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单元解读 八年级历史上册素养提升教案(统编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素养提升教案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单元解读
一、单元课标解读
【导论】19 世纪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提倡“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郁积多年反抗列强侵略义愤的总爆发,其英勇斗争客观上打乱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步骤。

【内容要求】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了解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史事,认识变法的意义和局限性;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素养目标】
二、单元教材分析
【大单元综述】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洋务运动、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以及八国联军侵华等内容。

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统治阶级内部一些开明官员,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建立了新式海陆军,同时兴办新式学校,培养洋务人才。

中国由此迈开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

然而,清政府未能解决日益严重的边疆危机,最终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战争以清政府的惨败而告终。

这也说明洋务运动并不能挽救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政治制度上的变革以挽救民族危亡。

他们开展的变法维新运动,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影响深远。

19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农民阶级发起了波澜壮阔的义和团运动。

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承认了其合法地位。

面对八国联军的侵略,义和团和部分清军英勇抗争,客观上打乱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步骤。

在列强的威逼下,清政府再一次屈服,与11国签署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大线索梳理】
【大单元结构】
【阶段特征】
总特征: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政治:列强侵华加剧,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农民阶级纷纷先后进行救亡图存的探索,但均以失败告终。

经济: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列强侵略的主要方式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思想:洋务思潮,中体西用;维新思潮,君主立宪;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思想。

社会生活:外国生活方式逐渐传入,中国的近代教育与交通运输业在这一时期开始起步。

【大概念整合】
近代签订的主要不平等条约的比较
三、重难点分析
1.晚清时期的抗争与救亡图存
2.近代中国签订的主要不平等条约的比较
四、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近代化”一词比较陌生,近代化是个抽象的概念。

近代化探索的是救国救民的道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制度的戊戌变法,是本单元重点知识且有难度。

另外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是难点,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够,教师需要举例进行说明。

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公车上书”的影响,维新派的主要活动,梁启超和严复的主张,1898年的维新变法的内容,相对来说学生容易理解。

对于戊戌政变,为什么变法失败,需要深入细致地进行分析。

学生对战争条约了解较多,要重点把握条约的性质及带来的危害。

五、单元课时安排
每课一课时,复习一课时,共五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