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与歌曲欣赏 期末论文
歌剧赏析论文--猫5篇

歌剧赏析论文--猫5篇第一篇:歌剧赏析论文--猫音乐剧《猫》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形形色色的人们穿行奔走在各个角落、叙写述说着自己的故事。
人间的悲喜剧一天又一天的上演在名为社会的大舞台上。
到底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又是恶?一百个人心中恐怕有着一百种不同的答案。
那么,若是以猫的视角来审视这个世界的善恶美丑,又该是什么样的一番情景呢?现代歌剧《猫》就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猫世界中的“猫”生百态。
《猫》所讲述的是一个富有童话般意味的现代浮世绘——在杰里科猫族一年一度的舞会上,众猫们聚集在一起,纷纷展开各自本领,以歌舞来展现自己的故事——争取成为唯一被选中得以重生的猫。
在这群外表各异、性格更是迥异的猫中,既有作为长老般统领大局的“领袖猫”老杜特洛内米,又有过着安逸无忧生活的“保姆猫”詹妮安点点;既有反叛热情的“摇滚猫”若腾塔格,也有踏实稳重的“铁路猫”史金波旋克斯;既有青春美丽的“迷人猫”邦巴露娜,还有邋遢苍老的“魅力猫”格里泽贝拉……各式各样的猫的角色不但在视觉和听觉上给我们以丰富且多样的感受,还在不知不觉中将我们带进了一个好似人类世界但又绝然不同的猫的国度。
就在众猫都在为重生的名额争相比拼的时候,曾经光彩照人而现在却邋遢肮脏衰弱不堪的格里泽贝拉出现在猫们的面前。
对于格里泽贝拉这样一只流浪在下等街区,身份卑微受到唾弃的猫而言,得到这一珍贵的重生机会几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在一曲感人至深的“回忆”过后,她奇迹般的得到了众猫的推选,成为了那得以升上天堂的猫。
就是这样一个传奇般的故事,在作曲大师安德鲁·韦伯与导演特雷沃尔努恩的创作下,成功的以歌舞剧的形式焕发出了熠熠的光彩。
《猫》的开场非常精彩。
初次接触《猫》时,我就是首先被第一场中富于节奏感的歌曲、独特新颖的造型以及奇妙的氛围所吸引了。
一开场,身着宛若猫的毛皮般服装的演员们接连登场,虽然每位演员都以猫的形象出现,但他们的造型又全然各异——“毛皮”的花纹、颜色以及脸部的妆容似乎已经在预示着每只猫的性格特点。
期末论文——歌剧《卡门》赏析

用身躯相爱,用灵魂歌唱——歌剧《卡门》赏析学号:1402030108 姓名:汤重阳一、作品简介歌剧《卡门》的故事改编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普罗斯佩·梅里美的同名小说。
比才作曲,法国的亨利·梅拉克和吕多维克·阿莱维作词。
该剧在比才死后才获得成功。
美国女高音格拉汀·法拉的有声电影和查理·卓别林的一部无声电影更是扩大了歌剧的名声。
这部歌剧也是法国作曲家比才的巅峰之作,音乐创意和戏剧效果都十分出色,是一部真正综合概括了19世纪抒情艺术的歌剧,也是一部在艺术历史上地位十分重要的歌剧。
比才是浪漫主义终结和现实主义兴起的接力者,尼采曾称他为“地中海的太阳”,也曾受到李斯特的高度赞扬。
《卡门》的题材取自法国作曲家普罗斯波·梅里美的中篇小说。
由两位法国剧作家亨利·梅里亚克和吕多亚克·阿列维改写为歌剧脚本,比才谱写成四幕歌剧,完成于1874年秋,1875年首演于巴黎,是比才最后一部歌剧,也是歌剧中上演率较高的一部。
歌剧中那些著名的曲段,如《哈巴涅拉舞曲》《塞吉迪亚舞曲》《斗牛士之歌》以及第一幕和第四幕的序曲等都脍炙人口。
歌剧强调了卡门热爱生活、追求自由和大胆泼辣、倔强的个性,从而使卡门这一角色成为了西方歌剧史上最具魅力的艺术形象之一。
二、故事背景歌剧通过光影对比来渲染那些阴暗的行动。
第一幕是在塞维利亚的街头,看守来回的走动。
烟厂女工的斗殴;第二幕是吉卜赛人的生活和舞蹈;第三幕是走私者的肖像;第四幕:斗牛士的游行行列。
金发美女米凯拉体现著歌剧抒情的一面,她是何塞的恋人和他母亲的信使。
她的举止是如此的优雅,乐队的音乐也是如此。
敢爱敢恨的西班牙吉卜赛女郎卡门生活在感官世界里。
她受着爱欲的驱使,在爱过很多男人后,又看上了沙展何塞。
她使出尽浑身解数要何塞上钩,让他去和人打斗和违反军法,让他不得不逃走。
他对卡门的爱让他能逆来顺受,但当卡门变心时,他终于绝望了。
歌剧欣赏的论文

歌剧欣赏的论文第一篇:歌剧欣赏的论文歌剧《贝隆夫人》观后感电影的开篇是在两组葬礼中交叉着进行的。
一边是举国上下为EVITA夫人的哀悼,最豪华的葬礼,最隆重的仪式,布宜诺斯艾利斯城的街道上阳台里站满来自四面八方的前来送行同时为了瞻仰他们精神领袖最后的遗容的恸哭着的人民,每一个地方都摆放着她高贵的遗像和那张自信的笑容。
而另一边,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葬礼,人们用疑惑的眼神看着一个小姑娘突然闯进来的,为死者献上了鲜花,轻轻的亲吻死者的额头,被粗暴的拒绝在父亲葬礼教堂的门外,因为她是父亲和下等女人生下来的私生子!只配远远的看着父亲的灵车离去,“肮脏的东西”不容许靠近家族的荣誉!艾薇塔,这位传奇的女士在阿根廷人心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她出生贫寒,但对未来充满憧憬,在那个时代,为此她付出许多代价。
在她年仅十五岁时,就跟一个抒情歌手跑到首都,但歌手已婚,她只有流落街头成了一名舞女。
但具有美丽容颜的她,很快在一个摄影师的镜头下成名,从此辗转在富人和官员中,直到她遇到贝隆上校一个声望上升的军官,她才脱颖而出,成为耀眼的政治明星。
她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既深受人民爱戴,被称为“穷人的旗手”,也被富人们称为“不择手段的女人”。
人们忘不了她对社会、劳工、教育所做出的贡献。
其悲剧性的早逝(年仅33岁),令人惋惜。
她曾哀感“永远也不会被理解”,其实,阿根廷人民对她的缅怀是很深的,毕竟,她悲惨的过去,不是她本人的过错。
如果她处的时代是一个公平、富足的时代,象她一样天真无邪的女孩就不必为生存而做不愿做的事,而能选择她所喜爱的生活方式。
I’d be surprisingly good for you 整个曲调宛如调情,狡黠魅惑,而且,萨克斯管真是性感入骨的一种乐器啊。
的确适合被称为“冷音乐”和“最佳调情音乐”。
这首歌是影片《贝隆夫人》的插曲,写的是麦当娜饰演的伊娃在宴会邂逅贝隆,以身相许。
在一次慈善晚会上,Eva邂逅了炙手可热的胡安.贝隆上校。
歌剧欣赏论文

