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甲醛热稳定性能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甲醛热稳定性能的研究
王治泉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银川750411摘要:研究了两种热稳定剂对聚甲醛热稳定性的提高作用。
采用热失重分析(TGA)、色度仪等考察了两种助剂对聚甲醛热分
解温度、外观色度、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添加热稳定剂的改性料
与基础料进行加工对比。
结果表明,经综合评价,热稳定剂B对
聚甲醛热稳定性的提高效果优于热稳定剂A,不影响聚甲醛外观
色度和力学性能。
热稳定剂B的加入量为0.3%时,对聚甲醛的热
稳定性提高最为明显。
关键词:聚甲醛;热稳定性;
聚甲醛(Polyoxymethylene,简称POM)是一种热塑性工程塑
料,为五大工程塑料之一。
其规整的分子链构型使POM熔融加
工时结晶速度快、结晶度高、易形成大球晶,从而具有较高的硬
度、弹性模量、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抗冲击强度等优良性能。
聚
甲醛比强度和比刚性接近于金属,可替代金属,特别是铜、铝、锌、
锡等有色金属及合金制品,在工业机械、汽车、电子电器、农业、轻
工、化工、建材、农林灌溉业、日用消费品等领域应用广泛,有“塑
料中的金属之称”。
但由于其分子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半缩醛端集
团,因此在受到热、光、应力作用下会发生脱甲醛降解反应,影响
其在一些领域的应用。
在聚甲醛应用领域,棒材、板材所占比例
最大,对聚甲醛的热稳定性要求较高。
本实验将通过热稳定性剂
对聚甲醛进行改性,制备了具有热稳定性较好的聚甲醛产品,并
对其项性能进行了评价。
一、实验部分
1.实验原料
聚甲醛,神华共聚甲醛MC90牌号;
热稳定剂A,热稳定剂B。
2.实验设备及仪器
德国科贝隆ZAK26MC型双螺杆挤出机;
美国INSTRON公司5966型万能材料试验机;
德国耐驰公司TG209F3型热重分析仪;
美国Hunter Lab公司桌上型精密分光色差仪;
美国Tinius Olsen公司IT503型冲击试验机;
奥地利恩格尔公司ENGEL Victor型注塑机。
3.样品的制备
(1)混料
质量天平准确称量两种热稳定剂及聚甲醛,使用混合器将两
种热稳定剂与聚甲醛按照表1配方进行混合,掺混时间为40min。
表1配方
项目空白样A1 A2 A3 B1 B2 B3聚甲醛粉料
100%
99.9%
99.8%
99.7%
99.9%
99.8%
99.7%
热稳定剂A
0.1%
0.2%
0.3%
热稳定剂B
0.1%
0.2%
0.3%
(2)挤出造粒
使用德国科倍隆公司ZAK26MC型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挤出机各段温度为185℃、190℃、195℃、200℃、200℃、195℃、190℃、190℃,螺杆转速为500-600N/min。
在ENGEL注塑成型机上注塑成标准力学性能测试样条,注塑成型机各段(从进料口到喷嘴)温度分别为45℃、195℃、200℃、205℃、200℃,注塑压力为80bar,模具温度85℃。
4.样品的测试及表征
(1)热性能
采用德国耐驰公司TG209F3型热重分析仪分析样品的热分解温度,升温速率为20℃/min,升温至500℃。
(2)黄色指数
按照GB2409-1980测定样品的黄色指数;样品在空气气氛中,温度为120℃老化20天后测定黄色指数,并做老化前后黄色指数的对比。
(3)力学性能
按照国家标准GB/T1040.2-2006测试样品的拉伸强度;按照国家标准GB/T9341-2008测试样品的弯曲强度;按照国家标准GB/T1043.1-2008测试样品的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
二、实验数据及分析
各项测试数据见表2。
表2测试数据表
样品名
称
空白样
A1
A2
A3
B1
B2
B3
热性能
热分解
温度
℃
338.6
335.0
350.5
354.5
333.1
339.0
352.6
外观
老化
前
黄色
指数
/
3.2
3.39
4.56
4.31
3.13
3.97
4.6
老化
后
黄色
指数
/
9.17
16.31
21.33
22.73
6.29
7.19
8.69
老化
前后
黄色
指数
差
/
5.97
12.92
16.77
18.42
3.16
3.22
4.09
力学性能
拉伸
强度
MPa
60.3
61.4
60.7
61.1
61.0
62.6
61.1
断裂
伸长
率
%
39
36
37
39.0
37
41
38
弯曲
强度
MPa
82.4
83.9
84.2
85.2
86.1
84.2
82.5
简支
梁缺
口冲
击
强度
kJ/
cm2
6.1
6.0
5.9
6.0
5.8
6.2
6.3
1.热稳定剂对聚甲醛热性能的影响
热分解温度表征了聚甲醛加工过程中的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越高,说明聚甲醛内部不稳定基团越少,加工的温度范围越广。
从表2可以看出,热稳定剂对聚甲醛的热性能有很大的改观,特别是热分解温度。
A2、A3、B3配方都可将热分解温度提高10℃以上。
2.热稳定剂对聚甲醛色度的影响
黄色指数是表征聚甲醛外观的一个重要指标。
聚甲醛材料在热降解过程中,通常会发生黄色指数逐渐偏高的现象。
从表2可以看出,添加热稳定剂后,聚甲醛的黄色指数会增加。
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热稳定剂中含有有机胺类化合物所致。
热老化前后热稳定剂A的三组配方黄色指数差明显高于空白样,而热稳定剂B的三组配方黄色指数差明显低于空白样,表明热稳定剂B在
(下转第66页)
热老化过程中对聚甲醛色度的加深有抑制作用。
3.热稳定剂对聚甲醛力学性能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热稳定剂对聚甲醛产品的拉伸强度、弯曲
强度略有提高,但提高的幅度不大。
热稳定剂A 的三组配方对聚
甲醛的断裂伸长率和简支梁冲击强度略有降低,热稳定剂B 的配方B2对聚甲醛的断裂伸长率略有提高,但变化的幅度均不大。
可以得出,热稳定剂对聚甲醛的力学性能基本没有影响。
4.助剂评价对于聚甲醛加工来说,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热稳定性差,在加工过程中聚甲醛发生热分解,造成制品出现空洞、鼓包、流痕及脱模困难等问题。
综合考虑,配方为A2、A3、B3的热分解温度提高最为明显。
