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赏析(关雎、蒹葭)解析

合集下载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 精心整理解析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 精心整理解析
赋(对事物直接陈述) 比(比喻) 兴(即起兴、联想。以其它东西引出所咏之物。)

关雎
——《诗经》
雎鸠在传说中是一种情意十分专一的水鸟, 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
正字音、解词
关关雎鸠(jū jiū),在河之洲。 窈窕(yǎo tiǎo)淑女,君子好逑(hào qiú)。 参差(cēn cī)荇菜(xìng cài),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wù mèi) 求之。 参差:长短不齐。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流:顺水流采摘 悠哉悠哉,辗(zhǎn)转反侧。 寤寐:醒和睡,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服:思念、牵挂。 悠:忧思的样子。 窈窕淑女,琴瑟[sè]友之。 友:亲近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 芼:选择,采摘。 窈窕淑女,钟鼓乐(lè)之。 乐之:使淑女快乐。
渲染了一种凄冷寂寞的气氛,为 写景: 主人公的活动和心情奠定了基础。
蒹 葭 苍 苍 , 白 露 为 霜 。 蒹 葭 萋 萋 , 白 露 未 晞 。 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
写景
蒹 葭
苍苍 萋萋 采采
凄凉清冷
寂寞感伤
朝露结融, 时间发展
白 为霜 露 未晞
未已
写人
每章三四句,写心上人可望 而不可即,表现主人公的惆 怅之情。
左右芼之
钟鼓乐之
拔取
敲钟击鼓,使…快乐(使动用法)
翻译:
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中小岛上。 文静秀丽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对象。 长短不齐荇菜鲜,顺着水流左右采。 文静秀丽好姑娘,白天想她梦里爱。 追求姑娘未如愿,醒来梦里意常牵。 相思悠悠情无限,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短不齐荇菜鲜,采了左边采右边。 文静秀丽好姑娘,弹琴奏瑟亲无间。 长短不齐荇菜鲜,拣了左边拣右边。 文静秀丽好姑娘,敲钟打鼓使她欢。

关雎 蒹葭 赏析

关雎 蒹葭 赏析

【关雎】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属于《诗经》咏物言志三法案——“赋、比、兴”之一的“兴”,即从一个看似与主题无关的事物入手,引出心声,抒泄胸臆。

本诗语汇丰富,如使用“流”、“求”、“采”、“友”等动词,“窈窕”、“参差”等形容词,表明了诗人的文学技巧。

全诗朗朗上口,韵律和谐悦耳。

其中有双声,有叠韵,有“之”字脚的富韵,加上对后世七律、七绝影响最大的首句韵式,使得本篇堪称中国古代韵律诗的开山之作。

【蒹葭】全诗三章,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时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不得的心情。

全诗回旋三迭,往复歌咏,情调凄婉动人,意境朦胧深邃。

诗人因追求伊人而不得见所产生的空虚和怅惘之情是难以言喻的,而且用萧瑟清秋的景象来衬托,诗人的这种情感就显得更为突出,更为浓郁。

正是缘景生情,情景相生,意到境成,清寥空灵的深秋之景与怅惘迷茫的怀人之思浑然无间,构成了全诗的艺术境界,给人以一种真切自然而又朦胧迷离的美感。

《关雎》《蒹葭》赏析

《关雎》《蒹葭》赏析

《关雎》赏析班级和学号姓名 .【简介】《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诗经》的首篇,它是反映一个青年对一位容貌美丽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写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

它是我国爱情诗之祖。

不仅反映的是令人喜闻乐见的爱情题材,还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

关雎:篇名它是从诗篇中第一句中摘取来的。

《诗经》的篇名都是这样产生的。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手法。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译文】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

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

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

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

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

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赏析】这是我国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首篇。

