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资料
关于《山海经》研究的资料
关于《山海经》研究的资料一.原典与论著类(一)原典类1.李荣庆《山海经》,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2.韩震主编《<山海经>(国学启蒙书系列)》,吉林出版社,2011年版3.(汉)刘歆《山海经(图文版)》,武汉出版社,2012年版4.徐客《<山海经>(白话全译彩图版珍藏版)》,现代出版社,2012年版5.徐客《图解<山海经>(全译彩色图解版)》,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版6.(汉)刘向,(汉)刘歆编定《山海经(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12年版7.陈才俊编,华夏译《国学经典:<山海经>全集》,海潮出版社,2013年版8.冯国超译注《山海经》,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9.思履编《彩图全解<山海经>》,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版10.(汉)刘向刘歆《彩色图解<山海经>》,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年版11.袁珂校注《<山海经>校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版12.陈成《<山海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13.贾立芳译《山海经(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版14.陈丝雨绘,孙见坤注《山海经》,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15.葛宝锋《<山海经>全集(精装全4册)》,辽海出版社,2015年版16.(汉)刘歆《山海经(无障碍阅读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版17.周玉顺主编《<山海经>全集全套精装4册》,时代华文书局,2015年版18.高山《山海经》,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年版19.(汉)刘歆编,陈默译注《<山海经>-中华经典藏书》,吉林美术出版社,2015年版20.周明初校注《山海经》,浙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版21.马博《<山海经>诠解精装全六卷》,线装书局,2016年版22.袁珂《<山海经>全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版23.王学典译《山海经》,群言出版社,2016年版24.杨光著《彩色图解<山海经>美丽国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版25.谢海东《图解<山海经>》,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年版26.马博《<山海经>诠解》,线装书局,2016年版27.冯国超译注《山海经(彩图典藏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28.方韬译注《<山海经>(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中华书局,2016年版29.刘滴川校诠《<山海经>校诠》,作家出版社,2017年版30.袁珂《<山海经>译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二)论著类1.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编《<山海经>论丛》,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2.宫玉海,杜宇主编《<山海经>与华夏文明论集》,大禹及夏商周文化研究中心,2004年版3.张春生著《<山海经>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4.阿菩《<山海经>密码》,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5.阿菩《<山海经>密码2》,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6.陈连山《<山海经>学术史考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7.和兴文化编《青少年品读国学精粹<山海经>》,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8.杨靖,李昆仑编《品读国学经典<山海经>》,敦煌文艺出版社9.刘宗迪《失落的天书(<山海经>与古代华夏世界观)》,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10.刘瑞明,作著《<山海经>新注新论》,甘肃文化出版社,2016年版二.论文类(一)关于《山海经》神怪的研究1.毛文志《<山海经>的神祗形象》,《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2.陈连山《神怪内容对于<山海经>评价的影响》,《民俗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3.宋志玛《谈<山海经>中的蛇形象》,《衡水学院院报》,2009年第2期4.陈飞《<山海经>神话形象与当代中国网络玄幻小说研究》,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5.王晶《从“蛇巫形象”探源<山海经>的原属文化系统》,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6.陈富元《谈<山海经>神话物象的类型》,《群文天地》,2011年第9期7.杨建芳《古代玉雕中的神怪世界与<山海经>中的神怪对照》,《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年第1期8.陈帅《<山海经>神怪形象流变研究》,延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9.李婧《<山海经>女性鬼神形象研究与思考》,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10.吕先琼《<山海经>神怪形象的生命意识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11.郑松《浅析<山海经>中的“动物形象”和“人性化”》,《现代交际》,2014年第4期12.马昕露《浅析<山海经>中的神怪形象及神话思维》,《金田》,2014年第7期13.李鹏《<山海经>异兽形象设计》,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14.张帆《<山海经>与《怪奇鸟兽图卷》中的异兽形象对比研究.》,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15.宋志玛《<山海经>之形象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16.段丽《<山海经>兽形形象变形叙事类型探幽》,《大理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17.靳希《<山海经>兽形“神”探析》,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18.柏兰兰《<山海经>神话形象背后的文化内涵》,《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年第20期19.王子龙《基于<山海经>中神怪形象的插画研究与创作》,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20.