《图兰朵》观后感一、图兰朵简介二、作者介绍三、歌剧信息四、歌剧解说五、相关歌曲六、观后感及歌剧的意义图兰朵简介《Turandot(图兰朵)》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根据童话剧改编的三幕歌剧。
为人民讲述了一个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传奇故事。
图兰朵的故事始见于17世纪波斯无名氏的东方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图兰朵》,意大利剧作家卡罗·哥兹于1762年把它写成剧本。
之后德国诗人席勒在哥兹剧本上翻译并加以改编的图兰朵是其名作。
该剧本最著名的改编版是由普契尼在1924年创作,但在世时未能完成全剧的创作。
在普契尼去世后,弗兰科·阿尔法诺根据普契尼的草稿将全剧完成。
该剧于1926年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首演,由托斯卡尼尼担任指挥。
其他一些剧作家和作曲家也曾改编该剧或为其创作音乐,其中包括作曲家韦伯、布索尼和中国当代剧作家魏明伦。
歌剧吸收了江南民歌《茉莉花》的旋律,带有浓郁的东方韵味。
中国元朝时的一个公主图兰朵为了报祖先暗夜被掳走之仇,下令如果有个男人可以猜出她的三个谜语,她会嫁给他;如猜错,便处死。
三年下来,已经有多个没运气的人丧生。
流亡中国的鞑靼王子卡拉夫与父亲帖木儿和侍女柳儿在北京城重逢后,即看到猜谜失败遭处决的波斯王子和亲自监斩的图兰朵。
卡拉夫王子被图兰朵公主的美貌吸引,不顾父亲、柳儿和三位大臣的反对来应婚,答对了所有问题,原来这三道谜题的答案分别是“希望”、“鲜血”和“图兰朵”。
但图兰朵拒绝认输,向父皇撒赖,不愿嫁给卡拉夫王子,于是王子自己出了一道谜题,只要公主若在天亮前得知他的名字,卡拉夫不但不娶公主,还愿意被处死。
公主捉到了王子的父亲帖木儿和丫鬟柳儿,并且严刑逼供。
柳儿自尽以示保守秘密。
卡拉夫借此指责图兰朵十分无情。
天亮时,公主尚未知道王子之名,但王子的强吻融化了她冰般冷漠的心,而王子也把真名告诉了公主。
公主也没公布王子的真名,反而公告天下下嫁王子,王子的名字叫“爱”。
作者介绍普契尼——19世纪末20世纪初,继威尔第之后,世界上最杰出、最受推崇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之一。
歌剧欣赏论文

这个学期很高兴能够选到“歌剧欣赏”这样一门很有艺术人文素养的通识课。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歌剧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自己的文化素质和艺术审美能力也有了很多。
当今著名的音乐剧大多是由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演艺公司包装而成的,因此这些剧目也带有了百老汇和西区特有的风格特征和运作方式。
而《巴黎圣母院》却是一个例外,它是少数几部闻名世界却没有受到百老汇和西区影响的著名音乐剧。
也正是由于这个“另类”的特点,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影响。
“相当好听”是我对《巴黎圣母院》的第一印象、这些风格独特的曲子很吸引人、琅琅上口,而且还有一种咄咄逼人得磅礴的气势,甚至在DVD版本中也能感受到类似于现场的宏大气势。
在看完DVD版本后,真的有一种想去买一张现场门票的冲动,但是它就是有这样的独特的魅力。
对《巴黎圣母院》表现形式的感受歌剧的本质无论是在细节上还是在整体上都是由音乐的表达所决定的,都必须借由音乐这个中心艺术媒介来展示出来。
音乐在歌剧中承担起了它的重要责任,如承载剧中的发展;展示人物性格感情;塑造情节、人物心态和心理活动以及用音乐的感性思维来营造建立歌剧的独特世界等,在《巴黎圣母院》中音乐同样起到了极强的渲染作用。
从《大教堂时代》作为开篇之曲中游吟诗人般的演绎,到“钟楼怪人”加西莫多一曲《孤儿》述说了悲凉身世;从菲比斯与恋人在月下互诉情语,到女主人公爱斯梅拉达在绞刑前凄美的为爱而活;还有最后一幕加西莫多在死去的艾丝美拉达前唱起《舞吧,爱斯梅拉达》时的撕裂哀恸……一连好几首感染力极强的歌曲与唱段,无不牵动着我的心,真的是听得如痴如醉。
《巴黎圣母院》一大突出的特点,主要是在“淡化”名著叙事作用的同时,突出了歌舞和音乐的表演,且让歌唱与舞蹈既可以一分为二可以合二为一,分合自如,并特别注重以舞蹈音乐刻画原著中的也是剧中人物性格的独特性。
而且该剧完美的音乐呈现极其意蕴,如:大幕拉开,由那位身材高大挺拔、极具雕塑感且作为全剧叙述者的游吟诗人葛林果,像观众唱出的开场歌曲《大教堂时代》,旋律之唯美激昂,歌词之气势磅礴,令人惊叹不止——“大教堂时代已经来临/世界迈进了/新的千年/人们向星空的高度攀登/在那里记下了他们的历史/镌刻在玻璃上/镌刻在岩石上”——体现出浪漫主义艺术的精髓。
高一6班 歌剧音乐论文

