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抛运动高考真题2部份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抛运动高考真题2(部份知识点)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2006•上海)如下图.一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7°,物体A以初速度V1从斜面顶端水平抛出,物体B在斜面上距顶端L=15m处同时以速度V2沿斜面向下匀速运动,经历时刻t物体A和物体B在斜面上相遇,那么以下各组速度和时刻中知足条件的是(sin37°=0.6,cos37°=0.8,g=10m/s2)()
A.V1=16m/s,V2=15m/s,t=3s B.V1=16m/s,V2=16m/s,t=2s
C.V1=20m/s,V2=20m/s,t=3s D.V1=20m/s,V2=16m/s,t=2s
2.(2004•广东)一杂技演员,用一只手抛球.他每隔0.40s抛出一球,接到球便当即把球
抛出,已知除抛、接球的时刻外,空中总有四个球,将球的运动看做是竖直方向的运动,球抵达的最大高度是(高度从抛球点算起,取g=10m/s2)()
3.(2000•安徽)做平抛运动的物体,每秒的速度增量老是()
A.大小相等,方向相同B.大小相等,方向不同
C.大小不等,方向相同D.大小不等,方向不同
二.填空题(共1小题)
4.(2021•上海)如图,宽为L的竖直障碍物上开有间距d=0.6m的矩形孔,其下沿离地高
h=1.2m,离地高H=2m的质点与障碍物相距x.在障碍物以v0=4m/s匀速向左运动的同时,质点自由下落.为使质点能穿过该孔,L的最大值为m;假设L=0.6m,x的取值范围是m.(取g=10m/s2)
三.解答题(共7小题)
5.(2021•浙江)如图,装甲车在水平地面上以速度v0=20m/s沿直线前进,车上机枪的枪管水平,距地面高为h=1.8m.在车正前方竖直立一块高为两米的长方形靶,其底边与地面接触.枪口与靶距离为L时,机枪手正对靶射出第一发子弹,子弹相关于枪口的初速度为
v=800m/s.在子弹射出的同时,装甲车开始匀减速运动,行进s=90m后停下.装甲车停下
(不计空气阻力,子弹看成质点,重力加速度g=10m/s2)后,机枪手以相同方式射出第二发子弹.
(1)求装甲车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2)当L=410m时,求第一发子弹的弾孔离地的高度,并计算靶上两个弹孔之间的距离;(3)假设靶上只有一个弹孔,求L的范围.
6.(2021•重庆)在一种新的“子母球”演出中,让同一竖直线上的小球A和小球B,从距水平地面高度为ph(p>1)和h的地址同时由静止释放,如题9图所示.球A的质量为m,球B的质量为3m.设所有碰撞都是弹性碰撞,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忽略球的直径、空气阻力及碰撞时刻.
(1)求球B第一次落地时球A的速度大小;
(2)假设球B在第一次上升进程中就能够与球A相碰,求p的取值范围;
(3)在(2)情形下,要使球A第一次碰后能抵达比其释放点更高的位置,求p应知足的条件.
7.(2021•福建)如图,置于圆形水平转台边缘的小物块随转台加速转动,当转速达到某一数值时,物块恰好滑离转台开始做平抛运动.现测得转台半径R=0.5m,离水平地面的高度H=0.8m,物块平抛落地进程水平位移的大小s=0.4m.设物块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物块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v0;
(2)物块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μ.
8.(2020•海南)如图,水平地面上有一个坑,其竖直截面为半圆.ab为沿水平方向的直径.假设在a点以初速度v0沿ab方向抛出一小球,小球会击中坑壁上的c点.已知c点与水平地面的距离为圆半径的一半,求圆的半径.
9.(2020•天津)(1)如图1所示,在高为h的平台边缘抛出小球A,同时在水平地面上距台面边缘水平距离为s处竖直上抛小球B,两球运动轨迹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不计空气阻力,
重力加速度为g.假设两球能在空中相遇,那么小球A的初速度v A应大于,A、B两球初速度之比为.
(2)在探讨求合力的方式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的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①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填字母代号).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
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②同窗们在操作进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利的说法是(填字母代号).
A.两细绳必需等长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3)要测量电压表V1的内阻R V,其量程为2V,内阻约为2kΩ.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
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约0.1Ω;
电压表V2,量程5V,内阻5kΩ;
定值电阻R1,阻值30Ω;
定值电阻R2,阻值3kΩ;
滑动变阻器R3,最大阻值100Ω,额定电流1.5A;
电源E,电动势6V,内阻约0.5Ω;
开关S一个,导线假设干.
