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中常见同位素示踪法实验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学中常见同位素示踪法实验精编版

高中生物学中常见同位素示踪法实验精编版

高中生物学中常见同位素示踪法实验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同位素示踪法在高中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即把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参到其他物质中去,让它们一起运动、迁移,再用放射性探测仪器进行追踪,就可知道放射性原子通过什么路径,运动到哪里了,是怎样分布的。

同位素示踪法是生物学实验中经常应用的一项重要方法,它可以研究细胞内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来源、组成、分布和去向等,进而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化学物质的变化、反应机理等。

总之,同位素示踪法正在更大规模地应用于生物研究领域。

用于示踪技术的放射性同位素一般是用于构成细胞化合物的重要元素,如3H、14C、15N、18O、32P、35S、131I等。

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下面笔者对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如下:1 研究蛋白质或核酸合成的原料及过程把具有反射性的原子参到合成蛋白质或核酸的原料(氨基酸或核苷酸)中,让它们一起运动、迁移,再用放射性探测仪器进行追踪,就可知道放射性原子通过什么路径、运动到哪里以及分布如何。

?2 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用3H标记亮氨酸,探究分泌性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合成、运输与分泌途径。

在一次性给予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的前提下,通过观察细胞中放射性物质在不同时间出现的位置,就可以明确地看出细胞器在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中的作用。

例如,通过实验说明分泌蛋白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之后,是按照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方向运输的,从而证明了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

?3 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用同位素标记氨基酸或核苷酸并引入细胞内,探测这些放射性标记出现在哪些结构中,从而推断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4 探究光合作用中元素的转移?利用放射性同位素18O、14C、3H作为示踪原子来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某些物质的变化过程,从而揭示光合作用的机理。

高中生物中的同位素标记与荧光标记技术

高中生物中的同位素标记与荧光标记技术

高中生物中的同位素标记与荧光标记技术同位素标记法是生物学实验和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

是利用同位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用于追踪研究对象的运行和变化规律。

也叫同位素示踪法生物学上经常使用的同位素是组成原生质的主要元素,即H、N、C、S、P和O等的同位素。

【原理】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同位素可分为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1、稳定同位素:稳定同位素是指原子核结构稳定,不发生衰变的同位素,稳定同位素没有放射性,如:田、2H、15N、M等。

在实验或研究中如使用稳定同位素,不能采用自显影等技术来追踪同位素的去向,只能利用同位素的质量差,通过测量分子质量或离心技术来区别同位素。

鲁宾和卡门就是用稳定性同位素18O分别标记H2O和CO2来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的氧气中。

的来源。

2、放射性同位素:具有一定的半衰期,是不稳定的同位素。

常用的有:14C、32P、35S、3H等。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能不断地放出特征射线的核物理性质,就可以用探测器随时追踪它在体内或体外的位置、数量及其转变等。

放射性同位素和稳定性同位素都可作为示踪剂,但是,稳定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其灵敏度较低,可获得的种类少,价格较昂贵,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而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不仅灵敏度,测量方法简便易行,能准确地定量,准确地定位及符合所研究对象的生理条件等特点。

【高中阶段有哪些应用?】1、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合成的蛋白质高体研究细胞器在分泌蛋白合成中的作用时,标记某一氨基酸如亮氨酸的3H ,在一次性给予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的前提下,通过观察细胞中放射性物质在不同时间出现的位置,就可 以明确地看出细胞器在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中的作用。

研究手段:观察放射性在不同细胞器1939年,鲁宾和卡门用18O 分别标记与。

和CO 2,然后进行两组对比实验:一组提供H 2O 和CM 2,另一组提供H 2M 和CO 2。

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分析出第一组释放的氧气全部为 O 2,第二组全部为M 2,有力地证明了植物释放的。

化学反应中的同位素示踪实验

化学反应中的同位素示踪实验

化学反应中的同位素示踪实验同位素示踪实验是一种在化学反应中使用同位素标记物质的方法,通过追踪同位素的行为,可以了解反应发生的过程和机制。

同位素示踪实验在化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广泛地应用于反应动力学、反应机理、生物化学等领域。

本文将展示同位素示踪实验的原理、应用以及相关技术。

一、同位素示踪实验的原理同位素示踪实验的原理是利用同位素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与稳定同位素的特性,通过追踪同位素的排布来了解反应的过程。

同位素是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不同中子数的同种元素,因此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在同位素示踪实验中,通常使用的同位素有氢的氘同位素(2H)、碳的碳-14同位素(14C)、氮的氮-15同位素(15N)等。

二、同位素示踪实验的应用1. 反应动力学研究同位素示踪实验在反应动力学研究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确定反应速率常数、反应级数和活化能等重要参数,从而揭示反应的动力学过程。

