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中的音乐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赋中的音乐美
中国的古典诗词,千百年来代代相传,许多篇章为人们熟读成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语音和谐优美,念起来琅琅上口,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而在这诗词大花园中有让人难以忘怀的一朵奇葩,这就是《赤壁赋》,它用它所蕴藏的的独特的音乐魅力征服了每一位读者。

所以我想,我们很有必要分析一下这其中令人流连忘返的音乐之美。

精通音律的苏轼每每赋予自己的作品以恰当的旋律。

气魄恢宏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当是铿锵激越的钟鼓合鸣,音调豪壮,“须关西大汉执铁板”来唱。

而《赤壁赋》中围绕作者感情的乐—悲—乐的脉络,也自然流淌着一首完整的生命乐章。

它是那么和谐、舒缓、优美,既有“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的明快节奏,又有苏子为之愀然的低回哀婉的如歌行板。

使得一篇《赤壁赋》在华章丽句中也承容着撼人心魄的音乐美感。

最是那一曲箫声,婉转悠长,凄切悲凉,千转百回,荡气回肠。

茫茫水气增添了它的凄美,清爽的秋风鸣和着它的哀伤。

这“不绝如缕”的箫声仿佛穿越了历史时空,撷来了大唐的清音古韵,那一句“舞幽壑之潜蛟”竟与李贺的“老鱼跳波瘦蛟舞”有同工之美;它又溶进了宋乐的丽歌雅调,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所以这一曲旷古的天籁之音才如此辽远而又低回,曼妙而又变幻,含蓄而又隽永,可谓“此曲只应天上有”,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这些大体上的分析还不足以让我们充分领略其摄人心魄的音乐美,还是让我们来细细的品味一下吧。

关联相扣形成音节铿锵之美
客的议论自然引发了主人的人生感慨。

在这段本该枯燥的议论性文字中,作者巧妙运用了“而”“盖”“则”“且夫”“苟非”“虽”等关联词语,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气势。

作者还是借眼前景物论人生之理——“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分号前一句轻轻一驳,分号后一句才是重点,所以追加了反问,反问中不说“而又何哀”,而是针对上文“羡长江之无穷”而言,文笔总在不断变化。

这一句也可以说是全篇的文眼。

人生到底是“须臾”还是“无尽”?客只看到“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之变,因而产生“吾生之须臾”的哀愁;主人不仅看到其变,而且还看到不变,并沿用赋家抑客伸主的做法,强调其不变,得出“物与我皆无尽”的结论。

接着用“且夫”将笔锋一转劝客——“江山无尽,风月长存,人应该自得其乐旷达乐观”,使得“客喜而笑”。

其实,主和客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

主客两方面的情感,包括人生苦闷和物我参透,都是苏轼在贬谪生活中的烦恼以及想要摆脱烦恼的旷达态度的表露。

这种旷达的实质不过是沿袭了庄子的相对主义观点,用以弥合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达到自我安慰自我解脱的一种方法罢了。

但如此玄妙之理,能以简洁的文字阐明,真可谓是笔端有口。

关联词语在此的连用使文章诵读起来不仅感到内容上有一气呵成之妙,而且节奏也显得明快有力。

再加之“往”“长”,“瞬”“尽”,“主”“取”,“月”“竭”,“色”“适”两两相对押韵,诵读起来铿然作响,不仅使哲理洋溢于声调之间,笔势也扶摇直上,由“哀”升为“喜”。

字词巧用形成音韵节奏之美
这篇文章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同时又不乏诗的韵律,押韵自由,语音和谐动听,读起来琅听,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音乐感。

如第一段中押韵的字有:间、天、然、仙。

第二段压韵的字有:桨、光、方、慕、诉、缕,妇。

第三段压韵的字有:昌、苍、郎、鹿、属、粟、穷、终、风。

第四段中压韵的字有:往、长、主、取,色、竭、适等。

文中再加上虚词“之”、“兮”、“而”、“以”“于”“乎”和叠音词“飘飘”“渺渺”“袅袅”这些虚词和叠词的运用,读起来显得音节和谐,句式整齐,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充分抒发了作者探微曲折的感情。

这些分析仅仅只是《赤壁赋》中音乐之美的冰山一角,更多“美”还有待我们去发掘,去探索,但我们永远都会记得那位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塑造出无数佳作的“东坡大师”。

难忘“赤壁”音乐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