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积累运用(23分)(本题共8小题,1-5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溃.退(guì)舀.水(yǎ0)白洋淀.(dìng)
B.绥.靖(suí)脂.粉(zhǐ)蹿.一蹿(cuàn)
C.寒噤.(jìn)拂.晓(fú)颤.巍巍(chàn)
D.提.防(tí)惊骇.(hài)迫.击炮(p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A溃(kuì)淀(dìan)B脂(zhī)蹿(cuān)D提防(dī)迫(pǎi)。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眼花嘹乱晨曦血腥闪烁B.臭名昭著荒谬憧憬珐琅
C.响彻云宵杀戮箱箧揣摩D.精疲力竭纳粹鞠恭铁锈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A眼花缭乱C响彻云霄D鞠躬。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词语恰当的是()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江阴要塞,长江。

A.占有牵制封锁B.占领控制封锁
C.占领控制封闭D.占有牵制封锁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辨析同义词,每组同义词既有相同的语素,又有不同语素,关键在了解共同点的基础上,抓住它们的不同语素,仔细体会其意义和用法上的细微差别。

结合以下词语的意思来选择即可。

牵制:拖住使不能自由行动;控制: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

封锁:断绝与外界的联系;封闭:以封记关闭,使不能动用、通行或随便打开。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为下列一段文字所添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①没有仇恨②
没有愤怒③只有悲哀④只有记忆⑤只有警告⑥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C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夏天的凤凰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

B.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土家民族精诚团结、共谋发展的精神。

C.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她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D.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修改病句。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

A搭配不当,将“好季节”改为“好地方”;B语序颠倒,将“发扬”与“继承”交换位置;C缺少主语,去掉“使”。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名著阅读(5分)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原题目是《①》共10篇,在《五猖会》一文中,父亲让他背《②》让他感到很痛苦;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的文章是《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这是对④
的外貌描写;鲁迅借动物比喻人,表达出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讽刺的文章是《⑤》。

【答案】
旧事重提,鉴略;二十四孝图;范爱农;狗猫鼠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

名著的考查越来越深入,因此名著的学习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本段文字考查的
是《朝花夕拾》的内容。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

能力层级为识记A。

7.根据下面新闻内容,用一句话概括新闻内容。

(2分)
新华网武汉9月27日电(记者杨希伟)27日11时,三峡工程蓄水水位达到140.09米。

长江水文局实时监测表明,三峡水库26日8时至27日8时,水位上涨了0.23米,蓄水量增加1.1亿立方米。

三峡水库入库流量消退至10400立方米/秒,出库流量维持在8630立方米/秒左右波动。

三峡水库从20日22时实施156米蓄水以来,为统筹兼顾长江中下游的航运、取水、生态以及用电等要求,下泄流量基本保持在8000立方米/秒以上。

在此情况下,三峡水库的日蓄水量和水位上涨幅度主要受入库流量变化的影响。

【答案】
三峡工程蓄水水位上涨,蓄水量增加。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消息内容的概括能力。

在答题时,要紧扣新闻的每一句话,提取关键词,然后准确、精炼的概括主要内容。

根据“三峡水库26日8时至27日8时,水位上涨了0.23米,蓄水量增加1.1亿立方米。

”概括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8.用原文填空。

(6分)
(1)树树皆秋色,。

牧人驱犊返,。

(王绩《野望》)
(2)常恐秋节至,。

少壮不努力,。

(3)春花秋月,夏荷冬雪,无不引起诗人的无限遐思。

春天是多彩的季节,在孟浩然的笔端又有别样的姿态。

请你写出他的《早春江上有怀》的两句诗:,。

【答案】
(1)山山唯落晖猎马带禽归
(2)焜黄华叶衰老大徒伤悲
(3)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

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默写时,要注意唯落晖、焜、雁几个易错的字形。

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一)母亲的羽衣张晓风(13分)
(1)讲完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细看儿子已经垂睫睡去,女儿却犹自瞪着坏坏的眼睛。

