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生物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igure3 Confocal image of MSCs with CD44 antibody-NH2-FSNPs
问题与展望
纳米材料在蛋白质分析领域已表现出独特的 优势,并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应用过程中 存在很多问题:纳米材料的尺寸控制、使用 成本、材料表面修饰、抗体的选择、操作步 骤的简化等,需进一步探究。 这些问题的解决将进一步拓宽纳米材料在蛋 白质分析、酶标记、抗体功能化修饰等生物 医学及临床等领域的应用范围。
连接抗体后荧光SiO2纳米颗粒分散性
连接了抗体的颗粒恢复 了较好的分散性,虽然 不是单分散,但是能够 基本均匀分散在缓冲溶 液中而没有明显的聚集, 这样的分散对生物检测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 时荧光强度基本没有受 到影响。
区域中的梭形或纺锤形间 充质细胞的特殊形状, 说明 CD44 抗体标记的荧光二 氧化硅纳米颗粒特异性的 识别了CD44。 荧光纳米颗粒标记细胞的 颜色在免疫识别完成后的 24 h 后仍然保持着很好的 荧光性, 证明包裹荧光染料 的SiO2纳米颗粒起到了保 持稳定荧光性的作用。
研究进展
量子点(QDs)与Ab偶联后得到的生物共轭 体( QD-Ab) ,可作为荧光探针用于生物成 像、免疫检测,从而达到病原菌检测,肿瘤 的实时监测与治疗等目的。 QDs 的主要缺陷是它的细胞毒性,目前得到 的量子点大多数含有重金属组分,如镉和铅 等,进入生物体内后会产生细胞毒性,并对 肝脏造成损伤。
细胞的表面, 主要参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在细胞膜外 的区域有多个潜在的N-糖苷键连接位点, 可以连接多 种糖类分子, 是目前识别间充质干细胞的一个理想点位。
研究意义
利用包裹荧光染料的SiO2颗粒所制备的生化探 针可以应用到很多检测领域, 检测目标包括生 化环境的酸度、抗原-抗体结合特异性识别目 标生物组分以及食物中的细菌。 应用包裹荧光染料的纳米SiO2颗粒进行间充质 干细胞表面表达抗原CD44的识别, 从而成功实 现了人脐带血中间充质干细胞的成像识别实验, 为应用荧光二氧化硅纳米粒有纳米 金,量子点,纳米TiO2,碳纳米管 及介孔纳米材料等。
研究进展
2010年Ambrosi等将纳米金应用于ELISA中,实现了 对肺癌生物标志CA15-3的超灵敏检测。该方法中,纳 米金作为载体结合多个抗体,对信号检测实现了放大。 灵敏度提高了一倍,大大缩短检测时间。
存在问题:
有少的研究认为它在一定尺寸下有生物毒性 ; 纳米金的生物相容性问题没有得到完全认可; 金纳米颗粒溶液为不稳定体系,会逐渐沉积。
研究进展
有研究采用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硫堇纳米 复合物和半胱氨酸盐共同修饰玻碳电极表面 固载抗体制得具有高灵敏的甲胎蛋白免疫传 感器,采用交联法对抗体进行固定。 存在问题: 固定稳定性较差; 戊二醛对生物材料的活性有一定影响。
研究内容
用荧光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连接抗体对 间充质干细胞表面CD44 进行荧光显 色并进行细胞成像,从而间接识别间 充质干细胞。
研究内容
1 2 3 4 5 荧光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的制备及表面氨基修饰 纳米颗粒与抗体的连接 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分离与培养 荧光纳米粒子标记间充质干细胞 纳米粒子的表征(倒置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 连接抗体后的荧光颗粒分散性)
传统的生物发光标记材料( 如有机染料、金 属和半导体纳米晶等) ,具有发射带宽、反 斯托克位移较小和空间分辨率较浅等问题, 且对生物组织有损伤,有背景荧光,荧光量 少,荧光寿命短,光稳定性较差。
荧光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优点:具较强的光敏感性和高度光稳定性; 具有良好的水溶性; 易于表面修饰及容易合成; 纳米二氧化硅无毒性; 缺点: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在应用时,表面要进 行氨基、巯基或羧基等的修饰,这些修饰可能 会改变颗粒的分散状态,从而影响其光敏感性、 选择性以及重现性,尤其是颗粒聚集会影响到 颗粒与检测目标的结合。
荧光SiO2纳米颗粒对间充质干 细胞表面表达抗原CD44识别
研究背景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中胚层的干细胞, 这一
类细胞可以通过体外贴壁培养加以分离, 然后分化为多 种造血以外的组织细胞, MSCs 还易于外源基因的转染 和表达, 因而可能是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理想靶细胞。