2. 反应机理研究同位素示踪实验可用于研究化学反应的机理。

通过引入标记同位素,在不同反应步骤中追踪同位素的转移和分布情况,可以揭示反应中是否存在中间体、裂解反应、交换反应等一系列的反应步骤,进而了解反应的机理。

3. 生物化学研究同位素示踪实验在生物化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给生物体内引入同位素标记物质,可以追踪其在代谢途径中的转化过程,如糖的代谢、蛋白质合成等,从而揭示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信号转导机制等。

三、同位素示踪实验的技术与方法同位素示踪实验涉及到较多的技术与方法,包括同位素标记化合物的制备、同位素测定方法、标记物质的纯化与追踪等。

通常使用的同位素测定方法有质谱法、辐射测量法等。

1. 同位素标记化合物的制备同位素标记化合物的制备需要选择合适的同位素标记剂和反应条件。

例如,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可以使用氘代试剂、碳-14标记试剂等来引入同位素。

制备过程需要注意同位素标记化合物的选择、合成方法的优化以及纯化方法的选择。

[讲解]同位素示踪法

[讲解]同位素示踪法

[讲解]同位素示踪法同位素示踪法同位素示踪法在高中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即把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参到其他物质中去,让它们一起运动、迁移,再用放射性探测仪器进行追踪,就可知道放射性原子通过什么路径,运动到哪里了,是怎样分布的。

同位素示踪法是生物学实验中经常应用的一项重要方法,它可以研究细胞内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来源、组成、分布和去向等,进而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化学物质的变化、反应机理等。

用于示踪技术的放射性同位素一般是用于构成细胞化合物的重要元素,如3H、14C、15N、18O、32P、35S、131I等。

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下面笔者对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如下:1 研究蛋白质或核酸合成的原料及过程把具有反射性的原子参到合成蛋白质或核酸的原料(氨基酸或核苷酸)中,让它们一起运动、迁移,再用放射性探测仪器进行追踪,就可知道放射性原子通过什么路径、运动到哪里以及分布如何。

2 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用3H标记亮氨酸,探究分泌性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合成、运输与分泌途径。

在一次性给予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的前提下,通过观察细胞中放射性物质在不同时间出现的位置,就可以明确地看出细胞器在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中的作用。

例如,通过实验说明分泌蛋白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之后,是按照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方向运输的,从而证明了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

3 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用同位素标记氨基酸或核苷酸并引入细胞内,探测这些放射性标记出现在哪些结构中,从而推断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4 探究光合作用中元素的转移利用放射性同位素18O、14C、3H作为示踪原子来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某些物质的变化过程,从而揭示光合作用的机理。

例如,美国的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研究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到底是来自于水,还是来自于二氧化碳。

他们用氧的同位素18O 分别标记H2O和CO2,使它们分别成为H218O和C18O2,然后进行两组光合作用实验:第一组向绿色植物提供H218O和CO2,第二组向同种绿色植物提供H2O和C18O2。

高中生物中用到同位素标记法的实验

高中生物中用到同位素标记法的实验

高中生物中用到同位素标记法的实验有放射性的同位素标记
追踪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的实验
(囊泡)(囊泡)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提供能量)
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全部来自于水的实验
鲁宾和卡门
证明光合作用中CO2中的碳元素的转化途径
(CO2--->C3----->(CH2O)+C5)
卡尔文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赫尔希和蔡斯
思路: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区分开来,单独考察各自在遗传中的作用无放射性的同位素标记
证明DNA是半保留复制的实验
思路:设法将亲子与子代DNA分子区分开来。

高中生物中用到同位素标记法的实验

高中生物中用到同位素标记法的实验

高中生物中用到同位素标记法的实验
高中生物中用到同位素标记法的实验有放射性的同位素标记
追踪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的实验
(囊泡)(囊泡)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提供能量)
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全部来自于水的实验
鲁宾和卡门
证明光合作用中CO2中的碳元素的转化途径
(CO2--->C3----->(CH2O)+C5)
卡尔文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赫尔希和蔡斯
思路: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区分开来,单独考察各自在遗传中的作用无放射性的同位素标记
证明DNA是半保留复制的实验
思路:设法将亲子与子代DNA分子区分开来。

同位素示踪法在高中生物中的归纳

同位素示踪法在高中生物中的归纳

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新课标
(2)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法来追踪 CO2 是如 何转变成碳水化合物的。
①卡尔文给小球藻悬浮液通入 14CO2,光照一定时间(从 1 秒到数分钟)后杀死小球藻,同时提取产物并分析。实验发 现,仅仅 30 秒的时间,二氧化碳已经转化为许多种类的化合 物。想要探究 CO2 转化成的第一个产物是什么,可能的实验 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具体解答过程如下:
审题
信H2息O→1:O由2—图可A知C,O光2+合H作O用→释18O放2和的图O2B来C源18于O2H+2O 信息2:由“仅仅30秒的时间,二氧化碳已经转化为 许多种类的化合物”—只有尽可能缩短光照时间,才
有可能在提取的产物中检测到有放射性的化合物是 第一个产物 信息3:由设问(2)②中的两个问题“固定二氧化碳的 化合物”、“二氧化碳转化的第一个产物”—可知物
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新课标
[技法点拨] 1.方法应用 用来研究细胞内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来源、组成、分布和 去向等,进而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化学物质的变化、反 应机理等。一般常用的标记元素如3H、14C、15N、18O、 32P、35S。
2.研究基本过程
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新课标
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新课标 Nhomakorabea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新课标
a.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1叶 b.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 c.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1叶 d.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2叶 e.用14C-氨基酸溶液涂抹A2叶 f.用14C-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
g.检测A1叶的放射性强度
A.a、d、e
B.a、b、g