①有人拟将待测电压表V1和电流表A串联接入电压适合的测量电路中,测出V1的电压和电流,再计算出R V.该方案事实上不可行,其最要紧的缘故是;
②请从上述器材当选择必要的器材,设计一个测量电压表V1内阻R V的实验电路.要求测量尽可能准确,实验须在同一电路中,且在不增减元件的条件下完成.试在图2中画出符合要求的实验电路图(图中电源与开关已连好),并标出所选元件的相应字母代号;
③由上问写出V1内阻R V的表达式,说明式中各测量量的物理意义.
10.(2020•福建)如下图,射击枪水平放置,射击枪与目标靶中心位于离地面足够高的同一水平线上,枪口与目标靶之间的距离s=100m,子弹射出的水平速度v=200m/s,子弹从枪口射出的刹时目标靶由静止开始释放,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为10m/s2,求:
(1)从子弹由枪口射出开始计时,经多长时刻子弹击中目标靶?
(2)目标靶由静止开始释放到被子弹击中,下落的距离h为多少?
11.(2005•江苏)A、B两小球同时从距地面高h=15m处的同一点抛出,初速度大小均为v0=10m/s.A球竖直向下抛出,B球水平抛出,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取g=10m/s2.求:(1)A球经多长时刻落地?
(2)A球落地时,A、B两球间的距离是多少?
平抛运动高考真题2(部份知识点)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2006•上海)如下图.一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7°,物体A以初速度V1从斜面顶端水平抛出,物体B在斜面上距顶端L=15m处同时以速度V2沿斜面向下匀速运动,经历时刻t物体A和物体B在斜面上相遇,那么以下各组速度和时刻中知足条件的是(sin37°=0.6,cos37°=0.8,g=10m/s2)()
A.V1=16m/s,V2=15m/s,t=3s B.V1=16m/s,V2=16m/s,t=2s
C.V1=20m/s,V2=20m/s,t=3s D.V1=20m/s,V2=16m/s,t=2s
【分析】物体A做平抛运动,A沿着斜面方向的位移比B多L,依照平抛运动的规律,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列方程求解即可.
【解答】解:物体A做平抛运动,有
(v2t+L)sinθ=gt2
(v2t+L)cosθ=v1t
整理可得:
5t22t﹣9=0
2﹣v1)t+12=0
体会证可知C正确.
应选:C.
【点评】由于AB的速度的大小都不确信,因此此题需要依照AB之间的关系确信方程以后,再逐个验证.
2.(2004•广东)一杂技演员,用一只手抛球.他每隔0.40s抛出一球,接到球便当即把球抛出,已知除抛、接球的时刻外,空中总有四个球,将球的运动看做是竖直方向的运动,球抵达的最大高度是(高度从抛球点算起,取g=10m/s2)()
【分析】解答此题要把握: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尤其是对其运动“对称性”的明白得,然后利用位移公式求解.
【解答】解:依照竖直上抛的对称性可知,空中的四个球,有两个在上升,两个下降,由于每隔0.4s抛一个,因此从抛出到最高点时刻为t=0.8s,
因此上升最大高度:m,故ABD错误,C正确.
应选C.
【点评】此题考察了对大体运动规律的明白得,关于高中所学运动模型如竖直上抛、平抛、圆周运动等要明确运动特点和对应规律.
3.(2000•安徽)做平抛运动的物体,每秒的速度增量老是()
A.大小相等,方向相同B.大小相等,方向不同
C.大小不等,方向相同D.大小不等,方向不同
【分析】平抛运动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依照△v=gt,每秒速度增量大小相等,方向竖直向下.
【解答】解:平抛运动的加速度不变,依照△v=gt,每秒速度增量大小相等,方向竖直向下,与加速度的方向相同.故A正确,B、C、D错误.
