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1地球的宇宙环境巩固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单选题
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其中距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也是与地球最相似且距离最近的行星。

火星表面遍布撞击坑、峡谷、沙丘和砾石,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但火星仍被认为是太阳系中除地球外“最适宜”人类生存的星球。

下表为地球与火星的各项数据对比,其中质量、体积、自转与公转周期都以地球为1。

完成下面小题。

1.与地球相比,火星上不存在稳定液态水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质量、体积较小B.表面多沙丘、砾石
C.表面平均温度低D.与太阳的距离较远
2.与地球相比,火星表面温度较低的原因不包括()
A.距离太阳较远,接收太阳辐射更少B.风沙活动强烈,大气中的尘埃较多
C.大气层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更弱D.大气中二氧化碳占比较低,吸热少
新华网南京2008年8月24日奥运专电记者24日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国际小行星中心刚刚发布的新小行星命名公报中,命名了一颗“北京奥运星”。

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包括的天体系统有()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
4.“北京奥运星”位于小行星带,图中所示的℃和℃指的是()
A.金星和地球B.地球和火星C.火星和木星D.木星和土星
5.北京时间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
发射。

叶光富、李聪、李广苏等3名宇航员顺利进驻天宫空间站,将在天宫空间站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任务。

天宫空间站与其绕转的天体系统,类似于下列哪个级别的天体系统()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天文学家研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40光年。

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

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A.河外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
7.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可能没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A.水域面积大B.大气层太薄C.距离恒星太近D.距离太阳太远8.该行星存在大气层主要取决于()
A.日照条件好B.日地距离适中C.适宜的质量D.拥有原始海洋
2022年4月16日上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搭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安全返回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着陆场。

至此,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收官之战取得圆满成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安全返回东风着陆场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不属于()
A.地月系B.太阳系C.河外星系D.总星系
10.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飞往中国空间站途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有()
①穿越小行星带②宇宙空间强辐射③太阳活动强烈干扰④宇宙环境危险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23年9月21日,“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的梦天实验舱开讲,中国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带来了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中国空间站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

完成下面小题。

11.中国空间站所处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
12.下列不可能是航天员科普的内容是()
A.月球属于自然天体B.空间站在轨运行能量来自太阳
C.火星属于类地行星D.地球自东向西围绕太阳运转
火星,被认为是太阳系内除地球以外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2021年5月,我国天问一号航空探测器实现了着陆火星。

下图为太阳系结构示意图和中国国家航天局发布的“着巡合影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左图中表示火星的是()
A.B天体B.C天体C.D天体D.E天体
14.维持天问一号在火星表面完成科考任务的主要能源是()
A.风能B.核能C.地热能D.太阳能
15.2024年4月25日20时58分57秒,举世瞩目的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圆满发射成功。

2024年4月30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神舟飞船选择在夜晚发射的主要原因是()
A.夜晚多雷雨,天气变化大,不利于火箭发射
B.地面光学仪器设备便于在夜间捕捉到跟踪目标
C.夜间较宁静,受到噪声的干扰较少
D.遵循国际惯例
2023年11月3日,木星冲日。

冲日是指某行星在绕日公转过程中运行到与地球、太阳成一直线,地球位置居中的一种现象。

完成下面小题。

16.木星冲日时,太阳、木星、地球三者的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A.B.
C.D.
17.木星冲日现象,主要反映了太阳系行星公转的()
A.同向性B.共面性C.近圆性D.匀速性
据腾讯新闻报道,最新研究表明,类似地球最简单、最远古的微生物,可幸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

当前火星表面干燥寒冷,但是大量证据显示,数十亿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盖在火星表面,由于地球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有关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火星与木星、金星和地球一起被称为类地行星
B.火星属于行星,是气体球,自身不发光,围绕恒星(太阳)转
C.目前火星气候潮湿,可以进化形成生命体
D.火星和木星之间有小行星带,火星公转方向与地球公转方向一致
19.火星生命体可以形成的条件必须要有()
℃充足的液态水℃适宜的温度℃适宜的大气环境℃肥沃的土壤
A.℃℃℃B.℃℃℃C.℃℃℃D.℃℃℃
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运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直叩苍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读图获取解读信息,是地理学习的基本技能。

为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小明搜集了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示意图,并进行了探究活动。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由图1可知太阳系中存在一个小行星带,其位于()
A.金星与地球之间B.火星与木星之间
C.木星与土星之间D.土星与海王星之间
21.关于人类太空探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太空探索阻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利于国际合作
B.太空探索对生命科学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C.可以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D.太空探索可以开拓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空间产业
二、解答题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历时202天于2021年2月10日顺利进入环火轨道,随后成功着陆火星并开展探测任务,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下图为天问一号自地球出发至着陆火星简图,下表示意地球与火星的基本特征比较。

