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毛尖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4968字).doc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全市毛尖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4968字)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五大振兴”中,排在首位的是产业振兴,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的主要载体,也是激发农业农村多种功能价值的重要基础。

毛尖茶产业是特色产业、绿色产业,具备原产地、原工艺、原树种的优势。

近年来,我市通过政策规划引导、项目资金支持等措施大力发展毛尖茶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要进一步推动我市毛尖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新时代壮美X贡献力量。

一、毛尖茶产业发展的实践
(一)加强顶层规划,促进产业发展
1.编制产业发展规划。

近年来,我市积极谋划毛尖茶产业的发展,编制了毛尖茶产业发展规划,如《X市毛尖茶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X市毛尖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X市关于支持毛尖茶茶园建设的政策》,这些文件的发布,促进了毛尖茶全产业徒的发展。

目前,我市毛尖茶产业发展形势良好。

2023年,我市毛尖茶种植面积X公顷,品牌价值X亿元。

2023年,我市生产毛尖茶3万吨,踪合产值约160亿元,毛尖茶生产企业入库税收约1.15亿元。

2.强化科技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

我市毛尖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强有力支悻。

目前,我市成立了市毛尖茶研究院、X黑茶(毛尖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及X毛尖茶种质创新与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X毛尖茶生物学与资源利用重
点实验室、X毛尖茶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5个自治区级研究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为了凸显毛尖茶的独特品质,我市开展毛尖茶微生物发酵关键技术及高端产品开发研究,探索毛尖茶风味的发酵菌与发酵工艺等关键技术问题。

我市不断壮大毛尖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通过搭建茶艺师技能大赛、制茶技艺大比拼、毛尖茶技能劳动竞赛等平台,推进X 毛尖茶产业科研人才小高地建设。

目前,我市有毛尖茶储备人才约400人、核心专家50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9人、中国制茶大师2人、国茶工匠1人。

3.构建产业标准体系。

产业标准体系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指南。

当前我市构建了毛尖茶产业标准体系36个,形成了各层级互补的茶产业标准体系。

其中,国家级标准体系1个,X级标准体系18个,团体标准体系17个。

毛尖茶茶产业标准体系涵盖生产、加工、运输贮存、销售、仓储等各个环节,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规范发展,推动了毛尖茶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此外,我市面向东盟国家,制定了《出口毛尖茶加工规范》《毛尖茶出口规范》2个出口标准文件,进一步完善了毛尖茶产业标准体系。

毛尖茶出口标准的实施保证了产品质量安全,加快了出口通关效率,提升了标准实施效能,扩大了毛尖茶出口东盟国家的品牌影响力。

2022年,我市毛尖茶出口额达518.7万元,其中出口东盟达471.2万兀O
(二)加快生态茶园建设,促进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1.推进生态茶园建设。

我市在适宜种植区域内扩大毛尖茶茶园的种植面积,提高了农村土地的使用效率。

长洲区摩天茶海数字茶园、万秀区德保旺茶旅融合产业园、龙牙区”誉见茶园”毛尖茶产业示范区等茶园已形成规模。

我市加快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夯实了毛尖茶茶产品的基础,也丰富了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载体。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我市各县(市、区)按照“土地平整、基建达标、灌溉配套、生态平衡”的要求,通过加强路网、水利、轨道运输等建设,完善生态茶园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推进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设施建设。

推广山地耕作机、修剪机、采茶机等机具建设,提高茶园机械化水平。

3.促进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我市积极推进毛尖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立足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开发集采茶、制茶、品茶的休闲、娱乐、购物茶文化旅游项目,提高毛尖茶影响力。

通过在生态茶园内开设客栈、餐饮、采茶炒茶体验区开展茶园观光旅游及茶企工业旅游服务。

苍梧县“毛尖茶船古道”田园综合体入选了2021年自治区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名单,有效促进了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三)加大资金扶持,促进农民增收
1.投入专项资金,发展毛尖茶产业。

2021—2023年,我市共获得X的毛尖茶产业专项倾斜资金
2.3亿元,其中2022年和2023年分别获得专项倾斜资金1亿元,连续两年位列X单项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资金量第一。