高中生物用到同位素标记法

高中生物用到同位素标记法

高中生物用到的同位素标记法
1. 稳定性同位素标记(18O,15N)
鲁宾和卡门利用O的稳定性同位素18O,研究发现光合作用的氧气来源于水。

(必修Ⅰ102页)
利用N的稳定性同位素15N,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必修Ⅱ53页)
2.放射性同位素标记(3H,14C,32P,35S )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3H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

(必修Ⅰ48页)卡尔文利用放射性同位素14C发现了光合作用中的卡尔文循环。

(必修Ⅰ102页)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DNA,35S标记蛋白质,证明了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必修Ⅱ45页)
除此之外,在生物选修Ⅲ“基因探针(选修Ⅲ14页)”,“单克隆抗体诊断(选修Ⅲ54页)”中也有涉及。

同位素示踪法在生物学科中的应用

同位素示踪法在生物学科中的应用

同位素示踪法在生物学科中的应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不变,根据其放射性,对生物体内各种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进行追踪,叫同位素示踪法。

常利用14C、18O、15N、3H、32P、35S等同位素作为示踪原子。

1.推断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用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或核苷酸引入细胞内,探测这种放射性标记出现在哪些结构中,从而推断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例1.用示踪原子3H标记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将其配制到培养基中培养人的白细胞,待细胞恢复分裂后,发现子代细胞中除细胞核外,细胞质中也探测到3H的存在,你认为细胞质中的3H主要存在于()A.叶绿体B.核糖体C.线粒体D.高尔基体例2.用14C标记的葡萄糖培养去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3h后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该植物细胞内含有14C最多的结构是()A.核糖体B.高尔基体C.内质网D.细胞核例3.若用放射性同位素15N标记的氨基酸研究胰腺细胞合成并分泌消化酶的过程,则放射性同位素15N先后出现在()A.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B.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C.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D.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2.判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原子转移的途径(1)光合作用:O2来自于水的光解,C6H12O6中的C和O全来自于CO2(2)有氧呼吸:CO2中的O来自于C6H12O6和H2O,H2O中的O来自于O2。

例4.用C18O2参与光合作用,再经过有氧呼吸,则18O转移的途径是()A.CO2O2 B.CO2 C3 C6H12O6 H2OC.CO2C3 C6H12O6 CO2 D.CO2 C3C6H12O6 H2O+ CO2 例5.在某动物有氧呼吸实验中,若所用的水中有12%含18O,氧气中有4%含18O,则该动物有氧呼吸释放的CO2中约含()A.6%的C18O2 B.12%C18O2 C.4% C18O2 D.2%C18O2例6.将生长旺盛的两盆绿色植物分别放置于两个玻璃钟罩内,甲钟罩内的花盆浇足含18O 的水,乙钟罩内充足含18O的CO2,将两个花盆用塑料袋包扎起来,并用玻璃钟罩密封,在适宜温度下光照1h,回答:(1)甲钟罩的壁上出现了许多含18O的水珠,这些水是经过植物的蒸腾作用产生的。

高中生物中的同位素标记与荧光标记技术

高中生物中的同位素标记与荧光标记技术

高中生物中的同位素标记与荧光标记技术同位素标记法是生物学实验和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可用于追踪研究对象的运行和变化规律。

同位素可分为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其中稳定同位素没有放射性,如H、H、N、O等,而放射性同位素常用的有C、P、S、H等。

放射性同位素能不断地放出特征射线的核物理性质,因此可以用探测器随时追踪它在体内或体外的位置、数量及其转变等。

稳定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其灵敏度较低,可获得的种类少,价格较昂贵,而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不仅灵敏度高,测量方法简便易行,能准确地定量和定位。

在高中阶段,同位素标记法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时,可以标记某一氨基酸如亮氨酸的H,在一次性给予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的前提下,通过观察细胞中放射性物质在不同时间出现的位置,就可以明确地看出细胞器在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中的作用。

另外,研究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时,可以用O分别标记H2O和CO2,然后进行两组对比实验,分析出不同组释放的氧气成分,从而证明植物释放的氧气来自于H2O而不是CO2.此外,还可以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中CO2中的碳原子转移途径等问题。

