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一下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1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初一下册练习题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100
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
1.九年级(1)班开展“气象物候”专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看云测天气】云层现象:在夏天,积云迅速向上突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
请根据以上云层现象,向小明同学解释该云名称及天气将如何变化。
(2)【参观气象局】九(1)班同学在实践活动中参观了泰兴市气象局,了解了风云2号气象卫星预测天气的原理,临分别时准备送一幅对联给气象局的工作人员,对他们工作的内容和意义表示赞扬。
下联已经拟好,请你对出上联。
上联是:________
下联是:收玉棉金谷。
(3)【解气候现象】夏天,有些人往往喜欢到庐山去旅游避暑,请用所学的物候知识来解释原因。
【答案】(1)小明同学,你看那积云向上突起,形成高大的云山,这样的云叫积雨云,积雨云出现,将会有雷雨天气,有时甚至有冰雹或龙卷风。
(2)测晴雨天象;看风云变幻;察风云天气
(3)这是因为气候与地势高下有关,庐山海拔较高,夏天温度比平原地区低。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题。
根据题目的要求,首先要理解相关的“物候知识”,然后再解决问题。
第(1)小题考查学生根据云的变化判断天气的能力。
根据对云和天气的关系的了解和给出的天气特点可以知道,积云向上突起,形成高大的云山,这样的云叫“积雨云”,积雨云出现,将会有雷雨天气,甚至有冰雹或龙卷风的可能。
第(2)小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能力。
首先要了解对联的特点:①字数相等。
②句式一致。
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
③词性相对。
对联要求,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④结构相应。
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依次类推,即它们结构上必须是一样的。
⑤内容相关。
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决对不能彼此孤立,各自为政。
根据天气预测和农业生产的关系进行拟写即可。
第(3)小题考查学生对物候知识的掌握能力。
根据影响物候的几个因素可以知道,庐山海拔较高,在高下差异的作用下,夏天温度比平原地区低,所以,夏天有些人往往喜欢到庐山去旅游避暑。
故答案为:(1)小明同学,你看那积云向上突起,形成高大的云山,这样的云叫积雨云,积雨云出现,将会有雷雨天气,有时甚至有冰雹或龙卷风。
(2)测晴雨天象;看风云变幻;察风云天气(3)这是因为气候与地势高下有关,庐山海拔较高,夏天温度比平原地区低。
【点评】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
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是指对联写作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格式,其核心要求是对仗。
对联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六要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2.(2017·北京)欧阳询的字点画工妙,骨硬肉丰。
古人评价其字的笔画“(斜钩)”具有“险而劲”的特点。
请你欣赏下面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选帖,完成小题。
(1)欧阳询的这幅字帖属于________体(字体),其中“武”字第________笔的“ (斜钩)”体现了“劲而险”的特点。
(2)下面是古人评价书法的四句话。
根据这幅字帖的特点,判断其中属于评价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书法作品的一项是()
A. 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B. 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
C. 如深山至人,硬瘦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D. 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答案】(1)楷体
;7
(2)C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书法体式的掌握,同时兼顾笔顺考查及书法作品鉴赏。
《九成宫醴泉铭》作为考查点,相信考生都不陌生。
该作品充分体现了欧阳询的书法结构严谨、圆润中见秀劲的特点。
武的笔顺:横、横、竖、横、竖、提、斜钩、点。
