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浅谈在科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 浅谈在科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王媛媛山东省淄博高新区职成教中心
〖摘要〗问题意识的培养是着眼于学生整体科学素养的提高上的,它包含了学生对哪些问题感兴趣;学生产生问题时的心理状态;问题产生以后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一个问题解决以后如何产生新问题等等很多复杂的方面。

〖关键词〗科学教学问题意识敢问多问善问课堂氛围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

科学课程作为小学一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重要课程,教师在平时的科学教学中,要处处留心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提问空间”,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他们敢问,多问,善于发问。

一、“敢问”,探究的开始
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实践证明,课堂气氛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师生对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教学双方思维活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架子”,把自己置于学生平等的地位,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从感情上缩短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敢说、敢问、敢思考。

1、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允许学生答错或者重答,允许学生进行补充;教师有错误也要允许学生向教师提出意见;老师更要学会征求意见,学会倾听。

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从而才能促使他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哪怕是十分的幼稚和肤浅,只要没有原则上的错误都应尽量给予肯定和鼓励,发掘其中可取的因素,防止从言行上伤害他们的自尊,挫伤其积极性。

2、形成和谐友好的生生关系
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生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

只有在和谐友好的生生关系中,学生,不管是优等生、中等生还是学困生,都要敢于在课堂上发言。

教师要依据提出的问题合理安排实验小组和讨论小组,使他们之间产生一种互补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

只有在这人人相互尊重,和谐友好的氛围中,学生才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

二、“多问”,探究的灵魂
问题意识的培养并不是说学生“敢问”了,就培养出来了,这当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在不断提问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出来。

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手段,每时每刻培养学生的“多问”意识,才能开启知识的大门。

1、联系教材,调动兴趣
很多学生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并不能从多方面的角度去提出问题。

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

有一次,我在教学《沉与浮》时,我为了创设情境,准备了一个玻璃水槽,放入水,准备了木块、铁块、塑料块、泡沫、橡皮泥、小铁船等物品。

叫学生先猜测一下,哪些可能会浮?哪些可能会沉?学生在自己猜测的基础上再去实验,当碰到和自己想法不一样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有了问题?“为什么铁块沉了?”、“为什么木块浮了?”、“沉和浮会跟什么原因有关呢?”……
因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思考、作答。

2、走向自然,开阔眼界
我们要学会利用大自然这一媒介对学生进行教育。

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到大自然中去培养问题意识。

引导他们在平常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不论“为什么知了会钻到地下去?”、“黑洞是什么东西?”、“我们地球要是爆炸了,我们该到哪去居住?有适合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吗?”……学生提问的兴趣高了,问题自然而然就多了。

三、“善问”,探究的重心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着眼于学生整体科学素养的提高上的,它包含了学生对哪些问题感兴趣;学生产生问题时的心理状态;问题产生以后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一个问题解决以后如何产生新问题等等很多复杂的方面。

大多数科学课堂上学生都习惯于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去思考。

这样两者都累,教师累在设计问题上,学生累在要千方百计去揣摩教师的意图。

这样时间长了,学生便很少有自己的独特
看法,思维的火花就不会产生。

因此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想办法去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提供给他们所需材料,让他们去自行探究,在适当时候,引导一下就可以了。

1、选择熟悉材料,激发问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运动与摩擦力》时,我先让学生根据课题说说想知道什么?结果学生争先恐后提出了一连串问题: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生活中有那些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和那些因素有关呢?等等。

学生对于运动与摩擦力并不陌生。

提出了许多问题,然后,教师把学生的问题板书出来,他们就会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由此产生一种满足感。

然后再指导他们进行筛选,哪些问题值得探究,可以探究,哪些问题课堂上解决不了,以后慢慢探究。

2、“问问”相扣
一节科学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有些问题根本无法或来不及在课堂上研究解决,更有一些问题常常是在一个问题解决之后才会产生,有些问题往往在实践后产生的。

因此,在一节课的尾声,教师应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发表新的问题,以便使学生更好地到课外去自行探究;也可要求学生针对课堂知识到课外去自行实践探究。

例如:在教学《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时,最后我们就势可以问:盐可以溶解在水里,那么它可不可以从水里分离出来呢?……
总之,问题意识的培养只有不停的在体验当中去发现新的问题,去探究新的问题,而不应满足于已知的问题;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把来不及探究的问题带到课后去。

这样,在学生的大脑中新的问题才会永无止境、层出不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