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编制基本要求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资料要求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资料要求现状评价方案的编制(一)资料收集1.技术资料主要包括:a 用人单位概况;b 生产过程的物料、产品;c 生产工艺;d 生产设备设施;e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以及运行效果;f 有关设计图纸;g 有关职业卫生现场检测资料;h 有关劳动者职业性健康检查资料。
2.职业卫生管理的各类资料主要包括:a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的设置和运行情况;b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贯彻执行情况;c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工种(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落实和现场运行情况;d职业健康宣传培训及健康监护落实情况;e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及检测情况等。
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4.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技术规范。
(二)现状评价方案现状评价方案应在充分研读有关资料和初步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把握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现状特征,明确评价重点、范围、内容、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
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1.概述。
用人单位概况、评价任务由来、评价目的等。
2.评价依据。
列出适用于评价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等。
3.评价方法。
根据用人单位的特点,设定评价范围、评价单元和评价内容,选定适用的评价方法。
4.现场职业卫生调查。
在了解用人单位(或项目)生产运行情况和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调查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置、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及产品、建筑卫生学、岗位分布和作业方式、划分评价单元,明确各单元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警示标识,应急救援设施、辅助卫生设施、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等调查内容。
5.检测方案。
确定单元(或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项目、方法、检测点、检测对象和样品数等。
可行时,宜进行职业病防护设施参数检测。
职业卫生检测一般包括:a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根据检测规范和方法,对化学因素、粉尘、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不良气象条件等因素进行检测。
b职业病防护设施参数检测。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编制要求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编制要求一、概述二、编制要求1.报告要求详细记录建设项目的工程规模、建设地点、工作时间、施工周期等基本信息,以便于准确评估职业病危害的控制效果。
2.报告要求对建设项目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粉尘、毒物、噪声、放射性物质等,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量化和评级。
3.报告要求全面罗列建设项目所采取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工程技术控制、个人防护设备使用、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并对其执行结果进行评估。
4.报告要求评估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对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提供有关数据和证据支持。
5.报告要求评估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的经济性和技术可行性,包括但不限于成本效益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等,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6.报告要求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的监测和评估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指出不足之处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7.报告要求制定完善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计划,包括但不限于改进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措施和目标。
8.报告要求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的推广和应用进行评估,提供相应数据和指导意见,为其他类似建设项目提供参考。
三、编制方法和步骤1.收集有关建设项目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包括项目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阶段的信息。
2.进行现场考察和实地调研,了解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3.对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和分析,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确定其危害程度。
4.对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进行评估和分析,包括措施的执行情况、效果评估和成本效益分析等。
5.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改进、管理提升、培训教育等方面的措施和目标。
6.编制报告,包括报告的结构、内容和格式等方面的要求,确保报告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可读性。
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开展职业病危害防治评估工作的通知
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开展职业病危害防治评估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04.08•【字号】吉卫职健发〔2020〕3号•【施行日期】2020.04.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与放射卫生正文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开展职业病危害防治评估工作的通知各市(州)卫生健康委,长白山管委会卫生健康局,梅河口市、公主岭市卫生健康局,省职业卫生监督所:根据《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吉林省在矿山、冶金、化工等行业领域开展尘毒危害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吉卫职健发〔2019〕4号),为做好我省职业病危害防治评估工作,进一步推动用人单位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
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评估目的(一)了解、掌握全省重点行业领域职业病危害和尘毒危害专项治理工作情况;(二)评估2019年和尘毒危害专项治理监督检查完成情况;(三)加强地区间学习和交流,提高职业健康监管水平。
二、评估组织省卫生健康委成立职业病危害防治评估组,组长:史洪林,副组长:朱德春,联络员:李晓文,成员由职业健康处、省职业卫生监督所、各地区抽调的相关人员组成。