古代说《诗》本有‚四始‛之说,列《关雎》为‚风‛之始,故倍受重视,为大家所熟习。

《诗经》的‚十五国风‛大多数是民歌,民歌作品本多男女爱情之作,《关雎》正是一篇产生于两千多年以前的古老的民间恋歌。

诗中写一个男子思慕着一位美丽贤淑的少女,由于爱恋的深切,这位少女的形象反复在他脑中出现,使他不安,使他难以忘却。

他幻想着终有—天,能与这位少女结为永好,成为夫妇,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

诗中所表达的感情直朴、真率,千年后读起来,还是那么清新动人。

这首诗有人把它分为四句一章,计五章;有人则把它分为四、八、八句,共三章。

从全诗结构和内在脉络上看,分做三章则较适宜。

首章见物起兴,直写自己的爱情和愿望。

次章写自己的寤寐不忘。

三章则写愿望实现时的欢乐之情,实际上是向往之辞。

《关雎》《蒹葭》赏析

《关雎》《蒹葭》赏析

《关雎》赏析班级和学号姓名 .【简介】《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诗经》的首篇,它是反映一个青年对一位容貌美丽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写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

它是我国爱情诗之祖。

不仅反映的是令人喜闻乐见的爱情题材,还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

关雎:篇名它是从诗篇中第一句中摘取来的。

《诗经》的篇名都是这样产生的。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手法。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译文】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

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

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

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

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

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赏析】这是我国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首篇。

古代说《诗》本有“四始”之说,列《关雎》为“风”之始,故倍受重视,为大家所熟习。

《诗经》的“十五国风”大多数是民歌,民歌作品本多男女爱情之作,《关雎》正是一篇产生于两千多年以前的古老的民间恋歌。

诗中写一个男子思慕着一位美丽贤淑的少女,由于爱恋的深切,这位少女的形象反复在他脑中出现,使他不安,使他难以忘却。

他幻想着终有—天,能与这位少女结为永好,成为夫妇,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

诗中所表达的感情直朴、真率,千年后读起来,还是那么清新动人。

这首诗有人把它分为四句一章,计五章;有人则把它分为四、八、八句,共三章。

从全诗结构和内在脉络上看,分做三章则较适宜。

首章见物起兴,直写自己的爱情和愿望。

次章写自己的寤寐不忘。

三章则写愿望实现时的欢乐之情,实际上是向往之辞。

诗经二首关雎和蒹葭运用的手法

诗经二首关雎和蒹葭运用的手法

诗经二首关雎和蒹葭运用的手法一、原文:《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二、衍生注释:《关雎》- “关关”:拟声词,水鸟叫声。

- “窈窕”:美好的样子。

- “逑”:配偶。

- “寤寐”:醒和睡,指日夜。

- “芼”:挑选。

《蒹葭》- “蒹葭”:芦苇。

- “苍苍”“萋萋”“采采”: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

- “溯洄”:逆流而上。

- “溯游”:顺流而下。

三、赏析:《关雎》主题和情感:这是一首爱情诗,表达了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之情。

从对女子的一见钟情,到求而不得的辗转反侧,再到幻想与女子和谐相处的热切向往。

表现手法:开篇以雎鸠鸟和鸣起兴,引出君子对淑女的爱慕。

“参差荇菜”多次出现,是一种比兴手法,把男子对女子的追求比作采荇菜的过程,形象生动。

另外还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蒹葭》主题和情感:也是一首爱情诗,充满着迷茫和惆怅的情绪,追寻者对“伊人”充满向往,却始终难以接近。

表现手法:全诗同样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每章只变换一些词语,渲染出一种朦胧迷离的意境。

先以蒹葭起兴,描绘出一片萧瑟冷寂的秋景,衬托出追寻者怅惘的心情。

同时,诗中用“在水一方”等句子描写出空间的阻隔,象征着爱情的难以企及。

四、作者介绍:《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编订者不详。

这些诗歌大多来源于民间歌谣等,虽然难以确定某首诗具体的作者,但可以知道这些诗是当时百姓生活、情感的共同创作的结晶。

《关雎、蒹葭》选择、简答及解析【部编版八下】

《关雎、蒹葭》选择、简答及解析【部编版八下】

《诗经二首》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题型:【选择题】【简答题】【答案解析】12.《诗经》两首:关雎、蒹葭一、《关雎》【原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忽左忽右把它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

