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4化学探究实验设计与评价三年高考(20142016)化学试题(附解析)
(2021年整理)三年高考(-2016)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7金属及其化合物Word版

三年高考(2014-2016)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7金属及其化合物Word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三年高考(2014-2016)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7金属及其化合物Word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三年高考(2014-2016)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7金属及其化合物Word版的全部内容。
专题07 金属及其化合物1.【2016年高考江苏卷】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B.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C.Fe2(SO4)3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 D.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2016年高考江苏卷】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经过制取氨气、制取NaHCO3、2.分离NaHCO3、干燥NaHCO3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3.【2016年高考上海卷】下列各组混合物,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两种试剂不能分离的是( )A.氧化镁中混有氧化铝 B.氯化铝溶液中混有氯化铁C.氧化铁中混有二氧化硅 D.氯化亚铁溶液中混有氯化铜4.【2016年高考上海卷】已知NaOH+Al(OH)3→Na[Al(OH)4]。
向集满CO2的铝制易拉罐中加入过量NaOH浓溶液,立即封闭罐口,易拉罐渐渐凹瘪;再过一段时间,罐壁又重新凸起.上述实验过程中没有发生的离子反应是( )A.CO2+2OH−→CO32−+H2O B.Al2O3+2OH−+3 H2O→2 [Al(OH)4]−C.2 Al+2OH−+6H2O→2 [Al(OH)4]−+3 H2↑ D.Al3++4 OH−→[Al(OH)4]−5.【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数三年高考(20142016)化学试题(无答案)

专题03 阿伏加德罗常数-三年高考(2014-2016)化学试题1.【2016年高考海南卷】利用太阳能分解制氢,若光解0.02 mol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生成H2的质量为0.02gB.可生成氢的原子数为2.408×1023个C.可生成H2的体积为0.224L(标准情况)D.生成H2的量理论上等于0.04mol Na与水反应产生H2的量2.【2016年高考江苏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H2在负极上失去电子B.0.1mol/LNa2CO3溶液加热后,溶液的pH减小C.常温常压下,22.4L Cl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6.02×1023个D.室温下,稀释0.1mol/LCH3COOH溶液,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3.【2016年高考四川卷】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4g镁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B.标准状况下,5.6L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5N AC.氢原子数为0.4N A的甲醇分子中含有的σ键数为0.4N AD.0.1L0.5mol/LCH3COOH溶液中含有的氢离子数为0.05N A4.【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B.1 mol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D.标准状况下,2.24 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5.【2015新课标Ⅰ卷理综化学】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B.2L0.5mol/L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两种数为2N A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D.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 A6.【2015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三年高考(2014-2016)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22 物质性质实验设计与评价

专题22 物质性质实验设计与评价1.【2016年高考江苏卷】(15分)实验室以一种工业废渣(主要成分为MgCO3、Mg2SiO4和少量Fe、Al的氧化物)为原料制备MgCO3·3H2O。
实验过程如下:(1)酸溶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MgCO3(s)+2H+(aq)===Mg2+(aq)+CO2(g)+H2O(l) ΔH=-50.4 kJ·mol-1Mg2SiO4(s)+4H+(aq)===2 Mg2+(aq)+H2SiO3(s)+H2O(l) ΔH=-225.4 kJ·mol-1酸溶需加热的目的是______;所加H2SO4不宜过量太多的原因是_______。
(2)加入H2O2氧化时发生发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萃取分液,以除去溶液中的Fe3+。
①实验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
②为使Fe3+尽可能多地从水相转移至有机相,采取的操作:向装有水溶液的仪器A中加入一定量的有机萃取剂,______、静置、分液,并重复多次。
(4)请补充完整由萃取后得到的水溶液制备MgCO3·3H2O的实验方案:边搅拌边向溶液中滴加氨水,______,过滤、用水洗涤固体2~3次,在50℃下干燥,得到MgCO3·3H2O。
[已知该溶液中pH=8.5时Mg(OH)2开始沉淀;pH=5.0时Al(OH)3沉淀完全]。
2.【2016年高考江苏卷】(14分)铁炭混合物(铁屑和活性炭的混合物)、纳米铁粉均可用于处理水中污染物。
(1)铁炭混合物在水溶液中可形成许多微电池。
将含有Cr2O72-的酸性废水通过铁炭混合物,在微电池正极上Cr2O72-转化为Cr3+,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
(2)在相同条件下,测量总质量相同、铁的质量分数不同的铁炭混合物对水中Cu2+和Pb2+的去除率,结果如图所示0。
①当铁炭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0时,也能去除水中少量的Cu2+和Pb2+,其原因是__________。
高中化学选修3全国卷历年高考题(含答案))

