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过关习题必修22-4《氓》及答案
《氓》同步练习(含答案)

《氓》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离骚(节选)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可惩?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B.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C.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D.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有关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朕”,古代第一人称代词,自汉武帝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4 《诗经》两首 含答案

第二单元DIERDANYUAN4《诗经》两首课后篇巩固提升随堂演练一、课文精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1.导学号95114007下列对节选部分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第一章的叙事手法颇似电影的蒙太奇,写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
B.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忠厚老实。
女主人公接受了氓的爱情,但婉言拒绝了男主人公急于成婚的要求。
C.在讨论婚事的过程中,男主人公表现得急躁、任性,女主人公则温柔、体贴、情深义重,并主动约定了婚期。
D.在恋爱中,女主人公非常痴情,经常登上高处眺望,但男主人公故意不来相见,而且很随便地应付婚事。
E.第三章写桑树枝繁叶茂,光彩鲜艳,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陶醉之情。
解析D项,“但男主人公故意不来相见”理解错误,诗中也没有表现出“很随便地应付婚事”;E 项,“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理解错误,这是比兴手法,引出后文女主人公对婚姻的思考,不是”。
答案DE2.在《氓》中,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称呼在不断变化,试分析称呼变化与女主人公感情变化二者之间的联系。
解析在《氓》中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称谓发生了由“氓”“子”“尔”到“士”的变化,情感也经历了由陌生、熟悉、热恋到疏远的变化。
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参考答案女主人公开始时用叙述语气称男方为“氓”,是因为双方婚姻关系未定,感情还较疏远。
当面称对方为“子”,尊重、客气、有礼貌,也透露出女主人公愿与对方建立婚姻关系的想法。
“尔”是第二人称代词,直呼对方,感情距离已拉近,这样称呼更加亲切。
氓练习题及答案

氓练习题及答案氓是中国古代诗歌《诗经》中的一篇,属于“国风”中的“卫风”,是一首描写男女爱情悲剧的诗歌。
以下是关于《氓》的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氓》是《诗经》中“国风”的哪一部分?答案:卫风2. 《氓》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答案:描写男女爱情悲剧3.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中的“氓”指的是什么?答案:指代男子4.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中的“匪”字在此处的意思是?答案:不是5.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中的“将”字在此处的意思是?答案:请二、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是《氓》中的内容?A.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B.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C.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D.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答案:C(出自《诗经·周南·桃夭》)2. “氓”在《氓》中代表了什么?A. 女子B. 男子C. 老人D. 孩子答案:B3. “抱布贸丝”中的“布”指的是什么?A. 布料B. 货币C. 布匹D. 丝绸答案:D三、简答题1. 简述《氓》中男女主人公的相遇情景。
答案:男女主人公在市集上相遇,男子以抱布贸丝为由接近女子,两人相识并逐渐产生情感。
2. 《氓》中的女子在诗中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点?答案:女子在诗中表现出了温柔、贤淑、善良、有主见等性格特点。
四、论述题1. 论述《氓》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及其原因。
答案:《氓》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主要源于社会环境和个人命运的双重影响。
女子虽然深爱男子,但最终因为男子的背叛和家庭的反对,导致两人的爱情走向悲剧。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地位的限制和对个人情感的束缚。
以上是《氓》的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氓》试题及答案

