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范文

七年级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商鞅变法等。
(2)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
(3)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如齐桓公、孔子、墨子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特点。
(2)运用比较法,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
(3)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历史素养。
(2)引导学生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齐桓公称霸:了解齐桓公的统治政策,分析其成为春秋首霸的原因。
2. 晋楚争霸:掌握晋楚争霸的历史背景,了解晋文公、楚庄王等君主的政治军事成就。
3. 孔子与儒家思想:学习孔子的生平事迹,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4. 墨子与墨家思想:了解墨子的思想主张,分析墨家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影响。
5. 商鞅变法:深入剖析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其对秦国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2. 教学难点:商鞅变法的深刻内涵及其对秦国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引发学生对这一时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以及社会变革的原因。
4. 案例分析:选取商鞅变法作为案例,深入剖析其对秦国发展的影响。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历史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大变革的时代的教案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大变革时代的背景、特点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大变革时代的重要历史事件、科技发展和思想变革,深入分析这一时代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1.2 教学目标了解大变革时代的背景和特点掌握大变革时代的重要历史事件、科技发展和思想变革分析大变革时代对现代社会的启示1.3 教学内容大变革时代的背景介绍大变革时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大变革时代的科技发展大变革时代的思想变革第二章:大变革时代的背景2.1 社会背景农业革命与城市化进程人口增长与劳动力结构变化2.2 政治背景国家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民族主义的兴起2.3 经济背景商业革命的到来金融体系的建立第三章:大变革时代的重要历史事件3.1 科学革命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的重要成就科学方法的确立与传播3.2 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与普及工业化进程的加速3.3 政治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与宪法制定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期第四章:大变革时代的科技发展4.1 交通与通信技术轮船、火车的发明与应用电报、电话的发明与普及4.2 能源技术石油化工产业的兴起核能技术的开发与利用4.3 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计算机的诞生与演变互联网的发明与普及第五章:大变革时代的思想变革5.1 哲学思想启蒙运动与人文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发展5.2 宗教改革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与影响新教的产生与传播5.3 教育改革普及教育与义务教育的推行高等教育体制的建立与发展第六章:艺术与文化的大变革6.1 文艺复兴的艺术成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雕塑和建筑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作品分析6.2 文学作品的变革莎士比亚、莫里哀和歌德等作家的贡献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文学转变6.3 音乐的发展巴洛克、古典和浪漫音乐时期的特点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和瓦格纳等音乐家的作品第七章:经济结构的转型7.1 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农业革命的影响和工业化的推动农业与工业生产方式的变化7.2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商业资本、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7.3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的初现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主义的影响早期全球化的特点和影响第八章: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改变8.1 城市化与人口流动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规划的变迁城市贫民窟和郊区化的现象8.2 社会阶级与阶层的变动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形成中产阶级的成长与变化8.3 女性地位的提升妇女运动和女性权利的争取女性在教育、职场和家庭中的角色变化第九章:政治体制的演变9.1 民主政治的发展代议制民主和直接民主的探讨民主政治在不同国家的实践9.2 民族国家的形成与扩张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与民族国家的建立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政策9.3 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的建立第十章:大变革时代的遗产与挑战10.1 科技发展的利与弊科技创新对生活的影响科技伦理和网络安全的问题10.2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工业革命以来环境问题的演变绿色革命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10.3 未来展望21世纪的全球挑战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可能性重点解析本文教案旨在系统介绍大变革时代的各个方面,包括背景、历史事件、科技发展、思想变革、艺术与文化、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政治体制以及遗产与挑战。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一、教案名称:《大变革的时代》第一章:导言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背景、目的和结构。
(2)引导学生理解大变革时代的定义及其特征。
(3)激发学生对大变革时代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内容:(1)介绍大变革时代的概念。
(2)分析大变革时代的特征。
(3)阐述大变革时代的重要性和影响。
3. 教学方法:(1)讲座:教师讲解大变革时代的概念、特征及其重要性。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大变革时代对各个领域的具体影响。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大变革时代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时代特征。
4. 教学评估:(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讲座和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成果。
二、教案名称:《大变革的时代》第二章:科技革命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科技革命在大变革时代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分析科技革命对各个领域的具体影响。
(3)引导学生思考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 教学内容:(1)介绍科技革命的概念和类型。
(2)分析科技革命在大变革时代中的重要性。
(3)探讨科技革命对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具体影响。
3. 教学方法:(1)讲座:教师讲解科技革命的概念、类型及其在大变革时代中的作用。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科技革命对各个领域的具体影响。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科技革命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时代特征。