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利用荧光标记技术,将DNA与染色体上的特定区域相结合,从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这一实验证据为基因遗传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证明。

4、荧光显微镜成像荧光标记技术的应用还包括荧光显微镜成像。

通过将荧光物质标记在特定的生物分子上,可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这些分子在细胞内的分布和运动情况,从而深入研究生物分子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5、生物医学研究荧光标记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利用荧光标记技术可以追踪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从而为药物研发提供重要信息。

总之,荧光标记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为我们深入了解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使用荧光标记直观地观察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线性排列。

同位素示踪法在高中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

同位素示踪法在高中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

同位素示踪法在高中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同位素示踪法在高中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即把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参到其他物质中去,让它们一起运动、迁移,再用放射性探测仪器进行追踪,就可知道放射性原子通过什么路径,运动到哪里了,是怎样分布的。

同位素示踪法是生物学实验中经常应用的一项重要方法,它可以研究细胞内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来源、组成、分布和去向等,进而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化学物质的变化、反应机理等。

用于示踪技术的放射性同位素一般是用于构成细胞化合物的重要元素,如3H、14C、15N、18O、32P、35S、131I等。

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下面笔者对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如下:1研究蛋白质或核酸合成的原料及过程把具有放射性的原子参到合成蛋白质或核酸的原料(氨基酸或核苷酸)中,让它们一起运动、迁移,再用放射性探测仪器进行追踪,就可知道放射性原子通过什么路径、运动到哪里以及分布如何。

2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用3H标记亮氨酸,探究分泌性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合成、运输与分泌途径。

在一次性给予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的前提下,通过观察细胞中放射性物质在不同时间出现的位置,就可以明确地看出细胞器在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中的作用。

例如,通过实验说明分泌蛋白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之后,是按照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方向运输的,从而证明了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

3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用同位素标记氨基酸或核苷酸并引入细胞内,探测这些放射性标记出现在哪些结构中,从而推断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4探究光合作用中元素的转移利用放射性同位素18O、14C、3H作为示踪原子来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某些物质的变化过程,从而揭示光合作用的机理。

例如,美国的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研究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到底是来自于水,还是来自于二氧化碳。

化学反应中的同位素示踪实验方法探讨

化学反应中的同位素示踪实验方法探讨

化学反应中的同位素示踪实验方法探讨同位素示踪实验是一种在化学反应中应用同位素标记的方法,通过使用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追踪化学反应中原子或分子的运动和转化过程。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中常用的同位素示踪实验方法。

一、同位素标记同位素标记是利用同位素的不同质量来追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过程。

同位素是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

在化学反应中,我们通过使用具有特殊同位素的化合物来标记反应物或生成物。

常用的同位素标记有放射性同位素和稳定同位素两种。

放射性同位素通常用于追踪速度较快的反应,如放射性同位素碳-14(14C)用于追踪有机物的代谢过程。

稳定同位素则可以用于研究较为缓慢的反应,如稳定同位素氢-2(2H)用于追踪水的循环过程。

二、同位素示踪实验方法1. 放射性示踪法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过程来追踪化学反应。

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反应物加入反应体系后,通过测量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活度变化,可以得到反应速率等信息。

常见的放射性同位素包括碳-14(14C)、氢-3(3H)和铯-137(137Cs)等。

以碳-14为例,我们可以将标记有碳-14的有机物加入反应体系,通过测量生成物中碳-14的含量变化,可以追踪有机物的代谢过程。

2. 稳定同位素示踪法稳定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稳定同位素的质量差异来追踪化学反应。

通过测量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稳定同位素的相对含量变化,可以获得反应过程中同位素的分配情况。

常用的稳定同位素包括氢-2(2H)、氧-18(18O)和碳-13(13C)等。

以氢-2为例,我们可以将标记有氢-2的水加入反应体系,通过测量生成物中氢-2的含量变化,可以了解水的转化过程。

3. 同位素质谱法同位素质谱法是一种利用质谱技术分析同位素含量的方法。

通过测量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同位素的相对丰度,可以推断出反应过程中同位素的转化情况。

同位素质谱法适用于测量含有稳定同位素的化合物。

通过质谱仪的分析,可以得到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的质量谱图,并根据峰强度比值计算同位素的相对含量。

高中生物学中常见同位素示踪法实验

高中生物学中常见同位素示踪法实验

同位素示踪法在高中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即把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参到其他物质中去,让它们一起运动、迁移,再用放射性探测仪器进行追踪,就可知道放射性原子通过什么路径,运动到哪里了,是怎样分布的。

同位素示踪法是生物学实验中经常应用的一项重要方法,它可以研究细胞内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来源、组成、分布和去向等,进而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化学物质的变化、反应机理等。