氓一、选择题1.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和注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匪我愆期(yǎn)女也不爽(过失,差错)B.将子无怒(qiāng)以我贿迁(贿赂)C.淇水汤汤(tāng)体无咎言(怪罪)D.渐车帷裳(jiān)自我徂尔(到,往)2. 下列各项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匪我愆期,子无良媒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C.士之耽兮,犹可说也D.士也罔极,二三其德3. 下列诗句中使用了比兴手法的一项是()A.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B.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C.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D.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4. 对《氓》有关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载笑载言”中“载”字的含义和成语“载歌载舞”中的“载”字的含义是一致的。
B.“夙兴夜寐”即早起晚睡,和现在的成语含义相同。
C.“及尔偕老”意为等你老了,与现在常讲的“白头偕老”不相同。
D.“信誓旦旦”即真诚恳切地发誓,和现在的成语含义相同。
5. 下列各项对《氓》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氓》描写一个被遗弃的妇女的不幸遭遇和她对负心人的强烈怨恨,反映了夫权桎梏下妇女的悲惨命运。
诗中女主人是个敢爱敢恨、果断坚强的妇女。
B.《氓》第三章写女主人公对惑于爱情而不能自持的悔恨,运用了《诗经》六义中“赋”的手法,自然、贴切而又形象地表达了女主人公对少女的告诫。
C.《氓》的男主人公是一个卑鄙无信的伪君子形象,他并未爱过女主人公,只是趁着卖布的机会,诱骗女主人公与之约定婚期,后又无情地把她抛弃。
D.《氓》这首诗综合运用叙述、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蕴含着强烈的感情,是带有自叙传性质的抒情长诗,也是我国浪漫主义抒情诗歌的源头。
6.对《诗经二首》艺术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 2.4《氓》习题

《氓》习题一、积累运用1.下边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mánɡ)静女其姝(shū)修我矛戟(qǐ)B.静女其娈(luán)乘彼垝垣(ɡuǐ)与子同泽(zé)C.夙兴夜寐(sù)隰则有泮(pàn)贻我彤管(yí)D.洵美且异(xún)无与士耽(dān)渐车帏裳(chánɡ)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体无咎言夙兴夜寐嗜草乘彼垝垣B.糜室劳矣矛戟彤管踟蹰C.自我徂尔有炜洵美于嗟鸠兮D.泣涕涟涟送子涉骐晏晏帏裳3.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用了赋的手法,直接抒发对女子的喜爱。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4.选出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句()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5.《诗经》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共收录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的诗歌_____________首。
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
《诗经》“六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氓》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6.从《氓》中找出两个现在还常用的成语,并作解释。
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表现了女主人公婚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
8.“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从痛苦的生活经验中女主人公认识到在恋爱、婚姻生活中___________,流露出来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绝而不留恋。
诗经氓练习题及答案

诗经氓练习题及答案《诗经氓》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集之一,收录了300多首古代诗歌。
这其中,有一篇被称为《氓》的诗歌,诗中通过描写民众生活的种种困境,抨击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贫富悬殊。
那么,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诗经氓》,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练习题,来检验对这篇诗歌的理解。
下面,我将列举一些练习题及答案,并附上详细解析,以供参考。
练习题一:诗中提到了“民之耨矣”,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答案及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民正在耕种”。
其中,“民”指的是人民,“耨”指的是耕种的动作。
通过这句话,诗人展示了人民艰苦劳作的形象,暗示了社会中劳动者的辛勤付出。
练习题二:诗中写到了“负子敝衣,卧不安席。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什么?答案及解析:这两句话描绘了诗中人物的贫穷和困苦。
其中,“负子敝衣”表示他们穿着破旧的衣服,“卧不安席”则表示他们因为生活的困苦而无法得到安稳的休息。
练习题三:诗中说到了“乐余归止,万民所愿”。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答案及解析:这句话表达了当时民众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
“乐余归止”指的是没有战事,人们可以安居乐业;“万民所愿”则表示这是人们共同的愿望。
练习题四:根据诗中的描写,你认为诗人对社会现象持什么态度?答案及解析:通过诗中所描绘的社会现象,诗人对社会的不公与贫富悬殊持负面态度。
他通过描写人们贫困、艰苦的生活情境,抨击了社会的不平等和贫富差距。
这种态度在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练习题五:从《诗经氓》中你能感受到什么?答案及解析:通过《诗经氓》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困苦,也可以感受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诗中透露出的情感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通过以上的练习题及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经氓》这篇古代诗歌的内涵与意义。
通过这种练习题的方式,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文学作品中所传达的信息,同时也能提高我们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氓古诗试题及答案