三、评估时间6月-10月,具体时间根据工作情况另行通知。
四、评估指标(一)重点行业领域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防治规划指标85%,专项治理指标95%);(二)重点行业领域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率(防治规划指标80%,专项治理指标95%);(三)重点行业领域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率(防治规划指标90%,专项治理指标95%);(四)重点行业领域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和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培训率(防治规划指标95%,专项治理指标95%);(五)重点行业领域职业病危害合同告知率(参考指标);(六)重点行业领域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设置率(参考指标);(七)尘毒危害专项治理行业领域执法检查覆盖率(专项执法指标95%)。
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编制要点和质量
建设单位、项目组成、主要工程建设内容及总平面布置图等。 对在施工过程中和建成后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 、工艺设备、原辅材料等应重点描述。
7
一、预评价报告编制要点 (一)建设项目概况编制要点(正文)
1.1 背景:目的,批复,规划(分期建设),区域位置,保密性 1.2 名称:一致性(应与建设单位提供的项目技术资料名称一致,与项目申请 或核准项目名称一致) 1.3 性质: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 1.4 规模:分别列出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整体规划与分期建设 1.5 建设单位: 1.6 拟建地点、区域位置图及总平面布局图 1.7 项目组成及主要工程内容:划分评价单元,按照批文与可研,说明新建建 筑物、构架、设备,以及利旧的建筑物、构架、设备 1.8 生产制度、岗位设置 1.9 建设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基本情况 8
一、预评价报告编制要点
(三)类比调查的编制要点(附件)
类比装置与拟建项目的可比性分析 自然环境状况、生产规模、工艺流程、设备、原辅材料 、劳动定员与生产班制、职业病 危害防护设施、操作的方式、应急救援设施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比较,说明哪些内容可 比行强、有一定的可比性、或不可比。 类比装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分析 引用的类比可溯源
类比的目的
通过对类比工程的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 (强度)检测以及与本 项目有关的可比性分析,类推本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对职业病 危害的隐患(概念)和后果进行风险评估,预测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防护 效果。
类比调查选择
自然环境状况、原辅材料、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生产规模基本相同或相似,职业病防护措施、管 理水平等方面相似, 可选择多个类比
2024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三篇)
2024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一、目的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有效预防、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切实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做好公司职业卫生监测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特制订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职业健康管理和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
三、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主要包括作业场所中的粉尘、有害气体和噪声等危害因素。
四、工作职责1、公司职业卫生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本制度的审核、修订,及本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
2、职业危害管理机构在公司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监督公司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分级管理,每年委托具备法定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每三年进行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
保存监测结果和评价报告,存入职业病卫生档案。
3、职业危害管理机构负责对已确认的职业危害因素监测项目与监测点每月进行两次日常检测,根据国家标准对监测的结果进行分级,同时公布监测结果。
4、职业危害管理机构应制定年度监测、评价计划和监测经费预算,财务科要保障监测经费的实施。
五、工作要求1、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如实地向安监部门申报本单位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项目、监测结果和评价报告。
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的设定和检测周期的确定应符合规定,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3、检测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罩等相关防护用品,日常监测或委托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根据监测结果,比对国家有关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标准做出符合性判定和评价并出具报告,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公示。
4、如有发现检测结果异常,领导小组应立即组织对检测结果异常的作业场所进行整改,及时杜绝事故的发生。
5、对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安检科应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给有关单位,督促其采取相关的治理措施,治理达标后方能生产。
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吉林省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
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吉林省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职业病防治【发布部门】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布日期】2010.07.19【实施日期】2010.07.1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吉林省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市(州)安全监管局,长白山管委会安全监管局,有关中省直企业: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第27号令)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下发的《关于贯彻落实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加强职业危害申报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09〕210号)的要求。
省局相继印发了《关于开展全省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的通知》(吉安监管职卫字[2009]215号)和《关于开展全省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的补充通知》(吉安监管职卫函[2010]6号)。