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主题思想】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对《关雎》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小伙子追求心爱姑娘的经过,表达了纯真、深切的爱情B.“窈窕淑女”指美好的女子。

诗中指主人公心中的爱人。

C.“寤寐思服”表现了男主人公因追求不得而茶饭不思、寝具不安的状态,表现了男主人公对爱人的痴情。

D.全诗运用比兴手法,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但反复咏唱显得啰嗦,语言不够凝练。

2、对《关雎》中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3、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雎》选自《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

诗经⼆⾸关雎蒹葭诗经⼆⾸关雎蒹葭 导语:诗采⽤了⼀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调的和谐美和描写⼈物的⽣动性。

下⾯是⼩编为⼤家带来的诗经⼆⾸关雎蒹葭,希望⼤家喜欢。

关雎 先秦:佚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君⼦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钟⿎乐之。

【注释】 ①关关:⽔鸟鸣叫的声⾳。

雎(ju)鸠:⼀种⽔鸟。

②洲:⽔中的陆地。

③窈窕(yao tiao):内⼼,外貌美好的样⼦。

淑:好,善。

④君⼦:这⾥指⼥⼦对男⼦的尊称。

逑(qiu):配偶。

⑤参差(cen ci):长短不齐的样⼦。

荇(xing)菜:⼀种多年⽣的⽔草,叶⼦可以⾷⽤。

⑥流:⽤作“求”,意思是求取,择取。

⑦寤(wu):睡醒。

寐(mei):睡着。

⑧思:语⽓助词,没有实义。

服:思念。

⑨悠:忧思的样⼦。

⑩辗转:转动。

反侧:翻来覆去。

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时的弦乐器。

友:友好交往,亲近。

⑿⽑:拔取。

【译⽂】 关关鸣叫的⽔鸟, 栖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 好男⼉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 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 翻来覆去难⼊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弹琴⿎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取。

善良美丽的姑娘, 敲钟击⿎取悦她。

【读解】 民间的歌,唱出的是百姓的⼼声,唱出的是对⽣活真实体验的实实在在的道理。

它的动⼈之处是道出了凡胎⾁⾝的我们都能体验到的⼈⽣经历和道理,它的光辉使⽂⼈的矫柔造作和酸腐之⽓显得苍⽩贫⾎和令⼈作呕。

⽼百姓的歌跟⽼百姓的话⼀样,朴实、真切,⼀针见⾎,有⾎有⾁。

男⼤当婚,⼥⼤当嫁,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然的法则。

好男⼉见到好姑娘砰然⼼动,好姑娘见到好男⼉倾慕不已,这是最合乎⾃然,最合乎⼈性的冲动,才是最让⼈匪夷所思的怪事。

《关雎》和《蒹葭》赏析与答案

《关雎》和《蒹葭》赏析与答案

《关雎》和《蒹葭》赏析与答案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苇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唏。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涣。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浊。

1、填空题。

(1)《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305篇,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C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

“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能力提高1、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析]我国远古时代的诗论就提出“诗言志”说,因此,读诗应该努力分析、感悟出蕴藏在诗歌字面背后的思想感情。

[答案] 《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2、《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析]本题考查《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所谓“赋”,是铺陈其事;所谓“比”,是譬喻和比拟;所谓“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朱熹《诗集传》)。

九年级下教参:《诗经》两首关雎、蒹葭

九年级下教参:《诗经》两首关雎、蒹葭

九年级下教参:《诗经》两首关雎、蒹葭九年级下教参:《诗经》两首——关雎、蒹葭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1.关雎《关雎》是“周南”里的第一首诗,也是《诗经》的第一篇。

古人把它放在三百篇之首,说明了它的重要。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此后,历代学者评《关雎》皆“折衷于夫子”。

《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其文、义、声、情俱佳,足为“国风”之始,《诗经》之冠。