时代的艺术先锋,历史的文明之光——歌剧艺术歌剧是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简单而言就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的戏剧(是唱出来而不是说出来的戏剧)。
歌剧在17世纪,即1600年前后才出现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它源自古希腊戏剧的剧场音乐。
歌剧的演出和戏剧的所需一样,都要凭借剧场的典型元素,如背景、戏服以及表演等。
一般而言,较之其他戏剧不同的是,歌剧演出更看重歌唱和歌手的传统声乐技巧等音乐元素。
歌手和合唱团常有一队乐器手负责伴奏,有的歌剧只需一队小乐队,有的则需要一团完整的管弦乐团。
有些歌剧中都会穿插有舞蹈表演,如不少法语歌剧都有一场芭蕾舞表演。
歌剧被视为西方古典音乐传统的一部分,因此和经典音乐一样,流行程度不及当代流行音乐,而近代的音乐剧被视为歌剧的现代版本。
据了解,一种说法,歌剧在西方语言的代表字Opera来源于拉丁语“作品”的复数形式(Opus, Opera),后经意大利文推广至其他欧洲语言,顾名思义歌剧原意不单单包括舞台上的独唱、重唱和合唱,也包括对白、表演和舞蹈。
16世纪末,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有一群人文主义学者组成了“卡梅拉塔同好社”(Camerata)的团体,以复兴古希腊的舞台表演艺术。
他们相信古希腊的戏剧中的“合颂”部分实际上是合唱部分,甚至有人认为古希腊的戏剧实际上就和今天的歌剧一样,全部剧情皆以歌曲交代。
因此当今认为历史上第一部歌剧,由雅各布·佩里(Jacopo Peri)作曲,取材自古希腊神话的《达芙尼(Dafne)》于1597年首演时,风评一片赞好,皆认为“成功复活了古希腊的戏剧精神”。
但《达芙尼》最终不幸失传,但佩里的另一套首演于1600年的歌剧《尤丽狄茜(Euridice)》至今仍偶有排演。
但今天歌剧界最古老的标准保留剧目的歌剧,当数1607年首演于曼都瓦宫廷的克劳迪奥·蒙泰韦尔迪作品,《奥菲欧(L'Orfeo)》。
另外有一种说法,歌剧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悲剧,这种艺术形式是歌剧艺术产生的根源。
歌剧论文

领略歌剧魅力传承歌剧文化------《歌剧鉴赏》论文马玉洁法学6班11060618摘要歌剧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具有它独特的美丽和美学意义。
徜徉在歌剧的世界,我们的境界在无形中得到了提升和升华。
传承这一种文化,是我们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综合性艺术美学情感抒发歌剧文化传承歌剧,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虽然并不是那么熟悉。
记得高中时候老师让我们欣赏《歌剧魅影》这部歌剧,当时我就深深被其中感人的剧情、美妙的音乐所打动。
但那时由于学习原因并没有就此研究下去。
终于,在进入大学后,我选了歌剧鉴赏课,也就进入了歌剧的美妙世界。
歌剧世界真的非常迷人,不经意涉足于歌剧的殿堂,似乎流连忘返。
在课上欣赏歌剧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忘却时间的流逝,会把自己的人生与其联系起来进行深切的思索,让自己置身于那巧妙的情节,美妙的歌声中。
不过,不管歌剧演绎的故事有多么的感人,演员的歌声有多么的动听,最终还是要通过音乐的桥梁才能走过去,走入这迷人的世界。
一.歌剧基本概述歌剧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
早在古希腊的戏剧中,就有合唱队的伴唱,有些朗诵甚至也以歌唱的形式出现;中世纪以宗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宗教观点的神迹剧等亦香火缭绕,持续不断。
但真正称得上“音乐的戏剧”的近代西洋歌剧,却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世俗化而应运产生的。
中世纪时期的一些音乐形式也为歌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它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新的主调音乐风格时代的开始。
歌剧是一种独特而华美的艺术形式,它是一门综合艺术。
有人说歌剧没有音乐好听,没有电影好看。
但我认为歌剧存在并延续至今,必然有其优越和不可替代之处。
歌剧中重要的声乐样式有朗诵调、咏叹调、小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等;其体裁样式有正歌剧、喜歌剧、大歌剧、小歌剧、轻歌剧、音乐喜剧、室内歌剧、配乐剧等。
音乐鉴赏期末论文

音乐鉴赏期末论文题目:走进歌剧《弄臣》院系:教育科学学院班级:教育1301班姓名:韩静学号:1310011072014年12月走进歌剧《弄臣》——刻骨铭心的复仇传奇在音乐鉴赏课上最吸引我的莫过于是老师所放的两部歌剧,一开始出于中国人传统的保守,我会觉得它们很吵,没有夜曲的宁静悠远,也没有圆舞曲的宛转悠扬,可是后来,歌剧生动的故事情节,男女主角歌声中大胆的表达,甚至是歌剧背后的演奏,都吸引了我,试着去聆听它,了解它。
课上老师所给我们介绍的是《茶花女》,《卡门》,也是世界十大歌剧中的两部著名歌剧。
而我接下来想谈谈自己对歌剧《弄臣》的感悟和解读。
会了解歌剧《弄臣》,源于试图对世界十大歌剧的了解,而在第一眼,它的名字就吸引了我,弄有“嘲弄”,“玩弄”之意,无疑中,我感觉这注定了故事悲惨结局的不幸。
首先,我想谈谈我所了解到的,歌剧的谱曲家——威尔第。
朱塞佩·威尔第,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和理查德·瓦格纳一起被认为是19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歌剧创作者。
1813年10月10日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布塞托附近的一个小酒馆经营者家庭。
13岁开始学音乐,1832年投考米兰音乐院,未被录取,后留在米兰向斯卡拉歌剧院的音乐家(拉维尼亚)学习音乐。
很多人说威尔第是传奇的,他的前半生十分坎坷,坎坷到令人无法相信,他居然能在自己的后半生里获得成功。
从童年的生活艰苦,一步一步艰辛地接受着一个穷苦孩子所能得到的有限的音乐教育。
到中年,心脏病的折磨,儿女的早逝,妻子的离别,残酷的命运只是坚定了他对音乐纯粹的追求,随着歌剧《纳布科》大获成功,威尔第在乐坛上的地位重新树立了起来。
更令人称奇的是,威尔第的杰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从《伦巴底人》、《麦克白》,到《弄臣》、《茶花女》,再到《阿依达》、《奥赛罗》,他的成就一步步达到了巅峰。
是的,由于威尔第的出现,许许多多的人再也听不下同时代的其他作曲家的作品了。
威尔第杰出的才华,令整个世界都为之倾倒。
音乐剧欣赏论文