目前,全省组织开展职业危害申报工作进展不平衡,一些地区对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宣传的不够、组织不得力,部分企业对职业危害申报工作还不重视。
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职业危害申报,切实加强职业健康监督管理,省局制定了《吉林省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方案》,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〇一〇年七月十九日吉林省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方案为进一步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摸清全省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现状,切实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制定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通过在全省开展存在或产生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申报工作,掌握全省职业危害的基本状况。
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基层基础、强化监管执法,促进“两个主体责任”落实到位,推动全省的职业健康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有效遏制职业危害,保护广大劳动者的健康和权益。
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评估工作的通知-
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评估工作的通知正文:---------------------------------------------------------------------------------------------------------------------------------------------------- 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评估工作的通知各市(州)安全监管局,长白山管委会安全监管局,梅河口市、公主岭市安全监管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职业病危害防治评估工作已经结束,我省职业病危害防治评估工作也接近尾声,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2013年职业病危害防治评估情况的通报》(安委办函[2014]57号)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反馈职业病危害防治评估结果的函》(厅函246号),针对通报的整体问题以及反馈的具体意见,为进一步加强我省职业卫生工作,提高职业病危害防治水平,现提出如下要求:一、对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要有明确、清醒的认识通过这次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评估,我省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与《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开展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3〕38号)确定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职业病危害防治形势非常严峻,各地安全监管部门对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要有明确、清醒的认识。
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较好的地区,要继续努力,持续推进,薄弱地区,要认真研究、仔细查找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切实提高职业病危害防治水平。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把职业卫生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的重要议事日程,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在推动安全生产工作上水平的同时,职业卫生工作也再上新台阶。
二、进一步加大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力度2015年,国家总局和省局将继续开展职业病危害防治评估工作,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结合年度工作,针对评估工作中的七项指标,进一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编制要求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编制要求ZW—JB—2014—001一、评价范围原则上以拟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建设内容为准,并包括拟建项目建设施工和设备安装调试过程。
对于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评价范围还应包括建设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基本情况以及设备设施的利旧内容。
对于可研阶段施工方案尚未确定的情况,预评价报告可作说明后省去相关分析评价内容,仅需在补充措施建议中明确建设单位相关职责;待施工方案最终确定后,建设单位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补充相关预评价内容,并报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二、评价方法根据拟建项目的具体情况,一般采用类比法、检查表分析法、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以及定性和定量评价,必要时可采用其他评价方法。
三、评价基本原则1.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2.遵循科学、公正、客观、真实的原则。
3.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四、评价过程1.工程分析通过工程分析,明确拟建项目概况、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与产品的名称和用(产)量、岗位设置及人员数量、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建设施工工艺和设备安装调试过程等内容,并初步识别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及建设期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来源、特点与分布。
对于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引进、技术改造项目,工程分析还应明确工程利旧情况。
2.类比调查本部分适用于采用类比法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的建设项目。
1)类比企业职业卫生调查主要内容包括:类比企业与拟建项目的可比性分析;类比企业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存在的作业岗位、接触人员、接触时间、接触频度等;类比企业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及运行维护状况;类比企业个体防护用品的配备与使用情况;类比企业应急救援设施设置等。
2)类比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尽可能收集类比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最新检测资料,分析明确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分布及其浓度(强度)等。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引言职业病是由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对身体产生的有害影响而引起的各种疾病。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评价职业病危害现状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及时采取防控措施,保护员工的健康和权益。
本文旨在探讨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
