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浙人美版《做一棵大树》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浙人美版《做一棵大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观察和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包括树干、树枝、树叶、树根等部分的形态特征。

掌握用绘画(水彩笔、油画棒等)、手工(彩纸、树枝、黏土等)或综合材料制作大树的基本方法,如绘制树干纹理、裁剪树叶形状、组合树枝。

学会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巧表现大树的立体感和质感,提高动手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欣赏、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创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材料特点来塑造大树,提高对材料运用和造型设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中大树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让学生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体会美术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增强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大树的各个部分,为创作提供丰富素材,如树干的粗细变化、树枝的伸展方向、树叶的形状和颜色变化等。

帮助学生掌握用不同材料和方式表现大树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设计出形态各异、富有生机的大树作品,如用彩纸折叠出立体的树叶,或用黏土塑造出粗壮的树干。

2.教学难点
在创作中,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突破常规思维,设计出独特新颖的大树,避免作品的单调和刻板,同时要体现出大树的生命力和稳定性。

指导二年级学生在使用材料和工具时注意安全和卫生,保持作品的整洁和美观,尤其是在使用剪刀、树枝等材料时要避免受伤。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演示法、实践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各种大树的图片、视频,展示不同季节、不同种类的大树)、绘画工具(画纸、水彩笔、油画棒等)、手工材料(彩纸、剪刀、胶水、树枝、黏土、麻绳等)、展示架。

2.学生准备:每人一套绘画工具和手工材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教师播放一段森林中大树的视频(有风吹树叶的声音、鸟儿的叫声等),同时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些大树的精美图片,问学生:“小朋友们,看这些高大又美丽的大树,它们像一把把绿色的大伞,为我们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和美好的环境。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做一棵大树。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知识讲解(10分钟)
1.大树的介绍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大树图片,并讲解:“小朋友们,大树是大自然的重要成员。

它们有不同的种类,比如高大挺拔的松树,它的叶子像针一样细长(展示松树图片);还有枝叶茂盛的榕树,它的树枝上会长出很多气生根(展示榕树图片)。


简单介绍大树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净化空气、保持水土、为动物提供栖息地等,让学生了解大树的重要性,为表现大树的生机和活力提供背景知识。

2.大树的结构特点
树干:“树干是大树的主体部分,它支撑着整棵树。

树干有粗有细,像杨树的树干就比较直而且光滑(展示杨树树干图片),而有些老树的树干则会有很多粗糙的纹理(展示有纹理的树干图片)。


树枝:“树枝从树干上生长出来,它们有不同的方向和长短。

有的树枝向上伸展,有的向四周伸展,就像大树的手臂一样(展示树枝伸展方向不同的图片)。

树枝的粗细也随着生长逐渐变化,靠近树干的地方比较粗,末端比较细。


树叶:“树叶是大树的美丽装饰。

树叶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圆形的,像荷叶(展示荷叶图片);有扇形的,像银杏叶(展示银杏叶图片);还有细长形的,像柳叶(展示柳叶图片)。

而且树叶的颜色在不同季节也会变化,春天是嫩绿色,夏天是深绿色,秋天可能会变成黄色、红色等。


树根:“树根在地下,虽然我们不容易看到,但它对大树非常重要。

树根就像大树的脚,牢牢地抓住土壤,吸收水分和养分(展示树根图片)。


3.表现大树的方法
绘画法:“我们可以用彩笔或油画棒来画大树。

如果我们要画一棵秋天的枫树,可以先画树干,用棕色的笔画出树干的形状,然后用一些线条画出树干的纹理,表现出粗糙的感觉。

接着画树枝,树枝用弯曲的线条画,从树干上伸展开来。

然后画树叶,枫叶是手掌形状的,用红色、橙色的笔来画,把树叶画得密密麻麻的,有些树叶可以画成飘落的样子,表现出秋天的感觉。

最后,我们可以在树下画一些落叶和小石子,让画面更丰富。


手工制作法:“我们也可以用手工材料来制作大树。


如我们用彩纸来做树叶,先用绿色的纸剪出不同形状的树叶,然后用树枝当作树干,把树叶用胶水或麻绳固定在树枝上。

我们还可以用黏土来做树干,把黏土搓成圆柱形状,然后用工具在上面压出纹理,再把做好的树枝和树叶安装上去。

如果我们想表现大树的树根,可以用棕色的纸条或麻绳缠绕在树干底部,模拟树根的样子。

”(展示用不同方法表现大树的示例图片)
(三)观察与讨论(15分钟)
1.教师再次展示大树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形态多样性观察:仔细看看画面里大树的形态有什么不同。

在一棵古老的大树中,它的树干、树枝和树叶是怎样的姿态呢?比如树干是弯曲的,树枝是纵横交错的。

这种独特的形态对我们有什么吸引力呢?观察不同种类大树的形态
特点。

松树的挺拔和柳树的婀娜有什么区别呢?在制作自己的大树时,怎么表现出形态的多样性呢?
色彩变化与季节表现观察:看看作者是怎么运用色彩来表现大树在不同季节的变化的。

在春天的大树画面中,有没有用嫩绿、浅粉等清新的颜色呢?这些颜色搭配在一起给我们什么感觉呢?是很有生机、很活泼吗?观察色彩在树干、树枝和树叶中的分布。

是均匀分布还是有重点突出呢?在制作自己的大树时,怎么选择合适的颜色搭配来体现季节特点呢?
材料质感表现观察:看看画面用了哪些材料来表现大树的质感。

在一个用树枝和麻绳制作的大树中,树枝的粗糙和麻绳的粗糙是怎么结合的呢?这种材料的质感对表现大树有什么作用呢?观察不同材料在表现树干、树枝和树叶质感时的效果。

黏土做的树干和彩纸做的树叶有什么不同的质感呢?在制作自己的大树时,怎么选择合适的材料来表现质感呢?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加深学生对大树创作的理解,为创作做准备。

