排,使得学习节奏不紧绷,让学生能够在轻松平缓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学习效率。
这就要求教师科学把控课堂时间,将教学计划科学设计,确定讲练比例,全面按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时间进行合理设计,有效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将课堂时间利用率提到最大。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可以将课堂分为认识、讲解、操作三个环节,将重点放在操作阶段,少讲多做,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增加学习效率。
(三)开展个性化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探究活动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点活动之一,其宽松自由的开展环境能够将学生从单调的数学学习中解放出来,使得学生大脑获得清明灵动,能够使其在探索活动中主动发挥自身能力,探索数学知识。
但是传统的探索教学中,探索活动过于陈旧,或是娱乐性较重带偏教学目标。
因此,教师要将探索活动的着力点放在学生个性上,让探索活动更符合学生的兴趣,使得活动的开展具有实际效果。
例如,在学习《角的度量》时,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发现、比较身边的‘角’”探索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小组合作模式来对我们身边的“角”进行度量实践和整理总结。
(四)与生活相结合,完善学习拓展
小学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着力点放在教学知识的生活化拓展上,将数学问题转化为生活中学生能够经常遇到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将枯燥、单一的数学问题转变为自身能够容易理解的问题,不仅简化了知识的繁琐程度,深刻理解了知识的应用,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应用欲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结合数学知识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生活化问题,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会到个性化的理解和知识感悟,使学生在生活化的交流中产生对知识的碰撞,从中获得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的理解认知,提高学生的思考水平。
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深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强化对知识的拓展,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为知识的深化和延伸打好基础。
三、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的着力点都是由学生的需求来决定的,需要教师准确的挖掘、科学的设计、合理的安排、有效的配合。
找准教学的着力点,就抓住了教学的关键点,从而有的放矢的为学生准备科学合理的教学课程,帮助学生更效率、更容易的获取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陈艳华.浅析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着力点[J].中外交流,2018,(13):222.
[2]牛建云.小学数学课改的着力点分析[J].学周刊,2017,(27):77-78.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27.047.
[3]张世印.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小作家选刊,2016,(36):117.
作者简介:王翔,1996年11月1日出生,性别女,汉族,籍贯江西,现就读于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8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
主要研究方向:语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