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地形景观设计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以上海浦东新区书院社区体育公园及配套设施工程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地形景观设计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
—以上海浦东新区书院社区体育公园及配套设施工程为例
许火龙
(上海云乐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上海201399)
摘要: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国园林绿化领域实现了较为长足的进步,微地形景观设计的广泛应用便与这种进步联系紧密。
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园林绿化中的微地形景观设计路径,并结合上海浦东新区书院社区体育公园及配套设施工程(一标段)绿化工程实例,论述了微地形景观设计在园林绿化中的实际应用,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地形景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施工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1)12-0023-03
0引言
作为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微地形指的是用地规模相对偏小、人工模拟大自然形态设计出的地形,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挡墙、跌水景观、人工驳岸、下沉广场、假山、地形地貌、植物搭配等均属于微地形景观范畴,而为了提升微地形景观设计水平,正是本文围绕微地形景观设计在园林绿化中应用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1微地形景观设计在园林绿化中所起的作用与意义
在园林绿化工程设计与建设的过程中,微地形景观设计在景观绿化施工中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具体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1.1丰富景观层次
微地形景观设计可以实现对景观层次的增减调整,以微地形设计为主要路径,实现相应植物资源的有效配置,并且借由植物资源的立体与丰富性特征,进一步打造层次化的视觉效果。
在微地形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进一步提高植株的种植高度来营造丰富的景观特色,并且营造富有艺术感的园林绿地,从而增强植物种植的层次立体感,达到步移景移、移步换景的绿化效果,并力争达到模拟自然、回归自然的生态效果。
1.2打造多元化的空间状态
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微地形景观设计可以打造多元化的空间状态,包括开放式空间、半开放式空间及围合空间等,并且可以利用景观设计打造垂直式的植物景观。
另外,在园林绿化工程设计中,可以通过微地形景观设计,打造高低起伏的植物线条,从而起到线路引导的作用,增强植物的立体效果。
并且正是由于微地形的不同起伏,为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提供了独特而富有艺术气息的边缘线,以实现对于园林绿化的障景、框景、漏景等艺术设计效果,丰富人民对模拟自然生态的想象空间,从而满足人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及遐想空间。
1.3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园林绿化设计过程中,微地形景观设计可以通过不同植株的合理配置与协调,起到改善小区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并且凭借高低起伏的变化规律,改善园林绿化中的不同光照条件,以充分满足不同植株对阳光的不同需求。
另外,在园林绿化中运用微地形景观设计还可以有效增加地表面积,提高园林绿化对于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
笔者在浦东新区书院镇体育公园中心广场的休息亭一角,就充分利用微地形的地形地貌,结合植物的生长特性及植物的生长势,利用植物的层次、颜色、形状等特点,在主要景点进行植物组团布景,并在主要植物造景的地方点缀景观石,从而达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力争给每一位游客留下美好的回忆。
2园林绿化中的微地形景观设计路径
2.1设计原则
景观设计学、环境知觉理论、人性化理论、景观生态学原理、园林美学理论均在园林绿化中的微地形景观设计中有所渗透,而结合这些理论便可以确定如下微地形景观设计基本原则。
2.1.1人性化
作为人们游览、休憩、活动的重要场所,园林绿化中的微地形景观设计必须关注人的基本需求和切身感受,必须将不同人群的心理行为需求纳入设计考量,由此利用微地形景观设计实现光照和热量的吸收、噪声的阻隔,即可通过舒适环境营造真正满足目标人群的需求,以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
性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大自然景观是最美好的景物,
因此微地形景观设计便需要围绕大自然景观的模拟展开,结合源于大自然的创造灵感,充分考虑自然元素进行微地形景观设计,应用乡土植物均可提升微地形景观设计水平,从而提高乡土植物的适应性。