氓古诗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氓》是《诗经》中的一首诗,属于_________。
2. 诗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中的“氓”指的是_________。
3.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中的“匪”字,在这里的意思是
_________。
二、选择题
1. 下列对《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这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诗歌
B. 诗中“氓”指的是一个男子
C. 这首诗属于《诗经》的“国风”
D. 诗中表现了女子对男子的单相思
2.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中“抱布贸丝”的意思是()。
A. 拿着布匹去交换丝绸
B. 抱着布匹去卖
C. 拿着布匹去求婚
D. 抱着布匹去还债
三、简答题
1. 请简述《氓》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四、翻译题
1. 将“氓之蚩蚩,抱布贸丝”翻译成现代汉语。
五、分析题
1. 分析《氓》中“氓”的形象特征。
六、论述题
1. 论述《氓》在《诗经》中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
一、填空题
1. 国风
2. 一个男子
3. 并非
二、选择题
1. D
2. A
三、简答题
1. 《氓》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通过男子的视角表达了对女子的渴望和追求。
四、翻译题
1. 那个男子傻乎乎的,抱着布匹来交换丝绸。
五、分析题
1. “氓”在诗中是一个憨厚、朴实的形象,他通过抱布贸丝的方式表达了对女子的爱慕之情。
六、论述题
1. 《氓》作为《诗经》中的一首著名诗歌,以其朴实无华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古代人民的爱情生活,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氓》同步练习附答案

《氓》同步练习附答案一、基础达标1.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解析】选B。
A项,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引出另一个话题。
C项,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D项,古义:下雪,“雨”为动词;今义:名词,雨和雪。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子无怒将:愿,请B.躬自悼.矣悼:伤心C.静言.思之言:说D.反.是不思反:违反【解析】选C。
言:句中助词。
3.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语属于形容词用作动词的一项是( )A.三岁食贫.B.其黄.而陨C.二三..其德 D.夙兴夜.寐【解析】选B。
B项,黄:形容词作动词。
A项,形容词作名词;C项,数词作动词;D项,名词作状语。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三岁....食贫 B.夙兴夜寐C.秋以为..顿丘..期 D.至于【解析】选B。
B项,“夜寐”古今同义,晚睡。
A项,三岁:古义泛指多年。
今义是三岁的年龄。
C项,以为:古义指两个词,“以”,把;“为”,当作。
合起来就是“把……当作”。
今义是认为。
D项,至于:古义是到,到达。
今义是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起一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选B。
A项,两个“尔”都是代词,代指“你”。
B项,第一个“为”,动词,“作为”;第二个“为”,动词,“做”。
C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项,两个“其”都是代词,指“他的”。
二、课内阅读阅读《氓》一文,完成后面题目。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言既遂.矣遂:实现,遂顺B.咥.其笑矣咥:大笑的样子C.及尔偕.老偕:共同D.静言.思之言:说话【解析】选D。
D项,言:句中助词。
7.下列诗句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氓古诗试题及答案

氓古诗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氓》是一首描写______的诗。
2.《氓》中“氓之蚩蚩”中的“蚩蚩”形容的是______。
3.《氓》中“抱布贸丝”的“布”指的是______。
4.《氓》中“匪来贸丝”的“匪”意为______。
5.《氓》中“将子无怒”的“将”意为______。
二、选择题1.《氓》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屈原D. 陶渊明2.《氓》中“总角之宴”中的“总角”指的是什么?A. 古代的一种发型B. 古代的一种宴会C. 古代的一种游戏D. 古代的一种礼仪3.《氓》中“信誓旦旦”中的“旦旦”形容的是什么?A. 誓言的坚定B. 誓言的频繁C. 誓言的虚假D. 誓言的短暂4.《氓》中“不我魗兮”中的“魗”是什么意思?A. 笑B. 哭C. 怒D. 愁5.《氓》中“淇则有岸”的“淇”指的是什么?A. 一条河B. 一座山C. 一个城市D. 一个国家三、简答题1.《氓》中“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这两句诗表达了什么含义?2.《氓》中“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3.《氓》中“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四、翻译题1.将“氓之蚩蚩,抱布贸丝”翻译成现代汉语。
2.将“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翻译成现代汉语。
五、分析题1.分析《氓》中“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这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和意义。
2.《氓》中“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与“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在情感上有何对比?答案:一、填空题1. 爱情2. 男子的憨厚3. 货币4. 不是5. 请二、选择题1. C2. A3. A4. A5. A三、简答题1. 这两句诗通过比喻表达了爱情的有限性和变化无常。
2. 描绘了男女主人公在童年时无忧无虑、欢乐的宴会场景。
3. 反映了作者对爱情中诺言的失望和对背叛的愤怒。
四、翻译题1. 那个男子憨厚老实,抱着布来交换丝线。
2. 在童年的宴会上,我们谈笑风生,气氛欢快。
五、分析题1. 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比喻,强调了爱情的界限和变化,为全诗的主题和情感铺垫。
氓复习题以及答案