应选A.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明白平抛运动每秒的速度增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二.填空题(共1小题)
4.(2021•上海)如图,宽为L的竖直障碍物上开有间距d=0.6m的矩形孔,其下沿离地高h=1.2m,离地高H=2m的质点与障碍物相距x.在障碍物以v0=4m/s匀速向左运动的同时,质点自由下落.为使质点能穿过该孔,L的最大值为0.8m;假设L=0.6m,x的取值范围是0.8≤x≤1m.m.(取g=10m/s2)
【分析】依照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求出小球通过矩形孔的时刻,从而通过等时性求出L的最大值.结合小球运动到矩形孔上沿的时刻和下沿的时刻,结合障碍物的速度求出x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解答】解: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到矩形孔的上沿的时刻
s=0.2s;
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到矩形孔下沿的时刻,
那么小球通过矩形孔的时刻△t=t2﹣t1=0.2s,
依照等时性知,L的最大值为L m=v0△t=4×0.2m=0.8m.
x的最小值x min=v0t1
x的最大值x max=v0t2﹣L=4×0.4﹣0.6m=1m.
因此0.8m≤x≤1m.
故答案为:0.8,0.8m≤x≤1m.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抓住临界状态,运用运动学公式进行求解.明白小球通过矩形孔的时刻和障碍物移动L的最大值时刻相等.
三.解答题(共7小题)
5.(2021•浙江)如图,装甲车在水平地面上以速度v0=20m/s沿直线前进,车上机枪的枪管水平,距地面高为h=1.8m.在车正前方竖直立一块高为两米的长方形靶,其底边与地面接触.枪口与靶距离为L时,机枪手正对靶射出第一发子弹,子弹相关于枪口的初速度为
v=800m/s.在子弹射出的同时,装甲车开始匀减速运动,行进s=90m后停下.装甲车停下后,机枪手以相同方式射出第二发子弹.(不计空气阻力,子弹看成质点,重力加速度g=10m/s2)
(1)求装甲车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2)当L=410m时,求第一发子弹的弾孔离地的高度,并计算靶上两个弹孔之间的距离;(3)假设靶上只有一个弹孔,求L的范围.
【分析】(1)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求解
(2)子弹做平抛运动,选地面为参考系,求解第一发子弹的弾孔离地的高度;数学关系结合平抛规律求解靶上两个弹孔之间的距离;
(3)假设靶上只有一个弹孔,说明第一颗子弹没有击中靶,第二颗子弹能够击中靶,平抛运动规律求解L的范围.
【解答】解:(1)由速度位移公式可得:2
(2)第一发子弹的对地速度为:v1=800+20m/s=820m/s
故子弹运动时刻为:
第一发子弹下降的高度为:
射出第二发子弹的速度为:v2=800m/s,运动时刻为:
第二发子弹下降的高度为;
靶上两个弹孔之间的距离为:△h=h1﹣h2
(3)假设靶上只有一个弹孔,说明第一颗子弹没有击中靶,第二颗子弹能够击中靶,故有第一颗子弹运动时刻为:
第一颗子弹的位移为:L1=v1t3=820×0.6m=492m
第二颗子弹能恰好够击中靶时离靶子的距离为:L2=v0t3=800×0.6m=480m
故有坦克的最远距离为:L=480+90m=570m
故L的范围为492m<L≤570m.
答:
2;
(2)当L=410m时,第一发子弹的弾孔离地的高度是0.55m,靶上两个弹孔之间的距离0.45m;(3)假设靶上只有一个弹孔,L的范围为492m<L≤570m.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明白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和分运动与合运动具有等时性
6.(2021•重庆)在一种新的“子母球”演出中,让同一竖直线上的小球A和小球B,从距水平地面高度为ph(p>1)和h的地址同时由静止释放,如题9图所示.球A的质量为m,球B的质量为3m.设所有碰撞都是弹性碰撞,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忽略球的直径、空气阻力及碰撞时刻.
(1)求球B第一次落地时球A的速度大小;
(2)假设球B在第一次上升进程中就能够与球A相碰,求p的取值范围;
(3)在(2)情形下,要使球A第一次碰后能抵达比其释放点更高的位置,求p应知足的条件.