诗中这位男子在河边听到鸟鸣,顺着鸟声走去,看到沙洲上有成双成对的鸠鸟,因而引起一种美好的联想──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因此,诗的第一章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时候,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她左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态给了他一个难忘的印象,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并使他醒时梦时都思念着她。

“求之不得”以下四句,总括地写出这种强烈激动的感情。

但因为追求这个姑娘没有达到目的,所以“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第二章的八句,写这个男子日夜不安的苦闷和焦灼的心情。

最后一章,进一步表达了这个男子对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愿望。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也就是他想像结婚时的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

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

“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做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

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

主人公跟“伊人”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望,便心满意足。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分析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分析
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辗转反侧—相思之苦
第二层:
参差荇菜
兴 难求
窈窕淑女
君子思服
第四、五章:小伙子因相思而成梦, 在幻想中得到心上人,用琴瑟钟鼓取 悦于她的欢乐场景。
君子兴奋地弹奏 琴瑟,敲击钟鼓来 亲近她,友爱她, 并使她快乐异常。
琴瑟友之—亲密相爱 钟鼓乐之—欢快热闹
表现出求而得之的快乐。
第三层:君子因思成梦
拟声词 一种水鸟
文静 美好 好, 善良
水中的 陆地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配偶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捞取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长短 不齐
日日 夜夜
思念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想念呀, 想念呀 翻覆不能入 眠
悠哉悠哉: 意为“悠悠”,就是长。这句是说 思念绵绵不断。 哉,语气助词。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硕人
硕人其颀,衣锦褧(jiǒng)衣。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 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 (qiúqí),齿如瓠犀,螓(qín)首 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n.→v.弹琴鼓瑟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亲近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挑选,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择取
n.→v.用钟鼓 奏乐
使...快乐
三、思读全诗,把握文意
1、本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完美版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完美版

第二、三章:写自己的爱慕之心和相思之苦
这位采荇菜的姑娘 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 使他日夜相思,已到了长 夜不眠的程度。
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辗转反侧—相思之苦
荇菜
小结
这是一首青年男子的恋 歌,描绘他对一位姑娘一往 情深的追求和对美满婚姻的 渴望。
蒹 葭
Jiān Jiā
蒹 葭 苍 苍 , •蒹葭:芦苇 白 露 为 霜 。 •苍苍:茂盛的样子 所 谓 伊 人 ,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在 水 一 方 。 •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 Sùhuí 溯 洄 从 之 , •从:追寻 道阻 且 长 。 •阻:艰险 溯 游 从 之 , •溯 游:顺流而下 宛 在 水 中 央 。•宛:好像、仿佛
•采采:茂盛,众多 •未 已:还没有完 已:停止 •涘:水边 •右:弯曲 •沚:水中沙滩
蒹葭 芦花一片白苍苍, 清早露水变成霜。 心上人儿她在哪, 人儿正在水那方。 逆着曲水去找她, 绕来绕去道儿长。 逆着直水去找她,
像在四面不着水中央。 芦花一片白翻翻, 露水珠儿不曾干。 心上人儿她在哪,
那人正在隔水滩。 逆着曲水去找她, 越走越高道儿难。 逆着直水去找她, 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间。 一片芦花照眼明, 太阳不出露水新。 心上人儿她在哪, 隔河对岸看得清。 逆着曲水去找她, 曲曲弯弯道儿拧。 逆着直水去找她, 好像藏身小岛水中心。
追求她成了空想, 睁眼想闭眼也想。 夜长长相思不断, 尽翻身直到天亮。 长和短水边荇菜, 采荇人左采右采。 好姑娘苗苗条条, 弹琴瑟迎她过来。 水荇菜长长短短, 采荇人左拣右拣。 好姑娘苗苗条条, 敲击钟鼓使她快乐。
憔一情 悴或意 而死十 雎 死,分 鸠 。另专 在
一一传 就的说 忧水中 思鸟是 不,一 食其种 ,

《诗经二首》赏析(深层探究理解)

《诗经二首》赏析(深层探究理解)