氓复习题以及答案
1. 氓的作者是哪位?
答案:氓的作者是《诗经》中的无名氏。
2. 《氓》这首诗歌属于《诗经》中的哪个部分?
答案:《氓》属于《诗经》中的“国风”部分。
3. 《氓》这首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氓》这首诗歌的主题是描写一个女子对负心汉的控诉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4. 诗中“氓之蚩蚩”中的“蚩蚩”是什么意思?
答案:诗中“氓之蚩蚩”中的“蚩蚩”指的是愚昧无知的样子。
5. 诗中“抱布贸丝”描述了什么情景?
答案:诗中“抱布贸丝”描述了女子用布匹交换丝线的情景,暗喻了女子对爱情的期待和交换。
6.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中的“谋”字如何理解?
答案:“谋”字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商量或谋划,指的是男子不是单纯来交换丝线,而是来与女子商量婚事。
7.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中的“沃若”是什么意思?
答案:“沃若”在这里形容桑叶茂盛的样子,比喻女子年轻貌美。
8. 诗中“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案:诗中“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将鸠鸟不吃桑葚的行为来比喻女子对男子的失望。
9.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中的“贰”字如何解释?
答案:“贰”字在这里指的是不专一、变心,描述了男子对女子的不忠。
10. 诗的结尾“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诗的结尾“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表达了女子对男子曾经信誓旦旦的承诺的失望和对男子变心的愤怒。
2022届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氓》基础过关练习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2022届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氓》基础过关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第一单元1 氓基础过关练一、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
1.无食桑葚“无”同“”,2.犹可说也“说”同“”,3.隰则有泮“泮”同“”,二、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言2.将3.若4.以5.之三、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至于顿丘古义:今义: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2.秋以为期古义:今义:认为。
3.体无咎言古义:今义:身体,有时指身体的一部分。
4.以我贿迁古义:今义:贿赂。
5.三岁食贫古义:今义:三岁的年龄。
6.总角之宴古义:今义:请人吃酒饭,聚会在一起吃酒;酒席,宴会。
四、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其黄而陨2.士贰其行3.二三其德4.夙兴夜寐五、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特殊句式:译文:2.秋以为期。
特殊句式:译文:六、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氓,民。
“氓”可指外来的百姓,这里指自彼来此之民,是男子之代称。
( )2.卜,用火烧龟板,根据龟板上的裂纹推断吉凶祸福。
筮,用蓍草的茎占卦。
( )3.总角,是古时男孩子未行加冠礼时的发型。
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
( )4.蓍龟,古人以蓍草、龟甲占卜吉凶,因此合称“蓍龟”来代指卜筮,此词也可以喻指应该遵依的标准。
( )5.《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订,现存诗305篇,它最初被称为《诗》《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 )6.“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
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 )七、默写。
1.《氓》中以桑叶之润泽来比喻女子容颜亮丽的句子是“, ”。
2.《氓》中初露男子粗暴的性格,同时也写出了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 ”。
3.《诗经.王风》中有一首诗叫《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2单元第4课《氓》同步练习(1)(解析版)+.doc

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氓.之蚩蚩(mánɡ) 体无咎.言(jiù) 靡.室劳矣(mǐ)B.乘彼垝.垣(ɡuǐ) 于.嗟鸠兮(xū) 淇水汤.汤(shānɡ)C.夙.兴夜寐(sù) 隰则有泮.(pàn) 其黄而陨.(yǔn)D.无与士耽.(dān) 渐车帏裳.(chánɡ) 尔卜尔筮.(sh...ì.).【答案】A【解析】“氓”应读“ménɡ”。
2.对下列诗句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用了赋的手法,叙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答案】B【解析】B项,诗句用了“比”的手法,不是“赋”的手法。
3.下列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答案】C【解析】A、B两项是比喻的手法,D项,语意双关。
C项,“复关”代指女子心上人(氓)。
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4.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答案】引起后文(或:起兴作用)。
【解析】这里主要考查《诗经》中的常用手法——起兴手法。
5.“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这段话写男子对姑娘的思念。
《氓》同步练习附答案