两种热稳定剂对产品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可以忽略。
此外,聚甲醛加工件很多都为白色,色度是其外观的一个重要指标,热稳定剂B 对聚甲醛色度的影响较小。
综合评价,热稳定剂B 对聚甲醛热稳定性的提高效果优于热稳定剂A,配方B3对提高聚甲醛的热稳定性效果最佳。
三、产品的应用1.产品的应用按照配方3生产25t 改性产品,送至下游工厂进行试用,并与未改性的基础料进行对比,对比情况见表3。
从对比情况可以看出,利用热稳定剂对聚甲醛改性可以有效的提高聚甲醛的加工稳定性,大大的降低作业环境中的甲醛浓度。
表3加工对比表项目最大挤出直径鼓包现象流痕
改性料450mm 无无
基础料150mm
有
有
模垢加工时气味是否粘模轻微气味小不粘模具严重
气味大
粘模具结论热稳定剂对聚甲醛的热稳定性有很大的提高,添加0.3%的热稳定剂B 提高聚甲醛的热稳定性效果最佳。
可以有效的改善
聚甲醛在加工过程中制品出现空洞、鼓包、流痕以及脱模困难等现象,最大程度提高聚甲醛的热稳定性。
参考文献:[1]孙天举.聚甲醛新型、高效热稳定助剂研究[D].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2]于建.聚甲醛的耐热稳定化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1,29(4):28-30.[3]汤思聪.共聚甲醛颜色稳定性能的研究[D].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任德财,谢刚,张蕾,马浩翔,王百合,高明月,迟旭刚.聚甲
醛热稳定性的研究[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1,28(2):72-73.[5]王志春.中国聚甲醛的发展及应用[J].塑料工业,2008(3):72-73.[6]段怡飞.聚甲醛的热降解和稳定化研究[D].四川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04.
[7]温变英,张学东,王久芬.聚甲醛的改性[J].化工新型材料,
1998(1):18-10.作者简介:王治泉(1967-),男,工程师,主要从事聚甲醛研究
工作。
(上接第64页)
字、问题整改签字确认等程序,确保做到“三保证、三到位”。
即:保证工程相关问题整改到位,保证各种生产方案、应急预案和开工手续落实到位,保证生产相关人员资格审查和培训到位。
三、生产准备对安全投产的影响
生产准备纲要要求统筹生产单位、设计、施工单位、设备供应商等密切配合,坚持应遵循的程序一步不少、标准一点不低、时间一分不放过的原则逐步开展。
投产前经过了投产条件检查,填写了《投产条件检查确认表》,报工程部备案。
投产过程中,按照生产准备纲和投产实施方案要求逐步开展工作,达到投料试车一次成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是严格执行总体统筹控制计划,确保施工进度。
编制了各分项的控制计划和周运行形象进度计划,全部列出图表,上墙运行,并对分项工程制定了实施计划,排出了关键控制点。
按照总体统筹、关键控制的方式,对影响进度的控制性、瓶颈性工程,实施重点部署,在推进过程中进行偏差分析,制定纠偏措施。
二是明确责任,严格考核,确保施工质量。
按照职责分工,充分发挥项目管理组、单项工程管理组、现场代表的作用,将三个层次的管理人员纳入单项工程承包责任人管理,并将单项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现场管理等,与承包责任人绩效挂钩,日检查、周考核、月兑现,极大提高了项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不断强化关键工序、关键部位检查,严把工程质量关和安全关,增强了施工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三是建立机制,强化落实,提高组织运行效率。
严格执行例会制度,每天召开由业主、施工、设计、监理、检测等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工作检查会;每周召开例会,对一周工作计划进行偏差分析;每两周召开讲评会,对各项工程进行阶段性总结,奖惩兑现;各专业组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协调解决设计、物资、质量、安全和队伍等方面的问题。
各参建单位高度重视,不断充实人
员,补充设备,增强管理和施工力量。
督促管理人员深入现场,
技术人员全天候盯在现场,及时调配施工资源,有效加快了工程建设与生产准备进度,确保了工程质量,为安全投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上述措施,在保证工程建设速度的同时能够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投产工作是对大湾气田工程设计、生产准备、设备制造、施工和安装的全面考核。
根据大湾气田安全投产的实际情况来看,大湾气田的各项生产准备工作的及时、有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能够在工程竣工投产前对各项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设计审查、施工质量、设备质量及操作人员的素质全过程管理覆盖,确保将大湾气田建成工艺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自控系统先进,经济效益显著、“三废”排放达到环保标准,综合节能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结论
生产准备工作的目的是确保大湾气田安全、平稳投产。
大湾气田的高标准的生产准备工作是大湾气田安全投产的基础,促进了大湾气田的安全投产工作,为大湾的安全平稳生产提供了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张育芳等.天然气集输工程[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2]油气田及管道建设设计专业标准化委员会.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S].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10.
作者简介:马智慧(1985-),女,四川省高县,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高含硫气田的生产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