2.1.3生态性
现代城市中的园林绿化发挥着隔离、环保、美化、绿化等多种
功能,而为了保证园林绿化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生态建设,微地形景观设计必须充分体现生态性特点,由此形成良好的小气候、创造舒适的室外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较少各类污染,即可更好满足园林绿化观赏需要[1]。
笔者在书院体育公园的生态廊道一角,结合现有的地形、地貌及水体、驳岸等因素,种植水生植物、宿根花卉、彩色植物等,利用植物的自然生长习性,适地适树地进行植物种植,从而满足植物的生态性和多样性。
2.2常见设计方法
在园林绿化微地形景观设计中,模拟自然、围绕自然开展艺
术加工、单体微地形结构设计、直观空间逆推微地形设计、基于纵向视觉与功能需求设计均属于较为常见的微地形景观设计方法,其中较为典型的设计方法如下所示:2.2.1模拟自然
从外观形式进行模拟、仿自然山水结构模拟自然山水均属于
模拟自然设计方法范畴,该设计方法较为适用于疏林、密林、山水驳岸等相对自然生态的景观场所,图1为“公园驳岸一角”俯瞰图。
该设计便属于模拟自然设计方法的应用典型,利用山石驳岸、水生植物、彩色植物、造型植物等自然植物的生长特性,模拟自然,回归自然,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2.2单体微地形结构设计
该设计方法也被称作“关节”设计法,借助动物关节、围绕微
地形动物结构性节点开展设计属于该设计方法的主要特点,这类设计较为适用于山峰、山腰、山谷、山崖、山脚等结构关节,由此丰富形式与结构要素,即可较好满足园林绿化需要。
3微地形景观设计在园林绿化中的实际应用
根据园林类型的不同,在园林绿化中对于微地形景观设计的应用也可以从大的层面上划分为两种类型,包括居民区的园林
绿化与公共绿地的园林绿化。
3.1微地形在居民区的应用
微地形景观设计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居民区道路设计、楼
宇间绿地设计与楼梯下部及架空层的设计。
在实际的微地形景观设计中,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实现平地绿化景观布局的合理性与层次感,可以通过微地形景观设计来实现对居民步行节奏的改善,从而达到步移景移、移步换景的艺术效果。
3.2微地形在公共绿地的应用
对于公共绿地的园林绿化,主要是供来往人群休息、游览与
运动的区域,可以很好地表现城市环境与空气质量,包括城市绿化公园、工业厂房绿化、医院绿化等,在这方面的微地形景观设计则可以分成道路绿化、草坪设计、街头绿化、休闲空间设计、广场绿地等。
在公共绿地的园林绿化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差异性因素的影响,因此微地形景观设计要充分考虑多种设计影响因素,实事求是地进行微地形景观设计,笔者在书院体育公园的中心广场,充分利用微地形的设计原理,在草坪休息区、儿童活动区、中央广场区、生态林业区等地方,充分利用微地形的设计原理,结合植物的生长习性,在主要景点和功能区进行相应的植物布置,以达到良好的视觉和生态效果,如图2所示。
4微地形景观设计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实例
4.1上海浦东新区书院社区体育公园及配套设施工程概况
为提升研究的实践价值,选择上海浦东新区书院社区体育公园及配套设施工程(一标段)绿化工程作为研究对象,该工程主要包括绿化种植、土石回填、石材铺筑、花台、喷泉、驳岸等园林绿化景观内容,涉及景观绿化面积28194m 2,为保证园林绿化的
艺术性、美观性、生态性,该工程结合现有的地形地貌,在主要的植物景点采用了微地形景观设计施工,并得到甲方、设计单位及专家的一致好评,我司计划今年申报上海市的白玉兰奖。
4.2具体设计
在研究对象工程中,采用了如下园林绿化微地形景观设计:4.2.1草坪设计
草坪属于工程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草坪开展的微
地形景观设计也往往多种多样,而结合工程实际,设计人员采用了运用微地形变化创造景观的设计。
设计人员在创造有高低变化的场地同时,科学处理改良盐碱地草坪的排水排盐情况,并顺
图1
驳岸一角
图2
中心广场
2.4.3水生植物的选择
水生植物种类繁多,分为三大类,包括:沉水植被:矮生苦草、狐尾藻、龙须眼子菜、金鱼藻、水车前、轮叶黑藻等。
挺水植被:荷花、千屈菜、再力花、美人蕉、菖蒲、鸢尾、芦苇、铜钱草等。
浮叶植被:睡莲、荇菜等[5]。
2.5后期规划
今后,花地河第二、三期碧道还将继续对现有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构建滨水绿道、水上游憩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和周边设施结合的特色游憩系统。
滨水碧道规划全线贯通的三线绿道(漫步道、慢跑道、骑行道),打通断点;沿线增加标识系统、厕所、休闲休憩设施,结合碧道分段主题,增加荔湾历史文化和科普教育展示设施。
水上游憩设施改造提升现有码头,并对接珠江水上巴士系统。
周边根据总体设计新增停车场和公交站点,设置自行车驿站,与城市绿道衔接。
3结论
于川流于城市的河涌,打造特色鲜明的高品质示范性碧道,可以进一步提升岭南水乡风貌,让城市因水而美、依水而灵动。
可以凸显广州花城的景观特色,成为老百姓美好生活的好去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好表现。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河长办.广东万里碧道总体规划(2020—2035年)[EB/OL].政府
信息公开网,2020-11-02./yfshuiwu/gkmlpt/ content/1/1389/post_1389637.html?jump=false#430.