总之,同位素示踪法正在更大规模地应用于生物研究领域。

用于示踪技术的放射性同位素一般是用于构成细胞化合物的重要元素,如3H、14C、15N、18O、32P、35S、131I等。

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下面笔者对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如下:1 研究蛋白质或核酸合成的原料及过程把具有反射性的原子参到合成蛋白质或核酸的原料(氨基酸或核苷酸)中,让它们一起运动、迁移,再用放射性探测仪器进行追踪,就可知道放射性原子通过什么路径、运动到哪里以及分布如何。

2 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用3H标记亮氨酸,探究分泌性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合成、运输与分泌途径。

在一次性给予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的前提下,通过观察细胞中放射性物质在不同时间出现的位置,就可以明确地看出细胞器在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中的作用。

例如,通过实验说明分泌蛋白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之后,是按照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方向运输的,从而证明了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

3 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用同位素标记氨基酸或核苷酸并引入细胞内,探测这些放射性标记出现在哪些结构中,从而推断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4 探究光合作用中元素的转移利用放射性同位素18O、14C、3H作为示踪原子来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某些物质的变化过程,从而揭示光合作用的机理。

例如,美国的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研究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到底是来自于水,还是来自于二氧化碳。

化学反应中的同位素示踪分析法

化学反应中的同位素示踪分析法

化学反应中的同位素示踪分析法同位素示踪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引入含有同位素标记的物质来跟踪化学反应过程的方法。

在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同位素示踪分析法被广泛应用于了解反应机理、测定反应动力学参数、确定化合物的来源和追踪物质的转化路径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同位素示踪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常见应用。

一、同位素示踪分析法的原理同位素示踪分析法基于同位素的特性,即同一元素的原子核中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中子数加上质子数)不同。

同位素标记物质中的同位素与自然界中的同位素存在有差异,可以通过质谱仪等仪器进行分析和测定。

在化学反应中,引入同位素标记物质后,可以通过测定同位素比例的变化,来揭示反应的行为和行程。

二、同位素示踪分析法的应用1. 反应机理研究:同位素示踪分析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复杂的化学反应机理。

例如,在有机合成中,通过引入同位素标记的原料,可以跟踪原子在反应中的运动轨迹,确定正反应路径、副反应路径以及中间体的生成过程。

2. 反应动力学测定:同位素示踪分析法还可以用于测定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反应活化能。

通过测定同位素标记后化学反应中同位素比例的变化,可以得到反应动力学参数的信息,进而计算出速率常数和反应活化能。

3. 区分原料来源:在复杂的化学反应中,往往有多种原料参与其中。

同位素示踪分析法可以帮助区分不同原料对反应的贡献程度。

通过在不同原料中引入不同的同位素标记,可以准确地判定各种原料在反应中的相对贡献。

4. 追踪物质转化路径:同位素示踪分析法在环境科学和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也很广泛。

例如,通过标记土壤中的同位素,可以追踪农药、污染物等物质在土壤中的转化过程;通过标记生物体中的同位素,可以了解物质在食物链中的传递路径和浓度变化。

三、同位素示踪分析法的实验方法与技术同位素示踪分析法在实验操作上要求严谨,因为同位素的含量往往非常微量。

一般来说,实验流程包括样品的制备、同位素比例的测定、数据处理等步骤。

生物同位素标记法实验

生物同位素标记法实验

高中人教版的书中,利用到同位素示踪的实验有:
1.光合作用中释放出的氧来自水还是二氧化碳: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这个问题,证明得到氧全部来自水而不是二氧化碳.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大肠杆菌T2噬菌体作为试验材料,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S35和放射性同位素P32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菌.然后用T2噬菌体分别浸染上述细菌,从而制备出DNA中含有P32或蛋白质中还有S35的噬菌体.接着,他们分别用被P32或S35标记的T2噬菌体去感染未被标记的细菌,经过短时间的保温,用搅拌器搅拌,离心,这时,离心管的上清液中就会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则含有被感染的细菌.从而证明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3.光合作用中固定CO2的途径标记的C的放射性同位素,从而证实C4植物光合作用中的C4途径发生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内,C3途径发生在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内,两者共同完成二氧化碳的固定.
4.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的联系:科学家在豚鼠的胰脏腺细胞中注射H3标记的亮氨酸结果别标记的氨基酸分别出现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高尔基体,细胞膜.从而证明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是有联系的
5.还有一个就是用含有15N标记的NH4CL培养液培养大肠杆菌,让它繁殖几代,再将它转移到14N普通培养液中.然后在不同时刻收集它并提取DNA,再将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记录DNA位置.这个是来证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例析同位素示踪法在高中生物学中的应用

例析同位素示踪法在高中生物学中的应用

例析同位素示踪法在高中生物学中的应用同位素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时,叫示踪元素。

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变。

人们可以根据这种化合物的放射性,对有关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进行追踪。

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同位素示踪法。

生物学上常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元素,来研究细胞内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来源、组成、分布和去向等,进而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化学物质的变化、反应机理等。