(四)示范创作(10分钟)
1.以创作“森林中的大树”为例(手工与绘画结合):
构思画面:教师拿起画纸、彩纸、树枝、黏土、剪刀和胶水,开始示范。

“我们要做一棵生长在森林里的大树,它周围有很多小伙伴,充满了生机。


制作树干:“我们先用黏土来做树干。

取一块棕色的黏土,把它搓成一个比较粗的圆柱形状,这就是树干的主体。

然后用工具在树干上压出一些纹理,比如横着的、竖着的线条,模拟树干的粗糙树皮。

在树干的底部,我们用一些棕色的纸条缠绕,当作树根,把纸条搓一搓,让它更有立体感。


添加树枝:“我们用一些真正的树枝来做大树的树枝。

选择粗细不同、长短不同的树枝,用胶水把它们粘在树干上。

树枝的方向要不同,有的向上,有的向旁边伸展,就像大树在向四周生长。


制作树叶:“我们用彩纸来做树叶。

先用绿色的纸剪出不同形状的树叶,有圆形的、椭圆形的,然后用彩色笔在树叶上画出一些脉络,让树叶更逼真。

接着,我们把树叶用胶水或细绳固定在树枝上,可以一片一片地粘,也可以几片一组地粘,表现出树叶的茂密。


细节和背景添加:“我们可以在大树上添加一些细节,比如用红色的彩纸剪几个小果子,粘在树枝上。

在大树周围,我们用画笔画一些小草、小花,还有一些小蘑菇,表现出森林的环境。

最后,我们可以用白色的彩纸剪一些云朵,用蓝色的画笔画天空,让大树好像在森林里快乐地生长。


技巧提示:“小朋友们在使用剪刀的时候,要小心,不要剪到手指哦。

剪彩纸的时候,要剪得整齐一点。

用胶水的时候,不要挤太多,一点点就够了,而且要把材料粘牢固。

如果有多余的胶水,要及时擦掉。

在使用树枝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让树枝上的刺扎到自己。


(五)实践创作(15分钟)
1.教师布置实践任务:“现在,小朋友们可以自己创作大树啦。

可以是你在公园看到的大树,也可以是你想象中的神奇大树,让你的大树充满个性和活力。


2.学生开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
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创作,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如不知道怎么固定树枝或者树叶形状剪不好,教师给予及时的帮助和建议。

(六)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
1.作品展示
学生完成作品后,将作品放在教室的展示架上。

2.自我评价
请小朋友拿着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创作的大树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比如:“我做的是一棵彩虹树,树干是彩色的,树叶也是彩色的,像彩虹一样,还有很多星星在树上,它长在云朵上。


3.同学互评
其他同学说说喜欢的作品,比如:“我喜欢他的大树,它有很多长长的树枝,树叶是爱心形状的,还有一只小鸟在树上唱歌,看起来很温馨。


4.教师评价
教师对每个作品进行综合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如有的学生大树形态很有创意,有的学生材料运用很巧妙,有的学生色彩搭配很和谐;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如有的学生作品不够整洁或者大树的结构不够清晰,并提出改进建议。

(七)拓展延伸(5分钟)
1.教师展示一些以大树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如大树造型
的雕塑、大树图案的装饰品、大树元素的绘画等,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大树在艺术领域的多样表现形式。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大树的艺术创作,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用更多材料(如轻黏土、废旧物品等)制作大树,或者画一个大树的故事,比如大树和小动物们的一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进一步提高对大树主题美术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六、板书设计
做一棵大树
一、大树简介
种类(松树、榕树等)、作用(净化空气、栖息地等)
二、大树结构
树干(粗细、纹理)、树枝(方向、长短)、树叶(形状、颜色)、树根(功能、形态)
三、表现方法
绘画法(树干纹理、树枝形状、树叶色彩)、手工制作法(材料选择、树干制作、树枝添加、树叶固定)
四、创作步骤
构思画面、制作树干、添加树枝、制作树叶、细节和背景添加
五、技巧提示
安全用剪、胶水适量、材料整洁、注意树枝安全、大胆
创新
六、评价要点
大树形态、材料运用、色彩搭配、结构清晰、整体效果
七、教学反思
在本次《做一棵大树》的教学中,通过播放视频和展示图片导入的方式,成功地吸引了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对创作大树作品的兴趣。

在知识讲解和观察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对大树的特点、表现方法有了较好的理解。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观察与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在分析形态多样性、色彩变化与季节表现以及材料质感表现的关系时,理解不够深入,只是简单地描述外观,无法准确说出形态、色彩、材料对大树的独特表现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对比案例,如不同形态但相同种类大树的对比,以及不同色彩、材料组合下相同大树季节感和质感变化的对比,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这些关系。

在示范创作环节,虽然详细讲解了创作步骤和技巧,但在学生实践过程中,仍有部分学生在使用工具和材料处理方面存在问题,如剪刀使用不熟练、胶水涂抹过多或过少、树枝固定不牢固。

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简单的工具练习环节,如在废旧纸张上练习剪纸和控制胶水用量,同时在学生创作时,加强对操作规范的指导,提醒学生注意细节。

在评价环节,二年级学生评价作品的语言比较简单,但他们参与的热情很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更多角度评价作品,如大树的生动性、与环境的融合度等,培养他们的审美和语言表达能力。

拓展延伸部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课后实践情况,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拓展活动,进一步提高对大树主题美术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总体而言,这节课在引导二年级学生制作大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教学方法和学生能力培养的深度上还有改进的空间。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