卡麦隆·麦金托什——音乐剧欣赏论文本学期我选修了音乐剧欣赏这门课,让我觉得真的很值得。
原本是随意的选择,但却通过这一次的课程,让我接触到了音乐剧·这个美妙的殿堂。
在阐述卡麦隆·麦金托什生平之前,我想先谈谈我的学习心得。
《猫》是我第一部接触的音乐剧,正是老师用这部音乐剧将我带入到音乐剧这个奇妙的世界。
看完第一感觉,就是太棒了。
整场音乐剧有2个多小时,却一点也不让了厌烦。
嘹亮的音乐声震撼着我的耳膜,优雅的舞蹈动作也令我瞠目。
同学们也都看得很认真,气氛非常的和谐。
回去之后,我就向我的同学们推荐音乐剧欣赏这门课程,因为我觉得如果不上这门课那实在是太可惜了。
当然之后的音乐剧也很精彩。
再来谈谈《悲惨世界》,众所周知,《悲惨世界》原著是由法国文学巨匠雨果写的,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音乐剧《悲惨世界》的作者是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
介绍一下作者的生平,他是一名祖籍匈牙利的法国人,据说还是20世纪无调性十二音体系创始人之一阿诺德·勋伯格的侄子。
早年的勋伯格酷爱音乐,但未能如愿进入专业音乐学校学习的他,靠着聪颖的天资和敏锐的乐感,倒是在酒吧、歌舞厅里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流行音乐基本功,掌握了一般听众的欣赏习惯和音乐口味。
在厌倦了流行音乐后,他开始想向音乐剧领域发展。
因缘际会下他结识了阿兰·鲍伯利,共同的志向使两人一拍即合,于1973年创作了他们的第一部音乐剧《法国大革命》。
但真正使他们一举成名的还要算是这部《悲惨世界》了但那时《悲惨世界》还是法语的,法国以外几乎无人知晓。
这里就要引入今天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他就是音乐剧界大名鼎鼎、号称音乐剧"沙皇"的制作人——卡麦隆·麦金托什。
正是因为他的介入《悲惨世界》才得以声名远扬、闻名世界。
如果喜欢音乐剧的人还不知道这名字,那就太不够格了!事实上,这位精明的英国人从未读过小说原着,脑子里仅有一个电影的模糊记忆。
期末论文——歌剧《卡门》赏析

期末论文——歌剧《卡门》赏析
《卡门》是法国作曲家比才所创作的歌剧,于1875年在巴黎
歌剧院首演。
该剧故事改编自法国作家梅里美的小说《卡门》,讲述了一个美丽独立的女人卡门对爱情和自由的追求,最终因为爱情纷争和不屈不挠的自由意志丧命的故事。
在音乐方面,《卡门》是比才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其音乐旋律活泼、激情澎湃、充满异域主义风格。
尤其是在塞维利亚场景的描绘方面,比才采用了当时流行的西班牙风格作为基础,加入了许多地中海和阿拉伯音乐元素,用生动的旋律和舞曲表现了场景的热烈欢乐。
这也是《卡门》最具标志性的特征之一,例如“笛奏会”和“大熊皮”等场景,充分展现了比才的音乐才华
和独特风格。
此外,《卡门》中的角色形象也深受观众的喜爱,尤其是卡门这一角色,她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经典。
另外,巴西贵族多尼约也是一个具有魅力的角色,他热爱生活、轻松自在,与卡门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卡门的锐意进取和反传统的品性。
可以说,《卡门》是一部既有音乐魅力,又有深厚人情味的经典歌剧,其音乐和故事情节都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享受和震撼。
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和现实问题,使其成为既具有艺术价值,又具有深刻时代意义和启示意义的重要作品。
论文 歌剧《卡门》欣赏

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卡门》欣赏12市场营销本一徐丹婧12201023430 初遇卡门,是张惠妹的一首同名歌曲。
再遇卡门,是无数穿越小说中,女主角只要沦落青楼,必会唱的一首歌。
初听卡门,透过歌词,我想着,这定是一位大胆泼辣的妖艳女,果不其然,欣赏了歌剧之后,卡门的却如此。
乔治·比才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作曲家,它的代表作品不多,其中最著名的就属歌剧《卡门》了,被誉为十九世纪法国最伟大的歌剧。
四幕歌剧《卡门》是梅拉克和阿莱维根据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卡门》是一部雅俗共享的杰作。
它的开场曲,那支吟唱无人能驯服的狂野小鸟的哈巴聂拉舞曲,唐·荷塞的咏叹调“花之歌”,还有那首传唱不衰的斗牛士埃斯卡米洛之歌——作为每一场斗牛表演必奏的曲子,它已成为西班牙斗牛的代表,这些曲子一百多年来都是西方歌剧的闪光点。
爱情,是人类历史最永恒的旋律,是文艺作品中永恒的主题。
《卡门》就是演绎了一个拥抱火焰的动人而悲壮的爱情故事。
火焰是世界上最美丽与妖艳的,她拥有着最灿烂的色彩与最炫目的光芒,你可以尽情欣赏她,可以深情地爱上她,然而,如果你渴望去拥抱她占有她,那么只会将美丽的火焰扑灭,或是将自己灼伤甚至毁灭,同归于尽。
英俊稳重的唐·霍赛事一个年轻的军官,他的未婚妻温柔善良的米凯拉一直在他的家中帮助他照顾年迈的母亲,然而一日唐遇见了吉普赛姑娘卡门,卡门妖艳大胆,唐被她独特的气质深深吸引,为了卡门,他抛弃了米凯拉,放弃了自己的军人生活,成为了吉普赛走私团伙的一员,米凯拉独自来到黑暗的森林寻找唐,却无法挽回唐的心。
但是,当卡门遇见了潇洒的斗牛士,就抛弃了唐,投入斗牛士的怀中,此时已一无所有的唐在万念俱灰中将卡门杀死。
在这个故事中,包含了三种爱情:米凯拉的爱,唐·霍赛的爱及卡门的爱。
米凯拉的爱情,如春风一样温柔。
她美丽而娴静,默默在家乡照顾着唐·霍赛的母亲,在所爱的人面前,她羞涩而又含情脉脉,尤其是见到唐的时候,她无法抑制心中的喜悦又羞于表达,她对唐说要替唐的母亲吻他一下,其实,这何尝不是她想给予唐的吻呢?她深情款款讲述着母亲对儿子的眷念,这何尝不是她的思念呢?她却不能直接表白出来,这是最典型的传统女人在恋爱中的表现。
音乐剧歌剧赏析论文

