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
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副标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
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 化,( ),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使人的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并获得文化的归属感;作为重要的 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 ,展现了乡土 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
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 的旅游胜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 成为消费热点。
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 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景德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 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村文化正 地走向世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 林。
实践证明,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 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 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 涌现。
B . 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 涌现。
C . 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
试卷第2页,总13页
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 不断涌现。
D . 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 不断涌现。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乡土文化的情结长期存在于人们心底 B . 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 C . 人们让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情结 D . 人们把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情结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方兴未艾 趋之若鹜 从容不迫 沧海桑田 B . 如火如荼 纷至沓来 踌躇满志 饱经风雨 C . 轰轰烈烈 接踵而至 胸有成竹 饱经沧桑 D . 方兴未艾 心驰神往 信心百倍 饱经沧桑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身不屈于王公,名不耗于终始——高士文化与高士图
王亚军
高士,盖指博学多才、品行高尚、超脱世俗之人,多指隐居山野田园的雅士。
在读书求仕的时代,高士的归隐与逸致,开拓了中国山林文化、田园文化,对中国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助作用。
高士文化,是中国士文化的重要标志,亦为历代文人墨客追求的至高境界。
早在先秦时期,儒、道两家就提出两种隐逸观:儒家以积极入世的人生观为根本思想,主张“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道家以“无为”为宗旨,尊重生命,崇尚自然,主张高度自由、自主的精神状态,追求“达生无累”的生命境界。
这两种隐逸观,对传统文人在人格构建、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等方面均产生重大影响。
至魏晋时期,士族阶层兴起,或为政治权贵,或为经济大族,或为文化大族,所谓的“魏晋风度”“高士文化”就是名士贵族的精神产物。
面对社会动乱,士族阶层感叹人生无常,企求解脱人生苦难,寻求逍遥境界。
于是玄学盛行,学派众多。
魏晋形成的人生观,虽然角度各异,但皆“意欲探求玄远之世界,脱离尘世之苦海,探得生存之奥秘”。
高士文化的逐渐成熟,为后期高士绘画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不同的时代,高士绘画追求不同的人文精神。
概而言之,宋之前遵循儒家“教化天下”的思想理念,追求修身,这种情怀在五代卫贤的《高士图》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它描绘的是汉代隐士梁鸿和其妻孟光“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故事。
画家卫贤把梁鸿夫妇的居所布于山环水绕的自然美景之中,以衬托高士志在山野的志趣。