【分析】(1)A、B均做自由落体运动,求出B球的下降时刻,即可取得A球的速度(2)要想在上升时期两球相碰,临界情形是B恰好反跳回到起点时与A相碰,据此求出A 球的最大高度
(3)要使球A第一次碰后能抵达比其释放点更高的位置,临界情形是A与B碰后,A球速度恰好等大反向,由弹性碰撞进程动量守恒可求得碰前v B=3v A,
【解答】解:(1)AB 两球均做自由落体,在B落地进程中运动完全一致,设速度为v0,由运动学公式得:
=2gh
故,=
(2)要想在B上升时期两球相碰,临界情形是B恰好反跳到起点时与A相碰,两物体的v ﹣t图象如右图,有图象可知,A的下落高度和B的反跳高度之和为:ph=5h,故p=5;故若是球B在第一次上升进程中就能够与球A相碰那么应该1<p≤5
(3)要使球A第一次碰后能抵达比其释放点更高的位置,那么临界条件是碰后A球速度恰好等大反向,两物体的v﹣t图象如以下图,由弹性碰撞可得碰撞前后,动量守恒,规定向上为正方向,设碰后B球继续向上运动,那么:
3mv B﹣mv A=3mv′B+mv A
由于是弹性碰撞,由碰撞前后能量守恒得:
+=+
解得:=
故必有v′B=﹣v B
联立以上可得:
v A=3v B
从图象能够看出阴影部份面积之和确实是A的下落高度和B的反跳高度之和,故ph=3h,故p=3
答:(1)B第一次落地时球A的速度为
(2)假设球B在第一次上升进程中就能够与球A相碰,那么1<p≤5;
(3)在(2)情形下,要使球A第一次碰后能抵达比其释放点更高的位置,p应知足1<p≤3.
【点评】抓住碰撞前后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巧妙利用图象,增强直观性,此题难度较大,对学生的思维有挑战
7.(2021•福建)如图,置于圆形水平转台边缘的小物块随转台加速转动,当转速达到某一数值时,物块恰好滑离转台开始做平抛运动.现测得转台半径R=0.5m,离水平地面的高度H=0.8m,物块平抛落地进程水平位移的大小s=0.4m.设物块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物块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v0;
(2)物块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μ.
【分析】(1)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依照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求出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2)当转速达到某一数值时,物块恰好滑离转台开始做平抛运动.依照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通过临界速度求出动摩擦因数.
【解答】解:(1)物块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有①
在水平方向上s=v0t②
由①②得
(2)物块离开转台时,最大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有③
f m=μN=μmg④
由③④式解得
答:(1)物块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1m/s.
(2)物块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0.2.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明白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和明白物块随转台一路做圆周运动,靠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
8.(2020•海南)如图,水平地面上有一个坑,其竖直截面为半圆.ab为沿水平方向的直径.假设在a点以初速度v0沿ab方向抛出一小球,小球会击中坑壁上的c点.已知c点与水平地面的距离为圆半径的一半,求圆的半径.
【分析】平抛运动能够分解为在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已经明白了,可是水平方向的位移要用三角形的知识来求,然后才能求圆的半径.
【解答】解:如下图
h=R
那么Od=R
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x=R+R
竖直位移y=h=R
依照y=gt2
x=v0t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圆的半径为R=.
【点评】考查平抛运动规律的应用,可是水平方向的位移不明白,因此用的数学的知识较多,需要熟练的应用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9.(2020•天津)(1)如图1所示,在高为h的平台边缘抛出小球A,同时在水平地面上距台面边缘水平距离为s处竖直上抛小球B,两球运动轨迹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不计空气阻力,
重力加速度为g.假设两球能在空中相遇,那么小球A的初速度v A应大于,A、B两球初速度之比为.
(2)在探讨求合力的方式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的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①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BD(填字母代号).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
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②同窗们在操作进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利的说法是BD(填字母代号).
A.两细绳必需等长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3)要测量电压表V1的内阻R V,其量程为2V,内阻约为2kΩ.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约0.1Ω;
电压表V2,量程5V,内阻5kΩ;
定值电阻R1,阻值30Ω;
定值电阻R2,阻值3kΩ;
滑动变阻器R3,最大阻值100Ω,额定电流1.5A;
电源E,电动势6V,内阻约0.5Ω;
开关S一个,导线假设干.
①有人拟将待测电压表V1和电流表A串联接入电压适合的测量电路中,测出V1的电压和电流,再计算出R V.该方案事实上不可行,其最要紧的缘故是电流表A不能准确测量出流过电压表V1的电流;
②请从上述器材当选择必要的器材,设计一个测量电压表V1内阻R V的实验电路.要求测量尽可能准确,实验须在同一电路中,且在不增减元件的条件下完成.试在图2中画出符合要求的实验电路图(图中电源与开关已连好),并标出所选元件的相应字母代号;
③由上问写出V1内阻R V的表达式,说明式中各测量量的物理意义.