高洋《<山海经>中的异兽形象列析》,《中国民族博览》,2016年第10期(二)关于《山海经》文学价值与特色的研究1.赵沛霖《中国神话的分类与<山海经>的文献价值》,《文艺研究》,1997年第1期2.杨琳《<山海经>“浴日”“浴月”神话的文化底蕴》,《民族艺术》,2002年第3期3.方牧《<山海经>与海洋文化》,《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4.詹子庆《<山海经>和夏史》,《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1期5.田畦耘《<山海经>中变形神话的文化内涵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6.沈士军《谈<山海经>的信仰民俗及其文学价值》,广西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7.沈士军《谈<山海经>的神话思维对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传统的影响》,《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8.史玉凤,赵新生《<山海经>的海洋小说“母题原型”及其海洋文化特质》,《淮海工学院学报》,2010年8期9.徐非《<山海经>神话分类及其文化意蕴探析》,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10.吴豫娟《中国古代小说史视野下的<山海经>研究》,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11.叶舒宪《<山海经>与失落的文化大传统》,《文艺理论研究》,2012年第2期12.郭立军《<山海经>的地理博物志怪小说特色》,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13.王永,王玲《<山海经>的山水游记特色》,《临沂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14.卢烈炎《初探<山海经>中共工氏与红山文化间的关系》,《青春岁月》,2013年第5期15.梁奇《<山海经>中人猪组合的神人形象及其文化意义》,《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1期16.王玲《<山海经>的山水游记文学特色与审美意蕴》,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17.张永圣《<山海经>中的东夷古史与传说》,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18.金广芸《<山海经>的神话思维》,《鸭绿江月刊》,2015年第12期19.周恬逸《<山海经>文图关系研究》,南京大学,201520.王水香《论<山海经>医药的神话特质及文学意义》,《闽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21.贾子璇《浅论<山海经>的思维特征》,《北方文学旬刊》,2015年第11期22.郭静《<山海经>神话的母题分类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23.徐佳威《文化诗学视域下的<山海经>》,《长治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24.刘森《<山海经>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山海经》,2016年第4期25.刘园婧《从文化背景看<山海经>性质转变的动因》,《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26.荣华《浅论<山海经>的文学特色》,《未来英才》,2016年第10期27.薛正英《论<山海经>神话英雄形象及文化精神》,《现代交际》,2016年第3期28.张岩,张晔《<山海经>独特审美视角论析》,《山东农业工程学院院报》,2016年第7期29.王艳玲《<山海经>中神话所表达的思想》,《山西青年》,2017年第3期(三)关于《山海经》地理文化的研究1.顾颉刚《<山海经>中的昆仑区》,《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1期2.翁银陶《<山海经>产于楚地七证》,《江汉论坛》,1984年第2期3.张箭《从自然地理学辨<山海经>的地域范围》,《大自然探索》,1996年第3期4.张步天《<山海经>“南西北东”顺序辨》,《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98第3期5.刘付靖《<山海经>若干地名新解》,《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6.张步天《20世纪<山海经>地域范围的讨论》,《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7.张步天《从<山海经>看青海海东地区古丝绸之路的枢纽地位》,《青海师专学报》,2001年第1期8.刘树人《<山海经>中的“东山”区位地理考古研究》,《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4年第1期9.金荣权《<山海经>作者应为巴蜀人》,《贵州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10.杨平,韦东《<山海经>地域之谜》,《故事世界》,2005年第9期11.丁振宗《<山海经>地貌应属的年代》,《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6年3月12.李小波,吴晓《中国<山海经>里的蜀山密码》,《中国西部》,2012年第26期13.任玉贵《<山海经>与青海地域文化的新信息新诠释》,《柴达木开发研究》,2014年第1期14.任玉贵《<山海经>与青海地域文化的新发现》,《中国土族》,2014年第4期15.黄亮亮《浅析神话<山海经>的地域性》,《青春岁月》,2015年第12期(四)关于《山海经》对其他事物影响的研究1.刘恭德《试论<山海经>与中国远古气候学史关系的若干问题》,《大自然探索》,1993年第4期2.宁稼雨《<山海经>与中国奇幻思维》,《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3期3.刘宗迪《<山海经>与上古历法制度》,《民族艺术》,2002年第2期4.蒋南华《<山海经>天文历法浅说》,《贵州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5.刘琴《<山海经>对镜花缘的影响》,《许昌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6.闫德亮《<山海经>与屈赋关系考》,《中州学刊》,2005年第4期7.李杨《论<山海经>与屈赋中的神话》,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8.陈富元《试论<山海经>二元对应神话思维模式与明清神魔小说》,《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20期9.陈富元《浅析<山海经>的叙事模式和情节解构模式对神魔小说的影响》,《群文天地》,2010年第10期10.陈飞《<山海经>神话形象与当代中国网络玄幻小说研究》,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11.相鲁闽《<山海经>及其对先秦医学的影响》,《河南中医》,2012年第2期12.练晓琪,纪晓建《<山海经>对古代中医学著作影响管窥》,《内蒙古中医药》,2012年第9期13.李姝,刘莎《从<山海经>看白蛇的性恶之源及其最初流变》,《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14.王焕然《试论<山海经>对谶纬的影响》,《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15.叶舒宪《<山海经>与白玉崇拜的起源》,《民族艺术》,2014年第6期16.