这种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使高士完美的人格得到进一步升华,是儒家“君子比德”说的典型代表。
宋以后,艺术审美向哲思性转变,艺术家更加重视对心灵自由的追求与人文思想的表达,艺术教化进一步寓于审美功能之中,文人画大发展。
这时的高士图,体现的是对人的生命与尊严、意义与价值的理解,故文人画家常借助于诗、画,或表现自然情趣,或隐喻世情冷暖,以反映社会现实。
这从宋代马麟的《静听松风图》中可窥一斑——一位高士悠然坐卧于虬龙般屈曲蜿蜒的古松之下,听风冥想。
在强调神似的同时,注重人物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是中国传统高士图的首要特征。
如南宋李唐的《采薇图》,为传达出殷贵族伯夷、叔齐不食周天子之饭的骨气,刻意将
试卷第4页,总13页
二者刻画得面容清癯、身体瘦弱, 但行为举止传达出他们不屈的精神。
强调意境营造,亦是高士图的特征。
再看《采薇图》,画家近景画一松、 一枫相对而立,正是以枫树的耐寒与苍松的不凋,对应两位高士坚定不屈的高贵品格。
李唐意在通过描绘 这个历史故事“借古讽今”,即褒奖南宋与金国对峙之时的爱国守节之士,谴责投降变节之人,体现出画家满腔的爱国热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高士绘画所以绵延不衰,在于其饱含的高士精神。
高士精神之于各时代的文人画家而言,不再是简单的寻古趣、拟古意,而是寄托情怀、批判社会的重要途径。
今天,传统高士图的意义在于,鼓励艺术家始 终保持高品格的追求,不为名利所囿,不忘绘画对于人文精神和社会现实的深入思 考与表达。
(选自 2017 年 2 月 12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高士”是博学多才、志趣高雅、品行高尚的隐士,他们开拓了山林文化、田园文化,推动了中国画的 发展。
B . 高士文化形成于先秦时期,发展成熟于魏晋时期,为后期高士绘画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C . 宋之后的“高士图”摒弃了以往“教化天下”的传统,更注重表现心灵自由和人文思想,使文人画得以 大发展。
D . 中国传统高士图的首要特征是强调神似,注重揭示人物内 心世界和性格特征,其次是强调意境的营造。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从高士写起,引出高士文化,进而说明高士文化对高士图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B . 文章以宋朝为界限,论述了高士绘画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审美特点。
C . 文章以《静听松风图》和《采薇图》为例,来证明高士图与一般绘画不同的艺术追求。
D . 文章对高士图进行历史审视,指出当代艺术家应对人文精神和社会现实进行深入思考和表达。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先秦时期,儒家的隐逸观具有积极入世的色彩,而道家倡导自由、无为,追求生命通达、不为世事所累 的生命境界。
B . 魏晋时期的社会名士多出自世家大族,魏晋风度虽是名士贵族所追求的精神风范,但其形成却跟经济与 文化地位不无关系。
C.五代卫贤的《高士图》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颂扬了“相敬如宾”的爱情主题,体现了儒家“君子比德”的思想。
D.《采薇图》取材于历史故事,作者巧用衬托手法表现两位高士的品格,并借古讽今,褒奖南宋爱国守节之士,谴责投降变节之人。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额尔古纳河右岸(节选)
迟子建
我是个鄂温克女人。
我的弟弟鲁尼降生了。
一看到鲁尼的笑脸,父亲阴沉的脸也会变得和颜悦色了。
父亲一心想把鲁尼培养成一个出色的猎手,因而鲁尼八九岁的时候,只要不是去离开营地太远的地方
狩猎,父亲就会带上他。
我还记得那是一个凉爽的夏夜,是个满月的日子,我正跟着母亲在火塘边捻筋线,鲁尼跑进来,他兴冲冲地告诉我,一会儿父亲要带着他,乘着佳乌(桦皮船)去河湾打猎。
我对堪达罕(兴安岭森林里体态最大的动物,学名驼鹿)并没多大的兴趣,但我很想乘坐佳乌。
我央求母亲,让她跟父亲说说,把我也带上。
父亲背着枪,带着我们穿过松林,来到河畔。
路上他嘱咐我和鲁尼,上了佳乌后,不许大声说话,不许往水中吐痰。
那条河流很狭窄,水也不深,父亲就像揪出一个偷懒的孩子似的,把掩藏在河边草丛中的桦皮船拽出来,推到河水上。
他先看着我和鲁尼上了船,然后自己才跳上去。
船悠悠走起来的时候,我觉得耳边有阵阵凉风掠过,非常舒服。
在水中行进时看岸上的树木,个个都仿佛长了腿,在节节后退。
好像河流是勇士,树木是溃败的士兵。
父亲将桦皮船荡进湖泊,我们划向湖对面一片起伏不大的山峦。
父亲上了岸,他让我和鲁尼不要下船。
父亲一离开,鲁尼就吓唬我说,快看,前面有狼,我看见它的眼睛发出的亮光了!我刚要叫,听到了鲁尼的话的父亲回过头来,他对鲁尼说,我怎么跟你说的了?一个好猎手在出猎的时候是不能胡说八道、多嘴多舌的!鲁尼立刻就安静下来了,他用手指轻轻弹了几下船身,就像敲着他自己的脑壳反省似的。
父亲很快回到了船上,他小声对我们说,他在岸上的草丛中发现了堪达罕的粪便和蹄印,粪便很新鲜,说明几个小时前它还来过这里。
从它的蹄印来看,它是一头成年的堪达罕,很有分量。
父亲说我们到对面的柳树丛中守候它。
我们把船划到湖畔的柳树丛,桦皮船夹在其中,也就成了一片陆地。
我们潜伏在船上,父亲让鲁尼帮他把枪膛上了子弹,然后用手指在嘴唇那儿竖了一下,示意我们不可出声。
我们敛声屏气地等待着。
试卷第6页,总13页