《氓》同步练习附答案一、基础达标1.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解析】选B。
A项,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引出另一个话题。
C项,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D项,古义:下雪,“雨”为动词;今义:名词,雨和雪。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子无怒将:愿,请B.躬自悼.矣悼:伤心C.静言.思之言:说D.反.是不思反:违反【解析】选C。
言:句中助词。
3.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语属于形容词用作动词的一项是( )A.三岁食贫.B.其黄.而陨C.二三..其德 D.夙兴夜.寐【解析】选B。
B项,黄:形容词作动词。
A项,形容词作名词;C项,数词作动词;D项,名词作状语。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三岁....食贫 B.夙兴夜寐C.秋以为..顿丘..期 D.至于【解析】选B。
B项,“夜寐”古今同义,晚睡。
A项,三岁:古义泛指多年。
今义是三岁的年龄。
C项,以为:古义指两个词,“以”,把;“为”,当作。
合起来就是“把……当作”。
今义是认为。
D项,至于:古义是到,到达。
今义是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起一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选B。
A项,两个“尔”都是代词,代指“你”。
B项,第一个“为”,动词,“作为”;第二个“为”,动词,“做”。
C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项,两个“其”都是代词,指“他的”。
二、课内阅读阅读《氓》一文,完成后面题目。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言既遂.矣遂:实现,遂顺B.咥.其笑矣咥:大笑的样子C.及尔偕.老偕:共同D.静言.思之言:说话【解析】选D。
D项,言:句中助词。
7.下列诗句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2单元第4课《氓》同步练习(1)(解析版)+

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氓.之蚩蚩(mánɡ) 体无咎.言(jiù) 靡.室劳矣(mǐ)B.乘彼垝.垣(ɡuǐ) 于.嗟鸠兮(xū) 淇水汤.汤(shānɡ)C.夙.兴夜寐(sù) 隰则有泮.(pàn) 其黄而陨.(yǔn)D.无与士耽.(dān) 渐车帏裳.(chánɡ) 尔卜尔筮.(sh...ì.).【答案】A【解析】“氓”应读“ménɡ”。
2.对下列诗句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用了赋的手法,叙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答案】B【解析】B项,诗句用了“比”的手法,不是“赋”的手法。
3.下列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答案】C【解析】A、B两项是比喻的手法,D项,语意双关。
C项,“复关”代指女子心上人(氓)。
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4.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答案】引起后文(或:起兴作用)。
【解析】这里主要考查《诗经》中的常用手法——起兴手法。
5.“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这段话写男子对姑娘的思念。
《氓》试题及答案

氓一、选择题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和注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匪我愆期(y®)女也不爽(过失,差错)B.将子无怒(qi m g)以我贿迁(贿赂)C.淇水汤汤(t mg)体无咎言(怪罪)D.渐车帷裳(ji①)自我徂尔(到,往)2.下列各项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匪我愆期,子无良媒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C•士之耽兮,犹可说也D.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3.下列诗句中使用了比兴手法的一项是()A.女也不爽,士贰其行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C.三岁为妇,靡室劳矣D.尔卜尔筮,体无咎言4.对《氓》有关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载笑载言”中“载”字的含义和成语“载歌载舞”中的“载”字的含义是一致的。
B.“夙兴夜寐”即早起晚睡,和现在的成语含义相同。
C.“及尔偕老”意为等你老了,与现在常讲的“白头偕老”不相同。
D.“信誓旦旦”即真诚恳切地发誓,和现在的成语含义相同。
5.下列各项对《氓》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氓》描写一个被遗弃的妇女的不幸遭遇和她对负心人的强烈怨恨,反映了夫权桎梏下妇女的悲惨命运。
诗中女主人是个敢爱敢恨、果断坚强的妇女。
B.《氓》第三章写女主人公对惑于爱情而不能自持的悔恨,运用了《诗经》六义中“赋”的手法,自然、贴切而又形象地表达了女主人公对少女的告诫。
C.《氓》的男主人公是一个卑鄙无信的伪君子形象,他并未爱过女主人公,只是趁着卖布的机会,诱骗女主人公与之约定婚期,后又无情地把她抛弃。
D.《氓》这首诗综合运用叙述、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蕴含着强烈的感情,是带有自叙传性质的抒情长诗,也是我国浪漫主义抒情诗歌的源头。
6.对《诗经二首》艺术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用了赋的手法,直接抒发对女子的喜爱。
高一语文同步练习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语文:2-4《氓》