忽然,她一把抱
紧我的脖子:“妈妈,你说,你是不是仙女变的?”
(2)女儿的问话充满童真和稚气。

我真的一时不知怎样回答,但这句问话却像一把无形的钥匙,开启了情感与记忆的箱箧……
(3)许多年前,那时我自己还是小女孩,我总是惊奇地窥伺着母亲。

记忆中母亲晒箱子的时候就是我兴奋欲狂的时候。

(4)母亲的樟木箱子又深又沉,像一个浑沌黝黑初生的宇宙。

我还记得的是阳光下竹竿上富丽夺人的颜色,怪异却又严肃的樟脑味,以及我在母亲喝禁声中东摸摸西探探的快乐。

(5)我唯一真正记得的一件东西是幅漂亮的湘绣被面,雪白的缎子上,绣着兔子、翠绿的小白莱和红艳欲滴的小萝卜。

母亲一边整理,一面会回过头来说:“别碰,别碰,等你结婚送给你。


(6)那幅湘绣后来好像不知怎么就消失了,我也没有细问。

但不能忘记的是母亲打开箱子时那份欣悦自足的表情,会让我觉得她忽然不属于周遭的世界,那时候她会忘记晚饭,忘记我扎辫子的红绒绳。

(7)除了晒箱子,母亲最爱回顾的是早逝的外公对她的宠爱。

外公总喜欢带她上街去吃点心,而当年的肴肉和汤包又是如何好吃,甚至煎得两面黄的炒面和冰糖豆浆都是超乎我想象力之外的美味。

(8)每听她说那些事的时候,我都惊讶万分——我从有记忆起,母亲就是一个吃剩菜的角色,红烧肉和新炒的蔬菜简直就是理所当然地放在父亲面前的,她自已的面前永远是一盘杂拼的剩菜和一碗“擦锅饭”。

(9)母亲每讲起那些事,总有无限的温柔,她既不感伤,也不怨叹,只是那样平静地说着,并不想把那个世界拉回来。

下一顿饭她仍然会坐在老地方吃那盘剩菜;而到夜晚,她会照例一个门一个窗地去检点去上闩。

她一直都负责把自己牢锁在这个家里……
(10)其实世上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呢?像故事中的小织女,她们都曾住在星河之畔,织虹纺霓,藏云捉月,几曾烦心挂虑?她们是天神最偏怜的小女儿,她们终日临水自照,惊讶于自己美丽的羽衣和美丽的肌肤,她们久久凝注着自己的青春,被那份光华弄得痴然如醉。

(11)而有一天,她的羽衣不见了,她把洁白的羽衣拍了又拍,无声无息的关上箱子,藏好钥匙。

是她自己锁住那身昔日的羽衣的。

她不能飞了,因为她已不忍飞去。

——她已经决定做一个母亲。

(12)女儿没有得到答案,哪肯善罢。

双臂将我的脖颈搂得更紧:“妈妈?你到底是不是仙女变的?”
(13)我回过神来,却又一时愣住,我究竟是不是仙女变的,我不想也不方便告诉她什么,只胡乱应付着:“不是,妈妈不是仙女,你快睡觉。


(14)对我的搪塞,女儿将信将疑。

她听话地闭上眼睛,旋又不放心地睁开:“如果你是仙女,也要教我仙法哦!”
(15)我笑而不答,替她把被子掖好。

其实我真的想对她说:“是的,妈妈曾经是一个仙女,在她做小女孩的时候。

但现在,不是了,你才是,你才是一个小小的仙女。


(选自《张晓风经典散文》,当代世界出版社,有改动)
9.文中“母亲的羽衣”究竟指的是什么?(2分)
10.认真阅读全文,想一想,用“母亲的羽衣”为题有什么好处?(2分)
11.作者在文章中写几件与自己母亲有关的事情,请概括回答。

(4分)
12.“她不能飞了,因为她已不忍飞去。

”请结合语境理解母亲为何“不忍”?(2分)
1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其实我真的想对她说:‘是的,妈妈曾经是一个仙女,在她做小女孩的时候。

但现在,不是了,你才是,你才是一个小小的仙女’”这句话的理解。

(3分)
【答案】
9.(2分)“母亲”在“决定做一个母亲”前倍受宠爱、无牵无挂、自由快乐幸福的美好生活
10.(2分)。

好处:①形象生动,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②富有内涵和韵味,易引发读者深层的思考(1分)。

11.(4分)①我窥伺母亲晒箱子;②外公宠爱母亲,喜欢带她去吃点心;③母亲总是吃剩菜;④母亲一个门一个窗地去检点去上闩。

12.(2分)因为她已经决定做一个母亲,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13.(3分)女人一旦做了母亲,就肩负起了家庭的责任,肩负起了让孩子尽享母爱、幸福快乐成长的责任(2分),也正因此,母爱才一代代得以延续和传承(1分)。