李雨涵《<山海经>对汉赋的影响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17.胡宸《<山海经>对汉大赋自然环境描写的影响及原因》,《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18.孟瑀《<山海经>对汉画像中“昆仑”山脉的影响》,《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第2期19.朱丽卉《<山海经>中神话英雄永续生存意识及其影响研究》,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20.刘宗迪《<山海经>与古代朝鲜的世界观》,《中原文化研究》,2016年第6期21.郑凯歌《<山海经>对诛仙的影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22.罗茜《<山海经>与原始宗教关系再探究》,《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32期23.陈红梅《<山海经>涉药内容分类思想与编纂体例探讨》,《中医文献杂志》,2016年第3期(五)关于《山海经》的背景的研究1.苏茂德《论<山海经>的历史背景》,《西安文理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2.叶舒宪《<山海经>大荒经的观念背景》,《现代中文学刊》,2000年第4期3.陈连山《从文化背景谈<山海经>学史上的一个问题》,《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4.徐佳俐《生态批评视野下的<山海经>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5.刘园婧《从文化背景看<山海经>性质转变的动因》,《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六)关于《山海经》作者的研究1.孙致中《<山海经>的作者及著作时代》,《贵州文史丛刊》,1986年第1期2.李行之《<山海经>作者考》,《求索》,1989年第6期3.杨兴华《从祖先崇拜和楚俗看<山海经>作者的族别》,《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4.王红旗《<山海经>作者之谜》,《中学语文:教师版》,2000年第12期5.张步天《20世纪<山海经>作者和成书经过的讨论》,《益阳师专学报》,2001年第22期6.唐世贵《<山海经>作者及时地再探讨》,《江汉学术》,2003年第6期7.唐世贵《<山海经>成书时代及作者新探》,《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4期8.杨兴慧,罗大和《<山海经>之作者析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年第10期。
《山海经》之山海经的部落世系
一、 太皡、少昊部落世系1.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2. 有九丘,以水络之,名曰: 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
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暤爰过,黄帝所为。
3. 西南有巴国。
大暤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
4. 又西二百里,曰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兽皆文尾,其鸟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实惟员神磈氏之宫,是神也,主司反景。
5. 东海之外大壑。
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
6. 有山名曰齐州之山、君山、鬵山、鲜野山、鱼山。
有人一目,当面中生。
一曰是威姓,少昊之子,食黍。
7. 少昊生般,般是始为弓矢。
二、 炎帝、蚩尤部落世系1.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
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壤,以处江水。
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
2.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3. 有互人之国。
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灵恝生互人,是能上下于天。
4. 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
5.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
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
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
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
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
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
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
台在其东。
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
6. 共工之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 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
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
中国经典古籍《山海经》
中国经典古籍《山海经》《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
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相关的信息,一起来看看。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原共22篇约32650字。
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
《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
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版本复杂,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郭璞《山海经传》。
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
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夷坚,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
《山海经》影响很大,也颇受国际汉学界重视,对于它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余不敢言也“,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
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内容介绍《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
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