《氓》同步练习深圳大学附属中学田军【教学重点】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一、课前热身**知识梳理:1、注音并解释:氓()淇水()愆期()将子无怒()乘彼垝垣()()载笑载言()体无咎言()尔卜尔筮()()于嗟鸠兮()()其黄而陨()无食桑葚()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来即我谋言既遂矣()无与士耽()以我贿迁()女也不爽()渐车帷裳()()士也罔极()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抱布贸丝咥其笑矣()及尔偕老()隰则有泮()言笑晏晏()亦已焉哉()躬自悼矣()2、通假字:例句假借字本字意义氓之蚩蚩将子无怒于嗟鸠兮犹可说也隰则有泮不可说也3、古今异义:(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
今义:)(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古义:。
今义:)(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古义:。
今义:)(4)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古义:。
今义:)(5)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古义:。
今义:)(6)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古义:。
今义:)(古义:。
今义:)(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古义:。
今义:)(8)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古义:。
今义:)(9)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古义:。
今义:)(10)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古义:。
今义:)4、词类活用:(1)三岁食贫()(2)士贰其行()(3)二三其德()(4)夙兴夜寐()5、一词多义:(1)其:①静女其姝//静女其娈②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其黄而陨③士贰其行④咥其笑矣(2)以:①秋以为期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③以尔车来④以我贿迁(3)于:①俟我于城隅②送子涉淇,至于顿丘③于嗟鸠兮,无食桑葚(4)之:①匪女之为美②美人之贻③氓之蚩蚩//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④总角之宴,言笑晏晏⑤静言思之,躬自悼矣(5)言:①载笑载言②体无咎言③静言思之(6)说:①说怿女美②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犹可说也6、学成语识文言:(解释成语意思)①搔首弄姿:②踟蹰不前:③贻人口实:④匪夷所思:⑤图穷匕见:⑥若即若离:⑦尔虞我诈:出尔反尔:⑧毫厘不爽:屡试不爽:⑨载歌载舞:⑩忠心不贰:⑾白头偕老:⑿信誓旦旦:⒀夙兴夜寐7、文言句式:(翻译下列诗句,尽量保留原诗的韵味)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人教高中语文 必修二第二单元4.《氓》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 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
第三章
提示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比:比喻
2、 “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兴、比
唉,斑鸠呀,不要贪吃桑葚!
兴: 以兴起,引出观点。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比: 喻体
斑鸠 桑葚
本体
女子 男子
用“鸠”“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要迷恋男子。
18
第四章 3、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兴、比
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纷纷掉落下来。
说——通“脱”,解脱。 泮——通“畔”,边,岸。
2、古今异义
(1)氓:古义指民众,百姓,课文指“那个人”;
今义指“道德败坏的人”
(2)至于顿丘:古义:直到;今义:递进关系连词,表达到某种 程度。
(3)秋以为期:古义:把……作为(看作);今义:认为。
(4)涕:古义指眼泪,今义指鼻涕。
(5)三岁食贫:古汉语里的“三”和“九”往往不是具体数字,
shèn
dān tuō
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无与士耽 犹可说也
yǔn cú
shānɡjiān chánɡ
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 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
m 靡ǐ室劳矣
sù mèi xì
夙兴夜寐 咥其笑矣
隰则x有í 泮 pàn
7
语法现象
1、通假字
蚩——通“媸媸”,笑嘻嘻的样子;一说是忠厚的样子。
师生帮手:高中语文《氓》知识点复习归纳练习及答案