4. 教学评估:(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讲座和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成果。
三、教案名称:《大变革的时代》第三章:经济全球化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经济全球化在大变革时代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分析经济全球化对各个领域的具体影响。
(3)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 教学内容:(1)介绍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类型。
(2)分析经济全球化在大变革时代中的重要性。
(3)探讨经济全球化对贸易、投资、产业等领域的具体影响。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一、教案名称:大变革的时代教案工业革命的影响二、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发生时间、地点和主要发明。
2. 使学生理解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影响。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工业革命对不同领域的影响。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工业革命中的典型发明和人物。
五、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导入:简要介绍工业革命的背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讲解工业革命的发生:介绍工业革命的起源时间、地点,以及主要发明和发明人。
3. 分析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a. 促进了城市化进程,人口流动加剧。
b. 改变了社会结构,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
c. 提高了生活水平,改善了生活质量。
4.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工业革命对经济、环境、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工业革命对经济的影响:a. 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增长。
b. 形成了全球市场,国际贸易发展。
c. 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
3. 分析工业革命对环境的影响:a. 资源过度开采,环境污染加剧。
b. 气候变化,生态破坏。
c. 环保意识的觉醒,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
4. 讲解工业革命对文化的影响:a. 科学技术的普及,提高了人们的知识水平。
b. 文学艺术的繁荣,反映了时代变革。
c. 价值观的转变,强调个人主义、自由平等。
5. 案例分析:分析工业革命中的典型发明(如蒸汽机、纺织机)和人物(如瓦特、史蒂芬孙)。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工业革命的重要性和影响。
六、教案名称:大变革的时代教案科技革命与信息时代七、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技革命的发生时间、地点和主要成就。
2. 使学生理解科技革命对经济、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未来科技发展的预测能力。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设计与实例

在当前这个时代,我们正在经历着一场大变革,无论是科技、教育、经济、社会等方面都在发生巨变。
而面对如此之大的变革,教师们如何设计课程、教学、和评价方式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教师不仅要教授知识,更要引领学生进入这个时代。
本文将从教案设计与实例两个方面来探究如何帮助学生迎接大变革的时代。
一、教案设计1.背景引入:讲述本次课程的背景,包括主题、目标和意义。
教师必须明确本次课程的目的与意义以便于学生掌握。
例如:在讲述科技的时候,可以引入:“我们正处在两个世纪人类历史的交汇点上,这不仅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也是技术历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
在未来,机器智能将会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
没有人能够逃避这次变革的影响。
”2.概念明确:教师讲解重要概念,例如科技、科学、、大数据等等。
学生需要理解这些概念之间关联和作用。
3.案例分析:教师可以使用案例来说明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场景中,例如,利用来进行癌症研究等。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进行科学研究,并讲解实际应用场景的优缺点。
4.小组讨论:教师设计小组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小组中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进行城市规划等,从而加深对科技运用的理解和掌握。
5.作业: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作业,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本次课程的知识和概念。
例如,要求学生撰写一篇文章,分析未来各种行业中的运用前景。
这样可以让学生思考和探索未来科技对人类的影响。
二、教学实例1.讲解概念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课件讲解、大数据等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例如,的一个应用场景可能是自动驾驶技术,而大数据能够帮助不同领域的研究者更好地分析和研究数据,从而带来更多的收益。
2.案例演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演示一些的应用场景,例如、虚拟现实等。
学生可以从中更好地理解技术以及其将如何影响他们的未来。
3.小组活动教师可以设计更多的小组活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同时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时代中所扮演的角色。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范文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变革时代的背景和特点;(2)掌握相关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3)分析大变革时代对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大变革时代的历史事件;(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大变革时代各阶段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3)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大变革时代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
二、教学内容1. 大变革时代的背景介绍;2. 大变革时代的主要历史事件;3. 大变革时代各阶段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4. 大变革时代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变革时代的主要历史事件及其发展脉络;大变革时代各阶段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大变革时代的历史意义。
2. 教学难点:大变革时代各阶段特点的深入解读;大变革时代历史事件的比较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变革时代的背景、主要历史事件及其发展脉络;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大变革时代的相关内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大变革时代各阶段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促进沟通交流;4. 比较分析法:组织学生对大变革时代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分析,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变革时代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大变革时代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大变革时代的背景、主要历史事件及其发展脉络。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大变革时代各阶段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分享讨论成果。
4. 比较分析:组织学生对大变革时代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大变革时代的历史意义。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大变革的时代的教案