《诗经二首》赏析蒹葭(赏析)东周时的秦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大部及甘肃东部。

其地“迫近戎狄”,这样的环境迫使秦人“修习战备,高尚气力”(《汉书•地理志》),而他们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

保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一类的事,似《蒹葭》《晨风》这种凄婉缠绵的情致却更像郑卫之音的风格。

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

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只知道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河水的另外一边。

从下文看,这不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的“南国佳人”(曹植《杂诗七首》之四)一样迁徙无定,也无从知晓。

这种也许是毫无希望但却充满诱惑的追寻在诗人脚下和笔下展开。

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或者沿着弯曲的水道和沿着直流的水道,都不会影响到对诗意的理解。

在白居易《长恨歌)中,杨贵妃消殒马嵬坡后,玄宗孤灯独守,寒衾难眠,通过道士鸿都客“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寻找,仍是“两处茫茫皆不见”,但终究在“虚无缥缈”的海外仙山上找到了已成仙的杨贵妃,相约重逢于七夕。

而《蒹葭》中,诗人一番艰劳的上下追寻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

《国风•周南•汉广》中诗人也因为汉水太宽无法横渡而不能求得“游女”,陈启源说:“夫说(悦)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

”(《毛诗稽古编•附录》)“可见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加深着渴慕的程度。

诗中“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或许根本上就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觉。

以下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这种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

具体到此诗,这种改动都是在韵脚上——首章“苍、霜、方、长、央”属阳部韵,次章“凄、唏、湄、跻、坻”属脂微合韵,三章“采、已、涣、右、浊”属之部韵——如此而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给人的感觉是:变化之中又包涵了稳定。

蒹葭与关雎的异同

蒹葭与关雎的异同

蒹葭与关雎的异同蒹葭与关雎的异同《诗经》是中国古代经典诗歌集之一,在这些诗歌中,“蒹葭”和“关雎”都是非常经典的作品。

这两首诗的意境深远,内涵丰富,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深刻思想和哲学。

蒹葭和关雎的异同体现在多个方面:1. 意义方面两首诗表达的主要意义是截然不同的,尽管这两首诗都是爱情主题。

蒹葭是一首单向的爱情悲歌,描述一个女子对自己喜欢的男子的爱想。

在这首诗中,女子将自己比喻为蒹葭,并表达了自己对男子的倾慕之情。

相比之下,关雎是描述男子和女子之间的感情,强调的是男子和女子在爱情中的互相承认和信任。

2. 格律方面在诗歌的写作方面,蒹葭和关雎也有明显的差异。

关雎是一篇五言古诗,可以说是中华诗歌中五言律的代表之一。

而蒹葭则属于古乐府诗歌,其格律比较自由,没有明显的规则。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在发展到这一时期的变化。

在这段时间内,中国的文艺创作经历了从十分规范化到相对自由的变化。

3. 诗歌文化方面两首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含义也截然不同。

关雎是西周时期的一首宫廷爱情短诗,它的发源深深扎根于西周的上层文化。

它的内容体现了君王和他的妃子之间的甘旨和欢乐。

对比之下,蒹葭则是属于古乐府诗歌,诗的中心也是爱情,但是它的写作背景与关雎完全不同。

相比之下,蒹葭更接近于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加贴近生活,相对来说也更为普通人所喜欢和传唱。

结语蒹葭和关雎的异同不仅体现在它们的文化底蕴和诗歌形式上,还体现在它们的文学质感和思想内涵上。

两首诗歌都是中国文化史上非常重要的作品,它们有其自身的魅力和价值,也代表了某一个时期文学和文化的特点和变化。

对于一个文化爱好者来说,了解它们的异同对于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理解中国文学和文化传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诗经》两首赏析(关雎、蒹葭)解析