一、背景职业病导致了大量的劳动力损失和死亡,严重影响了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用人单位应对职业病危害进行全面评价,以制定相关的防控措施。
二、评价目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旨在了解用人单位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程度,确定相应的防控措施,促进用人单位建立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
三、评价内容1.工作场所环境评价:分析用人单位工作场所的环境因素,包括空气质量、噪声、光照等,评估对员工工作的潜在危害。
2.工作过程评价:分析用人单位的工作过程,包括工作强度、工作时间、加班情况等,评估对员工健康的影响。
3.劳动操作评价:分析用人单位的劳动操作过程,包括人机工程学评价、操作规范性评价等,评估对员工安全和健康的影响。
4.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分析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评估员工长期接触这些因素的风险程度。
5.职业病发病情况评价:分析用人单位职业病发病情况,包括职业病检出率、工伤率等,在此基础上评估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控的有效性。
四、评价方法1.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员工的职业病史、接触危害因素的情况、就医情况等,了解员工对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控措施的感知和满意度。
2.现场调研:通过实地考察工作场所、观察工作过程、检查工作环境等,获取直观的信息和数据,评估职业病危害现状。
3.实验室分析:对工作环境中的化学物质进行采样、分析,评估其对员工健康的潜在风险。
4.统计数据分析:通过分析用人单位的工伤率、职业病检出率等统计数据,评估职业病防控措施的有效性。
五、评价结果在完成评价后,用人单位应根据评价结果,评估职业病危害的程度,确定相应的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编制要求
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编制要求一、前言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是指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措施实施后,对这些措施进行评价,以掌握其防护效果和改进工作的需要。
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报告是企业进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和作用。
下面,将从编制要求、写作规范、技术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编制要求1.基本要求(1)报告应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内容必须客观和真实。
(2)报告要内容准确、完整、具体、细致。
(3)报告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规定,格式规范、排版清晰。
(4)报告要有合理的结论,具有可操作性,为下一步工作提供指导意见。
2.具体要求(1)基本情况:报告应包括单位名称、报告名称、报告编制时间等基本信息。
(2)背景介绍:对职业病危害防控的背景、目的、意义进行阐述。
(3)工作内容:工作内容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估、控制措施实施、监测检测等信息。
(4)控制效果评估:对职业卫生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并说明评估结果的依据和方法。
(5)存在问题及建议:详细说明现有职业卫生控制措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建议。
(6)总结:从控制效果、问题及建议两个方面综合分析,总结工作成果。
(7)参考文献:当有需要时,应列出相关文献。
三、写作规范1.语言规范(1)叙述客观、准确,措辞清晰简明,语言流畅。
(2)文稿中应将专业术语、符号等进行规范使用,避免出现歧义性。
(3)尽量不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2.格式要求(1)规范的格式帮助读者迅速了解到文档的大体结构和内容。
(2)报告文字应排版清晰,字体规范,大小符合要求,段落分明。
(3)注意格式一致性,例如标点符号、加粗字体等等的使用,让读者更加易于理解。
四、技术途径1.数据处理技术(1)合理选择数据处理方法,充分利用现有信息技术手段。
(2)对大量、复杂信息数据实施数据处理,以保证控制效果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图表绘制技术(1)使用图表把数据可视化,直观地反映概括数据的情况。
吉林省安全监管局关于贯彻落实《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
吉林省安全监管局关于贯彻落实《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和全国职业病防治工作视频会议精神的通知【法规类别】会议差旅【发布部门】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布日期】2015.04.30【实施日期】2015.04.3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吉林省安全监管局关于贯彻落实《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和全国职业病防治工作视频会议精神的通知各市(州)安全监管局,长白山管委会安全监管局,梅河口市、公主岭市安全监管局,有关中省属企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于3月24日公布实施了《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76号,以下简称“八条规定”),4月29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召开了全国职业病防治工作视频会议。
为认真贯彻落实《八条规定》和全国职业病防治工作视频会议精神,提高全省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水平,促进用人单位落实“八条规定”,结合今年我省职业卫生监管重点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认真学习宣传“八条规定”和全国职业病防治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八条规定》围绕责任制、工作场所、防护设施、防护用品、警示告知、定期检测、培训教育、健康监护等八个方面,对用人单位如何落实职业病危害防治主体责任、准确把握法规标准以及提高职业病防治能力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同时,也为职业卫生监管人员实施重点监管提供了依据。
全国职业病防治工作视频会议强调,提升工作摆位、强化责任落实,全面提升职业病防治工作水平。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用人单位要充分认识制定颁布《八条规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认真学习《八条规定》及其条款解读,准确把握《八条规定》的内在要求,深刻领会全国职业病防治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全面加强职业卫生监管和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
二、认真贯彻全国职业病防治工作视频会议精神,结合重点工作,推动用人单位落实执行“八条规定”全国职业病防治工作视频会议要求,要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权益为最高职责,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胸怀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维护劳动者权益;要深化源头治理整顿,持续加力开展重点行业专项整治,频出重拳打击非法违法行为。
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吉林省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编制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