CD44 作为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 也存在于间充质干
问题与展望
纳米材料在蛋白质分析领域已表现出独特的 优势,并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应用过程中 存在很多问题:纳米材料的尺寸控制、使用 成本、材料表面修饰、抗体的选择、操作步 骤的简化等,需进一步探究。 这些问题的解决将进一步拓宽纳米材料在蛋 白质分析、酶标记、抗体功能化修饰等生物 医学及临床等领域的应用范围。
连接抗体后荧光SiO2纳米颗粒分散性
连接了抗体的颗粒恢复 了较好的分散性,虽然 不是单分散,但是能够 基本均匀分散在缓冲溶 液中而没有明显的聚集, 这样的分散对生物检测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 时荧光强度基本没有受 到影响。
区域中的梭形或纺锤形间 充质细胞的特殊形状, 说明 CD44 抗体标记的荧光二 氧化硅纳米颗粒特异性的 识别了CD44。 荧光纳米颗粒标记细胞的 颜色在免疫识别完成后的 24 h 后仍然保持着很好的 荧光性, 证明包裹荧光染料 的SiO2纳米颗粒起到了保 持稳定荧光性的作用。
研究进展
量子点(QDs)与Ab偶联后得到的生物共轭 体( QD-Ab) ,可作为荧光探针用于生物成 像、免疫检测,从而达到病原菌检测,肿瘤 的实时监测与治疗等目的。 QDs 的主要缺陷是它的细胞毒性,目前得到 的量子点大多数含有重金属组分,如镉和铅 等,进入生物体内后会产生细胞毒性,并对 肝脏造成损伤。
细胞的表面, 主要参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在细胞膜外 的区域有多个潜在的N-糖苷键连接位点, 可以连接多 种糖类分子, 是目前识别间充质干细胞的一个理想点位。
研究意义
利用包裹荧光染料的SiO2颗粒所制备的生化探 针可以应用到很多检测领域, 检测目标包括生 化环境的酸度、抗原-抗体结合特异性识别目 标生物组分以及食物中的细菌。 应用包裹荧光染料的纳米SiO2颗粒进行间充质 干细胞表面表达抗原CD44的识别, 从而成功实 现了人脐带血中间充质干细胞的成像识别实验, 为应用荧光二氧化硅纳米粒有纳米 金,量子点,纳米TiO2,碳纳米管 及介孔纳米材料等。
研究进展
2010年Ambrosi等将纳米金应用于ELISA中,实现了 对肺癌生物标志CA15-3的超灵敏检测。该方法中,纳 米金作为载体结合多个抗体,对信号检测实现了放大。 灵敏度提高了一倍,大大缩短检测时间。
存在问题:
有少的研究认为它在一定尺寸下有生物毒性 ; 纳米金的生物相容性问题没有得到完全认可; 金纳米颗粒溶液为不稳定体系,会逐渐沉积。
研究进展
有研究采用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硫堇纳米 复合物和半胱氨酸盐共同修饰玻碳电极表面 固载抗体制得具有高灵敏的甲胎蛋白免疫传 感器,采用交联法对抗体进行固定。 存在问题: 固定稳定性较差; 戊二醛对生物材料的活性有一定影响。
研究内容
用荧光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连接抗体对 间充质干细胞表面CD44 进行荧光显 色并进行细胞成像,从而间接识别间 充质干细胞。
研究内容
1 2 3 4 5 荧光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的制备及表面氨基修饰 纳米颗粒与抗体的连接 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分离与培养 荧光纳米粒子标记间充质干细胞 纳米粒子的表征(倒置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 连接抗体后的荧光颗粒分散性)
传统的生物发光标记材料( 如有机染料、金 属和半导体纳米晶等) ,具有发射带宽、反 斯托克位移较小和空间分辨率较浅等问题, 且对生物组织有损伤,有背景荧光,荧光量 少,荧光寿命短,光稳定性较差。
荧光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优点:具较强的光敏感性和高度光稳定性; 具有良好的水溶性; 易于表面修饰及容易合成; 纳米二氧化硅无毒性; 缺点: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在应用时,表面要进 行氨基、巯基或羧基等的修饰,这些修饰可能 会改变颗粒的分散状态,从而影响其光敏感性、 选择性以及重现性,尤其是颗粒聚集会影响到 颗粒与检测目标的结合。
荧光SiO2纳米颗粒对间充质干 细胞表面表达抗原CD44识别
研究背景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中胚层的干细胞, 这一
类细胞可以通过体外贴壁培养加以分离, 然后分化为多 种造血以外的组织细胞, MSCs 还易于外源基因的转染 和表达, 因而可能是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理想靶细胞。
CD44 作为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 也存在于间充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