【分析】(1)A做平抛运动,B球竖直上抛运动,要使两球在空中相遇,运动的时刻必然小于A球运动时刻,且A球的水平距离要等于s,两球同时运动,运动的时刻相同,依照平抛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公式,抓住时刻,位移的关系联立方程即可求解;
(2)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成效相同,是等效替代的关系.因此在实验中的作用成效相同是指橡皮条的伸长量相同且伸长到同一名置;分力与合力应处于同一个平面内,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尽可能使弹簧秤、细绳、橡皮条与木板平行;为了能更好地确信力的方向,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3)①由于电压表的内阻专门大,流过的电流较小,待测电压表V1和电流表A串联接入电压适合的测量电路中,电流表A不能准确测量出流过电压表V1的电流.
②由于电压表V1接入电路后,由电流通过时其两头电压能够直接读出,因此利用串联分压的特点,选用标准电压表V2和定值电阻R2,反复测量通过滑动变阻器R3操纵即可.
【解答】解:(1)由于A做平抛运动有:s=v A t,h=,要使两球在空中相遇,所历时刻小于t,因此.
由s=v A t,
h﹣h′=,
h′=V B t′﹣
解得:
(2)①实验中两次拉伸橡皮条要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即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应选BD;
②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尽可能使弹簧秤、细绳、橡皮条与木板平行;为了能更好地确信力的方向,细绳要长些,
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应选BD.
(3)①由于电压表的内阻专门大,流过的电流较小,待测电压表V1和电流表A串联接入电压适合的测量电路中,电流表A不能准确测量出流过电压表V1的电流;
②由于电压表V1接入电路后,由电流通过时其两头电压能够直接读出,因此利用串联分压的特点,选用标准电压表V2和定值电阻R2,
反复测量通过滑动变阻器R3操纵即可.测量电压表V1内阻R v的实验电路如下图;
③依照串联电路的特点:(式中U1表示V1的电压,U2表示V1和R2串联的总电压),因此R v=.
故答案为:(1),;(2)①B D ②B D;(3)①电流表A不能准确测量出流过电压表V1的电流,②测量电压表V1内阻R v的实验电路如下图;③R v=式中U1表示V1的电压,U2表示V1和R2串联的总电压.
【点评】该题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专门是第三小题对同窗们的分析能力要求较高,是个不错的题目,难度较大.
10.(2020•福建)如下图,射击枪水平放置,射击枪与目标靶中心位于离地面足够高的同一水平线上,枪口与目标靶之间的距离s=100m,子弹射出的水平速度v=200m/s,子弹从枪口射出的刹时目标靶由静止开始释放,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为10m/s2,求:(1)从子弹由枪口射出开始计时,经多长时刻子弹击中目标靶?
(2)目标靶由静止开始释放到被子弹击中,下落的距离h为多少?
【分析】子弹做的是平抛运动,依照平抛运动的规律,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目标靶做自由落体运动,由水平和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分析能够求出.
【解答】解:(1)子弹做平抛运动,它在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设子弹经t时刻击中目标靶,
那么t=,
代入数据得,t=0.5s,
(2)目标靶做自由落体运动,
那么h=gt2,
代入数据得h=1.25m.
答:(1)从子弹由枪口射出开始计时,子弹经0.5s击中目标靶;
(2)目标靶由静止开始释放到被子弹击中,下落的距离h为1.25m.
【点评】此题确实是考查了平抛运动的规律,平抛运动能够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目标靶做自由落体运动,明白这些就能够够解决了,比较简单.
11.(2005•江苏)A、B两小球同时从距地面高h=15m处的同一点抛出,初速度大小均为v0=10m/s.A球竖直向下抛出,B球水平抛出,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取g=10m/s2.求:(1)A球经多长时刻落地?
(2)A球落地时,A、B两球间的距离是多少?
【分析】(1)A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照位移时刻公式直接求解;
(2)B球做平抛运动,A球落地时刻内,别离求出B球的水平分位移和竖直分位移,然后依照空间关系,得出A、B两球间的距离.
【解答】解:(1)A球做竖直下抛运动:
将h=15m.v0=10m/s代入,可得:
t=1s
即A球经1s时刻落地.
(2)B球做平抛运动:
将v0=10m/s.t=1s代入,可得:
现在A球与B球的距离L为:
将x.y.h代入,得:
即A、B两球间的距离是.
【点评】此题关键是分清两球的运动规律,同时结合空间位置情形,运用运动学公式求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