(2)“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是明陈继儒对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此碑书法的评论。
“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充分体现了其书法特点。
【点评】(1)“笔顺”是汉字笔画的书写顺序。
汉字的笔顺规则是:先横后竖(如:“干”),先撇后捺(如:“八”),从上到下(如:“主”),从左到右(如“林”),先进后关(如:“田”),先中间后两边(如:“水”),从外到内(如:“回”)等。
笔顺是否正确,关系到书写的速度和字形的好坏。
平时注意积累易错字。
(2)“九成宫醴泉铭”碑文由魏征撰写,欧阳询正书。
该书作笔力劲健,点画虽然瘦硬,但神采丰润饱满,向上的挑笔出锋含蓄,带有隶书笔意。
字体结构典雅大方,法式严谨,看似平正,实则险劲。
字形采用长方形态势,字句、行距都较大,章法显得宽松而清晰。
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
其字形偏修长,行笔于险劲之中寻求稳定,尤其在划末重收,笔至划尾便稳稳提起。
整体碑文高华浑朴,法度森严,一点一划都成为后世模范,是欧阳询晚年代表之作,故后人学习楷书往往以此碑作为范本。
3.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成语“门庭若市”“无人问津”,分别出自于《战国策》《桃花源记》。
B. 契诃夫,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变色龙》等,他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普希金,都是俄国作家。
C.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弱冠”“而立”“不惑”“花甲”“天命”。
D.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答案】 C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 “弱冠”是二十岁,“而立”是三十岁,“不惑”是四十岁,“花甲”是六十四,“天命”是五十岁。
故按从小到大的正确排序应为:“弱冠”“而立”“不惑”“天命”“花甲”。
故答案为: C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4.根据下列信息完成填空。
①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有讽刺,也有幽默。
②他的小说中有小人物的心酸无奈,有贵族官吏的虚伪贪暴,有下层官吏的奴颜婢膝,见风使舵,还有知识分子的彷徨与摇摆。
③她改写了传统女性的温柔可爱,逆来顺受的形象,被后世视为现代女性的先驱和楷模。
①它是________;②他是________;③她是________
【答案】《呼兰河传》;契诃夫;简·爱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名著的积累可知,①是对萧红的《呼兰河传》的评价;②是对契诃夫作品内容的评价;③是对《简爱》的评价
故答案为:《呼兰河传》;契诃夫;简·爱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积累。
①《呼兰河传》创作于1942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它在艺术形式上是一部比较独特的:它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
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
茅盾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
②契诃夫有大量的中短篇小说和戏剧作品都在表现同一个主题:奴性和奴性产生的历史根源和心理。
契诃夫也许是俄罗斯第一位作家,认识到金钱、官职、权威和权力不过是奴役的外部原因,而奴役真正的工具是恐惧。
③《简·爱》一改英国传统女性温柔可爱、逆来顺受的形象,在19世纪欧洲文学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被后世称为现代女性的先驱和楷模。
5.观察《西游记》连环面,完成下列题目。
(1)图A选自《西游记》第二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________》。
请从以下提示语中选择合适的词语。
将上述回目补充完整。
行者大圣窃人参果五庄观天竺国闹天宫
(2)李卓吾评点八戒的“吃”:“凡形容八戒饮食处,都俗,且重复,可厌!”你赞同这种看法吗?结合上述图文及《西游记》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
【答案】(1)五庄观行者窃人参果
(2)示例一:我不赞同这种看法。
《西游记》里说他是“睡梦里听见说吃好东西,就醒了”的角儿。
猪八戒在取经路上的吃相:吃人参果,猪八戒“囫囵吞”,不知其味;通天河、陈家庄、女儿国等地,通过与唐僧等人的“吃相”、“吃法”的比较——唐僧先念斋经再吃,猪八
戒放开喉咙,大吃特吃,还连呼“添饭,添饭”。
情节上虽同为写吃,看似重复,实则是以夸张的手法写猪八戒在“吃”上大显神威,把一个害了馋痨的猪八戒描写得可谓有声有色,让我们看到一个率真可爱、不掩饰真性情的“吃货”形象,造成了一种幽默风趣的效果。