音乐剧歌剧赏析论文河北传媒学院歌剧、音乐剧赏析考试论文课题名称:论音乐剧《歌剧魅影》中音乐的使用姓名:张蕊所在系:音乐系年级:08本专业:音乐表演(声乐) 指导老师:李璇【摘要】: 近年来,音乐剧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表演形式在我国风靡开来,它以其优美动听的旋律、引人入胜的戏剧性情节、璀璨夺目的舞美场景吸引着无数音乐爱好者。
百老汇经典音乐剧《歌剧魅影》以其独特的声乐魅力在音乐剧历史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的经典声乐作品也在全球广为传唱。
《歌剧魅影》中的声乐演唱结合了古典歌剧的美声唱法,又融入了流行音乐的现代元素,使得它既不失古典音乐的高贵,又具有现代音乐的流行气息。
分析研究它的声乐演唱特征,并通过对它的分析,归纳、概括出音乐剧的声乐演唱特征,能够对我们更好地演唱音乐剧作品起到推动作用。
本文即以经典音乐剧剧目《歌剧魅影》中的音乐分析为切入点,通过音乐剧中唱段的分析和研究,探讨音乐剧的声乐演唱特征。
【关键词】:音乐剧《歌剧魅影》声乐演唱特征绪论:本文通过对音乐剧《歌剧魅影》音乐的分析,来阐述其成功的原因。
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是一部安德鲁?劳埃德?伟伯(Andrew Lloyd Webber)作曲的百老会音乐剧。
又译:歌声魅影、剧院魅影或歌剧院的幽灵。
改编自加斯通?勒鲁著《歌剧幽灵》。
1986年首演,于1988年获得七项托尼奖,是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之一。
1986年伦敦的首演由麦克尔•克劳福德和莎拉•布莱特曼担任男女主角,至今全球已有16个制作版本,也被改编成同名电影上映。
他的作品除了《歌剧魅影》,还有《猫》、《万世巨星》、《星光列车》等多部著名作品。
论音乐剧《歌剧魅影》中音乐的使用剧院魅影可以说是一部折射着后现代魅力的剧作,首先它成功的改编了加斯通?勒鲁(Gaston Leroux,18)68-1927的原作小说,既保留了原作的风格又使之更适合舞台演出,提升了作品的可看性,其次,巧妙的戏中戏令观众徘徊于现实与虚幻之间。
音乐剧赏析论文

音乐剧赏析课论文--我与歌剧的第一次接触在以前的生活中,“音乐剧”对于我来说一直是个陌生的词汇。
对音乐剧的了解也仅限于这个词的表面含义,而非它的内容形式。
通过这半学期的选修课,加深了我对音乐剧的认识,同时也让我被这种大型、真切、震撼的艺术表现形式吸引住了。
以前曾无知的认为音乐剧之所以被称为“高雅”,是因为多数人对其不感兴趣,所以用“高雅”自居的。
而当我走进这门选修课的课堂,随着老师的带领在歌剧的领域逐步深入的时候,我意识到了自己之前的想法是多么庸俗。
这门课程,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形式多样,用电影和视频吸引我们的眼球。
通过放碟,让我们自己去欣赏领会歌剧的魅力。
在整个上课的过程中不会觉得闷,只是会把这门课程当作一次享受的体验,没有负担。
对于这门课程,我很是喜欢。
在听过几部经典作品后,我突然感觉这种表现手法才真正称得上是艺术,而这种艺术才当之无愧被称作高雅。
每一部音乐剧都深刻的表达了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主题,每当一部作品结束时,我都会有很多感慨,浮想联翩:会想到编剧,在深夜的宁静中奋笔疾书,把自己置身于脑海里的场景中,揣摩每一个人物的心灵,设计每一句饱含深意的对白;会想到音乐制作人,根据剧情的发展、高潮谱写出跌宕起伏的乐曲,一字一句,一音一符对应的丝毫不差;还会想到导演,不仅要有文字的理解能力去体会编剧的写作思想,还要有音乐鉴赏力去把持整个音乐剧的进程。
除此之外,挑选演员、现场表演、后期制作等都离不开这位灵魂人物;当然,让我想的最多的还是演员,我想音乐剧的演员个个都是顶级艺术家,他们不仅要演的好,还要唱的好,他们既是表演者,又是歌唱家。
还有现场的合唱团,交响乐团,指挥家……总之,我似乎清楚的认识到音乐剧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只有一个词能形容,那就是——高雅。
与其他变现形式相比,音乐剧要比电影的台词和人物更加精炼,比小说的内容和手法更加丰富,比单纯音乐的内涵更加深刻,比任何形式的演员要求更高。
它是多种艺术交织融合,最后提炼出的作品。
歌剧论文 2