2014-2016年高考全国卷理综化学选修3试题班级:姓名:1.(2014年高考理综全国卷I-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早期发现的一种天然准晶颗粒由三种Al、Cu、Fe元素组成。
回答下列问题:(1)准晶是一种无平移周期序,但有严格准周期位置序的独特晶体,可通过方法区分晶体、准晶体和非晶体。
(2)基态铁原子有个未成对电子,三价铁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可用硫氰化钾奉验三价铁离子,形成配合物的颜色为(3)新制备的氢氧化铜可将乙醛氧化为乙酸,而自身还原成氧化亚铜,乙醛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一摩尔乙醛分子中含有的σ键的数目为:。
乙酸的沸点明显高于乙醛,其主要原因是:。
氧化亚铜为半导体材料,在其立方晶胞内部有四个氧原子,其余氧原子位于面心和顶点,则该晶胞中有个铜原子。
(4)铝单质为面心立方晶体,其晶胞参数a=0.405nm,晶胞中铝原子的配位数为。
列式表示铝单质的密度g·cm-3(不必计算出结果)2. (2014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Ⅱ-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周期表前四周期的元素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的核外电子总数与其周期数相同,b的价电子层中的未成对电子有3个,c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d 与c同族;e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但次外层有18个电子。
回答下列问题:(1)b、c、d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填元素符号),e的价层电子轨道示意图为。
(2)a和其他元素形成的二元共价化合物中,分子呈三角锥形,该分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分子中既含有极性共价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填化学式,写出两种)。
(3)这些元素形成的含氧酸中,分子的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的酸是;酸根呈三角锥结构的酸是。
(填化学式)(4)e和c形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如图1,则e离子的电荷为。
(5)这5种元素形成的一种1:1型离子化合物中,阴离子呈四面体结构;阳离子吴轴向狭长的八面体结构(如图2所示)。
专题21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三年高考(2015-2017)化学真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

1.【2017新课标3卷】(14分)绿矾是含有一定量结晶水的硫酸亚铁,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绿矾的一些性质进行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绿矾样品,加水溶解,滴加KSCN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再向试管中通入空气,溶液逐渐变红。
由此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测定绿矾中结晶水含量,将石英玻璃管(带两端开关K1和K2)(设为装置A)称重,记为m1 g。
将样品装入石英玻璃管中,再次将装置A称重,记为m2 g。
按下图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
①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重复上述操作步骤,直至A恒重,记为m3 g。
a.点燃酒精灯,加热b.熄灭酒精灯c.关闭K1和K2d.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e.称量A f.冷却到室温③根据实验记录,计算绿矾化学式中结晶水数目x=________________(列式表示)。
若实验时按a、d次序操作,则使x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为探究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将(2)中已恒重的装置A接入下图所示的装置中,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加热。
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固体为红色粉末。
①C、D中的溶液依次为______(填标号)。
C、D中有气泡冒出,并可观察到的现象分别为______。
a.品红b.NaOH c.BaCl2d.Ba(NO3)2e.浓H2SO4②写出硫酸亚铁高温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样品中没有Fe3+Fe2+易被氧气氧化为Fe3+(2)①干燥管②dabfce ③偏小(3)①c、a 生成白色沉淀、褪色②2FeSO4Fe2O3+SO2↑+SO3↑③样品的质量是(m2-m1)g,加热后剩余固体是硫酸亚铁,质量为(m3-m1)g,生成水的质量为(m2-m3)g,FeSO4·x H2O FeSO4 + x H2O152 18x(m3-m1)g (m2-m3)g则:,解得:;若实验时按a、d次序操作,在加热过程中部分硫酸亚铁被空气氧化为硫酸铁,导致m3增加,使测得生成的水偏小,生成的硫酸亚铁偏大,因此x偏小。
三年高考(2014-2016)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3电化学综合应用剖析