《诗经》两首赏析(关雎、蒹葭)解析

二、伊人在水中央 ——可望不可及
(幻境)
三、上下求索的青年 ——执著追求
(实景)
1.文字简约:没有直接抒写主人公对心上人的 思念之情,只写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 动,但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 痛苦都含蓄地表现出来。
2.形象可感:虽未刻画双方形象,但主人公的 执着、“伊人”的高洁我们可以清晰感知。
《诗经》的作品分为风、雅、 颂三类,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三种。(《诗大序》中称“诗六 义”)
“诗六义”
1.三大基本内容:
风: 是各地的民歌,分15国风,共160篇。是 《诗经》中的精华,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 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 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 沓手法,体现民歌特色。
作品没有直叙心情,而采用曲笔 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 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 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 花、若隐若现、朦胧飘渺之感。
深入思考:
“所 谓 伊 人 ”指的仅 仅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吗?
诗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
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 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 矢志不渝的青年。
夏—商——— 周 —秦—汉—隋—唐……
西周——————东周 初期 —— 末期 春秋 —— 战国
西周初年——春秋中叶
(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6世纪)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 (公元前6世纪) ,最初称《诗》, 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 经》,为五经之一。《诗经》是 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 光辉起点。
蒹葭的意思是“荻苇、芦苇” ,生 于水边。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绿草凄凄,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他身旁,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又远又长。

《关雎》《蒹葭》鉴赏

《关雎》《蒹葭》鉴赏

作品鉴赏《关雎》中心思想:这首诗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在梦里也会梦见那位姑娘的一系列追求过程,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

本篇是诗经的首篇,更加表明了关雎在古代人们心中的地位。

作品赏析《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

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这首诗共分三章:第一章四句,第二章八句,第三章八句。

第一章写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

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

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

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

“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

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

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

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淫”。

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也称起兴)。

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

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

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

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

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

用这类词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

刘师培《论文杂记》云:“上古之时,……谣谚之音,多循天籁之自然,其所以能谐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韵,二由语句之间多用叠韵双声之字。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两首:关雎、蒹葭》课文原文及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两首:关雎、蒹葭》课文原文及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两首:关雎、蒹葭》课文原文及赏析《诗经两首:关雎、蒹葭》课文原文及赏析课文原文: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赏析:《关雎》和《蒹葭》是《诗经》中的两首经典情歌,以其淳朴、真挚的情感和优美的诗意,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

《关雎》一诗,描述了一个男子对淑女的痴情追求。

诗人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主题,展现了男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

随后,诗人通过描绘男子对淑女的思念和追求,以及求而不得的痛苦,生动地表现了爱情的苦涩和美好。

诗中的“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一句,形象地展现了男子因思念淑女而难以入眠的情景,令人感叹不已。

《蒹葭》一诗,则表现了对伊人的思念与追求。

诗人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绘了一幅秋景图,引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主题。

通过对道路的险阻和伊人的遥远的描绘,展现了追求爱情的艰辛和执着。

诗中的“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一句,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令人感受到爱情的伟大力量。

这两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优美的诗意,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让我们体会到了古代人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美好向往。

第12课《诗经》二首全解读

第12课《诗经》二首全解读

第12课《诗经》二首学习目标1、理解《关雎》所体现的青年男女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

2、初步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3、在诵读中体会本诗的内涵。

(重点)4、正确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男女青年纯真美好的爱情。

(难点)作者简介《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按用途和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音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其中赋直陈其事;比喻叫比;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

写作背景《诗经》大约成书于春秋中期,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孔子曾多次提到这个名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

司马迁用的也是这个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后来改称《诗经》,是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课文主题《关雎》是一首优秀的爱情诗,描写了一位青年执着地追求一位漂亮而善良的姑娘,反复倾诉内心缠绵的情思,急切盼望不久的将来能与意中人美满地结合,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期盼之情。

《蒹葭》生动地再现了一个执着地寻求爱情的青年形象,突出了追寻之路的艰难与漫长,表达了寻而无果的无限惆怅之情。

读读写写重点语句翻译(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姑娘美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