大变革的时代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大变革时代的特点、影响以及代表性人物和事件。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这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大变革时代的背景和特点;2. 掌握大变革时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3. 分析大变革时代对后世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大变革时代的背景介绍;2. 大变革时代的代表性人物及其成就;3. 大变革时代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4. 大变革时代对后世的影响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大变革时代的背景、特点、代表性人物和事件;2. 案例分析法:分析大变革时代对后世的具体影响;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4. 批判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对大变革时代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客观评价。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成果;3. 批判性思维论文:评估学生对大变革时代的人物和事件进行的客观评价;4.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大变革时代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六、课程安排1. 第1周:大变革时代的背景介绍2. 第2周:大变革时代的代表性人物及其成就3. 第3周:大变革时代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4. 第4周:大变革时代对后世的影响分析5. 第5周:案例分析:大变革时代的社会变革6. 第6周:小组讨论:大变革时代的启示7. 第7周:批判性思维训练:对大变革时代的评价8. 第8周:期末考试:大变革时代的综合测试七、教学资源1. 教材:大变革时代的历史教材或相关书籍;2. 影视资料:与大变革时代相关的历史纪录片或电影;3. 网络资源:相关的历史网站、文章和论文;4. 小组讨论报告模板:提供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报告模板。
八、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2. 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3. 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4. 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

第9课大变革的时代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得到推广这一历史现象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积累历史信息的能力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发现变革的根本以及联系前面所学内容,提高探讨问题的能力和明确学习本课新知识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变化及研究分析,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科学的唯物观、世界观;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商鞅变法勇于创新、勇于改革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确铁农具、牛耕推广的意义;商鞅变法的内容、意义。
教学难点:生产力的进步如何推动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前面所学习的课文中出现的生产工具有哪些吗?请学生回答。
这位同学说的基本上是正确的,我们在第一课中讲到的远古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他们要生存必须要劳动,那么劳动就会需要劳动工具,元谋人使用的是石器,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使用的都是打制石器和木棒;第二课我们讲到河姆渡人和半坡人,他们使用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磨制石器,如石刀和石斧;到了夏商周时期人们使用的有青铜器,但是由于青铜器造价较贵所以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所以农业的发展一直停滞不前,没有多大的进步。
教师讲解:1、商代铁开始被发现,还有商代的出土文物证明商代就有了铁制品,但商代的铁并不是人工制造的,而是天上掉下来的陨铁,所以铁制品的使用在商代的社会生产没有实际意义。
春秋时期,人工冶铁的技术出现,所以铁农具在春秋时期开始出现,在战国时期得到推广。
2、同学们把课本内容齐读一遍。
读完之后大家都知道这一时期除了生产工具的进步之外,还出现了能够为人们分担的牛耕,牛耕的出现使生产力大大提高,这一时期农业得到显著的进步。
请大家把40页最后一段画下来。
3、41页上面有一幅图,画了四种农业工具大家知道这四种农具分别是用来做什么的吗?有没有同学起来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请举手的同学。
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案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导学卡【学习目标】:1、掌握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都江堰的修建;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封建制度的确立和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2、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培养初步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
【学习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2、时期出现牛耕,到时牛耕进一步推广。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3、思考: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有何意义?4、时期,国蜀郡太守在岷江中游修筑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工程。
5、修筑都江堰的作用(意义):消除了的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的美誉。
商鞅变法6背景:7、年,商鞅在支持下开始变法。
目的: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确立统治,发展经济8、内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商鞅变法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制度确立起来。
我国社会形成了。
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1、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当时标志着生产力提高另一个因素为什么是牛耕?2、商鞅变法的措施有利于哪个阶级?对整个国家又有什么影响?3、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三、课堂小结:大变革的时代: 1.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2.政治上:商鞅变法、封建制度的确立.四、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1、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A.夏朝B.商朝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2、下列事件,成为我国春秋时期农业发展史上一次革命性标志的是()A.用磨制的石镰收割庄稼B.带木柄的耒耜在农业上的使用C.牛耕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D.铁制农具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3、都江堰属于()A.防洪工程B.灌溉工程C.水利航运工程D.防洪灌溉工程4“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体现了()A.商鞅变法的精神和原则B.商鞅变法的具体办法。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1.知识与能力掌握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都江堰的修建;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封建制度确实立和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通过角色扮演,及小组讨论指导学生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培养学生初步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讨论商鞅在历史上的奉献,使学生认识到变革在历史开展进程中的必要性、曲折性,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评价变革及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应用多媒体与教师的提问相结合,使学生直观到铁器、牛耕的和水利工程的修建使开垦耕地扩大;通过角色扮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讨论,引导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冶铁技术的创造、农业技术的领先地位、闻名世界的都江堰,都说明我国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说明我国古代的经济、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鼓励学生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