用于示踪的放射性元素一般是构成细胞化合物的重要元素,如3H、15N、18O、32P、35S等。

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下面笔者对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例析。

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特征元素的示踪例1一个密闭的透明玻璃容器内,放有绿色植物和小白鼠(小白鼠以植物为食),容器内供应18O2,每天给予充足的光照,一段时间后,绿色植物和小白鼠体内的有机物含18O的情况是()A.只在植物体内 B.植物和小白鼠体内均含有C.只在小白鼠体内 D. 植物和小白鼠体内均无解析18O在绿色植物体内的转移途径如下:18O2−−−→−呼吸作用H218O−−−→−呼吸作用C18O2−−−→−光合作用C6H1218O6绿色植物体内的C6H1218O6被动物摄食,通过同化作用转变成自身的有机物。

因此,植物和小白鼠体内的有机物都含有18O。

答案 B2研究C4植物光合作用的途径例2在光照下,供给玉米离体叶片少量的14C O2,随着光合作用时间的延续,在光合作用固定C O 2形成C 3化合物与C 4化合物中,14C 含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解析 用14C 标记CO 2来追踪C 4植物光合作用的途径:首先在C 4植物叶肉细胞叶绿体内CO 2与P E P 相结合形成C 4化合物,然后C 4化合物进入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并分解为CO 2和丙酮酸,CO 2与一个C 5化合物相结合,形成2个C 3化合物,C 3化合物被还原为C 6H 12O 6。

因此放射性同位素在C 4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转移途径为:14C O 2→14C 4→14C 3→14C 6H 12O 6所以C 4化合物先出现放射性,C 3化合物后出现放射性。

同位素标记法在高中生物的应用

同位素标记法在高中生物的应用

同位素标记法在高中生物的应用:同位素标记法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生物学上经常使用的同位素是组成原生质的主要元素,即H、N、C、S、P和O等的同位素。

在浙科版必修1P6教材中也有说明: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

此研究方法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多次出现,总结如下: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必修1P40简答题)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詹姆森等在豚鼠的胰腺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

3min后被标记的亮氨酸出现在附有核糖体的内质网中;17min后,出现在高尔基体中;117min后,出现在靠近细胞膜内侧的囊泡中及释放到细胞外的分泌物中。

由此发现了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途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外排。

2.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1939年,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然后进行两组对比实验:一组提供H2O 和C18O2,另一组提供H218O和CO2。

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分析出第一组释放的氧气全部为O2,第二组全部为18O2,有力地证明了植物释放的O2来自于H2O而不是CO2。

3.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生成20世纪40年代美国生物学家卡尔文等把单细胞的小球藻短暂暴露在含14C的CO2里,然后把细胞磨碎,分析14C出现在哪些化合物中。

经过10年努力终于探索出了光合作用的“三碳途径”——卡尔文循环。

为此,卡尔文荣获“诺贝尔奖”。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用35S、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再让被35S、32P分别标记的两种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经离心处理后,分析放射性物质的存在场所。

此实验有力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5.DNA的半保留复制1957年,美国科学家梅塞尔森和斯坦尔用含15N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使之变成“重”细菌,再把它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

在不同时间取样,并提取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根据轻重链浮力等的不同,就分出新生链和母链,这就证实了DNA复制的半保留性。

高考生物总复习 实验 同位素示踪法在探究DNA复制方式

高考生物总复习 实验 同位素示踪法在探究DNA复制方式

实验 同位素示踪法在探究DNA 复制方式中的应用(5年2考)(2013上海卷,2012北京卷)[要点突破]探究DNA 复制是半保留复制还是全保留复制,可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和离心处理技术,根据复制后DNA 分子在试管中的位置即可确定复制方式。

具体过程及结果分析如下: 1.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大肠杆菌(1)若用14N 标记大肠杆菌(普通大肠杆菌无放射性),得到14N/14N 的DNA 分子,将该DNA 分子离心处理,离心后位于试管的上部,即轻带(如下图1)。

(2)若用放射性同位素15N 标记大肠杆菌,得到15N/15N 的DNA 分子,将该DNA 分子离心处理,离心后位于试管的下部,即重带(如下图2)。

(3)若大肠杆菌的DNA 分子中一条链被14N 标记,另一条链被15N 标记,离心处理后将会位于试管的中部,即中带(如下图3)。

2.追踪DNA 的复制方式(1)将亲代含14N 的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5N 的培养基上增殖一代。

(2)将亲代含15N 的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 的培养基上增殖一代。

(3)分别对上述培养得到的大肠杆菌离心处理。

3.结果分析(1)若DNA 的复制方式为全保留复制,则离心后出现如下图4所示,即12重带和12轻带。

(该复制方式实际上是不存在的)(2)若DNA 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则离心后出现如下图5所示,即全部为中带。

