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难点及应对策略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研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难点及应对策略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科研事业的不断壮大以及科研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科研市场需求以及单位的组织结构都发生了巨大调整。

因此,抓住科研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难点以及发展应对策略,已经成为整个科研事业生产面对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目标,探究科研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难点以及应对策略尤为重要。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难点;对策
前言
本文对科研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难点进行分析,同时比对了信息化技术对科研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产生的影响,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科研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的具体管理措施和策略。

1.科研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难点
1.1安全生产管理责任难以落实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责任的缺失是导致科研事业单位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责任无法落实的主要原因。

大部分的科研单位都只是表面上签订了安全生产的责任书,或是责任合同,但是在实际的发生了危险事故或安全生产事故以后却没有相应的负责人或是负责部门对此事件进行追责以及承担相应的责任,导致了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度以及相应的合同成为一纸空文。

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的责任追究系统不合理,对每个科研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都缺乏相应的约束和管控,导致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度只是流于表面,没有得到真正应对与落实。

1.2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安全危险要素众多
1.2.1实验场地风险
在科研事业单位中存在的内部安全危险因素较多,首先是实验场地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大部分的科研事业单位都会拥有水池、水槽以及水泵等相应的实验设备,如果在实验过程中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或是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则会导致无关的人员或操作者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发生安全事件以及事故。

与此同时,实验场地可能会由于存在水的因素而出现漏电,触电等危险情况,直接影响了科研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为后续开展科研工作带来重大隐患。

1.2.2危险物品风险
科研事业单位中一般都需要开展相应的分析化验工作,因此在开展分析实验过程中,无可避免会出现一定的有毒有害药品或化学产品,在科研事业单位实验过程中有毒有害化学产品可能会存在泄露或燃烧爆炸等安全隐患,如果科研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没有对危险物品进行妥善处置后会导致危险物品成为整个科研事业单位生产过程中的重大安全生产隐患。

1.2.3工厂车间风险
在科研事业单位中有部分事业单位会与工厂进行相应的合作交流,因此在工厂开展生产或产品研发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工厂的生产条件或是质量安全指标不恰当而导致出现危险情况。

此外,在工厂的车间内部可能会由于操作不当,或工人的技术不过关,而导致出现安全生产事故,因此车间生产的工艺流程也是科研事业单位安全隐患的一项重大因素。

1.2.4特种设备风险
在科研事业单位进行试验或作业过程中会使用到特种设备,包括专用的起重机械或机动车辆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泵等特种设备,在面对这种特种设备时都需要具备专业素质以及专业知识的操作人员才能进行相应的操作。

如果科研事业
单位的工作人员没有具备相应操作资格而擅自上岗作业,则可能会由于操作不当
或对特种设备不熟悉而出现安全生产事故,导致重大的安全隐患。

1.3信息化技术对生产管理产生较大影响
1.3.1信息化技术对生产管理的被动攻击
信息化技术中对于科研事业单位的生产管理被动攻击,主要是对信息软件以
及机械设备安全进行相应攻击,想要提高科研事业单位中信息软件以及机械设备
的安全性能就需要从信息角度出发,对整个科研事业单位中可能存在的软件安全
风险以及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等进行调控和掌握分析,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信息软件
的重要程度以及可能存在的信息漏洞等,都需要通过对信息软件的木马程序的可
掌控难易程度进行相应的维护和提升。

从根本上防止软件出现窃听或信息盗取等
重大的安全信息漏洞[1]。

1.3.2信息化技术对生产管理的主动攻击
信息化技术对科研事业单位生产管理的主动攻击主要是对事业单位中的主机、电脑以及网络发动恶意程序或木马攻击。

大部分的外来黑客攻击科研事业单位的
目的都想要通过越权访问来获得科研事业单位的研究数据,或核心机密信息。


部分的信息技术的主动攻击是直接窃取科研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内部账户或是密码,借助黑客技术与窃取方法对信息进行盗取和盗窃,通过偷窃的方法获得科研
事业单位的研究机密内容以及有关的核心技术资料等。

2.科研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的具体管理策略
2.1落实科研事业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落实健全科研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保证科研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的
最主要最有力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相关规定,科研事业
单位在进行生产和运作过程中必须要配备相应的安全管理部门以及安全生产管理
人员,通过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分配相应的安全责任制度以及责任培训工作后,
利用科研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来确保各个单位以及部门岗位的实际工作
内容。

通过逐级分层分配以及信息安全的逐一递减功能,把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进
行逐级分配,将安全生产落实到每一个工作岗位以及参与科研事业单位生产的工
作人员身上,做到各司其职保障科研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的稳步进行以及有序开展。

2.2做好科研实验现场的安全检查工作
开展科研事业单位现场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必须要有科研事业单位聘请的专
门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检查操作,包括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安全事故风
险等进行相应的调控和监督检查,定期制定安全生产质量评估报告,落实相应的
管理条例以及管控措置,完善科研事业单位现场的安全检查工作。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要对科研事业单位中的各类电器设备以及产品仪器,
包括生产物料、化工品、药品以及危险品等进行合理的处置以及安全监督监管控制。

对于某些有特殊要求的科研事业单位或涉及到国家机密等军工科研场所等,
还需要规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条例以及监督检查机制,合理维护储存危险品,如炸弹、弹药装备、军械等重要物品的安全检查以及日常维护工作[1]。

2.3提高科研实验现场的应急处置能力
强化和提升科研事业单位现场的应急处理能力必须落实日常生产安全操作,
提高工作人员以及安全生产人员的技能培训以及技能训练。

落实开展科研事业单
位的应急安全处理工作必须要合理处置各类的应急物资,同时制定危险情况下的
应急处理方案,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故障或安全隐患进行演练和训练操作,强化科
研事业单位中每位工作人员对应急安全事件的处理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真正做到
在出现安全故障事故后能迅速响应并做出补救措施。

除此以外,科研事业单位还需要做二手准备以及防范工作,防止再出现安全
生产事故或是信息泄漏。

当遇到危急情况时能迅速启动备用方案,保证科研事业
单位的正常运作以及信息化处理的稳步进行。

2.4强化信息化环境下安全生产风险的防范工作
强化信息化环境下的科研事业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必须要对单位内部的计算机
云端网络等进行相应协调以及管控。

科研事业单位可以与网络服务商进行签订服
务合同以及详细的说明。

在服务过程中提供的网络和信息等都必须进行相应加密
和保密处理。

同时限定用户的使用流量以及使用数量,控制网络的数据传输密度
和信息量,有效地降低在信息传输以及网络化环境下科研事业单位的信息安全处
理流程,保证科研事业单位在信息化环境下的科研数据的保密性以及安全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科研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难点众多,需要事业单位上下齐心,各个工作人员都配备自己的工作责任以及责任意识后才能有效地避开科研事业单
位安全生产中的重难点,有效地提升科研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何文上,魏继昌,马智勇.加强新形势下的科研单位安全生产工作[J].决策探索(中),2019(11):4-5.
[2]刘畅,卢琨.农业科研单位安全管理工作交接体系探析[J].农业科研经济管
理,2018(03):14-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