父亲咽了口唾沫,我听见了“嚓嚓——”的声响,这“嚓嚓”声很快变成了“噗噗”声,循声望去,发现一团灰黑的影子正在湖的对面移动!父亲抑制不住兴奋地“哦”了一声。
堪达罕在夜色中镇定自若地行进着,父亲瞄准了它,然而未等他射击,它突然一个猛子扎进水里……
当堪达罕离我们近了的时候,我非常紧张,因为看它的模样,它一定是胃口很大的,万一父亲打不中它, 它反扑过来,我们的佳乌就会被它踏碎,我们只能逃跑。
如果跑得慢,被它逮着,定是九死一生了。
父亲确实是个优秀的猎手,当堪达罕沉入水中,让湖面的月亮又圆满起来的时候,他非常镇静,耐心等待着。
直到它从湖水中站了起来,心满意足地晃了晃脑袋,打算上岸的时候,父亲才把枪打响。
枪响的 时候,我的心也仿佛跟着蹦了出来,我看见堪达罕栽歪了一下身子,似乎要倒在水中的样子,但它很快又 站直了,朝枪响处奔来,我顾不得父亲的嘱咐了,我哇哇大叫着,魂魄已被吓丢了七分。
父亲又在它身上 连打两发子弹,它才停止了进攻。
不过它也不是立刻就倒在水中的,它像酒鬼一样摇晃了许久,这才“咕 咚——”一声倒下了,溅起一朵巨大的水花。
鲁尼欢呼起来,父亲也长吁一口气,放下枪。
我们又等待了 两三分钟,确定它已无声息的时候,这才撑着桦皮船,从柳树丛中穿梭而出,飞快地荡到湖心。
堪达罕的头浸在水里,身躯只露出一角,好像一块被磨去了棱角的青石。
鲜血已把湖心染成黑夜的颜 色。
想着刚才还在悠闲潜水吃着针古草的它说没气就没气了,我的牙齿打颤,腿也哆嗦起来。
而鲁尼却是 那么的兴高采烈。
我知道,我永远做不了出色的猎手。
(注)《额尔古纳河右岸》是第一部描述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 显示了弱小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描写“我”同父亲、弟弟一次狩猎的经历,呈现给读者一次惊险刺激的狩猎之旅,感受到鄂温克人 独特的民族风情。
B . “好像河流是勇士,树木是溃败的士兵”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行船时的惬意,与下文狩猎时的紧张氛围 形成鲜明对比。
C . 枪一响,“我”吓得魂飞魄散;看到死去的猎物,“我”吓得颤抖,弟弟却非常高兴,这表明弟弟比“我” 更有可能成为优秀猎手。
D . 文章画线部分描绘了堪达罕被射杀后的场景,给人留下了血腥的印象,暗含了“我”对父亲射杀堪达罕 这一行为的不满。
8.从全文看,父亲为了把鲁尼培养成为出色的猎手做了哪些事情?
…订…………○…………线……___考号:___________
…订…………○…………线……9.“我”在小说中起了怎样的作用?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图片来源于 2017 年 11 月新华网) 材料二:
从 21 日早上起,一篇题为“疫苗之王”的自媒体文章迅速传播,到当日晚间,无数人的朋友圈已经被
这篇文章刷屏。
随着疫苗事件的持续发酵,恐慌、愤怒情绪蔓延,不少山东的家长们炸开了锅,纷纷用刷 屏表达着愤怒。
山东的家长之所以表现得格外恐慌和愤怒,原因在于几天前曝光的 2017 年 11 月的一起疫苗违法事件 当中,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问题疫苗共计 252600 支,全部销往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山东省家长的情绪反弹,有信息来源作为基础。
而问题疫苗究竟销往哪里,自己的孩于是否注射过问题疫苗,如果注射了又如何补救等,家长们眼前 如同一个信息黑洞,难以及时获得足够值得依赖的信息,只能用猜想来增补信息真空,进而加剧了恐慌情绪。
因此,避免恐慌情绪蔓延的正确方法,不是简单呼吁民众保持足够的理性,而是相关信息必须及时、全面、准确地公开,既要跑在谣言前面,也要跑在猜想前面。
首先,对于一些模梭两可的网络信息,要有权威部门及时发声。
比如,《疫苗之王》所说“问题疫苗打 入 25 万儿童身体”是否属实,就是一个对公众情绪可产生决定性影响的疑问,对于这类问题,不仅要迅速 释疑,而且要用确保准确的数据来提高说服力。
其次,后续将如何应对这起事件,要给出一个清晰的处理思路,让民众吃上定心丸。
民
试卷第8页,总13页
众的恐慌不仅 可以理解,而且值得深入分析,应该将之当成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根据疫苗流通规则,同批次的疫苗销往哪里,大方向是记录在案的。
然而,就个人而言,接种的疫苗 是否属于问题批次,是否也有详细的记录,已接种问题批次的儿童能不能得到通知并及时复检,以及是否 应补种等事宜,都是压在家长心头的疑问,此类疑问不解,恐慌就难以消除。
(摘编自罗志华《“疫苗危机”:别让信息黑洞加剧恐慌》,《新京报》2018 年 07 月 22 日) 材料三:
这个周末,问题疫苗引发全民焦虑,无数家长连夜翻看孩子的接种记录本,一项项对照是否使用过问 题疫苗。
疫苗造假,曝光必须无死角,监管切莫轻飘飘。
面对问题疫苗,忍耐后的质疑和冷漠,追问后的 维权和用脚投票,都值得监管部门认真反思,慎重对待。
近日,长生生物接连被曝出狂犬疫苗生产记录造假、百白破疫苗为“劣药”。
国家药监局出手后,多家媒体跟进,引发社会强烈关注。
在对事件的追问中,公众对于疫苗安全的焦虑不断升级,唯有尽快公开真 相,才能回应质疑。
疫苗乱象,非一日之寒。
行业积弊已久,奈何每次处罚都轻飘飘。
我们看到,某些无法无天、丧尽天良的恶企,在被查出问题之后,虽也受到一定惩罚,但与获得的孽利相比微不足道,根本不足以让其痛改前非。
人命关天的闹剧后,受害者维权无力,企业“自罚三杯”,监 管者惯性失语,如此“宽松”也是变相纵容造假、售假的重要原因。
这背后有个政绩观的问题。
如果对这些恶企处罚太重,动辄判处“死刑”,势必影响当地的 GDP 和税收 的数据,因此,处罚多是些“软刀子”。