专题13 电化学综合应用1.【2016年高考浙江卷】(15分)催化还原CO2是解决温室效应及能源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研究表明,在Cu/ZnO催化剂存在下,CO2和H2可发生两个平衡反应,分别生成CH3OH 和CO。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CO2(g)+3 H2(g)CH3OH(g)+H2O(g)ΔH1=-53.7kJ·mol-1ICO2(g)+ H2(g)CO(g)+H2O(g)ΔH2II某实验室控制CO2和H2初始投料比为1:2.2,经过相同反应时间测得如下实验数据:【备注】Cat.1:Cu/ZnO纳米棒;Cat.2:Cu/ZnO纳米片;甲醇选择性:转化的CO2中生成甲醛的百分比已知:①CO和H2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283.0kJ·mol-1和-285.8kJ·mol-1②H2O(l)H2O(g)ΔH3=44.0kJ·mol-1请回答(不考虑温度对ΔH的影响):(5)研究证实,CO2也可在酸性水溶液中通过电解生成甲醇,则生成甲醇的反应发生在极,该电极反应式是。
2.【2016年高考天津卷】(14分)氢能是发展中的新能源,它的利用包括氢的制备、储存和应用三个环节。
回答下列问题:(1)与汽油相比,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但是氢气直接燃烧的能量转换率远低于燃料电池,写出碱性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____________。
(5)化工生产的副产氢也是氢气的来源。
电解法制取有广泛用途的Na2FeO4,同时获得氢气:Fe+2H2O+2OH−FeO42−+3H2↑,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装置通电后,铁电极附近生成紫红色的FeO42−,镍电极有气泡产生。
若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高,铁电极区会产生红褐色物质。
已知:Na2FeO4只在强碱性条件下稳定,易被H2还原。
①电解一段时间后,c(OH−)降低的区域在_______(填“阴极室”或“阳极室”)。
三年高考(2014-2016)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6 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06 氧化还原反应1.【2016年高考北京卷】K 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72-(橙色)+H2O2CrO42-(黄色)+2H+。
用K2Cr2O7溶液进行下列实验: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B.②中Cr2O72-被C2H5OH还原C.对比②和④可知K2Cr2O7酸性溶液氧化性强D.若向④中加入70%H2SO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2.【2016年高考上海卷】下列化工生产过程中,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海带提碘B.氯碱工业C.氨碱法制碱D.海水提溴3.【2016年高考上海卷】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在反应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其中和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关于此反应说法错误的是()A.一定属于吸热反应B.一定属于可逆反应C.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一定属于分解反应4.【2016年高考上海卷】O2F2可以发生反应:H2S+4O2F2→SF6+2HF+4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是氧化产物B.O2F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若生成4.48 L HF,则转移0.8 mol电子D.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5.【2015北京理综化学】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Ⅰ种气体有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B.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C.对比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D.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6.【2015海南化学】己知在碱性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2R(OH)3 + 3C1O- + 4OH-= 2RO4n-+3Cl-+5H2O。
则RO4n-中R的化合价是()A.+3 B. +4 C. +5 D.+6-7.【2015江苏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2H6O的有机化合物性质相同B.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碳按a、b两种途径完全转化,途径a比途径b放出更多热能途径a:C CO+H2CO2+H2O途径b:C CO2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等于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D.通过化学变化可以直接将水转变为汽油8.【2015江苏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H2O2分解产生1molO2,理论上转移的电子数约为4×6.02×1023B.室温下,pH=3的CH3COOH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pH>7 C.钢铁水闸可用牺牲阳极或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防止其腐蚀D.一定条件下反应N 2+3H22NH3达到平衡时,3v正(H2)=2v逆(NH3)9.【2015上海化学】下列反应中的氨与反应4NH3 + 5O2→ 4NO + 6H2O中的氨作用相同的是( )A.2Na + 2NH3→ 2NaNH2 + H2↑B.2NH3 + 3CuO → 3Cu + N2 +3H2OC.4NH3+ 6NO → 5N2 + 6H2O D.3SiH4 + 4NH3→ Si3N4 + 12H2 10.【2015上海化学】工业上将Na2CO3和Na2S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配成溶液,再通入SO2,可制取Na2S2O3,同时放出CO2。
三年高考(2014-2016)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0 物

专题10 物质结构(推断)1.【2016年高考江苏卷】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Y是迄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中Z位于IA族,W与X 属于同一主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X、W的简单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B.由Y、Z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C.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强D.原子半径:r(X)<r(Y)<r(Z)<r(W)【答案】B【解析】【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元素推断、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等【名师点晴】正确推断出元素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元素周期律的灵活应用。
“位—构—性”推断的核心是“结构”,即根据结构首先判断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然后根据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预测其可能的性质;也可以根据其具有的性质确定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进而推断出其结构。
该题难度不大。
2.【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 mol·L–1r溶液的pH为2,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
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的大小W<X<YB.元素的非金属性Z>X>YC.Y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则Z是氯元素,n是Cl2;0.01 mol·L–1 r溶液的pH为2,说明r是一元强酸,Cl2与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反应会产生两种化合物,其中一种r是HCl,另一种物质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则说明W是H元素;m是H2O,q是HClO;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p与Cl2光照反应产生HCl,同时产生s,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根据转化关系图可知p是甲烷,则s可能是CH3Cl、CH2Cl2、CHCl3、CCl4中的几种物质。
高中化学选修3全国卷2014-2016高考题(含答案))(K12教育文档)

高中化学选修3全国卷2014-2016高考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化学选修3全国卷2014-2016高考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化学选修3全国卷2014-2016高考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4—2016年高考全国卷理综化学选修3试题班级:姓名:1。
(2014年高考理综全国卷I—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早期发现的一种天然准晶颗粒由三种Al、Cu、Fe元素组成.回答下列问题:(1)准晶是一种无平移周期序,但有严格准周期位置序的独特晶体,可通过方法区分晶体、准晶体和非晶体。
(2)基态铁原子有个未成对电子,三价铁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可用硫氰化钾奉验三价铁离子,形成配合物的颜色为(3)新制备的氢氧化铜可将乙醛氧化为乙酸,而自身还原成氧化亚铜,乙醛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一摩尔乙醛分子中含有的σ键的数目为:。
乙酸的沸点明显高于乙醛,其主要原因是:。
氧化亚铜为半导体材料,在其立方晶胞内部有四个氧原子,其余氧原子位于面心和顶点,则该晶胞中有个铜原子。
(4)铝单质为面心立方晶体,其晶胞参数a=0.405nm,晶胞中铝原子的配位数为 .列式表示铝单质的密度g·cm-3(不必计算出结果)2.(2014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Ⅱ—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周期表前四周期的元素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核外电子总数与其周期数相同,b的价电子层中的未成对电子有3个,c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d与c同族;e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但次外层有18个电子。
三年高考2014-2016高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20 无机综合与推断(含解析)

