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高中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历史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岳麓版知识点练习第六十八篇
第1题【单选题】
“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

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贫贱者亦步趋恐后”。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近代社会的剧烈变革
D、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文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

1931年由于不堪忍受溥仪的凌辱,要求法院出面调解,并于同年10月22日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

这件事情震动社会,被称为中国千年未有的奇事。

这件事情充分说明了当时社会
A、清王朝已经彻底没落了
B、中国女性逐渐摒弃了落后的封建观念
C、法院的权力已经高于皇权
D、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的制度已经确立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轮船进入中国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的开放相联系的;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出现的。

材料现象表明( )
A、西方控制了中国近代交通运输
B、外国侵略阻碍了中国近代交通发展
C、近代中国的交通发展缓慢
D、晚清中国交通发展丧失独立性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年1月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

下列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体现出的社会变化包括( )
①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②信息技术革命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
③互联网替代了其他信息传媒④高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衣食住行可以折射出时代特有的风貌。

20世纪30年代上海不可能出现的社会生活场景是( )
A、穿着西装的男子在吃西餐
B、汽车在马路上穿梭
C、手持报纸的报童在大街上叫卖
D、人们用移动电话问候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十九世纪的中国,凡西方的东西,照例会被先反对一阵,但电影却是例外。

《定军山》一炮打响后,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长坂坡》等其他影片也大获成功,看电影的人“有万人空巷来观之势”。

对该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
A、京剧艺术依赖电影技术传播
B、西方影片具有极大的民众市场
C、民国政府鼓励电影产业发展
D、国产电影借助传统艺术得以发展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近代诗人黄遵宪曾作诗《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该诗反映了( )
A、中国近代居室建筑的西化倾向
B、交通工具近代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C、西装传入对中国服饰改革的推动
D、西方饮食文化传入对中国传统食俗的影响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

"这反映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
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
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
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近现代民族服饰有( )①长袍马褂②中山装③列宁装④旗袍⑤西装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著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首打油诗应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清末新政时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成立初期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近代以来中国交通事业发展正确的是( )
①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近代航运的开端
②20世纪40年代中国民航事业起步
③19世纪末收回利权运动使铁路事业较快发展
④20世纪早期一些沿海城市开始出现公共汽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茅盾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

但他很想念的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

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对这段描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D、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百余年来,中国的铁路事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6年7月3日,吴淞铁路举行通车典礼,被后人称为“中国铁路建筑史的正式开端”,比西方最早修建的铁路晚了半个世纪。

它是英美背着清政府擅自在中国的土地上修建的。

清政府在交齐28.5万两白银将其赎回后,竟把这条有用的铁路给拆除了。

到1904年日俄战争前,1万多公里中国的铁路权益先后落入列强之手。

1909年10月,中国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建成通车。

1910年湖北省要求准予商办川汉铁路。

从1928年至1937年七七事变的10年间,国民党政府在关内仅修建3600公里铁路。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在西南、西北大后方,勉强修建了1900公里铁路。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只顾发动内战,基本没有修建铁路。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全国仅有2万多公里铁路,大都分布在东北和沿海地区,能够维持通车的只有l万多公里。

材料二:从1952年建成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算起,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完成为止,新中国先后建成干支线6100公里,新增的营业里程占全部营业里程的18%以上。

新建的宝成、兰新两大干线以及黎湛、蓝烟、鹰厦、萧穿等线加强了西北、西南与全国的联系。

2006年4月27日,上海磁悬浮结束两年试运,正式投入营运。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顺利实现了全面通车,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2011年6月30日15时,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到2015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速铁路1.6万公里以上。

以高速铁路为骨架,总规模5万公里的快速铁路网将基本建成。

根据材料一,概括旧中国铁路发展状况。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与旧中国相比,新中国的铁路建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概括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的慈善文化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于儒家的“仁爱”价值观。

孔子从人性本善的基本前提出发,倡导“仁爱”,这是个人基本的善念和品质。

……中国的慈善行为更多的是为了政治统治的需要,要求政府在灾难时期承担起对于民众的生存救济,将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完全归为政府的职责范围。

西方国家具有较深的宗教信仰,因此慈善活动必然同宗教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原罪论”的宗教思想很是值得我们分析。

这种思想意识要求每一个信徒要行善从而减轻自己的罪行而获得上帝的原谅从而得以升入天堂。

此外,相对于我国的官本位的慈善理念,西方国家则更多地表现为公众的参与,以美国为例更多地是表现为基金会或者是救助团体,然而这些大部分都是非政府性质的机构。

——摘编自李新鑫《中国慈善文化的源起与西方社会慈善业态的比较》
材料二:近代中国灾荒的特点是烈度强、范围广、灾类多、破坏重。

天灾人祸交织叠加,使得民众生活于水火之中,传统慈善救助模式辐射面窄,无法让慈善业的社会功能发挥应有作用。

……在中国,一些西方传教士在救灾过程中忘我地工作,强调人道主义,这让国人看到了全新的慈善救助模式,促使他们更加自觉地了解、学习、效仿那些新的慈善救助方法。

期间,中国民间社会的成长形成了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他们在西方观念的影响下,每当某个地方有大的灾患出现,他们就利用同乡会、同业组织这样的平台,积极捐助和募款,有的还亲自前往灾区一线参与救灾……慈善作为涉及人的尊严和社会正常运行的公共行为,势必成为社会各界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媒体也乐于报道。

——捕编自周秋光主编《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研究(上)》
根据材料一,概括分析中国和西方慈善事业发展的不同之处。

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近代慈善思想转型的主要原因。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西慈善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答案】:无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答案】: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