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吉林省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编制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14.04.10•【字号】吉安监管职卫[2014]57号•【施行日期】2014.04.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与放射卫生正文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吉林省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编制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吉安监管职卫〔2014〕57号)各市(州)安全监管局,长白山管委会安全监管局,梅河口市、公主岭市安全监管局,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为推动全省职业病危害用人单位依法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要求,省局研究制定了《吉林省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编制基本要求(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国家另有规定从其规定。
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14年4月10日吉林省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编制基本要求(试行)一、总论(一)评价目的。
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2.明确用人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卫生管理状况,以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的建议。
3.针对不同用人单位的特征,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的具体要求。
4.为用人单位改进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5.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用人单位进行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评价依据。
列出评价项目引用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基础技术资料等的名称。
(三)评价范围。
评价的范围是以用人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所涉及的内容、场所以及过程等为准。
职业病危害评价的主要内容要求综述(2)
职业病危害评价的主要内容要求综述(2)职业病危害评价的主要内容要求综述职业病危害评价的主要内容要求综述 [篇2]随着职业卫生法制的逐步完善,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作为职业卫生审查中的重要依据, 越来越得到各方面的理解和重视,我市开展此项工作较早, 在大量的工作实践中, 我们就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工作模式, 作了大胆的探索, 现介绍如下。
1 编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阶段1.1 建设单位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签定委托技术服务合同书, 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服务内容,并在科委登记备案。
1.2 成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专题组, 详细查阅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文件等技术资料,包括建设项目的用途、生产性质、设计能力、劳动定员; 主要生产工艺过程; 总平面布置和车间布局图;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中间体、产品名称及用量; 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设备名称、型号、数量及有关技术参数;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产生部位、存在形态、主要理化性质和毒理学资料及拟采取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等细节,熟悉整个生产过程。
1.3 实地勘察类比现场情况, 根据建设项目生产性质,选择生产工艺与之相同或相似的企业进行现场类比调查。
记录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分布位置和估计的浓度(强度) 范围,了解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置并观察防护效果。
1.4 将查阅资料和现场调查的结果综合起来, 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编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主要内容如下:(1)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复印件。
(2)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目的和方法。
为职业卫生监督部门审查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是否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设计得是否完备, 提供科学技术依据。
同时, 预评价报告也是设计单位完善施工设计的依据。
简述拟采用的预评价方法。
(3)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技术规范、设计文件。
(4)建设项目概况。
包括项目简介、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原材料、中间体、产品及其用量和产量、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设备及其数量、职工总数及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数等。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依照国家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在正常生产运行阶段,存在和(或)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等进行综合的阶段性分析和评价,指出存在的主要职业卫生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和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提供依据,并为监管部门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程序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程序一般包括:前期准备、评价实施、报告书编制、报告书评审四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接受用人单位委托、签订评价工作合同、收集有关技术资料、开展初步现场调查、编制评价工作计划,并对计划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要点等。
2.评价实施阶段:依据评价计划,开展职业卫生调查,识别作业场所存在和(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现场检测。
职业卫生调查的内容应包括职业健康管理、职业健康检查、应急救援及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等情况。
3.报告书编制阶段:对调查所得的资料和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给出评价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和可行性建议,完成评价报告书的编制。
4.报告书审评阶段: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报告书进行评审,并进行现场复核,提出修改意见。
评价机构根据专家意见对报告书进行修改后提交正式报告书。
由用人单位负责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备案。
除仅产生物理因素(不包括放射性因素)或仅导致轻微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不需组织专家对其报告书进行评审外,其余作业场所均需进行评审。