(意对即可)
【解析】
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回答。

根据第十一段、第十五段的内容理解可知,“母亲的羽衣”指“母亲”在“决定做一个母亲”前倍受宠爱、无牵无挂、自由快乐幸福的美好生活。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题考查的是标题的作用,回答此类型题目时,先看标题的本义,在思考深层含义:结构线索,写法、修辞,主旨以及与主旨的关系,最后分析其效果:新颖含蓄、发人深省、引起兴趣等。

本文将“母亲”在“决定做一个母亲”前倍受宠爱、无牵无挂、自由快乐幸福的美好生活,比作是羽衣,形象生动,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富有内涵和韵味,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归纳、概括事件的能力。

解答时关键是要仔细的阅读相关段落,根据要求搜寻文字信息,或是一个词或是一个句子,直接引用或用自己概括,概括要点,语言要简练,点明即可,要点不能遗漏。

概括第三、七、八、九段的内容即可。

根据第十一段“她不能飞了,因为她已不忍飞去。

——她已经决定做一个母亲”可解答此题。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回答。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

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

对于主观题,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

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

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能力层级为理解B。

(二)盲鳗(14分)
①鲨鱼是海中的霸王。

作为最凶猛的鱼类,鲨鱼在海底世界所向披靡,游弋所及,其它鱼儿闻风丧胆,落荒而逃。

②反抗一位占有绝对统治地位的暴君,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盲鳗,无疑是有勇有谋的行刺者。

③盲鳗细长的体型似鳗,通常也只有鳗鱼一般大小,在形体上便输了鲨鱼一畴。

盲鳗无法寄希望于采用什么新式的高精尖武器,它只能依靠智慧和特长,采取“曲线救国”的策略。

④盲鳗的口像个椭圆型的吸盘,里面镶着锐利的牙齿。

当盲鳗用吸盘似的嘴吸附在鲨鱼身上时,这位残暴的君王并没有意识到危险已至。

这可能出于下面两种原因:首先,盲鳗的吸附举动很容易被理解成谄媚,如此紧密而持久的亲吻还能有别的解释吗?特别是对于习惯于君临天下、俯视群臣的鲨鱼来说,它怎么会理解这小小的依附者竟敢怀有野心呢?其次,吸附的盲鳗紧贴在鲨鱼身上,随它四处游弋,时间一长,鲨鱼再狡猾也会渐渐放松警惕,“它不过是在狐假虎威,分一点残羹冷炙”。

鲨鱼甚至可能这样自以为是地想。

⑤吸附在鲨鱼身上的盲鳗开始一点点向霸王的腮边滑动,鲨鱼甚至会以为此乃更近一步的谄媚,而这时,盲鳗已经悄悄地从鳃边钻进它的体内。

鲨鱼应该觉得有点儿不对劲儿了,但为时已晚,盲鳗得到它的信赖和纵容,直入它的腹腔。

“会不会有什么危险呢”鲨鱼想,但也仅是想想而已,因为盲鳗一直是依附于己的宠臣。

⑥此时,盲鳗深居霸王的体内,成了它名符其实的“心腹”。

这个无法面对面与鲨鱼抗衡的小动物,此时可以在霸君的腹内掀风作浪。

它开始大举吞食鲨鱼的内脏和肌肉,食量很大,每小时吞吃的东西相当于自己体重的两倍。

一边吃,盲鳗一边排泄。

它怡然自得,优哉优哉;鲨鱼却承受不住了,后院起火,“火”来自内部尤为难熬,鲨鱼痛苦地翻腾却无法摆脱那两排已深入体内的利齿。

⑦小鱼吃大鱼不再是奇迹,面对面的劲敌好抵御,心腹之患最是难防。

盲鳗“痛打落水狗”,从里到外将鲨鱼吃个干净,然后掉头便走。

⑧盲鳗为了这顿美餐,人类三十六计中至少六个计谋被用到了。

首先是瞒天过海,笑里藏刀,得以靠近鲨鱼,随后是暗渡陈仓潜入腹内,再来个釜底抽薪,最后是走为上。

还有一计,便是苦肉计。

因为盲鳗经常钻进鲨鱼腹内,很少见到阳光,眼睛已经退化变瞎。

这也是它名为盲鳗的原因。

击败霸君,不可能不付出一些代价,更何况,盲鳗虽然瞎了,可嗅觉和口边小须的触觉却进化得异常灵敏,能够察觉鲨鱼腹地
一切静态与动态。

好一个侠肝义胆的刺客。

14.简述盲鳗“曲线救国”有哪些策略(3分)
15.第⑥段中“心腹”通常解释为文中意思是。

(4分)
16.第⑥段划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4分)
17.作者认为盲鳗是“好一个侠肝义胆的刺客”,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述一下理由。