师生帮手:高中语文《氓》知识点复习归纳练习及答案《氓》同步练习一、通假字1、匪(fēi)来贸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xū)嗟鸠兮,无食桑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士之耽兮,犹可脱(tuō)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字音氓__________之蚩__________蚩,抱布贸丝。
将__________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__________彼垝__________垣__________,以望复关。
既见复关,载__________笑载言。
尔卜__________尔筮__________,体无咎__________言。
自我徂__________尔,三岁食贫。
淇__________水汤汤__________,渐__________车帷__________裳__________。
夙__________兴夜寐__________,靡__________有朝矣。
兄弟不知,咥__________其笑矣。
淇则有岸,隰__________í则有泮__________。
三、古今异义词: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子——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_;今指儿子。
至于——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表示另提一事。
2、三岁食贫三岁——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三岁的年龄3、秋以为期以为——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一个词,认为。
4、总角之宴宴——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宴会。
四、一词多义1、以A、秋以为期__________B、乘彼垝垣,以望复关__________C、以尔车来__________,以我贿迁__________2、言A、言既遂矣____________________ 静言思之____________________B、体无咎言____________________C、言笑宴宴____________________ 载笑载言____________________3、之A、①氓之蚩蚩\\②桑之未落\\③士之耽兮④女之耽兮⑤桑之落矣 ____________________B、⑥总角之宴 ___________________C、⑦静言思之 ___________________4、其A、其叶沃若 ____________________B、咥其笑矣 ____________________C、不思其反 ____________________五、需注意的语气助词:1、于嗟鸠兮于嗟:吁嗟,感叹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氓》过关习题
深圳大附属中田军
【教重点】
1、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2、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一、课前热身
知识梳理:
1、注音并解释:
氓()淇水()愆期()将子无怒()
乘彼垝垣()()载笑载言()体无咎言()
尔卜尔筮()()于嗟鸠兮()()其黄而陨()无食桑葚()自我徂尔()淇水汤汤()即我谋言既遂矣()无与士耽()以我贿迁()
女也不爽()渐车帷裳()()士也罔极()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抱布贸丝
咥其笑矣()及尔偕老()隰则有泮()
言笑晏晏()亦已焉哉()躬自悼矣()
2、通假字:
例句假借字本字意义
氓之蚩蚩
将子无怒
于嗟鸠兮
犹可说也
隰则有泮
不可说也
3、古今异义:
(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
今义:)
(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古义:。
今义:)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古义:。
今义:)(4)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古义:。
今义:)(5)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古义:。
今义:)(6)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古义:。
今义:)(古义:。
今义:)
(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古义:。
今义:)(8)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古义:。
今义:)(9)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古义:。
今义:)(10)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古义:。
今义:)4、词类活用:
(1)三岁食贫()
(2)士贰其行()
(3)二三其德()
(4)夙兴夜寐()
5、一词多义:
(1)其:
①静女其姝//静女其娈
②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其黄而陨
③士贰其行
④咥其笑矣
(2)以:
①秋以为期
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③以尔车
④以我贿迁
(3)于:
①俟我于城隅
②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③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4)之:
①匪女之为美
②美人之贻
③氓之蚩蚩//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④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⑤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5)言:
①载笑载言
②体无咎言
③静言思之
(6)说:
①说怿女美
②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犹可说也
6、成语识文言:(解释成语意思)
①搔首弄姿:
②踟蹰不前:
③贻人口实:
④匪夷所思:
⑤图穷匕见:
⑥若即若离:
⑦尔虞我诈:
出尔反尔:
⑧毫厘不爽:
屡试不爽:
⑨载歌载舞:
⑩忠心不贰:
⑾白头偕老:
⑿信誓旦旦:
⒀夙兴夜寐
7、文言句式:(翻译下列诗句,尽量保留原诗的韵味)
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译文:
②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译文:
8、固定句式
①载笑载言(载……载……,固定句式,译为“一边……一边……”)
②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焉哉,固定结构,语气词连用,表示强烈的感叹,可译为“了吧”。
)
9、古文化词语:
总角之宴
二、品味鉴赏:
整体感知课文:
1、《氓》是以谁的口吻写的?采用了什么样的叙述方式?叙述了哪些经历?表达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