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梗阻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究肠梗阻患者围术期综合护理应用效果。

方法:本院普外科2016.1~12月收治肠梗阻患者29例。

所有患者予电脑随机表法分组。

对照组常规
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围术期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差异。

结果:观察组肠
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8.97±2.13)d、(11.29±2.37)d,对照组为(12.91±3.41)d、(16.73±3.27)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围术期综合护理配合肠梗阻患者临床见显著优势。

关键词:肠梗阻;围术期护理;综合护理
前言
肠梗阻为多种因素导致肠内容物在肠道中运行状态受阻的急腹症[1]。

该病初
期可见解剖与功能性病理学改变。

后可出现体液与电解质流失现象。

若未行及时
控制可并发毒血症危及生命。

肠梗阻临床治疗仍以手术为主。

术前、术后护理配
合可促患者机体康复 [2]。

常规围术期护理侧重病情监管,临床应用效果不及预期。

故本文就围术期综合护理模式配合肠梗阻手术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普外科29例肠梗阻需行手术治疗患者。

所有患者予电脑随机表法分组。

观察组(n=14)病程3~15(9.7±6.5)h;对照组(n=15)病程5~16(9.9±6.1)h。

组间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排除标准:发病>24h、合并其他肠道疾病、年龄>75岁者。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围术期护理。

①术前评估患者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
便程度。

予鼻胃管胃肠减压、解痉止痛剂、局部按摩控制疼痛及腹胀。

同行体位、呕吐护理、肠道准备。

②术中配合麻醉医师完成麻醉。

动态观察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变化。

③术后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切口、腹腔引流、肠粘连、肠瘘风险。

予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空腹腹腔内感染、营养支持。

常规健康教育、体位
及饮食指导。

观察组:围术期综合护理。

一、术前综合护理。

①常规病情评估。

评估患者
身体机能、手术风险、药物禁忌、病情程度、肠梗阻级别。

②心理支持。

若患者存在紧张焦虑情绪可予疾病健康指导消除疑虑。

同行患者家属心理指导。

指导责
任人签署手术同意书。

③术前护理。

常规胃肠减压。

药物镇痛,肠道准备。

二、术中综合护理。

①患者入室后取平卧位建立静脉通道。

嘱患者尽量放松,肢体安抚患者情绪。

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待患者睫毛反射后行手术治疗。

②术中巡回护士保持手术室走廊安静。

器械护士配合完成手术。

手术护士常规生命体征监控,
若有异常通知医生。

③本次手术规范医护人员言语交谈行为。

禁止不当语言或与手术不相关语言出现。

三、术后综合护理。

①术后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腹痛、肛门排气、排便、胃肠减压、腹腔引流管引流液颜色有无异常。

待患者全
麻苏醒后间隔2h监测生命体征。

待病情平稳后指导患者取半卧位松弛腹直肌减
轻伤口缝合张力疼痛。

术后禁食期常规补液,待肛门排气后少量进食。

②胃肠减压及腹腔引流管护理。

妥善固定引流管,详细记录引流情况。

每日更换引流管预
防逆行感染。

待肛门排气后可停止胃肠减压。

③并发症护理。

狭窄性肠梗阻术后患者常见腹部胀痛、持续发热、切口红肿,可并发切口感染或肠瘘。

就狭窄性肠
梗阻患者行术前、术后早期抗感染治疗及营养支持。

加强术后切口观察及无菌换
药关注。

嘱患者家属同监管术后引流。

④活动指导。

术后24h病情平稳后协同患者下床活动防止肠粘连。

⑤健康教育。

嘱患者进食易消化食物。

饭后避免剧烈运动及腹部受凉。

不可摄入刺激性食物。

1.3评价指标
本次以患者术后恢复日排便1次为肠道功能恢复正常[3]。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软件SPSS21.0分析,计数资料以“?x±s”表示,t检验组间对比,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数据如下:
3.讨论
围术期护理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模式。

该护理模式可配合手术完成临床
治疗[4]。

本次常规围术期术前、术后行病情评估、对症护理及医护配合促患者康复。

但该护理模式具以下缺点。

一、护理预见性不强。

常规护理中见患者术后并
发症出现方才行药物控制。

二、侧重病情关注,忽视患者主观感受。

术前、术中
心理指导不到位,患者护理期间疾病情绪严重。

三、细节护理不到位。

术后临床
护理缺乏规范性护理指导。

故常规护理模式下患者肠道功能恢复不佳,住院时间
相对较长。

本次观察组以围术期综合护理模式配合手术治疗,见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相关指标均好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如下:一、预见性并发症护理。

狭窄
性肠梗阻患者术后多可并发切口感染和肠瘘。

本次围术期综合护理行早期抗感染
预防、病情观察、营养支持提升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病风险。

故患
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

二、术前、术中心理护理。

术前心理护理可安抚患者及
家属情绪,消除患者术前疾病心理,稳定患者术前生命体征。

本次术前护理在手
术禁忌告知及手术同意书签订时进行。

术中规范医护人员言语行为可避免患者浅
麻醉状态下患者产生恐惧心理,加剧患者生命体征波动及术中风险[5]。

三、细节
护理。

活动指导、健康教育均由护理人员亲自进行。

常规护理下患者仅口头指导
患者开展活动。

故指导效果不佳,患者锻炼效果不及预期。

本次以护理人员全程
陪护为重点,辅助日常监管及运动指导,故患者住院时间短。

综上,围术期综合护理用于肠梗阻患者手术配合可促肠道功能及机体康复。

参考文献:
[1] 眭琦.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3):121+127.
[2] 陆盛艳.个性化护理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8,25(1):2293-2295.
[3] 熊丽华.解析临床外科中肠梗阻的护理过程监控[J].中国实用医药,2018,
13(5):165-166.
[4] 任庆玲,等.内镜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的护理配合[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179-181.
[5] 岳殿霞.综合护理在肠梗阻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价值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7):276-2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