专题20 无机综合与推断1.【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14分)氮的氧化物(NO x )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 3将NO x 还原生成N 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 3与NO x 反应进行了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1)氨气的制备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预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将上述收集到的NH 3充入注射器X 中,硬质玻璃管Y 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 2(两端用夹子K 1、K 2夹好)。
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答案】(1)① A ; 2NH 4Cl+Ca(OH)2CaCl 2+2NH 3↑+2H 2O(或B ;NH 3·H 2ONH 3↑+H 2O ); ②d→c→f→e→i; (2)①红棕色气体颜色慢慢变浅;②8NH 3+6NO 2 7N 2 +12H 2O ;③Z 中NaOH 溶液产生倒吸现象;④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Y 管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解析】-2 -(2)①NO 2具有强氧化性,NH 3有强还原性,两者相遇,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氮气和水,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得反应的方程式:8NH 3+6NO 27N 2 +12H 2O ,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现象是:Y 管内看到红棕色气体颜色变浅最终为无色,同时在注射器的内壁有水珠产生;②根据①分析可知发生该反应的方程式是8NH 3+6NO 27N 2 +12H 2O ;③反应后由于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所以会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
当打开K 2后,烧杯内NaOH 溶液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会倒吸进入Y 管内;④溶液进入Y 管内的原因是由于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反应发生导致装置内压强降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而发生倒吸现象。
高考化学知识点与历年真题24 化学探究实验设计与评价

专题24 化学探究实验设计与评价2017年高考题1.【2017年高考北京卷28题】某小组在验证反应“Fe+2Ag+Fe2++2Ag”的实验中检测到Fe3+,发现和探究过程如下。
向硝酸酸化的0.05 mol·L-1硝酸银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有黑产生Fe;假设c:酸性溶液中的具有氧化性,可产生Fe3+;假设d:根据现象,判断溶液中存在Ag+,可产生Fe3+。
实验Ⅱ:装置如图。
其中甲溶液是,操作及现象是。
(3)根据实验现象,结合方程式推测实验ⅰ~ⅲ中Fe3+浓度变化的原(2)2Fe3++Fe3Fe2+②4Fe2++O2+4H+4Fe3++2H2O加入KSCN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③0.05 mol·L-1 NaNO3FeSO4溶液分别取电池工作前与工作一段时间后左侧烧杯中溶液,同时滴加KSCN溶液,后者红色更深(3)溶液中存在反应:①2Ag++Fe Fe2++2Ag,②Ag++Fe2+Fe3++Ag,③Fe+2Fe3+3Fe2+。
反应开始时,c(Ag+)大,以反应①、②为主,c(Fe3+)增大。
约30 min后,c(Ag+)小,以反应③为主,c(Fe3+)减小【解析】本题考查综合实验探究。
(1)①黑色固体溶于热的硝酸溶液后,向其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可证明黑色固体中含有Ag。
②可利用K3[Fe(CN)6]检验Fe2+的存在。
(2)过量的铁粉会与Fe3+反应。
②空气中的O2会与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Fe3+;加入KSCN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存在Ag+,Ag+可与Fe2+反应产生Fe3+。
③实验Ⅰ可证实假设a、b、c不是产生Fe3+的主要原因,只要将原实验反应体系中的替换,其他微粒的种类及浓度保持不变,做对比实验即可,所以可选用0.05 mol·L-1 NaNO3溶液(pH≈2);实验Ⅱ利用原电池装置证明反应Ag+ + Fe2+Ag + Fe3+能发生,所以甲溶液是FeSO4溶液。
三年高考2014_2016高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24化学探究实验设计与评价(含解析)