(1)图示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填天体名称),天问一号进入环火轨道后,其成为火星的(填天体类型)。

估算火星公转周期为(填整数)多天。

(2)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请解释其含义。

(3)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人类对火星的探索情有独钟,请结合表格数据加以说明。

23.读太阳系模式图(甲图)和太阳系“生命可居住带”示意图(乙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表示地球的是(填字母),与地球距离最近的一颗恒星是(填名称)。

(2)地球轨道内、外两侧轨道上分别运行着和。

(填名称)
(3)指出乙图中显示“生命可居住带”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说明理由。

(4)除乙图所述因素外,请说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
1.B 2.D
1.根据材料可知,火星的质量、体积较小,导致其引力较小,所以火星上没有像地球一样厚的大气层可以保温,A不符合题意;再加上火星与太阳的距离较远,所以导致火星表面温度较低,进而不存在稳定液态水,CD不符合题意;而稳定液态水是否存在与表面多沙丘、砾石无关,B符合题意。

故选B。

2.火星距离太阳较远,接收太阳辐射更少,且大气层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更弱,因此火星表面温度较低,AC不符合题意;火星表面没有液态水,常年干燥,多风沙活动,风沙尘埃弥漫在大气中,将会削弱太阳辐射,导致到达火星表面的辐射更少、气温更低,B不符合题意。

火星大气无法提供有效的保温效果,跟二氧化碳占比较低关系不大,且火星大气中二氧化碳占比远超过90%,D符合题意。

故选D。

3.B 4.C
3.读图可知,图中中心天体为太阳,位于太阳系,℃℃℃为行星,构成行星系,故共有二级天体系统,故选B。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奥运星”位于小行星带,与小行星带相邻的分别是℃火星和℃木星,故选C。

5.A
天宫空间站是围绕地球运行的空间站,属于地球的卫星系统。

地月系是指地球和月球及其周围的空间环境,因此天宫空间站与其绕转的天体系统类似于地月系。

太阳系是包括太阳及其所有行星、卫星等天体的系统,银河系是包含太阳系在内的庞大星系,河外星系是指银河系以外的星系。

天宫空间站的运行范围和地月系最为相似。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B 7.C 8.C
6.结合所学,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系的直径约120亿千米,“水世界”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所以其远远超过太阳系,但属于银河系,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7.由材料可知,“水世界”75%的表面被水覆盖,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行生命的存在,由此推断,“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该行星距离恒星距离太近,才导致温度过高,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8.太阳光照稳定,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与大气层的存在无关,A错误。

由于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与大气层的存在无关,B错误。

由于地球的质量适中,故引力适中,形成了较厚的大气层,C正确。

地球上的液态水是地球内部放射性
元素的衰变导致了地球内部水汽的释放,形成原始海洋,与大气层的存在无关,D错误。

故选C。

9.C 10.C
9.安全返回东风着陆场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属于地月系,而地月系属于太阳系、总星系,但不属于河外星系,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小行星带是太阳系中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飞往中国空间站途中不穿过小行星带,故℃错误;宇宙空间中电磁辐射强、太阳活动可能会对载人飞船造成伤害,故℃℃正确;宇宙空间存在很多未知的危险,可能会对载人飞船造成危害,故℃正确。

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1.A 12.D
11.中国空间站绕着地球转动,属于地月系、太阳系和银河系,不属于河外星系,其中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2.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属于自然天体,A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空间站在轨运行能量来自太阳辐射,B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火星属于类地行星,C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D观点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D。

13.C 14.D
1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系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则图中A、B、C、D、E、F、G、H分别表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由此判断,D天体表示火星,选项C 符合题意,排除选项ABD。

故选C。

14.读中国国家航天局发布的“着巡合影图”(图2) 可知,天问一号搭载有太阳能电池板,因此它的主要能源是太阳能,D符合题意;暂时我们还没有利用火星上风能、核能和地热能的技术设备,排除ABC。

故选D。

15.B
根据所学知识,神舟飞船选择在夜间发射主要是因为地面光学仪器设备便于在夜间捕捉到跟踪目标,方便观测,B正确;多雷雨、天气变化大,不利于火箭发射,不是夜晚发射的原因,A错误;夜间较宁静、遵循国际惯例不是夜晚发射的主要原因,CD错误。