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据说原共22篇,约32650字。
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大的部分,是一部富有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
山海经课件ppt课件完整版
于提升读者的审美能力和拓展美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02 03
生动的自然描绘
山海经中对山川、海洋、动植物等自然景观的描绘生动逼真,展现了古 代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同时也为现代自然美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 考。
原始的艺术创作
山海经中的插图和文字描述体现了古代原始艺术的特点和魅力,对于研 究古代艺术史和美学思想具有重要价值。
山海经课件ppt课件完整版
目录
• 山海经概述 • 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 • 山海经中的地理知识 • 山海经中的神秘生物 • 山海经的艺术价值 • 山海经的现代解读与应用
01
山海经概述
定义与背景
定义
《山海经》是一部古代地理、神话、民俗、巫术等方面的文献汇编,主要描述 了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川地理、神怪异兽以及相关的祭祀、风俗等内容。
背景
成书于战国时期至汉代初期,作者不详,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 的认识和想象,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和原始思维特征。
历史传承与影响
历史传承
《山海经》在流传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整理、增补和改编,形成了多个版本。在历代文献中,它被广泛引用和传抄, 成为研究古代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影响
对后世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在文学创作中,许多作家从《山海经》中汲取灵感,创 作出了大量优秀的神话、传说、志怪等作品;在艺术创作中,其神怪异兽的形象被广泛应用于绘画、雕塑等领域; 在宗教方面,一些神祇和祭祀仪式与《山海经》中的描述有着密切的联系。
独特的叙事风格 山海经采用独特的叙事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描述,使得作品 充满了神秘感和奇幻色彩,对于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文 学鉴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人物形象塑造
山海经中塑造了许多奇特的神灵、怪兽和人物形象,这些 形象各具特色,对于拓展文学创作的想象空间具有重要作 用。
山海经简介_百度百科
《山海经(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Rivers)》《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
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
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版本复杂,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郭璞《山海经传》。
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
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
《山海经》影响很大,也颇受国际汉学界重视,对于它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余不敢言也”,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
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国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
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
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国和巴蜀地方的人所作,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是一部上古时期荒诞不经的奇书,也有人认为是古代山水物志。
山海经读书摘抄笔记(3篇)
第1篇一、《山经》部分1. 山经总述《山经》共分为五岳、四岳、九州、八荒等部分,详细记载了山川的地理位置、形态、物产、神灵、传说等。
其中,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摘抄笔记:(1)五岳之中,泰山为五岳之首,有“五岳独尊”之称。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
(2)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主峰南峰海拔2154.9米,有“奇峰天下第一山”之美誉。
(3)衡山位于湖南省衡阳市,主峰祝融峰海拔1300.2米,有“五岳独秀”之称。
(4)恒山位于山西省浑源县,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1米,有“五岳之尊”之称。
(5)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主峰峻极峰海拔1491.7米,有“五岳之中”之称。
2. 四岳四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它们分别位于中国东部、南部、西部和北部。
摘抄笔记:(1)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有“五岳独尊”之称。
(2)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衡阳市,有“五岳独秀”之称。
(3)西岳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有“奇峰天下第一山”之美誉。
(4)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浑源县,有“五岳之尊”之称。
3. 九州九州是指中国境内的九个大区域,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摘抄笔记:(1)冀州位于今天的河北省,以黄河为界,分为冀东、冀西两部分。
(2)兖州位于今天的山东省,以泰山为界,分为兖东、兖西两部分。
(3)青州位于今天的山东省,以泰山为界,分为青东、青西两部分。
(4)徐州位于今天的江苏省,以淮河为界,分为徐南、徐北两部分。
(5)扬州位于今天的江苏省,以长江为界,分为扬东、扬西两部分。
(6)荆州位于今天的湖北省,以长江为界,分为荆南、荆北两部分。
(7)豫州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以黄河为界,分为豫东、豫西两部分。
(8)梁州位于今天的陕西省,以秦岭为界,分为梁南、梁北两部分。
(9)雍州位于今天的甘肃省,以黄河为界,分为雍东、雍西两部分。
二、《海经》部分1. 海经总述《海经》分为四海、八荒、九夷、九黎、九隆等部分,记载了海洋、岛屿、神灵、传说、动植物等。
山海经简短故事原文
山海经简短故事原文1.讲一下关于山海经的简洁故事《山海经》里的不少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都表现出极其丰富的想象力。