专题24 化学探究实验设计与评价1.【2016年高考北京卷】(16分)以Na2SO3溶液和不同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作为实验对象,探究盐的性质和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
(1)经检验,现象Ⅰ中的白色沉淀是Ag2SO3。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Ⅰ:____________。
(2)经检验,现象Ⅱ的棕黄色沉淀中不含SO42−,含有Cu+、Cu2+和SO32−。
已知:Cu+Cu +Cu2+,Cu2+CuI↓(白色)+I2。
①用稀硫酸证实沉淀中含有Cu+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
②通过下列实验证实,沉淀中含有Cu2+和SO32−。
a.白色沉淀A是BaSO4,试剂1是____________。
b.证实沉淀中含有Cu+和SO32−的理由是___________。
(3)已知:Al2(SO3)3在水溶液中不存在。
经检验,现象Ⅲ的白色沉淀中无SO42−,该白色沉淀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还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①推测沉淀中含有亚硫酸根和________。
②对于沉淀中亚硫酸根的存在形式提出两种假设:i.被Al(OH)3所吸附;ii.存在于铝的碱式盐中。
对假设ii设计了对比实验,证实了假设ii成立。
a.将对比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步骤二:_____________(按上图形式呈现)。
(4)根据实验,亚硫酸盐的性质有___________。
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与__________有关。
【答案】(1)2Ag++SO32—=Ag2SO4↓。
(2)①加入稀硫酸后,有红色固体生成;②a. HCl和BaCl2溶液。
b.在I-的作用下,Cu2+转化为白色沉淀CuI,SO32-转化为SO42-。
(3)①Al3+、OH-。
②a、,b、V1明显大于V2。
(4)还原性、水解溶液显碱性;两种盐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性质和反应条件。
【解析】②分析实验流程知实验原理为2Cu2++4I-==2CuI+I2、I2+SO32-+H2O=SO42—+2I-+2H+,SO42-+Ba2+== BaSO4↓,则a.白色沉淀A是BaSO4,试剂1是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三年高考(2014-2016)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29 化学与技术(选修)

专题29 化学与技术(选修)1.【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15分)高锰酸钾(KMnO4)是一种常用氧化剂,主要用于化工、防腐及制药工业等。
以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为原料生产高锰酸钾的工艺路线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原料软锰矿与氢氧化钾按1∶1的比例在“烘炒锅”中混配,混配前应将软锰矿粉碎,其作用是。
(2)“平炉”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3)“平炉”中需要加压,其目的是。
(4)将K2MnO4转化为KMnO4的生产有两种工艺。
①“歧化法”是传统工艺,即在K2MnO4溶液中通入CO2气体,使体系呈中性或弱碱性,K2MnO4发生歧化反应,反应中生成K2MnO4,MnO2和(写化学式)。
②“电解法”为现代工艺,即电解K2MnO4水溶液,电解槽中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阴极逸出的气体是。
③“电解法”和“歧化法”中,K2MnO4的理论利用率之比为。
(5)高锰酸钾纯度的测定:称取1.0800 g样品,溶解后定容于100 mL容量瓶中,摇匀。
取浓度为0.2000 mol·L−1的H2C2O4标准溶液20.00 mL,加入稀硫酸酸化,用KMnO4溶液平行滴定三次,平均消耗的体积为24.48 mL,该样品的纯度为(列出计算式即可,已知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2.【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15分)双氧水是一种重要的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
生产双氧水常采用蒽醌法,其反应原理和生产流程如图所示:A.氢化釜B.过滤器C.氧化塔D.萃取塔E.净化塔F.工作液再生装置G.工作液配制装置生产过程中,把乙基蒽醌溶于有机溶剂配制成工作液,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催化剂作用下进行氢化,再经氧化、萃取、净化等工艺得到双氧水。
回答下列问题:(1)蒽醌法制备双氧水理论上消耗的原料是_______,循环使用的|原料是______,配制工作液时采用有机溶剂而不采用水的原因是______。
2013-2019高考化学试题分类 专题24 化学探究实验设计与评价

专题24 化学探究实验设计与评价2019年高考题1.【2019天津理综,9,18分】环己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其实验室制备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Ⅰ.环己烯的制备与提纯(1)原料环己醇中若含苯酚杂质,检验试剂为___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1的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去)。
①烧瓶A 中进行的可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浓硫酸也可作该反应的催化剂,选择32FeCl 6H O ⋅而不用浓硫酸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浓硫酸易使原料炭化并产生2SOb .32FeCl 6H O ⋅污染小、可循环使用,符合绿色化学理念c .同等条件下,用32FeCl 6H O ⋅比浓硫酸的平衡转化率高②仪器B 的作用为____________。
(3)操作2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
(4)将操作3(蒸馏)的步骤补齐:安装蒸馏装置,加入待蒸馏的物质和沸石,____________,弃去前馏分,收集83℃的馏分。
Ⅱ.环己烯含量的测定在一定条件下,向g a 环己烯样品中加入定量制得的2mol Br b ,与环己烯充分反应后,剩余的2Br 与足量KI 作用生成2I ,用1mol L c -⋅的223Na S O 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时消耗223Na S O 标准溶液mL v (以上数据均已扣除干扰因素)。
测定过程中,发生的反应如下: ①②22Br 2KI I 2KBr ++ ③2223246I 2Na S O 2NaI Na S O ++(5)滴定所用指示剂为____________。
样品中环己烯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6)下列情况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 .样品中含有苯酚杂质b .在测定过程中部分环己烯挥发c .223Na S O 标准溶液部分被氧化1. (1)3FeCl 溶液(1分) 溶液显紫色(1分)(2)①(2分) a 、b (2分)②减少环己醇蒸出(2分)(3)分液漏斗、烧杯(2分)(4)通冷凝水,加热(2分) (5)淀粉溶液(1分) 822000cv b a⎛⎫-⨯ ⎪⎝⎭(3分) (6)b 、c (2分)【解析】 I.(1)检验苯酚的首选试剂是FeCl 3溶液,原料环己醇中若含有苯酚,加入FeCl 3溶液后,溶液将显示紫色;(2)①从题给的制备流程可以看出,环己醇在FeCl 3·6H 2O 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了环己烯,对比环己醇和环己烯的结构,可知发生了消去反应,反应方程式为:,注意生成的小分子水勿漏写,题目已明确提示该反应可逆,要标出可逆符号,FeCl 3·6H 2O 是反应条件(催化剂)别漏标;此处用FeCl 3·6H 2O 而不用浓硫酸的原因分析中:a 项合理,因浓硫酸具有强脱水性,往往能使有机物脱水至炭化,该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又可以使生成的炭与浓硫酸发生反应:C+2H 2SO 4(浓) CO 2↑+SO 2↑+2H 2O ;b 项合理,与浓硫酸相比,FeCl 3·6H 2O 对环境相对友好,污染小,绝大部分都可以回收并循环使用,更符合绿色化学理念;c 项不合理,催化剂并不能影响平衡转化率;②仪器B 为球形冷凝管,该仪器作用除了导气外,主要作用是冷凝回流,尽可能减少加热时反应物环己醇的蒸出,提高原料环己醇的利用率;(3)操作2实现了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的分离,应是分液操作,分液操作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分液漏斗和烧杯;(4)题目中已明确提示了操作3是蒸馏操作。
2013-2018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专题24 化学探究实验设计与评价