歌剧艺术与欣赏(论文)题目:西方歌剧发展史感学院:工学院感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黄益同学号: 10550317 完成时间:2013 年 10 月 28 日成绩:关键词:起源继承意大利人文精神创新歌剧是音乐、戏剧、诗歌、舞台美术、舞蹈等交融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是高度集中的舞台表演艺术,也是声乐艺术中难度最大,最具艺术魅力的重要艺术形式。
它的发展从古希腊悲剧到中世纪宗教神迹剧,从文艺复兴悲、喜剧中的音乐幕间剧到牧歌喜剧。
歌剧不仅表达了人的真实感情,同时对清唱剧、康塔塔、受难曲等大型声乐体裁有很大影响。
在古希腊时代。
希腊人利用音乐来帮助表现诗歌的内容。
如索福克勒斯、爱斯基路斯的诗篇在朗诵时,常以弦乐器或木管乐器为伴奏。
并用合唱来配合动作及剧情的发展。
在中世纪的教会音乐中,有一种称作“宗教戏剧”(又称作奇迹剧、神剧、清唱剧等)的体裁,它是专门表演圣经故事的,有朗诵,有独唱,有合唱,也有角色和动作表演。
文艺复兴时期的“牧歌剧”、“田园剧”也是类似的形式,只是它的内容以表现生活场景为主,例如爱情,饮酒,打猎等等。
应该说,它们是歌剧艺术的诞生的重要基础。
1597年,由里努契尼作剧本,佩里作曲的《达芙尼》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上演,是第一部集诗歌、音乐、戏剧表演为一体的综合性体裁——歌剧。
并在贵族宫内首次演出中获得了成功,轰动了整个佛罗伦萨。
虽然这部歌剧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意在恢复古希腊戏剧精神。
但它却为确立歌剧的形式,以及对后来的歌剧、管弦乐合奏艺术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歌剧的出现是对古希腊音乐理论以及中世纪神剧的继承,并且推陈出新的产物。
1600年作曲家丁·佩里所写的《犹里狄茜》是西方公认的第一部西洋歌剧,开创了歌剧的新纪元。
1607年,由蒙特威尔第所作的《奥菲欧》是第一部真正意义的歌剧。
,《奥菲欧》相对于其他歌剧而言,它的宣叙性的音调更有歌唱性,此外还加入了咏叹性独唱、二重唱、牧歌式的合唱及舞蹈,并以约40人的管弦乐队伴奏,烘托戏剧的发展,因而使歌剧初具规模。
2022年音乐欣赏期末论文 歌剧木兰诗篇赏析

2022年音乐欣赏期末论文歌剧木兰诗篇赏析:歌剧是以歌唱为主综合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的戏剧。
歌剧《木兰诗篇》以新颖、独特的艺术形式,向世界人民展示了我国本土的民族英雄精神以及民族传统美德。
在音乐技巧方面,《木兰诗篇》音乐语言的运用灵活多样,音乐素材有鲜明的民族性,同时还运用了情景与交响音乐结合的全新舞台艺术形式;在文化理念方面,选择了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体现了呼唤和平的主题,以及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
【_观众的审美思维。
第二乐章快版与梦幻曲,以急速的快板音乐表达木兰与奔赴疆场的将士们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情景,战争四季以适宜于音乐发挥的写意手法,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漫长的征战岁月,以梦幻曲抒发木兰负伤后在梦幻中的心态,如梦似幻的小提琴爱情主题与木兰的唱段交相辉映,释放出一个被战争扭曲的女性心灵对爱情的渴望、对和平生活得向往,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这一乐章中,出现了最为重要的三段主题音乐。
在战争四季来临前,作者用彼此不很融合的增四度和小二度不协和音程,产生出非常刺耳的听觉感受,表达出战争音乐主题。
在木兰披一身雪花上场之前,用了一段舒缓柔美的弦乐演奏表达和平音乐主题。
在木兰的唱段《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演唱之前,出现的是用小提琴反复演奏的木兰音乐主题如:第三乐章酒歌与思乡曲一段男声的酒歌合唱,洋溢出三军将士胜利后的喜悦心情,剽悍昂扬充满阳刚之气,与之相对比,深情委婉的思乡曲,抒发着离家多年的木兰思念家乡、思念父母家人的女儿情怀,也传达出她虽然立下赫赫战功,却并不为功名利禄所动,甘愿回归家园,安度田园生活的平民意识。
第四个乐章俚歌、安魂曲与终曲这章表现的是老家的乡亲们迎接花木兰将军凯旋归来的喜悦心情。
因此曲作者运用了颇具乡土气息的音乐风格,以和平与战争为主线,运用插部的音乐表现手法。
在木兰与刘爽表明心迹之后,音乐情绪随着节奏突然发生了变化,自然是速度加快来表现木兰愉快幸福的心情,最后,一个上行五度的大跳音程结束到小字二组的高音B上(如图所示),这个高音就像一句誓言,道出了木兰对这位生死之交的亲密战友坚贞不渝的爱情。
歌剧欣赏论文

歌剧欣赏这门通识课对大学生的影响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通常重视了文化教育,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不到位,而高考制度之下学校音乐教育更是普遍失位。
因此,专业教育往往造成学生知识结构较窄、文化陶冶较弱等弊病。
而“通识教育”已经成为修正以上弊端的主要手段。
开设“歌剧欣赏”这门通识课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而且,歌剧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西洋歌剧中《卡门序曲》《今夜无人入眠》,中国歌剧中的《北方吹》《洪湖水浪打浪》等都是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曲目。
表现艺术。
几乎所有艺术形式都集中在歌剧中,是戏剧和音乐的最高综合形式,因此,歌剧有“音乐的戏剧,戏剧的音乐”之称。
歌剧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
根据演唱者音域的不同,可分为高中低音,女高音中又可细分为花腔女高音、抒情女高音、戏剧女高音等。
西洋经典歌剧有《卡门》、《费加罗的婚礼》、《茶花女》、《图兰朵》等,中国经典歌剧有《白毛女》、《江姐》等。
1.提高文化素样.大学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方式,它不仅仅教授学生专业技能和知识,更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具有一种良好的认知水平和审美水准。
歌剧作为一种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已经走入了大学的课程,走入大学生的视野中。
并且,歌剧欣赏有必要作为一种基础艺术审美要求。
歌剧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极大限度的丰富了大学生们的精神生活,而每一部歌剧身后的内涵或庄严,或睿智,都是对人们精神层面的提升。
2.审美能力,提升文化品位。
审美鉴赏力的提高,有助于以美的规律和美的理想去发现和改变世界。
歌剧注重声音的演绎,通过演唱的高低起伏和背景音乐的渲染,产生一种强烈艺术的感染力,使人们融入整个故事。
它就有着这样的魅力与魄力,把人物内心的狂风暴雨细细的带给观众。
如《卡门》,在这部歌剧中,富于生活气息的歌曲和舞曲,是音乐的主要成分。
而穿插在独唱、重唱和合唱之间的对白,对剧情的发展,又起着重要作用。
西班牙吉普赛风格的舞曲、歌曲,刻画了剧中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
音乐剧欣赏论文--歌剧魅影