2.在对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进行表述时,可用框图或简图的形式进行描述,应重点说明存在和(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和密闭化程度。
3.在对劳动定员进行表述时,除按岗位、工种、性别进行调查外,还应调查用人单位农民工数量。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资料要求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资料要求现状评价方案的编制(一)资料收集1.技术资料主要包括:a 用人单位概况;b 生产过程的物料、产品;c 生产工艺;d 生产设备设施;e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以及运行效果;f 有关设计图纸;g 有关职业卫生现场检测资料;h 有关劳动者职业性健康检查资料。
2.职业卫生管理的各类资料主要包括:a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的设置和运行情况;b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贯彻执行情况;c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工种(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落实和现场运行情况;d职业健康宣传培训及健康监护落实情况;e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及检测情况等。
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4.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技术规范。
(二)现状评价方案现状评价方案应在充分研读有关资料和初步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把握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现状特征,明确评价重点、范围、内容、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
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1.概述。
用人单位概况、评价任务由来、评价目的等。
2.评价依据。
列出适用于评价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等。
3.评价方法。
根据用人单位的特点,设定评价范围、评价单元和评价内容,选定适用的评价方法。
4.现场职业卫生调查。
在了解用人单位(或项目)生产运行情况和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调查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置、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及产品、建筑卫生学、岗位分布和作业方式、划分评价单元,明确各单元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警示标识,应急救援设施、辅助卫生设施、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等调查内容。
5.检测方案。
确定单元(或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项目、方法、检测点、检测对象和样品数等。
可行时,宜进行职业病防护设施参数检测。
职业卫生检测一般包括:a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根据检测规范和方法,对化学因素、粉尘、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不良气象条件等因素进行检测。
b职业病防护设施参数检测。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编制规则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编制规则第一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由依法取得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以下简称检测评价机构)承担。
第二条检测评价机构受用人单位委托,应当客观、真实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评价的方法和要求应当符合有关标准和规范规定,并出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
第三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必须符合本规则要求。
第四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格式一、封页: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委托单位:(用人单位全称)检测与评价场所:(厂名、分厂或生产车间)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号:检测评价机构:(盖章)年月日二、封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说明(一)检测与评价工作依据有关法规、协议和技术文件进行;(二)报告中有涂改、增删或复印件检验印章不符者无效;(三)本报告的检测结果及本单位名称,未经同意不得用于广告、评优及商品宣传;(四)对本检测与评价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我单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五)本报告正文共页,报告一式三份(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所在地卫生监督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各一份)。
检测与评价单位:技术档案存放处:联系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传真:联系人:三、正文:(一)一般情况:受检单位、地址;委托单位、联系人、联系地址、电话、邮编;检测项目、样品数量、采样时间、检测时间、检测仪器(包括仪器名称、编号)。
(二)检测与评价依据:列出所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对应的国家标准名称、最低检出值、所检物质的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三)工作场所现场情况:分别对所检测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作业方式(指产生或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设备或工序的密闭化、自动化程度,可按全密闭、半密闭、敞开式、自动化、手工操作、隔离操作等情况表述)、接触人数、接触时间和防护情况进行简述。
(四)检测条件和样品采集情况:对定点采样和个体采样方法,以及采样时的生产状况(正常生产状态、事故状态)和采样结果的代表性进行简要描述;实验室是否经过国家计量认证,给出检测所使用的设备名称、型号、编号、最低检出值等技术参数。
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16.04.28•【字号】吉安监管职卫〔2016〕57号•【施行日期】2016.04.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与放射卫生正文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吉安监管职卫〔2016〕57号各市(州)安全监管局,长白山管委会安全监管局,梅河口市、公主岭市安全监管局,省局机关各处室:职业卫生事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有助于引导用人单位掌握本单位职业病危害状况,自觉做好防控工作。
也有助于安全监管部门掌握职业病危害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执法。
但目前申报信息不完整、质量不高且申报率比较低,未能全面反映全省职业病危害用人单位底数和基本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不含煤矿),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切实提高做好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重要性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8号)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进一步加强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75号),对开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都有明确要求,申报工作是存在职业病危害项目用人单位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也是安全监管部门履行职业健康监管职责的重要内容。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切实提高对申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针对存在的问题,明确专门人员,落实有效措施,扎实推进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
