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言蜜语之一年了微信小程序过得如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了微信小程序过得如何
小程序这一年
2016年12月28日,中国最牛气的产品经理、“微信之父”张小
龙在广州向廣大用户揭开了小程序的神秘面纱。

张小龙一改以前的
低调作风,在产品还没有正式上线的时候,就率先向公众进行了展示。

依靠着张小龙的光环,一时之间,朋友圈中纷纷惊呼:小程序
这是要引发又一场革命啊!而今,一年过去了,我们来看看小程序
走过的路程吧。

2017年1月9日,小程序正式上线,一个月后,艾媒咨询曾发
布一份中国网民针对微信小程序使用与开发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
小程序发布一个月后,选择继续开发小程序的应用开发者仅占9.2%;
64.7%的用户在体验小程序后,选择回归手机app,并且小程序的使用频次极低,每10—15天才会用到一次。

随即,“小程序失败征兆
已显”“小程序已死,张小龙走下神坛”等言论开始流传开来,以至于
有许多人表示,小程序或许会成为鸡肋。

在最初的3个月内,占据小程序头部位置的是大众点评、摩拜
这类本来就有品牌和app的开发者,他们认为小程序可能是一个新
的渠道,但是又不能为自己沉淀客户,就把它当成了自己的一个流
量入口。

具有实质性的转变是在2017年3月底,微信开始为小程序增加
引流途径,并开发出更多的功能。

从3月27日至6月3日,小程序
陆续公布了20多项技能和流量入口,包括开发了附近的店、用公众
号关联小程序、通过扫码进入小程序等。

随后,微信又屡次加大对小程序的支持力度:
6月9日,小程序开始支持自定义关键词搜索,开发者可以选取10个关键词,引导用户通过搜索进入自己的小程序;
7月底,微信在搜索功能中开放了小程序关键词搜索;
8月初,微信设置了新的小程序入口“群小程序”;
9月初,对附近的小程序试点“lbs推广”,尝试在小程序内引入
竞价排名的搜索机制;
12月28日,微信增加了小程序任务栏功能;
12月28日,小程序还增添了小游戏和腾讯浏览器垂直搜索两大功能。

通过关键流量通路的打开,开发者增强了对小程序的信心, 6月后小程序的用户数据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根据小程序统计平台阿拉丁的估算,2017年第三季度小程序的流量是第一季度的3倍。

对小程序一年历程的看法
通过回望小程序这一年的发展历程发现,开始阶段“大神”张小龙对小程序的公开宣传,引起了广大用户的强烈关注,先取得了一波流量。

但是由于小程序本身并没有取得广大用户的认可,造成了用户数量的急速下滑。

不过,小程序毕竟背靠微信、腾讯这样的超级大山,在小程序自己还不能自我造血时,微信就不断用流量去养活它,这也是腾讯公司在其发展史上一直所采用的策略。

张小龙开始为小程序设计的发展思路并不是这样的,他的原话是“在前期我们会更多地鼓励小程序以二维码的形式出现在每一个地方”,在谈产品理念的时候,他并不认为需要微信去给小程序以流量入口。

其实,小程序的发展之路,一开始实在不应该这么高调。

新品类刚刚开创,不一定马上能得到市场认可。

小程序在上线之前,吊足了用户胃口,然而,也无形之中拉高了用户对产品的期望值。

事实上,小程序一开始并不会有非常健全的功能,导致上市后饱受负面评价,之后的发展也并没有像张小龙所预想的那样,自己成为一个流量入口。

后来的事实是,小程序还在靠微信这位家长不断地输送流量。

这是“先战而后求胜”,而非“先胜而后求战”。

一个成功的品类应该是先让自己拥有足够的技术储备,在市场中不断为用户创造惊喜,从而去引领市场。

就像iphone一样,乔布斯通过几代产品的更替,持续不断地为用户制造惊喜,一直引领着智能手机的市场。

所以说,在心智未强之时莫高调,不论你背后有着多么强大的资源。

张小龙给小程序的特征定义为“用完即走”,是针对手机app需要下载安装并且占用内存等缺点而改进,虽然说他考虑到了竞争的要素,但是他没有考虑到在用户的心智中,app是以为用户提供最好的产品服务质量来确定心智地位的,这也是用户的痛点。

比起小程序的“用完即走”来讲,产品的服务质量是用户心智中的“主要矛盾”。

而在这个“主要矛盾”上,小程序并不比传统的app有明显的优势,所以绝大部分用户再次回归到传统app中。

另外,张小龙还把小程序看作是“运行程序的程序”“接近于pc 互联网的一种网站的服务”,而对于这两个定位,有着操作系统、网
站浏览器的强大竞争对手已经在那里重兵把守。

目前来讲,小程序并没有找到自己的优势去攻击他们,以达到“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而早期的高调已经引起了这些竞争对手的警觉,要想达到“以虞待不虞”的效果,已经有些难度了。

还有一点值得说明的是,小程序的出身太好了,它陷入困境之后,家长微信总是宠爱它,一直用自己的流量去养活它。

也正因为如此,小程序的战略就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战略,面向市场推广时,就陷入了受上级指挥作战的境地,而对心智一线的战术地幅的发觉已经丧失敏感性。

谈一下小程序的家长微信
微信无疑是中国互联网的伟大产品,8.99亿的月活跃用户是如今所有app都难以望其项背的,微信用它的简洁轻便俘获了广大用户的心。

但是,笔者认为,对于微信这个伟大的产品,还有它所具有的功能,现在不应该单从流量的角度来思考了,而更应该从心智的角度来思考。

首先,微信应当明确自己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定位。

微信在消费者的心智中就是移动端的社交工具,而不应该给它添加太多的其他标签,这会让消费者产生认知紊乱。

对于消费者来说,简单实用的概念比大而空的概念更符合他们的心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