难点:生产技术的进步、商鞅变法与大变革时代之间的关系。
:《自制生产工具》、《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战国时期牛耕图》、《自制都江堰平面图》、《都江堰现状全景图》、《商鞅舌战旧群臣》考虑到学生历史知识积累较少,假设要掌握较抽象的历史概念,就必须运用浅化机制,使学生有更多的时机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逐渐培养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因此本课课前布置学生设计导入方案;师生共同搜集都江堰的有关资料、,分析其防洪灌溉原理;搜集商鞅及其变法的有关资料。
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根据平面图分析都江堰的工程原理,了解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1、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2、投影:《北京人的石器》、《半坡人的石器》、《河姆渡人的骨耜》、《战国时期的铁农具》,提问:如果给你一块实验田,让你亲手耕种,你会选用哪种农具??接着提问:铁农具能较快?3、铁农具的,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大变革时代的背景和特点培养学生对大变革时代的历史事件的兴趣和认识1.2 教学重点大变革时代的背景和特点大变革时代的重要历史事件1.3 教学难点大变革时代的特点和影响分析大变革时代的历史事件1.4 教学准备教材或相关资料投影仪或白板教学PPT或教案1.5 教学过程引入大变革时代的概念和背景介绍大变革时代的特点和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大变革时代的重要历史事件第二章:古希腊的兴起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古希腊的兴起背景和原因培养学生对古希腊文化和哲学的兴趣和认识2.2 教学重点古希腊的兴起背景和原因古希腊文化和哲学的重要性和影响2.3 教学难点古希腊的兴起背景和原因的分析古希腊文化和哲学的传承和发展2.4 教学准备教材或相关资料投影仪或白板教学PPT或教案2.5 教学过程引入古希腊的兴起背景和原因介绍古希腊文化和哲学的重要性和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古希腊文化和哲学的传承和发展第三章:罗马帝国的扩张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罗马帝国的扩张过程和原因培养学生对罗马帝国的影响和贡献的兴趣和认识3.2 教学重点罗马帝国的扩张过程和原因罗马帝国的影响和贡献3.3 教学难点罗马帝国的扩张过程和原因的分析罗马帝国的影响和贡献的评价3.4 教学准备教材或相关资料投影仪或白板教学PPT或教案3.5 教学过程引入罗马帝国的扩张过程和原因介绍罗马帝国的影响和贡献引导学生了解罗马帝国的扩张过程和原因的分析第四章:中世纪的欧洲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中世纪的欧洲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特点培养学生对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和艺术的兴趣和认识4.2 教学重点中世纪的欧洲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特点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和艺术的重要性和影响4.3 教学难点中世纪的欧洲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特点的分析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和艺术的传承和发展4.4 教学准备教材或相关资料投影仪或白板教学PPT或教案4.5 教学过程引入中世纪的欧洲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特点介绍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和艺术的重要性和影响引导学生了解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和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第五章:工业革命的来临5.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原因培养学生对工业革命的影响和贡献的兴趣和认识5.2 教学重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原因工业革命的影响和贡献5.3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原因的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和贡献的评价5.4 教学准备教材或相关资料投影仪或白板教学PPT或教案5.5 教学过程引入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原因介绍工业革命的影响和贡献引导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原因的分析第六章: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6.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原因培养学生对两次世界大战影响和后果的兴趣和认识6.2 教学重点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原因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和后果6.3 教学难点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原因的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和后果的评价6.4 教学准备教材或相关资料投影仪或白板教学PPT或教案6.5 教学过程引入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原因介绍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和后果引导学生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原因的分析第七章:冷战时期的对抗7.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的背景和国际关系的紧张状态培养学生对冷战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影响的兴趣和认识7.2 教学重点冷战时期的背景和国际关系的紧张状态冷战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影响7.3 教学难点冷战时期的背景和国际关系的紧张状态的分析冷战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影响的评价7.4 教学准备教材或相关资料投影仪或白板教学PPT或教案7.5 教学过程引入冷战时期的背景和国际关系的紧张状态介绍冷战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的背景和国际关系的紧张状态的分析第八章:信息技术革命8.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革命的背景和影响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革命对社会的改变和影响的兴趣和认识8.2 教学重点信息技术革命的背景和影响信息技术革命对社会的改变和影响8.3 教学难点信息技术革命的背景和影响的理解信息技术革命对社会的改变和影响的价值判断8.4 教学准备教材或相关资料投影仪或白板教学PPT或教案8.5 教学过程引入信息技术革命的背景和影响介绍信息技术革命对社会的改变和影响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革命的背景和影响的理解第九章:全球化与多元文化的交融9.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全球化的背景和影响培养学生对全球化下多元文化交融的兴趣和认识9.2 教学重点全球化的背景和影响全球化下多元文化的交融9.3 教学难点全球化的背景和影响的理解全球化下多元文化交融的价值判断9.4 教学准备教材或相关资料投影仪或白板教学PPT或教案9.5 教学过程引入全球化的背景和影响介绍全球化下多元文化的交融引导学生了解全球化的背景和影响的理解第十章:大变革时代的未来展望10.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大变革时代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培养学生对未来社会的兴趣和认识10.2 教学重点大变革时代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未来社会的可能性10.3 教学难点大变革时代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的理解未来社会的可能性的价值判断10.4 教学准备教材或相关资料投影仪或白板教学PPT或教案10.5 教学过程引入大变革时代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介绍未来社会的可能性引导学生了解大变革时代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的理解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的引入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大变革时代的概念和背景。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范文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大变革时代的背景和特点;(2)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研究大变革时代的重要事件;(2)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大变革时代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大变革时代的背景和特点;(2)大变革时代的重要历史事件。