其中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共工怒触不周山等神话故事,代代相传,家喻户晓,为后人的神话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山海经》实际上也是我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古书。
1、夸父追日远古时代,在我国北部,有一座巍峨雄伟的成都载天山,山上住着一个巨人氏族叫夸父族。
夸父族的首领叫做夸父,他身高无比,力大无穷,意志坚强,气概非凡。
那时候,世界上荒凉落后,毒蛇猛兽横行,人们生活凄苦。
夸父为了本部落的人产能够活下去,每天都率领众人跟洪水猛兽搏斗。
夸父常常将捉到的凶恶的黄蛇挂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作为装饰,引以为荣。
有一年,天大旱。
火一样的太阳烤焦了地上的庄稼,晒干了河里的流水。
人们热得难受,实在无法生活。
夸父见到这种情景,就立下雄心壮志,发誓要把太阳捉住,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一天,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夸父就从东海边上迈开大步开始了他逐日的征程。
太阳在空中飞快地转,夸父在地上疾风一样地追。
夸父不停地追呀追,饿了,摘个野果充饥;渴了,捧口河水解渴;累了,也仅仅打盹。
他心里一直在鼓励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阳了,人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了。
”他追了九天九夜,离太阳越来越近,红彤彤、热辣辣的太阳就在他自己的头上啦。
夸父又跨过了一座座高山,穿过了一条条大河,终于在禺谷就要追上太阳了。
这时,夸父心里兴奋极了。
可就在他伸手要捉住太阳的时候,由于过度激动,身心憔悴,突然,夸父感到头昏眼花,竟晕过去了。
他醒来时,太阳早已不见了。
夸父依然不气馁,他鼓足全身的力气,又准备出发了。
可是离太阳越近,太阳光就越强烈,夸父越来越感到焦躁难耐,他觉得他浑身的水分都被蒸干了,当务之急,他需要喝大量的水。
于是,夸父站起来走到东南方的黄河边,伏下身子,猛喝黄河里的水,黄河水被他喝干了,他又去喝渭河里的水。
谁知道,他喝干了渭河水,还是不解渴。
《山海经》山海经全文
《山海经》山海经全文成书确指说对《山海经》一书记载,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大宛传》。
古代典籍中首次明确指出《山海经》的是在西汉刘秀的《上山海经表》中,刘秀认为《山海经》是上古治水的大禹、伯益。
在《吴越春秋》中:禹巡行四渎,与益、夔共谋,行到名山大泽,招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金玉所有鸟兽昆虫之类,及八方之民族,殊国异域土地里数。
使益疏而记之,命曰《山海经》。
其后,东汉时期的王充、赵晔等也都在其著作中将《山海经》的定为伯益,在流传过程中,经后人增删修改。
明代学者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载:战国好奇之士,本《穆天子传》之文与事,而奢侈大博级之,杂傅以汲冢、纪年之异闻,周书、王会之诡物,离骚、天问之遐旨,南华郑花圃之寓言,以成此书。
清朝毕沅在总结前代诸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而提出《山经》是大禹、伯益创作,《海外经》、《海内经》为秦人所作,《大荒经》则在刘秀修订时产生。
进入二十世纪,又有学者提出《山海经》的是战国时期的邹衍;该学说发端于刘师培,他在《西汉今文学多采邹衍说考》中,根据《墨子》所记神仙家言,亦以齐邦为盛推断,他主张《史记·大宛列传》与《山海经》并提的《禹本纪》疑亦衍书。
另外《山海经》的还有学者认为是墨子的弟子随巢子。
泛指说现今,学术界的讨论的焦点是的北人与南人之争。
北人说中,主要有秦人创作说和中原洛阳人创作说。
顾颉刚在《禹贡全文注释》称,《禹贡》的籍贯同《山经》一样,可能是秦国人。
而郑德坤和日学者小川琢治则认为,《山经》中多对中原地区山川、矿产的记述,从而得出中原洛阳人创作的观点。
南人说中主要有巴、蜀人说,楚人说。
吕子方、蒙文通是巴、蜀人说的代表者。
吕子方以大荒海内多有记载巴、蜀之地的事迹为证据,提出巴、蜀人说。
而蒙文通则认为《海内经》四篇是古蜀国的作品,大荒巴国作品、《五藏山经》和海外四经是接受了巴蜀文化以后的楚国人的作品。
楚人说的代表袁珂先生认为书中所写神话故事与屈原作品《离骚》、《天问》、《九歌》等关系密切,且行文中多用楚地之语,如《海内经》中关于都广之野的记载,播琴一词就是出自楚地,,楚地的人称呼播种为播琴,另《西次三经》中服之使人不厌一句中,厌俗称魇,是四川人说的发梦颠。
山海经内容概述
山海经内容概述山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地理神话著作,它收集了丰富瑰丽、奇幻绝伦的地理知识和众多神话传说。
这部古典文献共分《山经》和《海经》两卷,记载了各地山川河流、神话传说、珍奇怪物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它是中国古代的一座神秘宝库,为我们了解古代地理、宇宙观念以及人们的想象力提供了宝贵资料。
一、山海经的起源和组织山海经这一著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早期的口耳相传的神话故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故事被整理记录下来,形成了山海经的初稿。
尽管山海经的作者无法考究,但可以确定的是,它完成于战国时期或西汉时期。
经过多代的修订和编辑,山海经最终被编纂成与现今相近的样貌。
山海经以地理为基础,涉及了中国境内的许多地名、山脉、河流和湖泊。
这些地方被描述得异常生动,有些甚至十分神秘。
山海经还集结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奇幻故事,描绘了大量神兽、异兽、妖怪等怪异生物和神灵。
二、山经——山海经的卷之一《山经》是《山海经》中的第一卷。
它总结了中国境内的各类山脉,包括名山、小山、险山等。
山经详细描述了这些山的地理位置、高度、特征以及相关的传说故事。
其中,一些山脉被描绘得异常巍峨壮丽,如蓬莱山、崑崙山等;而一些山脉则被描绘成幽深险恶之地,如王屋山、凤凰山等。
在《山经》中,还出现了一些特殊的山,它们与传说和神话紧密相连,被认为是神灵居住的地方。
五岳是五座重要的山脉,被视为中国山脉的代表,每座山都有其特定的神话传说与之相伴。
还有一些神秘的山被描述为神仙与神灵的聚集地,如蓬莱山和方丈山。
三、海经——山海经的卷之二《海经》是《山海经》中的第二卷。
它描述了中国境内的各类河流、海洋和湖泊。
海经对这些水域的地理位置、形状、大小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融入了丰富的神话传说元素。
在《海经》中,许多河流和湖泊被描绘得奇异而神秘。
长江在山海经中被描述成一条具有巨大水力的河流,其源头被认为位于龙门山,而河口则在东海。
其他的河流和湖泊也有各自的传说和特点,如黄河的源头被描绘在塞外一处名为“鬼门关”的地方。
山海经简介_百度百科
《山海经(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Rivers)》《山海经》是中国先重要古籍,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
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
山海经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
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版本复杂,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郭璞《山海经传》。
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
