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记帐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借贷记账法的理论探讨
[ 2008-7-20 17:29:00 | By: 812t ]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知道,记账方法包括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而复式记账法又包括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

目前,借贷记账方法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际和地区所采用,成为国际上通用的商业语言。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11条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对于借贷记账法,人类得出的普遍性的结论是:对于会计主体而言,资产、费用增加时记在借方,减少时记在贷方;而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增加时记在贷方,减少时记在借方。

借贷记账法为什么这样记账?对于这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国际、国内主要会计书刊仅仅指明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是会计等式,但是几乎都没有对此进行全面、科学的论证。

因此,如何探究借贷记账法的理论本质,成为会计界尚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

二、借贷记账法的理论推导
我们知道,一般会计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对于收入和费用而言,相应的会计等式是:利润=收入-费用
广义的会计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我们知道,客观世界的所有物质都处于不断的运动当中;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会计要素作为物质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样处于不断的运动过程中。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通过会计要素的运动变化,企业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生存、发展、获利。

从总体上考察,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的运动趋势主要有两种:要么增加,要么减少。

根据广义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①
如果将上述会计要素置于同类项的地位,则得: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②
继续调整公式,则得: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0,即: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0③
所以,资产、费用的记账符号和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的记账符号刚好相反。

如何把上述规律用借贷符号表示出来呢?
我们知道,对立统一律是宇宙万物的基本规律,经济规律也不例外。

例如,“借”与“贷”、“增加”与“减少”、“+”与“-”互为矛盾对立,互为相反方向,而“增加”、“+”、“借”具有相似的属性,“减少”、“-”、“贷”具有相似的属性。

根据上述分析,则以下论述成立:
1.借贷记账法体系之一
对于等式而言,如果规定资产、费用增加时记在借方,则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增加时必然记在贷方,而资产、负债减少时必然记在贷方,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减少时必然记在借方。

这就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借贷记账法。

我们知道,备抵账户是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的账户,包括资产备抵账户、权益备抵账户。

其调整公式为:
被调整账户的余额-备抵账户的余额=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
对于资产备抵账户而言,其调整公式为:
被调整资产账户的余额-资产备抵账户的余额=被调整资产账户的实际余额,即:
+被调整资产账户的余额-资产备抵账户的余额=+被调整资产账户的实际余额④
因为被调整资产账户的余额增加时记在“借方”,减少时记在“贷方”,依据公式④,资产备抵账户的余额增加时必然记在贷方,而减少时记在借方。

对于权益备抵账户而言,其调整公式为:
被调整权益账户的余额-权益备抵账户的余额=被调整权益账户的实际余额,即:
+被调整权益账户的余额-权益备抵账户的余额=+被调整权益账户的实际余额⑤
由此公式得知,因为被调整权益账户的余额增加时记在“贷方”,减少时记在“借方”,必然导致权益备抵账户的余额增加时记在借方,而减少时记在贷方。

2.借贷记账法体系之二
对于广义会计等式③而言,如果规定资产、费用增加时记在贷方,则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增加时必然记在借方;并导致资产、费用减少时记在借方,而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减少时记在贷方。

在这种记账体系下,同样存在着备抵账户,包括资产备抵账户、权益备抵账户,其调整公式相应变化为:
-被调整账户的余额+备抵账户的余额=-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
对于资产备抵账户而言,其调整公式为:
-被调整资产账户的余额+资产备抵账户的余额=-被调整资产账户的实际余额。


在这种记账体系下,因为被调整资产账户的余额增加时记在“贷方”,减少时记在“借方”,故导致资产备抵账户的余额增加时必然记在在借方,而减少时必然记在贷方。

对于权益备抵账户而言,其调整公式相应为:
-被调整权益账户的余额+权益备抵账户的余额=-被调整权益账户的实际余额。


在这种情况下,被调整权益账户的余额增加时记在“借方”,减少时记在“贷方”,依据公式⑦,权益备抵账户的余额增加时是计在贷方,而减少时记在借方。

三、结论
对于同样的经济业务,分别用两种借贷记账法记账,最终编制的会计报表是一样的。

这充分证明了基于会计等式的两种借贷记账法体系的正确性、合理性、完整性、科学性。

目前,人类正是采用本文所论证的借贷记账法理论体系之一,构建相应的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

而借贷记账法理论体系之二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在实践上是可行的,只不过没有被人类所采用而已。

/QK/85089X/200304/8425286.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