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地理国情监测引发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nnovation ·30·
文章编号:2095-6835(2016)04-0030-02
山西省地理国情监测引发的思考
冯杰婷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1308班,湖北武汉 430079)
摘 要:认真走访了有关单位、查找了相关资料后,针对所学专业,阐述了山西省遥感信息技术、地理国情监测的历史、发展现状和实施情况,以期为地理国情监测技术和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财政保障和技术支持等。

关键词:地理国情监测;监测方法;财政保障;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6.04.030
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对山西省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思路,也有了新的认识——着力重塑山青水秀的山西,并提出了新计划、新举措完善社会生态工作。

在工作过程中,遥感信息技术、地理国情监测技术逐渐被人们认识,而现代测绘技术,比如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GPS)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等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大对其的投入力度。

应用这项技术,不仅可以有序、连贯地监测山西城市规划、山区地理地形、河流水域、道路交通和地质、地表等情况,还能从时间、空间和定量化方面观察、研究和分析某个区域的分布特点、分布差异、变化的数量和频率、变化的趋势等,以统计、评估本省各地市的环境资源、社会生态和经济发展取向,得到有价值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监测数据、变化规律,某个区域的地图图形、地质结果和研究报告。

同时,采用这些技术还能为全省自然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基础服务,完成生态平衡的重建和生态环境的修复,使城镇化建设与农业建设同步发展。

另外,它也能为工矿企业布局评估、空间设施、重大工程设施和重大决策的制订,突发意外、重大公共事件的预警和处置,地缘政治国内国际区域划分等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利用寒暑假,笔者回到家乡,跟踪研究了山西省地理国情监测情况。

1 监测背景
2011年末,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同志在地理国情监测信息工作会上提出,工作在地理国情监测、测绘地理信息岗位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要正确认识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水平,努力建设地理国情监测平台,加大地理信息产业的投入力度,全力促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发展。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我省大力支持此次监测工作,围绕“构建数字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发展壮大产业,建设测绘强国”的大思维、大战略和大部署,整体谋划“十二五”期间地理国情监测、测绘工作的发展。

2 监测方法
2.1 安排部署
2012年,我省根据国家有关部署下发了《山西省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

文件指出,要进一步合理利用地理国情监测技术,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全球导航定位技术、航天航空遥感技术等先进技术融入其中,以1∶10 000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充分发挥地理信息资源的作用,强化对地形、水系、行政区划、道路、地表覆盖等地理要素的变化监测,同时,融合各类社会经济信息,综合对比、统计、分析、评价,得出准确的现状分布和变化信息,客观地反映省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

省测绘局和国土资源厅根据山西发展实情和社会经济的情况制订了《“十二五”地理国情监测发展规划》。

该规划指出,要不断扩大相关技术的应用范围,注重应用成效,依据新思路、新环境、新能源、新工业、新经济发展的要求统筹监测事业。

全省干部群众要进一步提高对地理测绘、监测、遥感信息等技术的认识,充分了解测绘、监测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时代性。

2.2 时间安排
从时间上看,可将此次地理国情普查分为3个阶段:①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的工作时间是2013-01—06,具体筹备工作是先成立领导组,起草监测实施方案,安排选择试点开展试验,并举办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认真收集资料等。

②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的工作时间是2013-07—2015-06,具体工作是要重点攻克监测基础底图的设计,安排专
3.4 改良治理手段和方式
考虑到我国目前仍属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能力和财政资金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矿山企业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积极开展治理工作,改善治理手段和方式。

比如,在处理一些坡度较陡的宕面时,可采用乔木遮挡、攀援植物上爬下挂等方法;同时,为了兼顾眼前效果,可适当配合鱼鳞坑、植生袋围堰或彩色水泥等辅助工艺。

这样一来,不仅能将治理成本降低50%以上,大大缓解矿山企业乃至我国的经济压力,实现“少花钱、多办事”的目标,还能改变部分群众对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是“奢侈工程”这一片面看法。

4 总结
总之,我国矿山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是涉及多
个主题的复杂社会问题,也是当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最为凸显的问题。

如果不及早治理,轻则会影响矿山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重则会影响社会的繁荣发展。

因此,必须要因地制宜地进行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做到既要改善又要预防,既要纠正又要控制,从而以最低的环境代价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关芳.浅析矿山项目建设对林业及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措施[J].林业勘查设计,2015(01):11-13.
[2]王楷.矿山安全生产与生态环境发展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8):164.
〔编辑:刘晓芳〕
. All Rights Reserv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nnovation ┃科技与创新
·31·
业人员采集数据,并处理底图和相关数据,加强外围调查、内部核查和质控监测,准确掌握有关数据。

③总结阶段。

这一阶段的工作时间是2015-07—12,主要是完成普查监测信息的归类、汇总、分析、统计工作,完成监测普查报告,并及时上报监测普查结果。

2.3 具体设施
宣传准备工作结束后,2014年初,我省紧锣密鼓地召开了第一次全省地理国情普查动员誓师大会,山西省测绘工程院等接受任务,与若干个参与普查的单位组团,统一部署、责任到人、合理分工,抽调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人员奔赴各自的作业区域启动外业调动工作。