(3分)
【答案】
14.(3分)盲鳗用吸盘似的嘴吸附在鲨鱼身上很长时间,随着鲨鱼四处游弋,使鲨鱼放松警惕;这时盲鳗再一点点向鲨鱼的腮边滑动,悄悄地从鳃边钻进它的体内;吃鲨鱼的脏腑与肌肉。

15.(4分)第⑥段中“心腹”通常解释为亲信的人,文中意思是深居于鲨鱼体内中心位置的盲鳗。

16.(4分)说明方法是打比方、作比较;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盲鳗吞食鲨鱼内脏和肌肉带来的危害性后果;也反衬出盲鳗的“曲线救国”策略完成后的自在状态。

17.(3分)此题为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强求统一,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

结合第四、五、六段的内容即可解答此题。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5.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及作用。

解答时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

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

另外,说明方法的作用是由效果的关键词和其内容上的作用两部分组成的。

效果关键词如准确、具体、形象生动、条理清晰的说明了等,内容上一般证明的是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之前的句子,而且大多证明本段的中心句。

“怡然自得,优哉优哉”是打比方,将盲鳗的自得与鲨鱼的痛苦进行作比较。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
试题分析: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

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

结合文章的内容来回答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文言阅读(20分)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8.本文出现的成语有、(写出其中两个)。

(2分)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4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4)乃.不知有汉
20.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高尚士也B.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魏、晋
..D.乃不知有汉,无论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23.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答案】
18.世外桃源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无人问津鸡犬相闻(任选两个)
19.(1)类(2)全、都(3)请、邀请(4)竟然、居然
20.A
21.
(1)老人和小孩都过着和平安乐的生活。

(2)这个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

22.热情好客不想让外人打扰(不想让外人知道这个地方)
23.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民安居乐业,没有战争,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劳作的理想社会。

【解析】
1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写作中,注意多积累。

出自本文的成语有:世外桃源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无人问津鸡犬相闻。

考点: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文言实虚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
试题分析: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有些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变化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等。

B.C.D 项的加点字都是古今异义词,A项“高尚”的意思与今义相同,都是道德水平高。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

(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

)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注意以下关键词的意思:“垂髫”代指小孩,“具”,详细。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需依据课内所学文言文知识点,大体翻译课文,把握文意。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热情好客,因为不想让外人知道这个地方,所以他们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3.
试题分析:本文主要描写了作者发现桃源、进入桃源、离开桃源和再寻桃源的故事,抓住要点“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人生活得幸福、愉快的社会理想”来理解作者的情情感即可。

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否定与批判,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景公①好弋②,使烛邹③主鸟,而亡之。

公怒,诏吏杀之。

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①齐景公,春秋时代齐国国君。

②弋,将绳子系在箭上射。

③烛邹,齐景公的臣仆。

2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

(2分)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②是.罪一也。

()
25.翻译: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

(2分)
26.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写出一点即可)(2分)
【答案】
24.逃掉这
25.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人。

26.劝阻他人也要讲究方法,有时应学会避其锋芒,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解析】
2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文言实虚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注意“亡”在文言文中常常是逃跑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

(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

)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注意以下关键词的意思:“以吾君”的“以”是认为的意思。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6.
试题分析:此题是开放性问题,学生在对文言文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和自己的课外知识积累,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即可。

文章体现了晏子的说服技巧和高超的语言技巧,展现出他在权威面前镇定冷静,能言善辩,机智勇敢的精神。

告诉我们,劝阻他人也要讲究方法,有时应学会避其锋芒,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四、作文(30分,含卷面分2分)
从依稀记事到青葱岁月,有许多留存生命印记中的“那一刻”,令我久久回味:那一刻,也许是在摆脱烦恼的困扰之后,也许是在收获意外的惊喜之后,也许是在顿悟亲情的温暖之后,也许是在震撼于自然的伟力之后……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洒满阳光。

请以“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捕捉生活细节,写出自己“那一刻”的内心变化;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个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