专题24 化学探究实验设计与评价2018年高考题1. (2018全国Ⅱ理综,28,15分)K3[Fe(C2O4)3]·3H2O(三草酸合铁酸钾)为亮绿色晶体,可用于晒制蓝图。
回答下列问题:(1)〖ZK(〗晒制蓝图时,用K3[Fe(C2O4)3]·3H2O作感光剂,以K3[Fe(CN)6]溶液为显色剂。
其光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3[Fe(C2O4)3]2FeC2O4+3K2C2O4+2CO2↑;显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某小组为探究三草酸合铁酸钾的热分解产物,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②实验中观察到装置B、F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装置E中固体变为红色,由此判断热分解产物中一定含有、。
③为防止倒吸,停止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④样品完全分解后,装置A中的残留物含有FeO和Fe2O3,检验Fe2O3存在的方法是:。
(3)测定三草酸合铁酸钾中铁的含量。
①称量mg样品于锥形瓶中,溶解后加稀H2SO4酸化,用cmol·L-1 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
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②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至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将滤液及洗涤液全部收集到锥形瓶中。
加稀H2SO4酸化,用cmol·L-1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VmL。
该晶体中铁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
1. (1)3FeC2O4+2K3[Fe(CN)6]===Fe3[Fe(CN)6]2+3K2C2O4(2分)(2)①隔绝空气、使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后续装置(2②CO2(1分) CO(1③先熄灭装置A、E的酒精灯,冷却后停止通入氮气(2④取少许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稀硫酸溶解,滴入1~2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证明含有O3(2Fe(3)①粉红色出现(2分)②(3【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知识综合应用。
(1)发生的显色反应是溶液中Fe2+与K3[Fe(CN)6]生成Fe3[Fe(CN)6]2,其化学方程式为3FeC 2O 4+2K 3[Fe(CN)6]===Fe 3[Fe(CN)6]2+3K 2C 2O 4。
2014年高考化学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试题汇编解析