在具体工作中,利用遥感技术,以航空和卫星定位影像资料为主,认真判读内业资料,对于部分不确定的资料,要进行外业检查,待相关监测工作结束后,再将整合和汇总的内容作为内业资料保存起来。

2014年上半年,作为此次普查的主要实施单位,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成立领导组,选定晋城陵川县作为此次普查的首个试点。

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率领省遥感中心、基础地理信息院、综合地理信息中心、测绘工程院等下属单位艰苦作业,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对陵川县1 705.5 km 2的普查,并制订了较为完善的技术流程,以此作为普查样板推动全省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开展。

在此期间,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紧抓发展计划,要求各市争取省编办支持,在各市国土资源部门成立市测绘地理信息局,推动县级管理机构的建设。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完成了测绘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修订工作,为此次国情监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该项工作尚未结束。

由于山西塌方式腐败,经济发
展遇到瓶颈,专业技术人员短缺,财力、物力投入过大等原因
导致这项工作放缓。

要想高标准地完成此次普查工作,任重而道远。

3 思考与建议
3.1 人才培养是根本
根据此次监测要求,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加强专业干部和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②组织全体监测人员参加系统的培训;③加强测绘职业技能鉴定,提高工作人员的鉴定水平,同时,还要实施文化强测战略,大力发展测绘文化;④委托高校或有计划地引进地理国情监测、测绘等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等高专技术人才,补充新鲜血液,以谋求更长远的发展。

3.2 财政保障是关键
在开展此项工作的过程中,要严格审计、监督经费的使用情况,防止资金浪费或被挪用贪污,防止推诿扯皮导致资金不能被充分利用、工作效率低的情况发生。

因此,要想保证普查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就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严密的组织和监督机制。

3.3 科技创新是源泉
科技先导、着力创新是快速完成监测任务的催化剂。

因此,要做好开发与挖潜工作,充分发挥现有技术装备的效能,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分工协作的地理国情监测信息科技创新体系。

另外,各单位还可以制订奖励政策,鼓励科技人员钻研高新技术,以科技创新引领工作,以科技创新成果为基础,推动项目的顺利进行,从而带动监测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测绘服务手段的转型升级。

3.4 技术体系是核心
地理国情监测技术主要包括地理要素信息的动态获取技术、统计分析与综合评估技术和产品生产与网络发布技术。

近年来,我省建成了空间天地立体多元观测体系,实现了对全省全域、全天候多元遥感动态影像的监测,实时、准确地监测全省地理国情,完成数据源分析工作。

只有实时、连续、自动地发现、设别和提取多元遥感信息、地理国情监测情况,实现数据库的自动增量,才能准确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要素。

在空间统计、分析等技术的基础上,统计全省国土面积流域长度,通过分析全省地形地貌、山河流域、环境结构、道路交通、境界确认、居住区域等数据,能够全面掌握全省空间分布格局。

使用了相关技术后,可以通过地理省情的动态监测变化数据判断全省地理情况、变化规律和变化趋势。

随着各项技术的快速发展,空间统计分析被广泛应用于突发事件处置、灾害应急、特殊工程的布局和优化上。

3.5 标准体系是灵魂
标准体系是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的科学应用体系。

遥感信息技术、测绘技术的科技含量高、精密性强,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土壤、水文、气象变化、城市规划和农情监测等众多领域。

因为监测技术复杂、操作流程严谨,所以,必须要有系统、完整的标准体系保障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规范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完善的标准体系中主要包括空间影像参考、数据采集与质量控制、分类与编码、处理与融合、存储与更新、数据库结构设计、数据监测的周期与采样的规范程度、图像、数据的评价标准与参照体系等内容。

3.6 政策体系是舵手
地理国情监测是一项综合、复杂、庞大、耗费时间长的工作,需要国家统一安排才可以施行。

在具体工作中,要结合国情、省情和市情,上下协调,横向连续,各职能部门要联合行动,以获得权威的数据信息。

另外,还要将相关内容与基本地理信息结合起来,形成纵向联动、左右协同的发布、监测机制。

4 结束语
要想有效完成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就要努力建设数据库管理平台、信息发布平台、动态监测平台、统计分析平台,实现各种信息数据变化的自动汇总、自动分析、定期更新、实时警示和有效提取。

同时,全国各省、市要紧抓区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调查研究、发展需求、导向论证、设计科学、组织合理、目标明确、远近结合、稳步推进”的原则,优先选择有代表性的重要地理要素,全力以赴做好试点示范,从而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计划与实施、能源资源利用与开发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地理国情监测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作,需要政策引导、领导重视,并以科学的管理体系、标准体系、技术体系等作保障。

在此,希望各省市要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和李克强总理的讲话精神,推动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发展,使其迈上一个新台阶,真正实现长期化、常态化和制度化。

参考文献 [1]吕长广.地理国情监测体系的基本架构[J ].城市勘测,2013
(2):10-12.
[2]马万钟,杜清运.地理国情监测的体系框架研究[J ].国土
资源科技管理,2011(6):104-111. [3]刘倩,周旭,陶舒.北京市地理国(市)情监测政策研究[J ].
地理信息世界,2013(6):38-41. ————————
作者简介:冯杰婷(1995—),女,山西临县人,2013年就读于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1308班,主要从事地理国情监测方面的研究。

〔编辑:白洁〕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