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经西汉向、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
《山海经》影响很大,也颇受国际汉学界重视,对于它的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容“余不敢言也”,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
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国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
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
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国和巴蜀地方的人所作,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是一部上古时期荒诞不经的奇书,也有人认为是古代山水物志。
山海经详细讲解(带图)
九凤
《大荒北经》: “大荒之中,有山名 曰北极柜。海水北注 焉。有神九首,人面 鸟身,句曰九凤。”
精卫
《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 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 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 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 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 湮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海外北经》、《海外东经》; 《海内经》包括《海内南经》、《海内西经》、
《海内北经》、《海内东经》; 《大荒经》包括《大荒东经》、《大荒南经》、
《大荒西经》、《大荒北经》、《海内经》。
《山海经》中的 灵禽异兽
顒 yóng
《南山经》:“又东四百里,曰令丘之山, 无草木,多火。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条 风自是出。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四目 而有耳,其名曰颙,其鸣自号也,见则天 下大旱。”
梼杌 táo wù
《神异经·西荒经》:
“西方荒中,有兽 焉,其状如虎而犬毛, 长二尺,人面,虎足, 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 搅乱荒中,名梼杌。”
当康
《东山经》:“钦山,有兽焉,其状如豚 而有牙,其名曰当康,其名自叫,见则天 下大穰。”
乘黄
《海外西经》:“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 披发。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 之寿二千岁。 ”
饕餮
《北山经》: “钩吾之山其上 多玉,其下多铜。 有兽焉,其状如 羊身人面,其目 在腋下,虎齿人 爪,其音如婴儿, 名曰狍鸮,是食 人。”
混沌
《西山经》:“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 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 于汤谷。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 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 帝江也。”
跂踵 qǐ zhǒng
《中山经》:“又西二 十里,曰 复州之 山 ……有鸟焉,其状如 鴞,而一足彘尾,其名 曰跂踵,见则其国大 疫。”
(完整版)《山海经》与中国文化
目录:1《山海经》简介1。
1《山海经》内容简介1.2《山海经》的特点2《山海经》与中国文化2.1《山海经》与中国文学2.2《山海经》与中国民间文化2.3《山海经》与地理学3 小结1《山海经》简介1。
1《山海经》内容简介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巨著,有人说这是一本古人幻想出的神话志怪图书,也有人说这是一本记述风土人情的地理科普书,无论从哪个方面说,我们都不能否认这是一部纵横上古千万年、神州千万年的文化奇书.远古的神话传说,奇特的风土人情,丰富的仙妖异兽,任然吸引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山海经》一共18卷,大体上分为《山经》、《海经》、《荒经》。
记载了我国古代山川、各地民俗、物产资源以及大量神异鬼怪的传说.《山经》以四方山川为纲,记述内容包括古史、草木、鸟兽、神话、宗教等。
《海经》除著录地理方位外,还记载远国异人的状貌和风格。
《荒经》则记载了与黄帝、女娲和大禹等有关的许多重要神话资料。
1。
2《山海经》的特点1、语言简练易懂。
《山海经》作为一本先秦时期的著作,语言简明扼要,和同为先秦典籍的《易经》相比,可谓是非常易懂的了。
2、内容丰富。
上至神话学、宗教学、历史学,下至地理学、民俗学、医学.3、充满奇幻色彩.《山海经》可谓无奇不包,无奇不有。
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共工撞天等神话都源自于《山海经》。
西王母、鲛人、烛龙、比翼鸟…也都来源于《山海经》4 、反映远古时期的人民对于自然的敬畏与反抗。
在远古时代,自然之力是不可抵抗的,渺小的人类只有通过想象与大自然抗争,于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这样的神话就出来了.2《山海经》与中国文化《山海经》对中国文化具有多层次的影响:首先是《山海经》的神话内容与其他典籍一同构成了中国的神话系统,文学内容成为文化内容:其次是历代学者把《山海经》作为文化之源,使《山海经》影响后世几千年;然后是以道教为主的宗教文化与《山海经》密切相关;最后是《山海经》对民间文化的影响.2.1《山海经》与中国文学文学的发展常常受制于时代的客观条件,与时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氛围、舆论评价是不可分割的。
山海经古文
山海经古文山海经是一部中国古代的奇书,以下为您整理相关的古文资料:一、山海经简介山海经涵盖了丰富的内容,包括地理、神话、宗教、民族、动物、植物、矿产等诸多方面。
它的成书年代久远,作者尚无定论。
这部书从多个角度反映了古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想象。
二、山海经选段及注释1. “南山经之首曰鹊山。
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
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
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注释:• “南山经”:山海经中的一部分,主要记载南方的山脉等事物。
• “鹊山”:山脉名。
• “招摇之山”:鹊山系中的首座山。
• “祝余”:一种草的名字,形状像韭菜,开着青色的花朵,吃了它就不会饥饿。
• “迷榖”:一种树木,样子像构树,有黑色的纹理,佩戴它就不会迷路。
• “狌狌”:一种野兽,样子像猕猴,耳朵是白色的,能伏地爬行也能像人一样行走,吃了它能使人善于奔跑。
2.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雅。
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名曰九尾狐。
”•注释:• “青丘之山”:山名。
• “阳”:山的南面。
• “阴”:山的北面。
• “九尾狐”:一种有着九条尾巴的狐狸形状的兽类,声音像婴儿啼哭,会吃人。
三、山海经选段翻译1. 上述“南山经之首曰鹊山……食之善走。
”的翻译:南山经的第一座山系叫鹊山。