[典例透析]【典例1】科学家在研究DNA 分子复制方式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研究(已知培养用的细菌大约每20 min 分裂一次):实验一:细菌――→14N 培养基培养破碎细菌细胞提取DNA 离心,结果A 实验二:细菌――→15N 培养基培养破碎细菌细胞提取DNA 离心,结果B实验三:(1)实验一和实验二的作用是________。

(2)从实验三的结果C、D可以看出DNA分子复制______(是/不是)半保留复制。

(3)如果实验三的结果都为E,则可判断DNA分子的复制方式________(是/不是)半保留复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位素示踪法在高中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即把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参到其他物质中去,让它们一起运动、迁移,再用放射性探测仪器进行追踪,就可知道放射性原子通过什么路径,运动到哪里了,是怎样分布的。

同位素示踪法是生物学实验中经常应用的一项重要方法,它可以研究细胞内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来源、组成、分布和去向等,进而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化学物质的变化、反应机理等。

总之,同位素示踪法正在更大规模地应用于生物研究领域。

用于示踪技术的放射性同位素一般是用于构成细胞化合物的重要元素,如3H、14C、15N、18O、32P、35S、131I等。

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下面笔者对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如下:1 研究蛋白质或核酸合成的原料及过程把具有反射性的原子参到合成蛋白质或核酸的原料(氨基酸或核苷酸)中,让它们一起运动、迁移,再用放射性探测仪器进行追踪,就可知道放射性原子通过什么路径、运动到哪里以及分布如何。

2 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用3H标记亮氨酸,探究分泌性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合成、运输与分泌途径。

在一次性给予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的前提下,通过观察细胞中放射性物质在不同时间出现的位置,就可以明确地看出细胞器在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中的作用。

例如,通过实验说明分泌蛋白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之后,是按照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方向运输的,从而证明了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

3 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用同位素标记氨基酸或核苷酸并引入细胞内,探测这些放射性标记出现在哪些结构中,从而推断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4 探究光合作用中元素的转移利用放射性同位素18O、14C、3H作为示踪原子来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某些物质的变化过程,从而揭示光合作用的机理。

例如,美国的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研究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到底是来自于水,还是来自于二氧化碳。

他们用氧的同位素18O分别标记H2O和CO2,使它们分别成为H218O和C18O2,然后进行两组光合作用实验:第一组向绿色植物提供H218O 和CO2,第二组向同种绿色植物提供H2O和C18O2。

在相同条件下,他们对两组光合作用释放的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组释放的氧全部是18O2,第二组释放的氧全部是O2,从而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另外,卡尔文等用14C标记的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追踪检测其放射性,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5 研究细胞呼吸过程中物质的转变途径利用18O作为示踪原子研究细胞呼吸过程中物质的转变途径,揭示呼吸作用的机理。

例如,用18O标记的氧气(18O),生成的水全部有放射性,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无放射性,即18O→H218O。

用18O标记的葡萄糖(C6H1218O6),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有放射性,生成的水全部无放射性,即C6H1218O6→C18O2。

例如将一只实验小鼠放入含有放射性18O2气体的容器内,18O2进入细胞后,最先出现的放射性化合物是水。

6 研究某些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吸收、运输过程研究矿质元素的吸收部位时,常用放射性同位素32P等来做实验,发现根毛区是根尖吸收矿质离子最活跃的部位。

研究矿质离子在茎中的运输部位时,用不透水的蜡纸将柳树的韧皮部和木质部隔开,并在土壤中施用含42K的肥料,5小时后测定42K在柳茎各部位的分布;有蜡纸隔开的木质部含有大量42K,韧皮部几乎无42K,说明运输42K的是木质部;柳茎在用蜡纸隔开韧皮部和木质部的以下区段以及不插入蜡纸的对照实验中,韧皮部中也有很多42K,说明42K可从木质部横向运输到韧皮部。

7 研究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在处于连续分裂的细胞的分裂期用3H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根据胸腺嘧啶被利用的情况,可以确定DNA合成期的起始点和持续时间,以研究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例如为了验证促进有丝分裂的物质对细胞分裂的促进作用,将小鼠的肝细胞悬浮液分成等细胞数的甲、乙两组,在甲组的培养液中加入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乙组中加入等剂量的3H-TdR,加入促进有丝分裂的物质。

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甲、乙两组细胞的总放射性强度。

再如,有人为确定DNA合成期的时间长度,在处于连续分裂的细胞的分裂期加入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根据胸腺嘧啶被利用情况,可以确定DNA合成期的起始点和持续时间。

8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在研究蛋白质和DNA在遗传中的作用时,分别放射性标记蛋白质和DNA的特征元素,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大肠杆菌内发现放射性物质,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大肠杆菌内未发现放射性物质;从而验证噬菌体在侵染细菌的过程中,进入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DNA,而不是噬菌体的蛋白质,进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9 探究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通过放射性标记来“区别”亲代与子代的DNA,如放射性标记15N,因为放射性物质15N的原子量和14N的原子量不同,因此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如果DNA分子的两条链都是15N,则离心时为重带;如果DNA分子的一条链是15N,一条链是14N,则离心时为中带;如果DNA分子的两条链都是14N,则离心时为轻带。