我市持续用好用活专项资金,把毛尖茶发展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
接的支柱产业。

2022年,我市乡村振兴系统共投入2.07亿元衔接资金用于毛尖茶产业发展,发展毛尖茶种植4500公顷,修建毛尖茶基础配套设施106座(处),建设毛尖茶生产加工线及仓储用房7座(条),发展毛尖茶以奖代补项目6个,扶持58个村集体发展毛尖茶产业。

2.建立茶企与茶农之间的资金利益联结机制。

近年来,乡村振兴管理部门不断完善毛尖茶产业联农带农机制。

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茶农参与”“企业+合作社+茶农”“企业+村集体经济+大户”“村小组+企业+农户”等多种模式,形成以茶企为龙头、村集体经济为主体、种植大户和普通农户为补充的利益共同体。

加大奖励补充政策和扶持资金的投入,使茶企、合作社与脱贫户、监测户及普通茶农之间形成利益联结机制。

3.用好民间资本,发展茶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

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村党组织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把茶产业发展纳入乡村规划,将茶文化元素纳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设计,促进乡村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依托各县(市、区)的特有资源,利用民间资本建立各类型的茶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如摩天茶海、黑石山茶文旅综合体等,推动茶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通过联农带农机制让更多群众分享毛尖茶产业发展成果。

二、毛尖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曳须加强毛尖茶茶园种植土地的科学研判
对标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我市的毛尖茶茶园种植面积要达到33333.33公顷的目标,目前毛尖茶茶园种植面积只有
20813.33公顷,因此,我市的县(市、区)要持续推进毛尖茶茶园的建设,扩大茶园的种植面积。

扩大毛尖茶茶园的种植面积需要进行科学研判,如种植过枝树的土地、工厂附近的土地是否有利于种植毛尖茶茶叶,在扩大毛尖茶茶园种植面积前,需对种植土地进行科学的研判和选择。

(二)歪须进一步规范茶园的经营与管理
当前,茶园的茶苗种植有相应的资金补贴,茶园的经营与管理的经费则由茶园经营者负责。

部分由企业经营与管理的茶园,资金充裕,管理经验丰富,茶园的经营与管理运行良好。

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与管理的茶园,其经济效益直接影响到茶园的经营与管理,部分村集体经济较好的村(屯),茶园的经营与管理实现了可持续运行,少数村集体经济较弱的村(屯),茶园的经营与管理存在一定困难。

(三)品牌企业较少,联农带农富农作用有待增强
毛尖茶品牌企业较少,当前,X茶厂有限公司的“三鹤”牌毛尖茶、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的中茶牌毛尖茶,品牌知名度较高,市场的占有率较高。

这两家企业的市场销售额占我市毛尖茶销售额的90机我市茂圣茶业有限公司是民营企业的代表,其茂圣毛尖茶独具品牌特色,在市场上也有一定的占有率。

此外,还有圣源、天誉、羊河、小雅、中茗、银泰、广生祥等毛尖茶品牌。

当前我市毛尖茶茶叶产量供不应求,成本较高,部分毛尖茶企业有茶叶种植区域,采用我市毛尖茶茶叶比较少,毛尖茶企业产业链主要集中在茶叶产品的加工,毛尖茶企业产业链联农带农富农作用不强。

(四)消费市场不稳定,茶农收益偏低
茶产品收藏市场大,流通领域少,茶农收藏风险高。

产业发展的持续性需要靠产品持续的市场效益来维持。

毛尖茶具有“红、浓、陈、醉”的独特品质,具有保健功效。

我市毛尖茶年存越久越具功效,收藏价值高,但当前我市毛尖茶茶叶产品收藏市场热,流动市场偏冷。

毛尖茶定价随意,茶叶质量参差不齐,同类产品价格差异大,市场上毛尖茶产品也存在小部分的仿冒品牌。

茶农参与产业发展各环节的利益分配较少。

当前生态茶园种植的承包主体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企业或个体户承包经营,由企业或个体户负责相应的茶苗种植、茶园设施建设,茶园实现了一定的机械化作业,所需劳动力数量不大;二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小组承包经营,此类茶园面积小、所需劳动力数量也不多。