2. 教学难点:(1)大变革时代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2)学生对大变革时代的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大变革时代的背景和特点;(2)引导学生思考大变革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大变革时代的重要历史事件;(2)教师提供学习资料,辅助学生学习。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大变革时代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大变革时代的重要历史事件;(2)引导学生分析大变革时代的历史事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5. 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教师点评练习题答案,解答学生疑问。
6.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大变革时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影响;(2)学生发表对大变革时代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创新思路。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大变革时代的背景、特点和重要历史事件的掌握程度;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等;3. 学生对大变革时代的历史事件对社会发展的认识,以及创新意识的体现。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大变革的时代》;2. 多媒体课件:大变革时代的历史事件图片、视频等;3. 学习资料:相关论文、书籍等。
六、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具体的大变革时代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时代特征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大变革的时代的教案

大变革的时代(上古时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上古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大变革的特点;(2)掌握上古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3)能够分析大变革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上古时期的历史;(2)运用历史分析法,探讨大变革的原因、过程和结果;(3)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2)认识到大变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3)培养学生珍惜当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上古时期的背景(1)地理环境:了解上古时期的地理环境,如山川河流、气候特点等;(2)民族迁徙:探讨上古时期民族的迁徙和融合过程;(3)文化传承:了解上古时期的文化特点,如文字、宗教、艺术等。
2. 第二课时:大变革的标志(1)夏商周更替:分析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兴衰原因;(2)春秋战国争霸: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特点;(3)秦统一六国:了解秦国崛起和统一六国的过程。
3. 第三课时: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1)三皇五帝:了解三皇五帝的传说及其对后世的影响;(2)姜太公、周武王:探讨姜太公辅佐周武王灭商建周的历史功绩;(3)孔子、孟子:了解孔孟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4. 第四课时:大变革的影响(1)政治制度:分析大变革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2)经济发展:探讨大变革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3)文化传承:了解大变革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2)反思大变革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上古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2. 讨论法:分组讨论大变革的原因、过程和结果;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历史事件,深入理解大变革的影响;4. 比较法: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突出大变革时期的特殊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上古时期历史知识的掌握;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逻辑分析等;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论文或研究报告,检验学生对大变革时期历史的理解;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历史教材,为学生提供可靠的历史知识;2.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历史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4. 视频资料:播放相关的历史纪录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历史。
初一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学教案

初一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学教案春秋中期,我国出现了铁制农具,战国时期,我国的铁制农具的使用已经非常广泛,我国进入了铁器时代。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初一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以及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
(2)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3)从中国封建社会确立的过程中理解生产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社会制度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2)借助图片等资料,通过归纳整理,学生能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使用的情况。
(3)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学会历史评价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本课难点: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法学法]学生自学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我国春秋、战国相关多媒体、形式图。
[教学设计]课前准备:教师查阅书籍、收集相关资料。
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以便能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资料作出评价、指导。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如果给你一块试验田,让你亲手耕作,你会选择哪种工具?二、指导阅读,自主探究(一)、铁器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多媒体显示图片:《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牛耕图》后学生思考:1、我国在什么时候开始出现铁农具?在什么时候使用范围扩大?初一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学教案二【教学目标】1、掌握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都江堰的修建;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2、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联系。