2014年高考化学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试题汇编解析(4)控制反应温度、调节酸的滴加速度(或调节酸的浓度)(2分)(5)若SO2过量,溶液显酸性,产物分解(2分)【解析】根据装置图可知,最左侧装置是制备SO2、中间装置用来制备硫代硫酸钠(Na2S2O3),右侧装置是尾气处理装置(吸收SO2)。
(1)b用来制备SO2,实验室常用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硫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SO32—+2H+=SO2↑+H2O或HSO3—+H+=SO2↑+H2O;根据制取硫代硫酸钠(Na2S2O3)的方程式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可知c中试剂为硫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2)因为SO2具有氧化性,溶液中存在S2—,所以二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S;(3)d是尾气处理装置(吸收SO2),所以d中盛放的试剂是NaOH溶液;(4)控制SO2生成速率,可以采取控制反应温度、调节酸的滴加速度(或调节酸的浓度)的方法;(5)硫代硫酸钠(Na2S2O3)属于强碱弱酸盐,与酸容易发生反应(S2O32-+2H+=S↓+SO2↑+H2O),如若SO2过量,则溶液显酸性,硫代硫酸钠(Na2S2O3)就发生反应导致产品质量减少。
17.(2014•全国理综II化学卷,T28)(15分)某小组以CoCl2•6H2O、NH4Cl、H2O2、浓氨水为原料,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了橙黄色晶体X,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氨的测定:精确成全gX,加入适量水溶解,加入如图所示的三颈瓶中,然后逐滴加入足量10%NaOH溶液,通入水蒸气,将样品中的氨全部蒸出,用的盐酸标准溶液吸收。
蒸氨结束后取下接收瓶,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到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
氨的测定装置(已省略加热和夹持装置)②氯的测定:准确称取样品X,配成溶液后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K2CrO4溶液为指示剂,至出现淡红色沉淀不再消失为终点(Ag2CrO4为砖红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24 化学探究实验设计与评价1.【2016年高考北京卷】(16分)以Na 2SO 3溶液和不同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作为实验对象,探究盐的性质和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
(1)经检验,现象Ⅰ中的白色沉淀是Ag 2SO 3。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Ⅰ:____________。
(2)经检验,现象Ⅱ的棕黄色沉淀中不含SO 42−,含有Cu +、Cu 2+和SO 32−。
已知:Cu +−−−→稀硫酸Cu +Cu 2+,Cu 2+I -−−→CuI ↓(白色)+I 2。
①用稀硫酸证实沉淀中含有Cu +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
②通过下列实验证实,沉淀中含有Cu 2+和SO 32−。
a.白色沉淀A 是BaSO 4,试剂1是____________。
b.证实沉淀中含有Cu +和SO 32−的理由是___________。
(3)已知:Al 2(SO 3)3在水溶液中不存在。
经检验,现象Ⅲ的白色沉淀中无SO 42−,该白色沉淀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还可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①推测沉淀中含有亚硫酸根和________。
②对于沉淀中亚硫酸根的存在形式提出两种假设:i.被Al (OH )3所吸附;ii.存在于铝的碱式盐中。
对假设ii设计了对比实验,证实了假设ii成立。
a.将对比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步骤二:_____________(按上图形式呈现)。
(4)根据实验,亚硫酸盐的性质有___________。
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与__________有关。
【答案】(1)2Ag++SO32—=Ag2SO4↓。
(2)①加入稀硫酸后,有红色固体生成;②a. HCl 和BaCl2溶液。
b.在I-的作用下,Cu2+转化为白色沉淀CuI,SO32-转化为SO42-。
(3)①Al3+、OH-。
②a、,b、V1明显大于V2。
(4)还原性、水解溶液显碱性;两种盐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性质和反应条件。
【解析】②分析实验流程知实验原理为2Cu2++4I-==2CuI+I2、I2+SO32-+H2O=SO42—+2I-+2H+,SO42-+Ba2+== BaSO4↓,则a.白色沉淀A是BaSO4,试剂1是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b.证实沉淀中含有Cu+和SO32−的理由是棕黄色沉淀与KI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uI),证明含有Cu+,白色沉淀A为硫酸钡,证明含有SO32—。
(3)①根据题意可知实验Ⅲ的白色沉淀中无SO42−,该白色沉淀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还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则①推测沉淀中含有亚硫酸根和氢氧化铝。
②a、铝的酸式盐与氢氧化钠反应消耗的氢氧化钠的含量大于氢氧化铝,所以反应应该设计一个定量对比试验,根据白色固体消耗氢氧化钠的量不同来证实假设ⅱ成立,即实验方案设计步骤二为:,且V1明显大于V2,可说明沉淀中亚硫酸根存在于碱式盐中。
(4)根据实验白色沉淀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亚硫酸盐具有还原性,另外亚硫酸根水解呈碱性。
根据实验现象考点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与盐的性质和溶液的酸碱性有关。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分析、评价和设计等【名师点晴】控制变量思想方法,探究实验异常现象成为近几年实验探究命题的热点,突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
该题为实验探究题,装置图、流程图很简单,但探究过程较复杂,准确全面获取信息、通过控制变量思想进行逻辑分析是解题的关键,凭感觉做题,不容易准确获取题中信息。
该类试题的解题策略为:(1)确定变量: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理清影响实验探究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2)定多变: 在探究时,应该先确定其他的因素不变,只变化一种因素,看这种因素与探究的问题存在怎样的关系;这样确定一种以后,再确定另一种,通过分析每种因素与所探究问题之间的关系,得出所有影响因素与所探究问题之间的关系。
(3)数据有效;解答时注意选择数据(或设置实验)要有效,且变量统一,否则无法做出正确判断。
2.【2016年高考四川卷】(13分)CuCl广泛应用于化工和印染等行业。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热分解CuCl2·2H2O制备CuCl,并进行相关探究。
【资料查阅】【实验探究】该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是a→______→c(填操作的编号)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入药品b.熄灭酒精灯,冷却c.在“气体入口”处干燥HCl d.点燃酒精灯,加热e.停止通入HCl,然后通入N2(3)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B中物质由白色变为蓝色,C中试纸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