总体来看,茶农依靠劳动力参与毛尖茶产业发展的收益不大。

三、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一)规范生态茶园的生产与经营
1.强化六堡镇核心地位。

“原产地、原树种、原工艺”是我市毛尖茶的独特优势,六堡镇的茶产业基础及历史文化底蕴是核心标识,我市毛尖茶的茶产业做大做强要突出其独特优势。

建议推进六堡镇的茶文化旅游基地建设,加快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积极打造茶文化旅游综合体。

深入挖掘茶船古道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现我市毛尖茶文化。

进一步延伸毛尖茶产业链,发展周边产品,提升我市毛尖茶产业的文化底蕴,提高产业效益。

2.进一步规范生态茶园的种植用地。

统筹各县(市、区)的种植面积和可使用的林用地指标,确保不影响其他产业的发展。

对于已获用地指标且已种植茶苗的生态茶园,要合理规划生态茶
园的周边环境,加强对生态茶园周边水土的检测,及时监控生态茶园周边环境。

对于不适应生态茶园建设的区域,要协调好报迁或
者再选种植地等事宜,做好茶苗生长环境的品控保障。

3.落实生态茶园的生产经营与监管责任。

按照属地管理为原则,落实相应的茶园片区的监管责任。

建议将相关的生态茶园的
监管责任落实到责任人,分层级挂牌监管,分清责任权限。

乡镇
政府负责联系协调生态茶园相应的技术服务、资金项目、用工用
地等事宜。

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生态茶园管理经费的,根据实
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奖补资金。

(二)提升我市毛尖茶品牌价值
1.强化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提升知名度与影响力。

挖掘毛尖茶的历史文化,打造毛尖茶独特的市场品牌形象。

开展斗茶大会、品茶会、茶文化交流会,大力培育茶友和消费者对毛尖茶的品质感知。

建立多元化的茶产业宣传体系,利用各类新闻媒体、新媒体、电商平台以及各类展销会、推介会等开展茶产业宣传,推广茶叶包装、茶配套工具、旅游伴手礼等,讲好“茶船古道”的故事。

以“茶船古道新丝路”毛尖茶行销全球系列活动为载体,推动毛尖茶行销全球。

依靠“X毛尖茶”区域公用品牌和“茶船古道”文化品牌,以“X 毛尖茶”形象对外宣传推广,带动一批优秀企业品牌形成品牌矩阵。

4.加强产研学用融合发展。

搭建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合作平台,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机制。

推动毛尖茶龙头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组建自治区级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人才小高地筝平台,支持X壮族自治区茶叶科学研究所、我市毛尖茶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开展技术攻
关及成果转化,对毛尖茶茶树新品系选育、茶园智慧高效栽培技术、智能化生产线等进行科技创新。

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围绕市场需求和产业短板,开展关键技术基础性研究与重大项目攻关。

5.扶持龙头茶企业。

实施“龙头带产业、产业兴龙头”战略,以毛尖茶为重点,选择1015家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将其培育成为科技型、外向型、带动型的龙头企业。

支持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建设。

对毛尖茶企业发展壮大给予奖励,对规模以上的毛尖茶企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5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30亿元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0O万元、5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对新入库的规模以上毛尖茶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

支持企业股改上市,参照X扶持企业上市有关奖励办法实施,优先培育毛尖茶企业上市。

重点支持毛尖茶企业申报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三)加快培育消赛市场,提高茶农收益
1.加强多渠道宣传,促进茶消费,降低茶农收藏风险。

突破当前以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为主的宣传模式,设计我市毛尖茶的标识,将毛尖茶作为我市的形象名片,融入城市的整体规划中。

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各类市场经营主体行为。

出台茶叶藏品的价值标准体系,加快科技攻关突破。

通过丰富市场供给,规范市场行为,降低茶叶收藏热,促进健康消费。

2.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管理。

发挥村党组织的带领作用,村党支部书记发挥好引领作用。

及时掌握毛尖茶产业发展的政策,依据村实际情况提前谋划。

加强与乡镇政府部门的沟通,科学推进村级毛尖茶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

利用好村集体经
济组织资金,加快完善本村基础设施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