一个学期的<音乐剧欣赏>结束了,我觉得获益匪浅.整个学期里,我们欣赏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像<猫><艾薇塔><窈窕淑女>……但最令我印象深刻,久久回想,陷入深思的还是韦伯笔下的<歌剧魅影>.<歌剧魅影>是韦伯杰出的作品,更是世界四大音乐剧之一,其改编自法国小说家卡斯顿·勒胡的小说<歌剧魅影>.其主要内容是讲述一位常年隐居在歌剧院的密室里的魅影与自小就称为孤儿并被收养·生活在歌剧院的少女cristina的故事,还有cristina对爱情的追求。
一出生就相貌丑陋的·被称为恶魔之子的魅影,从小就被残忍的对待,饥寒交迫,被当做怪物供别人观看·被毒打,从未被人尊重,他的童年就像是地狱。
直到他遇到了孤儿伶仃·美丽纯洁的cristina,他的人生少了一份黑暗,多了一份光明。
他借着音乐天使的称谓,每天夜里与cristina交谈,并教会cristina歌唱,cristina把他当做最尊敬的人,魅影逐渐对cristina产生了爱慕之情。
这种关系一直持续到cristina的成名,cristina的儿时玩伴劳尔子爵的出现。
劳尔子爵很快就爱上了cristina,剧情就在魅影·cristina与子爵之间的三角恋中展开了。
《歌剧魅影》剧情充满神秘·悬疑,惊险,剧情扣人心弦,跌宕起伏,充斥着恋爱,嫉妒,背叛,争吵等,如同芸芸众生的缩影。
从一开始魅影与cristina密不可分的关系,到后来cristina的逃离与魅影对cristina和子爵的宣战,到最后cristina在魅影与子爵中做出的选择,都非常的引人入胜。
一边是相貌丑陋的天才音乐家魅影,令人惧怕却又想靠近;另一边是美好的爱情梦想。
每个观众都曾把自己代入cristina,做出自己的选择,就是这种选择的未知性·难预测性,令观众更加投入,更深入故事情节。
歌剧与歌曲欣赏 期末论文

歌剧与歌曲欣赏期末论文13级数学系马东发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自认为在音乐欣赏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可能是因为小时候家里放过一些意大利喜歌剧,所以相对于后半学期介绍的音乐剧,我更钟情于古典歌剧。
这一次的论文撰写,我将主要写对歌剧的理解与欣赏。
歌剧一.歌剧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而在课上我们学习到了,一次成功的歌剧演出,不仅仅需要好剧本,优秀的男女高中低音表演家,更需要有一支热情洋溢,表现力强的交响乐团。
交响乐团通常由弦乐、管乐、打击乐三大声部组成,乐器构成弓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竖琴等木管乐器: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低音大管等铜管乐器:小号、长号、中音号、大号等打击乐器:定音鼓、小鼓、大鼓等二. 歌剧由通常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
而宣叙调不带旋律结构的演唱部分,通常用于交代剧情;咏叹调通常用于表达角色感情,带旋律结构的唱段。
三. 这个学期我们接触了许多歌剧大家,意大利的罗西尼、威尔第、普契尼,德国的瓦格纳,格鲁克,法国的比才,奥地利的莫扎特这些大师之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莫扎特和罗西尼,主要是出于对意大利喜歌剧的喜爱,而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应该就是《费加罗的婚礼》以及《塞维利亚理发师》这两部歌剧可以看做是上下篇,《塞维利亚理发师》在前《费加罗的婚礼》在后,其中的主要人物也没有发生很大的改变,有心灵手巧,才思敏捷,乐于助人同时又热爱金钱,为了财富可以去做任何事情的主人公费加罗,有美丽、纯洁、善良的姑娘罗西娜,但是其中的阿尔马维瓦伯爵就是一个发生了变化的人物,在《塞维利亚理发师》中,他是一个风流的,有才的,痴情的年轻伯爵,对于爱情有着美好的幻想,对罗西娜也有着执着的追求,可是在《费加罗的婚礼》里,他却变成了一个自私,诡计多端,好女色的堕落贵族,就起原因,一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阿尔马维瓦伯爵渐渐丢失了年轻时的纯真,善良,而是被奢靡的生活所腐化。
音乐剧欣赏论文

音乐剧欣赏论文音乐剧是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的一种歌剧体裁,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
音乐剧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综合舞台艺术,集歌、舞、剧为一体,广泛地采用了高科技的舞美技术,不断追求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完美结合。
同时,西方的音乐剧在百年多的商业表演经验中总结出了一套成功的市场运作手段,并且创作出一系列老少皆宜的优剧目,使这一艺术形式突破年龄、阶层等客观因素的局限,广受观众的喜爱。
一些著名的音乐剧包括:奥克拉荷马、音乐之声、西区故事、悲惨世界、猫和魅影等。
歌剧魅影是一部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作曲的百老汇音乐剧。
又译:歌声魅影、剧院魅影或歌剧院的幽灵。
改编自加斯通?勒鲁著《歌剧幽灵》。
作品讲述的是发生在法国巴黎歌剧院的一段爱情故事,因情节曲折、充满离奇而恐怖的色彩,因此吸引了大批读者,并相继衍生出一些根据原作改编的电影和戏剧作品。
1986年首演,于1988年获得七项托尼奖,是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之一。
1986年伦敦的首演由麦克尔?克劳福德和莎拉?布莱特曼担任男女主角,至今全球已有16个制作版本,也被改编成同名电影上映。
故事一开始是一场拍卖会,其中一只八音盒使老年的拉包尔回到了过去:当时青年拉包尔是歌剧院的出资人,新女歌剧演员克里斯汀与他相爱,一个神秘的声音将克里斯汀带到剧院下面地下湖的幽灵的巢穴,幽灵爱上了她,他开始教她声乐,并为了让剧院使用克里斯汀上演主角,他甚至用恐怖的手段来达到目的。
但当它发现拉包尔和克里斯汀的相爱时,它试图阻止这一切,当他失败时,他在最后的演出后,劫持了克里斯汀,但拉乌尔紧紧追赶到地下湖,但幽灵擒获了拉包尔,用他的生命来要挟克里斯汀,克里斯汀勇敢面对了幽灵提出的可怕选择。
幽灵终于绝望了,他放他俩离去,自己却柔声地对着八音盒唱起了歌,八音盒开始神奇地转动起来......,最后当人们追来时,他已经消失,只在座位上留下下一个白色的面具。
早在电影的默片时代,著名恐怖片导演夏奈就曾经以此为题材拍过电影。
音乐剧赏析的论文