[2]曾洁霖,何焕华,罗蕙君,等.广州碧道示范河涌游憩景观建设研究:
以荔枝湾涌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0):68-74. [3]吴铎权,蔡如.乡村振兴背景下远郊村庄景观规划探究[J].广东园林,2021(2):14-18.
[4]黄静娜,谢宏奎,朱志勇.漳浦香山湾展示中心滨海植物色彩营造[J].
广东园林,2020(5):62-66.
[5]范秀云.广州市湿地公园水生植物景观调查与分析[J].西南林业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2019(2):46-50.
收稿日期:2021-05-21
作者简介:童志成(1977—),男,汉族,广东云浮人,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花卉园艺应用工作。
单赋添(1988—),男,汉族,广东广州人,本科,工程师,从事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花卉园艺应用工作。
陈若虹(1982—),女,汉族,广东广州人,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风景园林技术与研究、花卉园艺应用工作。
应场地的高差变化开展草坪的铺设。
在植物季相景观处理上,充分考虑草坪单一的景观缺点,在施工时,在草坪的主要景点位置适当布置景石、造型植物、彩叶植物等乔灌木,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并利用草坪的自然生长习性,对冷季型草坪和暖季型草坪在适当的季节进行交替混播种子,从而使草坪达到全年四季常青的景观效果。
4.2.2休闲空间设计
休闲空间同样属于研究对象工程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该设计采用了“线状+带状+块状”布局形式,其中的“块状”指的是位于休闲空间中心的水池小品,而围绕“块状”布置的线状林荫休闲步道结合上文提及的草坪设计,即可实现园林绿化的一体化,从而增加植物的立体空间感,研究对象工程的绿色公共空间也因此连成整体。
值得注意的是,在线状林荫休闲步道的设计中,设计人员还通过配置行道树形成了线状绿色景观,通过草坪、花灌木、亚乔木、乔木等合理的植物种植手法,达到良好的视觉层次效果。
再利用障景、框景等种植的艺术效果,从而形成模拟自然、回归自然的生态效果。
4.2.3其他设计
除上述设计外,设计人员在道路处理、绿地边沿处理中同样融入了微地形景观设计思想,其中道路处理采用了两侧小起伏优化排水功能的设计,地面铺装的选择也结合了园林的实际造景,道路的方向感和流动性因此大幅提升;而在绿色边沿处理中,则采用了缓坡处理的设计方式,通过缓坡处理,绿地边沿逐步向路面延伸,排水便利性因此得以进一步提升。
同时还在必要地段设置了道路与绿地中间的缓冲区,研究对象工程的排水性能因此得以进一步提升,而绿地边沿处理中采用的形状各异石头填筑、短木埋桩,则实现了软硬景的结合,和谐美、自然美的体现使该工程微地形景观设计更具借鉴价值[2]。
5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微地形景观设计可较好地服务于园林景观绿化。
本文涉及的草坪休闲区、中心广场区、主干道路区、生态绿地区等施工实例,有效提供了高质量的微地形景观设计施工方案,从而进一步提升该设计方案在微地形的实际应用情况。
另外,设计人员还结合各领域的新型设计思想,近年来在我国各地推广的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便可用于该微地形的景观设计方案,从而达到良好的自然生态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秋丽.园林绿化微地形景观的作用及处理技巧[J].技术与市场,2017,24(1):147,149.
[2]侯瑞蓉.微地形景观在渭南市中心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现代园
艺,2018(8):114-115.
收稿日期:2021-05-13
作者简介:许火龙(1975—),男,汉族,江西鹰潭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项目经理管理工作。
(上接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