药监部门最主要的职责是防患于未然。
具体地说,就是要对流向市场的药品负责。
对消费者而言,其权益只能由政府职能部门代表和维护。
假疫苗横行,那就是政府职能部门失职,就该有人对此负责。
如果做不到,设立这个部门干嘛?
毋庸讳言,食品和药品的监管等,依然是人民群众普遍不满意和不放心的问题之一,应该引起足够重 视,它不仅关系着人民健康,也关系着人心聚散。
(摘编自胡琴《面对疫苗乱象,监管部门应有所作为》,人民网 2018 年 07 月 22 日)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新华网关于药监局对长春、武汉两家公司效价指标不合格的百白破要求立即停用的新闻,使这两家公司 疫苗问题呈现在公众面前。
B . 山东家长表现出来的恐慌和愤怒是有根据的,很多问题疫苗流入山东,事关孩子的
安全,而家长又没有 获得足够值得依赖的信息。
C . 对于民众个人而言,消除恐慌的方法在于,要了解自己家庭儿童用药情况,要有及时的信息反馈,以及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D . 问题企业之所以不痛改前非,原因在于监管者的惯性失语,对问题企业太宽容,使得其所获的孽利与其 所受的惩罚相比微不足道。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疫苗事件的持续发酵,朋友圈无数人的刷屏,最直接的原因在于《疫苗之王》这篇文章在自媒体上的迅速传播。
B . 新华网明确说百白破问题疫苗对人体安全性没有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们的担忧和愤怒没有太大 的必要。
C . 只是让民众保持理性是不够的,还要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公开,让人们不胡猜乱想,恐慌等情绪才 能缓解。
D . “曝光必须无死角,监管切莫轻飘飘”体现了人们对问题疫苗事件发展的希望和担忧,食药监管涉及健康和人心。
12.以上三则材料中,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移.
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
”二年果有得,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
”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
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
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
熙宁初知郴州用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
以疾求知南康军。
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
试卷第10页,总13页
取营道①
所居濂溪以名之。
抃再镇蜀,将奏用之,未及而卒,年五十七。
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②
,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博学力行,著《太极图》,明天地之根源,究万物之终结。
又著《通书》四十篇,发明太极之蕴,序者谓其“言约而道大,文质而义精,得孔孟之本源,大有功与学者也”。
(注) ①指的是周敦颐的老家营道。
②孤寡。
(节选自《宋史道学传》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熙宁初/知郴州/用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
B . 熙宁初/知郴州/用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
C . 熙宁初/知郴州/用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
D . 熙宁初/知郴州/用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龙图阁是北宋初年开封宫城中所建的一座馆阁,存放皇帝御书御画、皇家重要文献及宝瑞等物,龙图阁学士名义上为皇帝出入侍从,并备作顾问。
B . 文中“移”,“徙”意思一样,均表示官员官职的平级调动。
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还有:“署”表示代理、暂任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等。
C . 转运使,中国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
宋初为集中财权,置诸路转运使掌一路财赋,并监察地方官吏,官高秩重者为都转运使,简称漕,实为府、州以上行政长官。
D . 文中的手版即是官员上朝手执的象笏。
它是用象牙做,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周敦颐很有吏才。
担任分宁主簿时,面对一件拖了好久不能判决的疑案,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深得群众信赖。
B . 周敦颐政绩显著。
担任南昌县令时,百姓十分敬畏,富家大姓、黠吏恶少都惴惴不安,不仅担忧被县令判罪,而且又以玷污政治清廉为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