(3)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姑娘美丽又可爱,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古今异义左右流之(古义:捞取今义:流动)道阻且右(古义:艰险今义:阻挡)一词多义左右流之(名词,右边)道阻且右(动词,向右迂曲)左右采之(动词,采摘)蒹葭采采(形容词,茂盛鲜明的样子)词类活用左右流之(名词做状语,在左右两边)琴瑟友之(琴瑟,名词做动词,弹琴鼓瑟。

读诗经关雎与蒹葭,注意感受诗的韵律,初步了解《诗经》的语言特点

读诗经关雎与蒹葭,注意感受诗的韵律,初步了解《诗经》的语言特点

读诗经关雎与蒹葭,注意感受诗的韵律,初步了解《诗经》的语言特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包括了很多描写人民生活、爱情、家国情怀等主题的篇章。

而《关雎》和《蒹葭》是《诗经》中两首著名的诗篇,其中韵律优美、情感深沉,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来分析一下《关雎》这首诗。

《关雎》是一首描写贵族妇女离婚后的悲愁之情的诗篇。

诗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起头使人们感到蕴含着一种忧伤和孤独的气息。

诗中多次运用了对仗押韵的手法,如“绿兮衣兮”,“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使整首诗的韵律感更加突出。

通过诗人的描写,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种离别带来的痛苦和无助。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极具表现力。

接着来看看《蒹葭》这一首诗。

《蒹葭》是一首描写贵族少女思念心上人的情感之作。

诗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起句就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凄美之感。

整首诗节奏明快,韵律优美,如“伐我木兮”,“蒹葭之思兮”,“雨雪纷纷”,“不见君子”,通过对仗押韵的运用,使整首诗更具韵味。

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种深沉的思念和怀念,让人心生感慨。

读《诗经》中的《关雎》与《蒹葭》让人们体会到了其独特的韵律之美以及情感之深。

古代文人通过这些诗篇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让后人在阅读时能够产生共鸣。

这些诗篇不仅具有思想性,还具有艺术性,体现了古代诗歌的魅力。

通过研读《诗经》,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体会到古人的情感和思想,对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章达到2000字】。

第二篇示例:《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其中的《关雎》与《蒹葭》更是被誉为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这两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既是音乐诗的代表作,又是古代文学的典范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关雎》与《蒹葭》这两首诗歌的韵律之美,感受其别具一格的诗意和语言特点。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关雎》这首诗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准读音
雎鸠 (jū jiū) 窈窕 (yáo tiáo)淑 (shū) 好逑(hǎo qiú) 参差 (cēn cī) 荇 (xìng) 寤寐 (wù mèi) 芼 (mào)
憔一情 悴或意 而死十 雎 死,分 鸠 。另专 在
一一传 就的说 忧水中 思鸟是 不,一 食其种 ,
关雎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第三章:通过对君 子求之不得的具体情态 的细致描写,极其逼真 地表现 了这位君子对 心目中恋人的痴情和执 着。
荇菜
第二、三章:写自己的爱慕之心和相思之苦
这位采荇菜的姑娘 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 使他日夜相思,已到了长 夜不眠的程度。
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辗转反侧—相思之苦
参差荇菜,
第四、五章是描写这位 君子在想象中与这位淑女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相会的情景。诗歌仍以来 采摘荇菜的眼前情景起兴, 设想这位女子已经答应自
琴瑟友之。友:亲近。 己的要求,于是这位君子
兴奋地弹奏琴瑟,敲击钟
鼓来亲近她,友爱她,并
参差荇菜,
使她快乐异常。诗歌通过
对这种幻想的烘托渲染,
左右芼之。芼:择取。 将主人公追求爱情的炽烈
窈窕淑女,
专一表现得淋漓尽致。
朱 熹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的 解
“比者,以彼Leabharlann 比此物也”释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现 赋就是铺陈直叙