(4)装置D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5)反应结束后,取出CuCl产品进行实验,发现其中含有少量的CuCl2或CuO杂质,根据资料信息分析:①若杂质是CuCl2,则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②若杂质是CuO,则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干燥管(2)c d b(3)先变红,后褪色(4)Cl2+2OH-=Cl-+ClO-+H2O(5)①加热时间不足或温度偏低②通入HCl的量不足【解析】(3)B中有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生成,产物中还有Cl2,所以C中石蕊试纸先逐渐变为红色,后褪色,答案为:先变红,后褪色。
(4)D中是Cl2和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答案为:Cl2+2OH-=Cl-+ClO-+H2O。
(5)①根据题给信息知若杂质是CuCl2,说明CuCl2没有反应完全,原因为加热时间不足或温度偏低,答案为:加热时间不足或温度偏低;②若杂质是氧化铜,说明CuCl2水解生成Cu2(OH)2Cl2,进一步分解生成CuO,原因是通入HCl的量不足,答案为:通入HCl的量不足。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实验探究,化学实验方案的分析、评价,元素及化合物知识。
【名师点睛】本题以热分解CuCl2·2H2O制备CuCl为载体考查化学实验探究、化学实验方案的分析、评价,元素及化合物知识。
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给资料明确实验的原理,理清题给装置图中每一个装置的作用和相关反应,结合CuCl2·2H2O、CuCl易水解,CuCl 易被氧化的性质知实验过程中要注意防止空气的干扰,确定装置的连接顺序;(5)小题要根据杂质的成分结合题给资料分析杂质产生的原因。
3.【2015福建理综化学】(1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制取氯酸钾和氯水并进行有关探究实验。
实验一制取氯酸钾和氯水利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制取实验结束后,取出B中试管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该实验操作过程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
(2)若对调B和C装置的位置,_____(填“能”或“不能”)提高B中氯酸钾的产率。
实验二氯酸钾与碘化钾反应的探究(3)在不同条件下KClO3可将KI氧化为I2或KIO3 。
该小组设计了系列实验研究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其中系列a实验的记录表如下(实验在室温下进行):①系列a实验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
②设计1号试管实验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③若2号试管实验现象为“黄色溶液”,取少量该溶液加入淀粉溶液显蓝色;假设氧化产物唯一,还原产物为KCl,则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测定饱和氯水中氯元素的总量(4)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为:使用右图装置,加热15.0ml饱和氯水试样,测定产生气体的体积。
此方案不可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不考虑实验装置及操作失误导致不可行的原因)(5)根据下列资料,为该小组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不必描述操作过程的细节):______资料:i.次氯酸会破坏酸碱指示剂;ii.次氯酸或氯水可被SO2、H2O2、FeCl2等物质还原成Cl-。
【答案】(15分)(1)烧杯、漏斗、玻璃棒、胶头滴管(不填“胶头滴管”也可);(2)能;(3)①研究反应体系中硫酸浓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②硫酸浓度为0的对照实验;③ClO3-+6I-+6H+=Cl-+3I2+3H2O(4)因存在Cl2的重新溶解、HClO分解等,此方案无法测算试样含氯总量(或其他合理答案)。
(5)量取一定量的试样,加入足量的H2O2溶液,加热除去过量的H2O2,冷却,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称量沉淀质量(或其他合理答案)。
实验研究的目的就是研究反应体系中硫酸浓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②设计1号试管实验的作用是硫酸溶液没有加入,即硫酸的浓度是0,可以进行对照实验,比较硫酸不同浓度的影响。
③若2号试管实验现象为“黄色溶液”,取少量该溶液加入淀粉溶液显蓝色,证明产生了I2;假设氧化产物唯一,还原产物为KCl,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可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3-+6I-+6H+=Cl-+3I2+3H2O。
(4)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为:使用右图装置,加热15.0ml饱和氯水试样,测定产生气体的体积。
此方案不可行,主要原因是在溶液中存在Cl2的重新溶解及HClO分解产生HCl和氧气等。
(5)由于次氯酸会破坏酸碱指示剂,因此实验设计时不用酸碱指示剂,可以利用氯水的强氧化性,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足量的H2O2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Cl-,H2O2被氧化变为O2,然后加热除去过量的H2O2,冷却,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发生沉淀反应形成AgCl沉淀,称量沉淀质量可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确定其中含有的氯元素的质量。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仪器的的使用、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
【名师点睛】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物质的制备、混合物的分离提纯、物质的含量的测定及实验时仪器的选择使用,实验方法的设计与评价的问题,都是化学实验必不可少的。
因此掌握一些基本化学基础和仪器的使用方法、实验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混合物分离方法有过滤、蒸馏、分液、蒸发、萃取、结晶等。
将溶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可以根据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性的不同进行。
对于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的物质,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即结晶的方法分离;对于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小的物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
然后使用过滤器,利用漏斗、玻璃棒、烧杯进行分离。
对于实验装置的评价,可以根据对反应的影响分析,如果对调,可以除去杂质,使更多的反应物变为生成物,就可以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和产物的产率,因此了解反应原理和物质的成分是评价的依据。
要根据电荷守恒、电子守恒及原子守恒进行有电子转移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会对实验数据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找到他们的相同点和区别,从而得到设计各个实验及比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