3、认识到变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要性、曲折性。
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都江堰工程的作用和历史地位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2分钟)(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由一生讲述教材导言部分“立木为信”的故事,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生答)师设疑:商鞅为什么能在那个时期掀起变法运动?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变革的时代,去了解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情况吧。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大变革时代的背景和特征。
引导学生认识大变革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介绍大变革时代的定义和背景。
分析大变革时代的特征和影响。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大变革时代的背景和特征。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1.4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大变革时代的重要性。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大变革时代的理解。
第二章:科技革命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科技革命在大变革时代中的作用和影响。
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改变。
2.2 教学内容:介绍科技革命的发展和重要成就。
分析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科技革命的重要性和影响。
利用多媒体展示科技革命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4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科技革命对生活的影响。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科技革命的看法。
第三章:社会变革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大变革时代社会变革的特点和影响。
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变革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介绍大变革时代社会变革的背景和特点。
分析社会变革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社会变革的特点和影响。
利用多媒体展示社会变革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3.4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变革对生活的影响。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社会变革的看法。
第四章:经济全球化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全球化在大变革时代中的作用和影响。
引导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对人类社会的改变。
4.2 教学内容:介绍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发展。
分析经济全球化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和影响。
利用多媒体展示经济全球化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4.4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全球化对生活的影响。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经济全球化的看法。
第五章:文化交融5.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大变革时代文化交融的特点和影响。
七年级历史上册《大变革的时代》优秀教学案例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的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战国时期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引导学生理解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繁荣,认识到多元文化交融对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树立开放包容的价值观。
4.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命运、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五)作业小结
课后作业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我会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学习,撰写一篇关于战国时期历史变革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2.收集与战国时期相关的历史故事,与同学分享,增强对战国时期的了解。
3.思考战国时期的历史变革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结合实际生活,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五、案例亮点
1.创设生动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教学案例通过多媒体展示、故事讲述等方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真实的历史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历史知识的关注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问题导向,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本案例以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战国时期的历史变革。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探讨中深入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围绕课程内容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例如,探讨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争霸原因、分析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及其影响等。通过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将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等特点,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初一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设计大全

初一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设计大全初一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设计大全一一、课程标准要求:1、了解铁农具、牛耕的推广和使用。
2、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3、以都江堰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上半学期我做了一次统计,我带班级共有学生41人,有许多家长是渔民长期在外,将孩子委托给祖父母管。
二是目前农村离婚率也比较高,加之其他因素导致单亲家庭的孩子也比较多;三是校园周边环境不好,致使有一批学生迷恋上了电子游戏、网络小说。
学生长期沉迷于这些东西,自然也就无心学习。
四是由于农村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缺少方法,大多数也不懂得教育心理学,在对孩子教育过程中,忽略了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导致他们的子女从小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由于义务教育,有部分基础极其薄弱的孩子升入了初中,他们学习起来也很吃力。
三、学习内容特征分析:本课主要叙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大变革的时代,通过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都江堰的出现及商鞅变法的实行来展示这一时期的“变化”,突出反映了变化的实质是导致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封建社会的形成。
?处于社会大变革的转型时期,都江堰的修筑、商鞅变法等是此时期的重要内容。