音乐剧鉴赏——猫管理系 130701班李睿 130734020这学期,我的选修了音乐剧赏析这门课程,本没有抱太大的热情,可是老师每节课都会给我们欣赏中外音乐剧,并且在第一节课上给我们演唱了很多的音乐剧。
当音乐响起,花朵般芬芳的音乐缭绕耳际,指尖以及身体的每个细胞仿佛都开始陶醉,我发现我竟渐渐的喜欢上了那灵动的音乐。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柴《猫》。
音乐剧《猫》是世界历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也是有史以来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 是世界上票房最高的舞台剧,也是在美国纽约百老汇和英国伦敦西头连续公演最长的舞台剧。
自从在1981年伦敦首场演出之后开始风靡世界21年,共以10几种语言在20几个国家出演无数次。
仅仅在伦敦的演出场次就达9000多次。
《猫》曾获得七项托尼奖,包括最佳歌剧。
而剧中《记忆》一曲则成为现代音乐中的经典。
主要讲的是一年一度的杰克利猫的聚会的故事,在故事中,许多猫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詹尼安点点、剧院猫、厨师猫、摇滚猫、英雄猫、铁路锚、剧院猫等等令人觉得新奇却又觉得亲切的形象让人十分喜欢,在这之中,我最喜欢的是摇滚猫与铁路猫的故事,摇滚猫的形象张扬有个性,桀骜不驯十分活灵活现,而铁路锚这一形象,让猫穿上马甲,作为铁路秩序的维持员,很有意思,当中的音乐也很好听。
当然,这其中的所有故事之中,最重要的还是格里泽贝拉的故事,这只早先混迹于人类世界的猫已不受杰里科猫们的欢迎,被排挤被唾弃,但年迈的她仍想回到杰里科猫们之中,先后两次闯入聚会,而这两次的闯入,为我们带来了剧中最经典的曲目——回忆,两次的演唱相似但绝不相同,第一次,更多的是对于往日时光的回忆,当时的美丽已不复存在,而第二次的演唱更加有力,像是对回忆声嘶力竭的控诉,对错误选择的严肃忏悔,我更喜欢第二次的演唱,在演唱之中,她终于像一只猫一样躬下身去,趴在地上,不再像人类一样行走,而趴下之后的再次站起把歌曲推上了另一个高峰,这动情的演唱感动了所有的猫,也打动了所有的观众,最终格里泽贝拉被选上进入杰里科之月,重新来过这一生,这意料之外但情理之中的事情也让人十分欣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剧与歌曲欣赏期末论文
13级数学系
马东发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自认为在音乐欣赏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可能是因为小时候家里放过一些意大利喜歌剧,所以相对于后半学期介绍的音乐剧,我更钟情于古典歌剧。
这一次的论文撰写,我将主要写对歌剧的理解与欣赏。
歌剧
一.歌剧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而在课上我们学习到了,一次成功的歌剧演出,不仅仅需要好剧本,优秀的男女高中低音表演家,更需要有一支热情洋溢,表现力强的交响乐团。
交响乐团通常由弦乐、管乐、打击乐三大声部组成,
乐器构成
弓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竖琴等
木管乐器: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低音大管等
铜管乐器:小号、长号、中音号、大号等
打击乐器:定音鼓、小鼓、大鼓等
二. 歌剧由通常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
时也用说白和朗诵)。
而宣叙调不带旋律结构的演唱部分,通常用于交代剧情;咏叹调通常用于表达角色感情,带旋律结构的唱段。
三. 这个学期我们接触了许多歌剧大家,意大利的罗西尼、威尔第、普契尼,德国的瓦
格纳,格鲁克,法国的比才,奥地利的莫扎特
这些大师之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莫扎特和罗西尼,主要是出于对意大利喜歌剧的喜爱,而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应该就是《费加罗的婚礼》以及《塞维利亚理发师》
这两部歌剧可以看做是上下篇,《塞维利亚理发师》在前《费加罗的婚礼》在后,其中
的主要人物也没有发生很大的改变,有心灵手巧,才思敏捷,乐于助人同时又热爱金钱,为了财富可以去做任何事情的主人公费加罗,有美丽、纯洁、善良的姑娘罗西娜,但是其中的阿尔马维瓦伯爵就是一个发生了变化的人物,在《塞维利亚理发师》中,他是一个风流的,有才的,痴情的年轻伯爵,对于爱情有着美好的幻想,对罗西娜也有着执着的追求,可是在《费加罗的婚礼》里,他却变成了一个自私,诡计多端,好女色的堕落贵族,就起原因,一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阿尔马维瓦伯爵渐渐丢失了年轻时的纯真,善良,而是被奢靡的生活所腐化。
二是剧情发展的需要。
三是两位作者生活的年代不尽相同,生活背景与阅历也不同,看法自然也不一样,可惜我没能去看一看原著,否则肯定感悟更深。
四,当然其他的歌剧作家也非常伟大,尤其是威尔第,他创作的《弄臣》,《茶花女》,《奥赛罗》、《阿伊达》都可谓是传世之作,特别是课上放过的《弄臣》,悲惨而又荒诞的爱情故事,奢靡而冷漠的上层社会,还有作为一个谄媚而深深爱着自己女儿吉尔达的小人父亲里哥莱托,
还有很多很多非常棒的作家,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总结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于歌剧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也自己上网听了一些喜欢的歌剧的各种版本,并且我还报了上午的古典音乐欣赏,自我感觉还是有所进步,在同济这种理工科为主的大环境下,我们应该自觉加强人文艺术方面的鉴赏能力,做一个并不呆板的理工男生,而在欣赏一幕幕精彩的歌剧的同时,也是在经历着戏中人物曲折而富有戏剧性的人生,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歌剧能告诉我们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也就像在《费加罗的婚礼》与《塞维利亚理发师》中伯爵的不同形象一样,这不仅仅是歌剧剧本的需要,更是时代的体现。
任何戏剧作品,都具有极强的时代性,优秀的戏剧作品当之无愧会成为时代的一面镜子。
《塞维利亚理发师》是在法国启蒙运动时期诞生的,所以其中的伯爵与莫扎特笔下的形象大不相同。
所以我认为欣赏歌剧有三益1.愉悦身心,放松心情2.体验人生,增加阅历3.了解背景,感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