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手法知识(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现手法知识(教材)
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应生活所运用的方法
和技巧。
表现手法”答题总模板
本文采用“XX”的手法,笔者通过“……(文章相关内部实质意义)”使文章写得“……”
本文(某部分)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1 伏笔
特点:①伏笔是“隐性”的。
埋下的伏笔,通常比较隐蔽。
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应笔”之前,貌似“闲笔”;②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
作用: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
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答题模板:××(句、段、物),表明/表现……,为下文埋下伏笔,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2.铺垫
特点:①铺垫是“显性”的。
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以引起读者注意;
②铺垫所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
作用:突出主要人物、事件,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答题模板:通过对……的描写,表现(渲染)了……,突出了……,为下文……做铺垫。
3.前后照应
【概念】指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
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特点:前面提到的内容,后面有着落;后面讲的情节,前面有所交代。
作用: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答题格式;前后照应。
文章X段文字与前文X段文字相照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4.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特点: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思想和感情。
作用:表达更为含蓄、深刻,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感染力强。
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答题格式;作者通过对X X的描写,抓住了……与……相似特点,通过对……准确的刻画,含蓄地表明作者……的情感。
5.衬托(正衬、反衬)
【概念】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烘托是较大规模的衬托。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特点: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用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叫正衬,用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叫反衬。
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用衬托或夸张的艺术手法使事物形象鲜明突出。
作用: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
受。
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答题模版;本文运用了衬托之法,用……的……衬托……的……,使作者对自己的表现对象的表达意图更明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突出了人(事、物)的……特征/性格/思想感情。
6.对比
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特点: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
分为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两种形式。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这种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
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答题格式;作者将X X与X X形成对比,突出了X人(事、物)……的特点/情感/品质/形象,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旨。
7,渲染
什么是渲染?什么是烘托?
渲染是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增加质感和立体感,加强艺术效果,亦可作“设色”解。
清代恽寿平谓:“俗人论画,皆以设色为易,岂知渲染极难,画至著色,加入炉篝,重加锻炼,火候稍差,前功尽弃。
”
烘托是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轮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
如烘云托月,以及画雪景、雨景、雾景、晨昏、流水、白色的花鸟和白描人物等,一般采用外罩、围染的烘托方法。
8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
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欲扬先抑是一种写作手法,“扬”,是指褒扬、抬高。
“抑”,指按下、贬低。
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特点:“扬”指衰扬、抬高。
“抑”指向下压、贬低。
作者想要襄扬(贬抑)某个人物,却不从衰扬(贬抑)处落笔,而是从相反的贬抑(衰扬)处落笔。
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答题格式:该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后。
上下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
9.设置悬念
特点:在文章的某部分设置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心的心理
作用:使情节环环相扣;使文章情节曲折生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答题模版;: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悬念的写作手法,先把……抛给读者而又并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达到了表达自己主题的目的。
10 .联想、想象;
什么是联想和想象?
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忆起以前的有关事物。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再说想象。
想象与联想就像一对亲兄弟,它们相似却不相同。
它们的相似点都是想,联想是想起关联的事,而想象则是重新组合编排头脑中的形象、材料,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内容来。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
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11.象征;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答题模板本文运用象征的写作手法,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通过对……准确的描写刻画,更好地达到了表现……的目的。
例,《白杨礼赞》
12.虚实结合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以实衬虚、以虚衬实,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13.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作用----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含蓄地寄托作者的主张、哲理,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答题模板--: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紧紧抓住……的……的特点,精心刻画,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理想(或人生观或生活态度或精神品质)。
例,《爱莲说》
14.直抒胸臆
即景抒怀,直接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情感和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概念】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18.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
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答题格式,作者在对XX景物的描写中,融入了……的思想感情,情景交融,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