经济是基础,只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才是最根本的变革。
本课上承《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下启《第8-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是理解封建制度确立和起步的重要一课。
四、学习重点和难点:1、学习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的典型代表。
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和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地主和农民两大阶级的产生,是这一次社会变革的历史条件。
变法运动的兴起,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巩固地主阶级专政而进行的改革。
由此可以进一步理解变法运动最大的历史作用,在于促进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2、学习难点:生产技术的进步,商鞅变法与大变革时代之间的关系,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都江堰的修建;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封建制度的确立和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指导学生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培养学生初步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讨论商鞅在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认识到变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要性、曲折性,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价变革及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讨论,引导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冶铁技术的发明、农业技术的领先地位、闻名世界的都江堰,都说明我国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说明我国古代的经济、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激励学生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教学重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难点:封建社会的形成。
生产技术的进步、商鞅变法与大变革时代之间的关系教学工具PPT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观看商鞅图片,讲述商鞅徙木赏信的故事,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兴趣。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分别是哪些人和国家?最后由哪个国家结束了战乱,统一了中国?(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春秋时期有五个霸主,战国时期有七个强大的国家,为什么最后统一中国是秦国?(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生产力水平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
而生产力的发展又与生产关系有着必然的关系。
改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战争胜负的根本。
导入新课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生产力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展示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图片)讲授新课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教师首先提问:在春秋战国以前,农业和手工业工具以什么为主?估计学生回答有些困难,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回忆以前讲过的知识,得出答案:以石器和铜器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分析战国时期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认识到生产技术的进步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之一。
通过角色扮演及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结局、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变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要性、曲折性,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的需要、时代的需要,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价变革及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大量图片,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铁器、牛耕的推广和水利工程的修筑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学生角色扮演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以及都江堰的修建,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激励学生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
2、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布置研究任务。
一组:研究大变革的时代背景。
二组:搜集商鞅的有关资料。
三组:用历史短剧的形式表现出商鞅舌战守旧群臣。
四组:调查改革开放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
教师查阅书籍、报刊、网站等,收集相关资料。
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以便能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资料作出评价、指导。
课前导学
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根据平面图分析都江堰的工程原理,了解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
导入:
春秋战国时期是战乱纷争的时代,这一时期还有另一大特点,那就是大变革,被人称为大变革时代,发生了什么变革呢,我们从下面的学习中寻找答案。
提问:同学们思考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春秋时期属于什么社会?(奴隶社会)战国时期呢?(封建社会)也就是说,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性质发生巨变的时代,即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那么,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发展的情况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进入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了解这些变革。
(板书: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新授:
远古人类使用什么工具进行生产?(石器、木棒、骨器、耒耜、青铜器)
课本36页右下角的图片中的生产工具是什么材料的呢?(铁器)
比较一下以上众多材料的生产工具,如果是你的话,你会选择哪种质量的生产工具?
春秋时期的人民开始用铁器来作为生产工具。
铁制农具在战国时期已非常普及。
(板书:铁农具的广泛使用)
为什么铁农具在当时能这么快推广呢?
除了生产工具出现变化外,耕作的动力也发生了变化,看一下,人们利用什么来帮忙拉犁耕田呢?
(板书:牛耕的推广)
为什么要牛来帮忙耕作呢?有什么好处?
所以牛耕从春秋末年出现后,战国时期就已经推广开了。
应该说,将牛用在农业生产上拉犁是一种创造,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对农业生产来说,除了人、工具及技术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制约作用最大的自然因素是什么?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
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重视治水,到战国时候可以说进入了高潮,原因呢——当然是发展农业的需要,在各国兴修的众多水利工程中,最著名的是哪一个?
(板书:兴修水利工程,如都江堰)
战国时期修筑的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至今仍在造福于人民,著名的余秋雨曾赞颂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甚至超越了长城。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都江堰,了解都江堰。
1、都江堰是哪国、谁负责修筑、一个怎样的水利工程?