的 解
比就是譬喻
释 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作为诗歌的开
头。
关雎
《关雎》简介
《关雎》是《风》之始也, 也是《诗经》的第一篇。古 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 明对它评价很高。孔子说: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 不伤。”其声、情、文、义 俱佳。
《诗经》赏析
授课人:王倩蕾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 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 歌三百零五篇,又称“诗三百”。《诗经》 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本次所选的两 篇《关雎》与《蒹葭》分别属于“风”中 《周南》、《秦风》。
河边邂逅,一见钟情 琴瑟钟鼓,欢庆娱乐
(第一章)
(第四五章)
朝思暮想,辗转反侧 (第二三章)
一、托物起兴:
“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极大 的作用。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起兴,是为了渲染一 种情意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后文又多次以所爱的 人劳动时的优美身姿起兴。
二、韵律和谐:
1.运用重言(关关) 2.运用双声(参差) 3.运用叠韵(窈窕) 4.运用重章复唱的手法。
蒹葭的意思是“荻苇、芦苇” ,生 于水边。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绿草凄凄,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他身旁,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他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 他在水的中央。
第一章以起兴手法开篇, 由关雎立在水中沙洲上鸣叫起 兴,引出淑女是君子喜爱的配 偶的联想。起兴:就是触景生 情,因事寄兴。比如此处,, 写鸠鸟鸣叫,既象征男女欢爱, 又给诗歌染上了一层浓浓的欢 乐气氛。
逑:配偶。
第一章:见物起兴,直写自己的愿望
首章以立在河洲上鸣叫的 关雎起兴,引出淑女是君子 喜爱的配偶的情思,奠定全 篇的基调。
课文内容填空: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中 的 《秦风》 ,属秦国民歌。“秦风” 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 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 怀人诗作。
夏—商——— 周 —秦—汉—隋—唐……
西周——————东周 初期 —— 末期 春秋 —— 战国
西周初年——春秋中叶
(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6世纪)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 (公元前6世纪) ,最初称《诗》, 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 经》,为五经之一。《诗经》是 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 光辉起点。
《诗经》的作品分为风、雅、 颂三类,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三种。(《诗大序》中称“诗六 义”)
“诗六义”
1.三大基本内容:
风: 是各地的民歌,分15国风,共160篇。是 《诗经》中的精华,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 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 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 沓手法,体现民歌特色。
追求她成了空想, 睁眼想闭眼也想。 夜长长相思不断, 尽翻身直到天光。
长和短水边荇菜, 采荇人左采右采。 好姑娘苗苗条条, 弹琴瑟迎她过来。
水荇菜长长短短, 采荇人左拣右拣。 好姑娘苗苗条条, 娶她来钟鼓喧喧。
它是描写男子追求
女子的一首古老的情 歌,描绘他对一位姑 娘一往情深的追求和 对美满婚姻的渴望。 感情质朴纯真,语言 朴素优美,韵律和谐, 意境优美。
雅: 多是祭祀、宴会的乐歌和史诗,分 “大雅” 和“小雅”,共105篇。
颂: 多是宗庙、颂神的乐歌,有 “周颂” “鲁颂” 和“商颂”,共40篇。
“诗六义”
2.三大表现手法: 赋: 即陈述铺叙。 比: 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兴: 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
所要歌咏的内容。
简介三种表现手法
钟鼓乐之。乐:使快乐。
第四、五章:设想愿望实现时的欢乐场景
君子兴奋地弹奏琴瑟, 敲击钟鼓来亲近她,友爱她, 并使她快乐异常。
琴瑟友之—亲密相爱 钟鼓乐之—欢快热闹
《关雎》参考译文
关雎鸟关关和唱, 在河心小小洲上。 好姑娘苗苗条条, 哥儿想和她成双。
水荇菜长短不齐, 采荇菜左右东西。 好姑娘苗苗条条, 追求她直到梦里
关关雎鸠 所听
在河之洲 所见 极有层次 窈窕淑女 所思 语约义丰 君子好逑 所愿
叁差荇菜,
第二章:诗歌以眼前
左右流之。流:寻求,择取。 景物为比喻,以时而向
窈窕淑女,
左时而向右采摘荇菜的 动作,隐喻君子对淑女
寤寐求之。
锲而不舍的追求。
寤:睡醒。寐:入睡。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思服:思念。 优哉游哉, 辗转反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