故选B。

16.C 17.B
16.根据材料提示,冲日是指某行星在绕日公转过程中运行到与地球、太阳成一直线,地球位置居中的一种现象。

故木星冲日,为木星和太阳正好分处地球的两侧,排除BD;由于
太阳系行星公转具有同向性,排除A,只有C符合木星冲日时,太阳、木星、地球三者的位置关系,故选C。

17.木星冲日现象,即木星和太阳正好分处地球的两侧,三者几乎位于同一直线上,只有三者处于同一个平面才可能位于同一直线,故木星冲日现象,主要反映了太阳系行星公转的共面性。

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8.D 19.A
18.火星与水星、金星和地球一起被称为类地行星,A错误;火星属于行星,是固体球,自身不发光,围绕恒星(太阳)转,B错误;目前火星气候干燥,不能进化形成生命体,C错误;火星和木星之间有小行星带,火星公转方向与地球公转方向一致,具有同向性,D正确,故选D。

19.结合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可以推知火星生命体可以形成的必须条件有:有充足的液态水、适宜的温度、稳定的太阳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正确;肥沃的土壤不是火星生命体存在的必须条件,℃错误。

故选A。

20.B 21.A
20.读图1可知,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故选B。

21.联系实际可知,太快探索会带动高新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国际合作,A不正确;太空探索的实验研究对生命科学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可以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太空探索可以开拓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空间产业,故BCD正确。

根据题意选A。

22.(1) 太阳人造卫星687
(2)地球是目前已知唯一孕育生命的行星,地球表面有适宜生命存在的温度和液态水,有保护生命的大气层和磁场,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火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差不大;地球质量为1的标准下,火星质量为0.11,地球体积为1 的标准下,火星体积为0.15,火星质量和体积相比地球而言都较小;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类地行星,相对容易到达且火星环境与地球相对接近,可能存在或曾经存在生命。

火星上有水和冰是潜在可利用资源丰富,火星可能是人类未来殖民和移民的目标探索。

(1)图示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天问一号进入环火轨道后,成为火星的人造卫星。

火星年,指的是火星上一年的时间,火星公转周期687天,自转周期24小时37分钟。

火星的一天或者说日照时间比地球上的一天长39分35秒,一个火星年有22个月构成,包含668.59个火星日,大约是地球年的1.88倍。

(2)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适中的日地距离,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为15℃,有利于生命的发生和发展,同时适宜的温度条件,保证了地球上液态水的存在,为生物生存创造了条件。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因此,地球的引力可以使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原始大气层,原始大气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单是适中的日地距离,还不能保证地球有适宜的温度,这还与地球有合适的自转和公转方式,并具有适宜的大气有关,地球每天自转一圈,白天与黑夜交替既不过长又不过短,再加上有一层以氮气和氧气为主的大气,所以,昼夜的温度变化较小。

地球又是倾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由此造成有四季交替,月球离太阳的距离和地球差不多,但自转太慢,又无大气,只能成为一个昼夜冷热悬殊的无生命世界。

地球表面70%被水覆盖,而拥有大量的液态水,正是地球与其它星球最重要的区别之一。

水对生命的诞生和繁衍具有决定性意义,地球生命正是首先从海洋中诞生,然后逐渐进化、演变,使地球成为到处活跃着各种生物的星球。

(3)人类对火星的探索情有独钟,主要是因为火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自然环境最相近的行星,具有液态水存在的可能性,这使得火星成为了研究生命起源和进化的绝佳地点,并且有可能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园。

火星与地球有许多共同之处,包括相似的自转周期和季节变化,这些相似点使得火星成为了人类探索生命可能存在的地方的首选。

此外,火星的地理位置相对较近,使得探测任务更为可行,这也是人类对火星情有独钟的一个重要原因。

火星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孕育和存在生命的另一颗行星,具有液态水存在的可能性,这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之一。

火星的自然环境与地球有许多相似之处,如自转周期和季节变化,这些都增加了火星作为探索目标的吸引力。

随着航天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能够发射探测器对火星进行探测,获取关于火星表面和大气层的信息。

这些探测活动不仅帮助我们了解火星的环境和可能存在的生命迹象,也为未来的火星探索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支持。

探索火星不仅是为了科学研究的需要,还关乎人类未来的探索和发展。

通过了解火星的环境和可能的生命形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同时也为未来的太空探索和可能的星际移民提供经验和知识。

23.(1) C 太阳
(2) 金星火星
(3)影响因素:温度条件;理由:与太阳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

(4)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有液态水。

【分析】本题以太阳系模式图和太阳系“生命可居住带”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地球存在生命的
原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综合思维的素养。

(1)根据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布规律可知,C代表的是地球;与地球距离最近的一颗恒星是太阳。

(2)地球轨道内侧是金星;地球轨道外侧是火星。

(3)乙图中显示“生命可居住带”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条件,判断理由是“生命可居住带”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4)除了适宜的温度条件,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还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和液态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