(生齐答:都江堰是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
2、为什么叫它都江堰呢?因为“堰”是用来挡水溢洪的,而这个水利工程,修在古代都安县境内,当时人们称它“都安堰”,后来改名都江堰。
3、李冰采取的设计方案是什么样的?
4、艰难的工程李冰怎样克服的?
5、修筑都江堰有什么意义?
人们千秋万代颂扬着李冰的功业,请看38页李冰石像和石像旁的诗句:“始知秦太守,伯禹亦不如”(《石犀》唐·岑参)。
传说李冰为了治水废寝忘食,终于在一个漫天风雪的黄昏,他拄着黄荆拐杖,举步艰难,昏倒在雪地上,数日后与世长辞。
李冰的事迹光照史册,中国人永难忘怀。
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以及都江堰这样的水利工程的修筑,这些说明当时的生产力提高了,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
(板书: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水利工程的兴修,提高了生产力,也带来了生产关系的巨大变化,下面让我们来从《一个奴隶主的烦恼》中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由老师把奴隶主的烦恼制成卡片的形式,请学生来上台表演)
卡片1、我是一个奴隶主,受封300亩,这田是公田,我还役使500个奴隶,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现在只需300人就够了,余下200人我该让他们做些什么呢?我可不想让他们白吃饭不干活。
卡片2:嗯,这个办法好!公田要交贡和赋,我也无心去打理,新垦荒地算私田,私田面积是越来越大,奴隶们劳动强度更大了。
他们怠工、逃跑,破坏工具。
这可大大影响了我的收成,而且田地广阔,管理起来真费劲,唉!愁死我了,我该怎么办呢?快来帮帮我吧!
教师过渡:这部分奴隶主就变成了封建地主,租他地的奴隶也转变成了农民,而地主剥削农民的关键就是土地,地主的收入是有增无减,心里乐开了花,这下可没烦恼了吧?
3、卡片3:
有哇!我虽然成了大地主,可我的这些新开垦的土地都是非法的,我是吃不好,睡不香,时刻担心土地变没了,我急切盼望着私田合法化!
教师总结:他道出了所有新兴地主的心声!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答出——变法!承认土地私有)于是战国时代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其统治地位,维护自身利益,纷纷掀起变法运动,最著名的就是秦国商鞅变法。
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一个表格
(板书:私田出现)
通过表格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板书:封建剥削方式出现)
农民有了劳动积极性,这种生产方式更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那么,在当时奴隶制度之下,允许土地私有吗?
生:不允许。
师:怎么办?
生:通过变革,改革或变法。
师: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效果最显著的是谁的变法?
(板书:各国变法:如商鞅变法)
为什么商鞅变法会有如此显著的效果呢?我们先来阅读一个关于商鞅的小故事。
(请一位学生讲述“立木为信”的故事。
)这个故事说明商鞅为变法创造了什么样的条件呢?(取信于民。
),这就启示同学们,要想做个成功的人,必须具备什么品质?(言必信,行必果。
)
他为什么这样做?
商鞅变法是一帆风顺的吗?商鞅变法遭到哪些人的反对?各自持怎样的观点?
出示表格商鞅变法的内容分析其影响
总结归纳:可见,改革是使社会进步的推动力,能够使国家富强起来,目前,我国也在实施一项伟大的政策——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
由于改革开放使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因此,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使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师:战国时期,除了商鞅变法,还有楚国吴起变法,魏国李悝变法,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确立起来,封建社会形成。
(板书:封建制度确立)
动脑筋:《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
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商鞅变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提示:一场变革的成败标准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启示:(提示学生可从社会发展角度,商鞅本人言行方面来说明启示)(要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改革是社会进步发展的推动力,坚持我国改革开放政策;要讲诚信,言必信,行必果;热爱祖国,要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不畏艰难……)
教学反思:
总体较为成功,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
但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认识社会制度的变革这一复杂过程是有难度的。
如何把这一抽象内容具体化,使学生易于接受,还需要进一步地进行研讨。
此外,本课重点是“商鞅变法”,我通过学生演历史短剧《奴隶主的烦恼》使学生理解了变法前生产关系的变化,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出现,从而对商鞅变法的背景有一个形象生动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