同时,作者极尽夸张地刻画取经路上好吃、贪嘴的猪八戒,为与取经后胃口变小的净坛使者形成对比反差,象征着八戒身上的世俗欲望被摒除的过程,隐含着《西游记》的主题,所以本书写到八戒饮食处,并不“都俗,且重复,可厌”。
示例二:我赞同这种看法。
《西游记》里说他是“睡梦里听见说吃好东西,就醒了”的角儿。
猪八戒在取经路上的吃相:吃人参果,猪八戒“囫囵吞”,“却白着眼胡赖”问悟空和沙僧吃的是什么,什么味儿;三清观里八戒“不论生熟,拿过烧果来,张口就啃”;通天河、陈家庄、女儿国等地,通过与唐僧等人的“吃相”、“吃法”的比较——唐僧先念斋经再吃,猪八戒却放开喉咙,大吃特吃,还连呼“添饭,添饭”。
在重复的情节中,让我们看到一个粗鄙、嘴馋、贪婪的形象,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
八戒饮食处,确实“都俗,且重复,可厌”。
【解析】【分析】(1)由题干中的“万寿山”可知此山中有个道观—五庄观,由此可以知道孙悟空曾在里面偷吃人参果的事件。
(2)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根据人物在作品中的主要特点,结合题干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本题中不赞同,可以从八戒这个人物形象跟主题表达的关系上分析;赞同就单纯从他的吃相难看上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⑴五庄观行者窃人参果
⑵示例一:我不赞同这种看法。
《西游记》里说他是“睡梦里听见说吃好东西,就醒了”的角儿。
猪八戒在取经路上的吃相:吃人参果,猪八戒“囫囵吞”,不知其味;通天河、陈家庄、女儿国等地,通过与唐僧等人的“吃相”、“吃法”的比较——唐僧先念斋经再吃,猪八戒放开喉咙,大吃特吃,还连呼“添饭,添饭”。
情节上虽同为写吃,看似重复,实则是以夸张的手法写猪八戒在“吃”上大显神威,把一个害了馋痨的猪八戒描写得可谓有声有色,让我们看到一个率真可爱、不掩饰真性情的“吃货”形象,造成了一种幽默风趣的效果。
同时,作者极尽夸张地刻画取经路上好吃、贪嘴的猪八戒,为与取经后胃口变小的净坛使者形成对比反差,象征着八戒身上的世俗欲望被摒除的过程,隐含着《西游记》的主题,所以本书写到八戒饮食处,并不“都俗,且重复,可厌”。
示例二:我赞同这种看法。
《西游记》里说他是“睡梦里听见说吃好东西,就醒了”的角儿。
猪八戒在取经路上的吃相:吃人参果,猪八戒“囫囵吞”,“却白着眼胡赖”问悟空和沙僧吃的是什么,什么味儿;三清观里八戒“不论生熟,拿过烧果来,张口就啃”;通天河、陈家庄、女儿国等地,通过与唐僧等人的“吃相”、“吃法”的比较——唐僧先念斋经再吃,猪八戒却放开喉咙,大吃特吃,还连呼“添饭,添饭”。
在重复的情节中,让我们看到一个粗鄙、嘴馋、贪婪的形象,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
八戒饮食处,确实“都俗,且重复,可厌”。
【点评】⑴本题考查《西游记》经典情节的积累。
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路过万寿山。
八戒会同悟空、沙僧,瞒着师傅偷吃人参果,闯下大祸。
悟空还逞强,毁果毁树。
恼怒了镇元子大仙,把唐僧师徒捆绑在五庄观大殿前受罚。
镇元子要唐僧医活仙树,方可放他们上西天取经。
悟空在观音的帮助下,医活了人参果树,唐僧师徒才顺利西去。
⑵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
概括时要做到既全
面,又要突出重点。
6.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诗意的创造。
根据要求,完成后面小题。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夏至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花开,瓜豆满架,稻穗挂地沏茶熏香,听夏虫(yín)________喝小巷(yōu)________深,院子里(fán)________星点点凉荫下,或是藤椅或是竹席奶奶的大葵扇,缓缓摇起阵阵清风,助人(hān)________眠宵漏夜短夏梦正长
(2)冬季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
关于冬至有很多俗语,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选项。
冬至日后,白昼逐渐变长,古人认为这是天地间阳气恢复的体现,所以有“①________”的说法;我国民间对冬至很重视,大家围炉温酒,团聚闲话,把冬至当做一个重要节日,因此有“②________”的说法;冬至日,宁海民间有“③________”的说法。
在这一天给孩子吃汤圆,教导孩子一切事情都要比去年做得更好。
A.冬至大如年 B.过了冬至大一岁 C.冬至一阳生。
【答案】(1)吟;幽;繁;酣
(2)C;A;B
【解析】【分析】(1)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注意“吟”“酣”等字书写。
(2)注意语境,“天地间阳气恢复的体现”故①处是C项:冬至一阳生。
“大家围炉温酒,团聚闲话,把冬至当做一个重要节日”故②处选A冬至大如年。
“这一天给孩子吃汤圆,教导孩子一切事情都要比去年做得更好。
”故③处选B:过了冬至大一岁。
故答案为:(1)吟幽繁酣
(2)C A B