二、切实强化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组织领导用人单位承担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的主体责任。
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安全监管部门承担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的组织责任,要组织所属县(市、区)安全监管部门和辖区内有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按照《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要求,全面开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对未依法申报或拒不申报的单位,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厉处罚,不断扩大申报工作覆盖面,保证做到应报尽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编制基本要求(试行)一、总论(一)评价目的。
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2.明确用人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卫生管理状况,以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的建议。
3.针对不同用人单位的特征,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的具体要求。
4.为用人单位改进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5.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用人单位进行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页脚内容22(二)评价依据。
列出评价项目引用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基础技术资料等的名称。
(三)评价范围。
评价的范围是以用人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所涉及的内容、场所以及过程等为准。
具体由被评价用人单位和评价机构共同协商确定。
明确评价涉及的生产工艺或生产过程的范围和评价技术责任范围。
被评价用人单位所辖区域内外包(委)工程应列入评价范围。
(四)评价内容。
主要包括选址、布局、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防护设施、辅助用室、建筑卫生学和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职业病防治规划和实施方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职业病防治经费等职业卫生管理相关内容的调查与评价。
(五)评价单位划分。
根据被评价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将评价内容合理划分为若干个评价单元。
(六)评价方法。
页脚内容22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特点以及职业病危害评价目的需要等,可采用检查表分析法、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和定量评价,必要时可采用其他评价方法。
1.检查表分析法。
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等,通过对拟评价项目的详细分析和研究,列出检查单元、部位、项目、内容、要求等,编制成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拟评价项目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
2.职业卫生调查。
是指运用现场观察、文件资料收集与分析、人员沟通等方法,了解调查对象相关卫生信息的过程。
职业卫生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用人单位概况、生产运行状况、总体布局、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布局、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及产品、建筑卫生学、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辅助用室、应急救援、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时空分布、最近一次评价报告建议的落实情况等。
3.职业卫生检测。
(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页脚内容22根据检测规范和方法,对化学因素、粉尘、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不良气象条件等进行检测。
(2)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建筑卫生学检测。
根据检测规范和方法,对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技术参数以及采暖、通风、空气调节、采光照明、微小气候等建筑卫生学内容进行检测。
4.职业健康检查。
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的规定,对存在职业病危害暴露的劳动者健康检查资料进行调查分析,评价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危害程度。
(七)评价程序。
用文字结合框图的方式,简要表述评价工作过程。
(八)质量控制。
用文字结合框图的方式,简述评价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措施。
二、用人单位概况页脚内容22(一)用人单位基本情况介绍。
包括用人单位成立时间、地址、年度产值、资产总额、生产运行状况等基本情况。
(二)地理位置及主要自然环境概况。
应包括用人单位所在地全年和夏季的风向玫瑰图。
(三)生产运行情况。
应分析最近一次职业卫生评价以来用人单位发生哪些变化,首次现状评价应简要分析自用人单位正式生产以来至此次评价前的历次变化以及现时运行情况(能力)。
(四)劳动定员和工作制度。
对岗位、班次、性别、工作内容、作业方式等内容进行调查和描述。
(五)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
描述用人单位评价范围内涉及项目的职业卫生“三同时”落实情况以及审核、审查、验收、备案的批文等情况。
如没有,简要说明原因。
三、总体布局对用人单位总体布局进行描述,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的相关要求对总体布局是否合理进行评价。
四、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页脚内容22(一)描述用人单位主要生产工艺,包括工艺技术及来源、生产装置的生产(运行)过程概述、辅助装置的工艺过程概述、生产装置的化学原理及主要化学反应等,对主体生产设施按工艺流程做出完整、清晰的说明,绘制生产工艺流程框图,结合生产工艺说明生产(运行)过程中涉及的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副产品、产品,包括名称、形态、组成成分、年使用量或产量、储存、运输、加料方式等,对生产工艺布局的合理性进行评价。
(二)宜用框图或简图的形式进行描述,应重点说明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和密闭化程度,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的相关要求对设备布局是否合理进行评价。
五、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检测与评价(一)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1.明确用人单位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
2.明确具有职业病危害暴露的岗位分布情况、职业病危害接触人数、接触时间及作业方式;辅助生产岗位也应纳入评价范围。