因此可以根据重带、中带、轻带DNA出现的比例,判断DNA复制是全保留复制还是半保留复制。

10 探究基因的转录和翻译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尿嘧啶核糖核苷酸(RNA的特征碱基为U)、氨基酸,则在基因转录、翻译的产物中就会含有放射性同位素,还可以用来确定转录、翻译的场所。

11 基因探针在基因诊断中的应用在基因诊断中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15N、32P等标记的DNA分子做基因探针,将某一致病基因放到含放射性15N或32P的培养基中进行扩增,加热得到被标记的致病基因单链即基因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将待测者的DNA分子加热处理形成DNA分子单链并与基因探针混合,让其杂交,检测是否形成双链,若完全形成双链,证明该待测者患有该病,否则不患。

该基因诊断的方法可迅速地检测出肝炎病毒、肠道病毒等多种病毒,以及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苯丙酮尿症、白血病等。

根据杂交带情况可检测生物亲缘关系或转基因生物是否插入目的基因,应用同样的原理还可检测饮用水中病毒的含量。

例如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DNA分子杂交的原理,利用基因工程研制出“非典”诊断盒,快速诊断“非典”。

12 在生物诱变育种方面的应用诱变育种是利用 X 射线、γ射线、β射线或中子去辐照农作物的种子,植株或者某些器官,使它们产生的遗传性发生改变,产生各种各样的突变,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有利用价值得突变体,然后从中选择出对人类有用的突变,经过培育而成的新品种。

诱变育种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有35S、32P、45Ca(β射线)65Zn、60Co(γ射线)等,主要方法有浸泡种子、施入土壤、涂抹幼苗、注入植物组织内等。

如是典型的γ放射源,可用于诱变育种。

我国应用该方法培育出了许多农作物新品种。

如棉花高产品种“鲁棉1号”,年种植面积曾达到3000多万亩,在我国自己培育的棉花品种中栽培面积最大。

13 探究大脑皮层的功能科学家们常用PET技术对大脑皮层的高级功能进行定位。

PET技术是指正电子反射型计算机断层造影成像技术,是一种直接对脑功能造影的技术,运用该技术,科学家可以通过特制的探测元件测定大脑不听区域物质的消耗情况,进而定位大脑皮层的不同功能区。

将葡萄糖的基本元素(C、H、O)用超短“寿命”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如F18、C11等),制成放射性示踪剂,然后把这种示踪剂注射到受试者的血管中,通过特制的探测元件,就可以获取示踪剂在受试者大脑中的三维分布及其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如让受试者进行思维、语言、聆听、书写等高级机能活动,皮层中相应的中枢将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此时,通过观察这些中枢对示踪剂的消耗情况,就可以得出大脑皮层各功能区的位置和分布。

例如让受试者进行书写时,大脑皮层中关于书写的中枢将大量消耗葡萄糖,该神经中枢的位置就可以通过探测进行定位。

目前该技术已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病情判断、疗效评价、脏器功能研究和新药开发等方面。

14 研究反馈调节机制在生物的反馈调节中,某一种物质的变化会引起一系列的调节反应,也会引起其他物质的相应变化。

标记某一物质,用一定方法处理,通过检测放射性物质在某器官中的变化量,研究反馈调节的机制。

例如在研究甲状腺腺体与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时,一般选用131I进行同位素原子的示踪标记。

因为人体从食物中吸收的碘元素几乎全部集中在甲状腺腺体,用于合成甲状腺激素。

15 在免疫调节中的应用给动物以高剂量的同位素标记的抗原,结果动物不但不发生免疫反应,而且以后对同样的、但不同同位素标记的抗原也不再发生免疫反应。

此时如给其他抗原,动物仍能发生正常免疫反应。

这一实验表明,同位素标记的抗原与带有互补抗体的淋巴细胞结合,这种淋巴细胞全被射线杀死,因此不发生免疫反应。

第二次给正常的同样抗原时,由于带有互补抗体的淋巴细胞已全被杀死,其他种类的淋巴细胞虽对其他抗原能正常反应,但不能对此种抗原发生反应,即不能转变为与此种抗原互补的淋巴细胞。

因此,动物就失去对此种抗原的免疫能力。

由此可见,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是先天存在的,而不是由抗原的“教导”而产生的。

16 研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证明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时,用同位素14C标记茎形态学上端的生长素(吲哚乙酸),可在茎的形态学下端探测到放射性同位素14C,而标记茎形态学下端的生长素,则在茎的形态学上端探测不到放射性同位素,说明植物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

17 研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方面的问题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如果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参与物质循环的这些元素,就可以追踪物质的转移途径。

例如用35S标记SO2、用14C标记CO2追踪硫循环和碳循环中S和C的转移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