【点评】(1)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
(2)文化常识内涵十分丰富,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所以,更显示出它的复杂性。
学习时注意分类积累。
7.汤姆到中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请你给予帮助。
(1)【辨年龄排座位】出席宴会的人,年龄有如下的特点:
①古稀;②垂髫;③不惑;④花甲;⑤弱冠;⑥而立
请你帮他按照从年长到年幼的顺序排好座位。
座位排序是(填数字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古诗领报酬】汤姆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被校刊登载了,稿费以每字7元来计算(只算正文,不计标题和标点)。
汤姆在写领条时,不会用汉字大写数字的标准写法来写金额,请你帮帮他。
已领金额:________元。
(3)【读美文理语序】正确顺序是()
今天的课堂作业有一道语序排列题,汤姆被难住了,请你帮他把语序排列好。
汉字,你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通过文字的传承,源远流长。
①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因为你而淡泊成最美的风景
②玄妙灵动的女郎中、机智勇敢的屠户,因为你而随乡道草庐的茶香流传
③一览众山小的志向、石壕村中的夜啼,因为你而谱写成振聋发聩的诗史
④西湖饮酒的通判、承天夜游的闲人,因为你而塑造出洒脱豪迈的形象
A. ①③②④
B. ③①④②
C. ①③④②
D.
③①②④
(4)【开班会拟标语】九年级(6)班将举行“走进传统文化”主题班会,邀请汤姆参加,汤姆想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副宣传对联,请你帮帮他。
【答案】(1)①;④;③;⑥;⑤;②
(2)壹佰玖拾陆
(3)C
(4)共搭汉语桥,同筑中国梦。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表示年龄的词语的掌握。
古稀是七十岁,花甲是六十岁,不惑是四十岁,而立是三十岁,弱冠是二十岁,垂髫是七八岁。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数字大写的掌握。
七言绝句只算正文,不计标题和标点共有28个字。
数字的大写是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
⑶本题考查学生排列顺序的能力。
认真观察这四个句子可知,这四句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
第一句是晋朝。
第二句是清朝。
第三句是唐朝。
第四句是春秋。
据此可作答。
⑷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
拟写对联时,上下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词性相同。
围绕“走进传统文化”主题,可拟写为共搭汉语桥,同筑中国梦。
故答案为:⑴①;④;③;⑥;⑤;②;
⑵壹佰玖拾陆;
⑶C;
⑷共搭汉语桥,同筑中国梦。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表示年龄的词语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我国古人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平时就要注意辨析掌握。
初生:孩提、总角、垂髫——童年;弱冠之年:男子20岁;而立之年:男子30 岁;不惑之年:男子40 岁;知命之年:男子50 岁;花甲之年:男子60 岁;古稀之年:男子70 岁。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数字大写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贰、伍、陆、拾、佰”易混淆,“壹、贰、叁、肆、柒、玖”易写错,平时要注意辨析掌握。
⑶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
①句,东晋陶渊明《饮酒》;③句,唐朝杜甫《望岳》、《石壕吏》;④句,宋朝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记承天寺夜游》;
②句,清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⑷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汤姆到中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身份,紧扣“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上下联所表达的含义要相互关联,上下联内容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语义,比如“学习汉语,传承文化”等。
8.琴棋书画能够陶冶情操,请你根据自己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完成下列小题。