3.明确存在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的总体布局情况,在总体布局图中标明工作场所和生活场所的位置、有害工作场所和无害工作场所的位置;工作场所总体布局图可作为报告书的附件。
页脚内容224.明确可产生高毒物质的作业场所。
5.识别生产环境及劳动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通过查找资料,结合《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应明确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导致的职业病名称、职业禁忌证和应急救援措施。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1.明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法、仪器、频次、检测点设置、气象条件等内容。
2.描述采样时段的生产负荷率、生产设备及防护设施开启数量及其运行状况、人员操作等情况。
3.必要时对检测情况进行实时拍摄留证。
4.依照《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的规定确定可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 160)、《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GBZ/T 189)、《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GBZ/T 192)的要求确定采样点和采样方法,并根据用人单位生产实际情况,选择采样(检测)时段。
页脚内容225.符合个体采样条件的,应优先选用个体采样,并经被采集对象签字确认。
6.现场检测点布置示意图作为评价报告的附件。
7.实验室按照《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 160)、《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GBZ/T 192)对毒物、粉尘进行理化检验,并出具理化检验报告。
检测报告应作为报告书附件。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评价。
1.对岗位设置、生产工作制度、个人防护用品佩戴或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2.对既往(重点为近三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或检测结果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3.对超标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原因进行分析。
4.对劳动者职业病危害接触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5.被评价用人单位所辖区域内外包(委)工程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同时进行检测和评价。
六、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置、维护及运行效果(一)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置情况。
页脚内容221.列出工作场所主要防尘、防毒、防噪、减振、防高温、防辐射等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的情况;防毒设施除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要求外,还应符合《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 194)的要求。
2.必要时采用影像资料取证留档或作为报告书内容增强描述分析的清晰性。
(二)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维护情况。
通过查阅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记录,对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维护情况进行客观描述。
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落实情况。
(三)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运行效果。
对防护设施进行必要的检测,结合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综合分析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对不符合要求的防护设施提出改进措施。
七、个人使用防护用品的调查与评价(一)个人防护用品配置的种类、数量和使用周期,以及劳动者佩戴、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情况。
页脚内容22(二)结合防护用品的发放标准、发放记录和现场调查情况,客观评价用人单位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管理制度的制定情况以及执行情况。
(三)综合评价用人单位在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配备、使用与维护上是否符合《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 11651)、《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 18664等标准的要求。
八、建筑卫生学及辅助用室调查与评价(一)建筑卫生学。
主要包括建筑结构、采暖、通风、空气调节、采光照明、微小气候等建筑卫生学的调查、检测(包括检测方法、仪器、条件、频次、检测点设置等内容)与评价。
(二)辅助用室。
调查车间卫生用室(浴室、更/存衣室、盥洗室以及在特殊作业、工种或岗位设置的洗衣室)、生活室(休息室、就餐场所、卫生间)、妇女卫生室等辅助用室的设置情况,包括设置位置、面积、可供使用人数等情况。
依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对辅助用室设置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九、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调查与评价页脚内容22(一)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设置。
查阅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资料,核实人员培训持证上岗情况,根据单位规模、职业病危害状况、接触人数等分析评价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及人员配置的合理性。
(二)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
描述用人单位各级职能部门、各级人员(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各级部门/单位负责人、专兼职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检查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评价责任制的全面性。
(三)职业病防治计划、实施方案及执行情况。
查阅职业病防治计划、实施方案及执行情况资料,分析评价其完整性和合理性。
(四)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及执行情况。
描述用人单位现有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对其内容的全面性及执行情况进行评价,核实制度落实的各类记录资料。
(五)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
页脚内容22描述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对制度内容的完整性和规范性进行阐述。
职业病危害监测应包括每年至少一次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的定期检测和用人单位由专人负责的日常监测。
对于不具备自行进行日常监测条件的企业应说明其是否与相关机构签订了委托监测协议。
核实制度是否明确执行部门、经费、具体实施计划,检查历年监测资料。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每3年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分析监测及评价制度的完善情况及其落实情况。
至少收集近3年的资料(首次现状评价应该收集自投产以来的所有历史资料),不能提供近年资料或历年连续资料的需说明情况并据此对该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