鹊山系的第一座山叫招摇山,它濒临西海,山上生长着很多桂树,还有很多金属矿物和玉石。
有一种草,形状像韭菜,开着青色的花朵,它的名字叫祝余,吃了它就不会感到饥饿。
有一种树,形状像构树,有黑色的纹理,它的名字叫迷榖,佩戴上它就不会迷路。
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猕猴,耳朵是白色的,能伏地爬行也能像人一样行走,它的名字叫狌狌,吃了它能使人善于奔跑。
2.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名曰九尾狐。
”的翻译:再向东三百里,有座青丘山,山的南面盛产玉石,山的北面盛产青雘。
山海经的十八篇故事
山海经的十八篇故事
《山海经》是一部富有神话色彩的古代书籍,其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
以下是其中十八个故事的简要介绍:
1. 丹水从竹山中发源,向东南方向流入洛水,在水中有许多水晶石和人鱼。
2. 有一种鸟,形状像猫头鹰,长着人的脸,蜥蜴的身体和狗的尾巴,它的名字就是自己的叫声,它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发生严重的旱灾。
3. 水中有很多何罗鱼,长着一个脑袋却有十个身体。
4. 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猴子,身上有花纹,喜欢笑,一看见人就躺倒,名叫幽鴳,它的叫声就是自己的名字。
5. 女丑的尸体出生后就被十个太阳烤死了。
6. 无肠国在深目国的东面,那里的人身材高大,却没有肠子。
7. 氐人国在建木西面,那里的人长着人的脸和鱼的身子,没有脚。
8. 蜪犬像狗,青色,吃人从脑袋开始吃。
9. 有一种继无民,姓任,没有骨肉,吃的是空气和鱼类。
这些故事充满了想象力和神秘感,吸引了许多读者。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山海经》的故事,可以阅读相关的书籍或资料。
山海经读书小报内容
山海经读书小报内容山海经读书小报山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化瑰宝,它记载了我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想象。
本次我们将为大家带来一份山海经读书小报,希望能够让大家更加了解这部古代文化经典。
一、山海经的起源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一部记载着神话传说、地理知识和人物传记的文献,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根据文献记载,山海经最早由吴王夫差的宫廷学者所编纂,后来又经过汉代修订,形成了现在的版本。
二、山海经的内容山海经以山、海两大部分为主线,共记载了三百六十山、百八海、七十五洞、三百六十瀑布等。
其中,山部主要记载了各种山川地貌、山神、山魈等;海部主要记载了各种海洋生物、神话传说等。
三、山海经的意义山海经不仅仅是一部古代文献,更是一部反映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想象的重要著作。
它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奇幻的故事,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四、山海经的影响山海经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为后世文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许多文人学士都以山海经为灵感源泉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小说和绘画作品。
其次,山海经的记载对中国古代的地理学、生物学等学科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山海经中的许多神话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文化传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五、山海经的价值山海经作为一部古代文献,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
它为我们了解古代人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它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山海经中的许多地理知识和生物知识,也对我们研究自然科学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六、山海经的阅读体验作为一部古代文献,山海经的阅读可能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会稍显晦涩,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去读,就一定能够感受到其中的魅力。
在阅读山海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想象自己置身于古代的环境中,与山神、海妖等神话人物共同探索未知世界,感受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勇气。
山海经介绍
山海经介绍《山海经》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是一部记载了丰富神秘的神话传说和奇幻生物的古籍。
这部古代文献虽然早已成书,但它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神奇的想象力至今仍然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和传颂。
本文将着重介绍《山海经》的历史背景、内容概要以及对古代文明的影响。
《山海经》成书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是对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环境、社会现象和人类心理的理解和幻想的集中体现。
全书共分为《山经》和《海经》两部分,分别记载了中国境内山川和海洋的典故传说以及各种神奇的生物形态。
《山经》中的内容侧重于描绘和记录中国古代各个地域的山川,以及与之相连的神话传说。
其中包括了四维国、方壶、铁铸人、大发、赐福人等许多奇特的事物和形象。
这些丰富多样的神怪形象和寓意丰富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中国古代民众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活的幻想。
《山经》对于古代人们来说,是一本无比神秘的书籍,它记录了人们想象中的奇幻世界,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人骚客的创作灵感之源。
与《山经》相呼应的是《海经》,它是对中国古代各个海洋的传说和记载。
全书按照地域划分,详细描绘了东海、南海、黄海等各个海域的奇异事物和神话传说。
比如记载了东海中的黄鲂、豪鱼、黄鳝等奇异生物,南海的乌州、雷泽等奇特地貌。
这些神怪和传说丰富了中国古代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幻想。
《山海经》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古代神话故事和奇异生物的古籍,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
它所揭示的神话传说背后蕴含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内涵在很多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历史、人文地理和神话宗教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首先,《山海经》中记载的地理知识对于研究中国古代人文地理有着重要意义。