琴棋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为中国历代文人必备之修养。
对联“琴棋养雅趣,书画展才情”,写出了琴棋书画的妙趣。
中国古琴琴音中正平和,雅致清丽,以①________(清幽平淡雄浑激昂)为上。
文人雅士或以琴清修,或以琴会友,留下千古美谈。
与琴相异的是棋,棋讲究的是筹谋。
棋盘虽小,却玄妙多变,双方运兵布阵,斗智比勇。
而欣赏一幅中国书法作品,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其内容了解书家的思想,更可以通过静默的点画与流动的气韵体味到书家独有的情致。
与“书”并称的“画”,更是讲究全面的文化修养。
文人作画须诗、书、画、印②________(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人品才情、学问思想缺一不可。
(1)在文段中①②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清幽平淡取长补短
B. 清幽平淡相得益彰
C. 雄浑激昂取长补短
D. 雄浑激昂相得益彰
(2)下列词语与“琴棋书画”无关的一项是()
A. 笔走龙蛇
B. 高山流水
C. 博览群书
D. 落子无悔【答案】(1)B
(2)C
【解析】【分析】(1)根据第一处前面的“中正平和,雅致清丽”可知此处应填清幽平淡.根据第二处前面的“更是讲究全面的文化修养”可知此处应填相得益彰。
故选B。
(2)根据成语的意思来选择对应的项目。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高山流水为弹琴。
博览群书说的是应读很多的书,意思与“琴棋书画”无关。
落子无悔说的是下棋。
故选C。
故答案为:⑴ B;⑵ C。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⑵本题考查逻辑推理能力。
答题时应根据成语的意思来选择对应的项目。
9.综合实践活动。
(1)【名著阅读】《________》是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
其中《________》记述了一位既恪守烦琐的封建规矩和礼节,又热情关注童年鲁迅梦寐以求的心愿的普通劳动妇女的故事;《________》回忆了作者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一位日本学者对自己真挚友好的感情;《________》是一篇追怀亡友的散文,同时也对海外的生活和辛亥革命风云进行了生动描绘。
(2)此名著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请选择一个人物,试分析其人物形象。
(3)【广告多棱镜】请根据下面材料,为推广“城市书房”拟写一则不超过20字的广告
语。
2017年4月23日上午,位于威海市某地中心商圈的“城市书房”正式启用。
作为威海首家24小时“不打烊” 的公共阅读场所,这里布局设计合理大气,可同时容纳200人,为读者营造了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
“书房”共分上下两层:一楼是亲子阅读区,配备儿童阅读角和涂鸦区;二楼是成人阅读区,设有休闲区。
书房拥有各类书籍1.7万册,并将根据读者需求随时更换图书。
市民只要凭借身份证、市民卡、市图书馆借阅证任一有效证件,即可刷卡进入,查书、借书、还书均可在机器上自助解决。
预计到2019年全市“城市书房”将达到25个,届时,市民可就近在图书馆或任意启用的“城市书房”还书。
(4)【漫画】仔细观察漫画,说说从中你得到的启示。
【答案】(1)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
(2)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
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3)城市书房,家一般舒适的阅读天堂!24小时不打烊/城市书房,书籍的海洋。
(4)寓意:(示例一)创新才能进步。
(示例二)不知变通就会落后。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著名作家和作品的常识识记和阅读理解。
用心研读经典作品,了解作者、朝代、作品的地位等,平时加强归纳与积累,才能轻松应对试题。
《朝花夕拾》共收入十篇作品。
包括:表现了鲁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实质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2)①保姆——阿长,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父亲——父亲,从他们中选择一个,结合对原著的阅读理解,分析其人物形象即可。
(3)本道题考查学生拟写广告标语的能力,要注意紧扣内容,结合广告语的特点来写。
解答广告语要注意简洁、明白易懂、朗朗上口、主题突出,有良好表达效果。
这里要紧扣“城市书房”及其特点来打广告,不能天马行空。
要在阅读材料,掌握事实的基础上解答。
例如,可以拟写为“城市书房,家一般舒适的阅读天堂”。
(4)仔细观察画面,画面中有四个人推重物前行,其中三个人推方形重物居后,一人推一球形重物走在最前面,此人身后不远处有一堆碎屑和一把插在地上的刀。
揭示寓意时,句子表述要有条理,语言尽量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