它详细记载了中国古代各个地域的山川地貌和生态环境,不仅提供了古代地理学研究的珍贵资料,还为今人重构古代地理知识提供了重要依据。
其次,神话传说和奇异生物的描绘为研究中国古代宗教信仰和神话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丰富多样,包含了封神榜、蚩尤之战、炎帝神农氏等众多的神话故事。
山海经的资料50字
山海经的资料50字山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关于神话传说和地理知识的重要著作,相传为秦朝时期的文人所作。
全书分为山经、海经、盗书三部分,共收录300多个地名和神话传说。
山经部分主要记载了中国各地山脉和山川的特征和传说。
其中包括了峨眉山、华山、泰山、庐山等著名山脉的相关传说,如四川峨眉山的《山海经》记载了峨眉山上的九老洞、金顶等神话传说,以及峨眉山的地理特征和名胜景观。
山经中还有一些与动物有关的传说,如《山海经》中的“凤凰”、“麒麟”、“穷奇”等,这些动物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都有特殊的地位和象征意义。
海经部分主要记载了中国各个海洋的地理特征和相关神话传说。
其中包括了东海、南海、黄海、渤海等海域的特征和相关神话,如《山海经》记载了东海龙王、南海龙宫等传说,以及一些与海洋相关的神奇生物,如《山海经》中的“海市蜃楼”、“海中之山”等。
盗书部分是山海经的附录,记录了各种稀奇古怪的动植物和神话传说。
这些传说中的动植物大多具有神奇的能力和形态,如《山海经》中的“梅浦草”、“栩栩如生的牛黄”、“驯服蛇”等。
这些传说不仅反映了古代人对未知事物的想象和探索,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尊重。
山海经作为一部与地理相关的古代典籍,不仅记录了古代中国各地的地理特征,还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丰富的神话传说和文化内涵。
它对于研究古代人类学、历史、地理学等学科具有重要的价值,并且在今天的社会中仍有着深远的影响。
虽然现代科技已经能够揭开许多山海经中的谜团,但山海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也使我们对古代中国人民的世界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因此,研究和传承山海经的精神和文化价值,对于维护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具有重要意义。
山海经的主要内容
山海经的主要内容《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的重要典籍之一,它记录了我国古代神话故事、传说人物、奇异动物、地理形态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神话类书籍之一,书中记载的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八荒神、九州神、海兽、山兽、河神、湖神等,形成了丰富的神话体系。
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一下《山海经》的主要内容。
《山海经》分上、中、下三篇,共18卷,是由各种神话、传说、历史、地理资料集而成的。
主要内容包括神话、传说故事、山川河流、野兽水怪等。
其中上篇包含东部、南部和西部山海,主要记载了一些山川河流的情况,如黄帝所居之地的山川、涪泉及涪江发源地的资料等。
同时也记载了山中所发现的药草、大食等各种传说。
其中还包括黄帝的伟大事迹、众神之间的战争等。
这些内容形成了我国古代神话故事的雏形。
中篇包括东南部、西南部山海,主要记录了一些海兽、山兽的情况。
其中最著名的是南方四大神兽,分别是青龙、朱雀、白虎、玄武。
《山海经》将它们描述得栩栩如生,不仅有详细的形态特征,还有它们的生活习性、威力和行踪等详细情况。
下篇包括东北部和西北部山海,主要记录了一些传说故事和许多神话之间的关系,如古代人物的事迹、以及与作战神、仙女神等相关的奇异事迹。
总的来说,《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神话故事的重要来源之一,它不仅能够让我们了解到古代人的丰富想象力和世界观,也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我们自己的文化根源。
虽然《山海经》中的许多记录均无科学依据,但当它被看作是一个古时代文化的反映时,我们仍需尽可能地了解和研究它,以充分发掘古代人文化的瑰宝。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流传于先秦时期,约公元前4世纪左右问世。
这个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封建王朝出现之前的一个重要阶段。
先秦时期,中国处于一个分封的状态,王侯们掌握了各自的领地和军队,形成了类似于封建制度的国家形态。
宗法制度浓厚,家族和宗族关系十分紧密,人们生活方式极为简单朴素,基本上没有像现代社会中那样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海经资料: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
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
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 杂录《庄》、《列》、《离骚》、《周书》、《晋乘》以成者” 。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
原共22篇约32650字。
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
《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
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1-2]
《山海经》版本复杂,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代郭璞《山海经传》。
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
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夷坚,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
[1-3]
对于《山海经》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过于荒诞无稽,所以作史时不敢以为参考[4],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
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名人读山海经的感受: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山海经》的评价是:盖古之巫书.
《山海经》是鲁迅渴慕已久、心心念念的。
《山海经》之于鲁迅,不是猎奇(有画的《二十四孝图》被他厌恶),不只是知识(他没有成为地理学家或医药学家,或专门研究古典文化的学问家),而是促其精神成长的“宝书”。
《山海经》中的英雄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反映了古代英雄们与自然、社会的强大力量抗争的故事。
这些故事所体现出的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大无畏精神,是我们全民族的精神财富。
鲁迅的《故事新编》中,就有取材于神话故事的《理水》、《补天》和《奔月》。
无疑,鲁迅,我们的民族之魂,他从《山海经》中汲取了足够的养分。
所以,他一生视之为“宝书”。